第484章 登陸
第484章 登陸
薑誠低眉一笑,這些人……還真是一點都不會偽裝啊。
不過,要說從這方麵看,他們應該隻是被小日本子騙進華夏,“當槍使”的普通人。
聰明如張廷樞也看懂了,對那個唯一懂華夏語言的男子,輕聲問了幾句話。
他名叫崔正浩,今年四十二歲,原先是仁川附近的漁民。
日本人從仁川登陸並在附近設立海軍指揮中心後,他們這些等地的農民,就被鬼子殺的殺攆的攆,一路趕岸上去了。
生存空間又被極大壓榨,不少人在饑寒交迫中死去;不久後日本人又提出“開拓團”的政策:
承諾跟著軍隊共同進入東北,隻要擔任一部分“壯丁”的工作,可以分到土地什麼什麼的。
“於是,關東軍說的土地,就是跟我們延吉的老百姓搶嗎?”
等張廷樞問的差不多了,薑誠輕輕擺手,示意讓他們給鬆綁,一麵輕聲又說道,“你們嘛,其實跟我們東北當地的農民差不多,也是被侵略的一方。”
“我薑誠也不是不通情達理的,但你們身在延吉,就是我吉林的領地,打了人,生了事,我總不能放任不管吧?”
一番話說的崔正浩先是長舒一口氣,但很快又緊張起來:
因為他不知道對方口中的“放任不管”,會把他們“管”到了什麼程度。
揍一頓?
趕出延吉城?
甚至是……把他們拉出去統統槍斃了?
崔正浩抬頭,把一副戰戰兢兢的表情轉了過來:聽那些日本人說,彆看這個姓薑的吉林督軍一副文質彬彬的俊逸模樣,殺人越貨可是無惡不作,抓住匪盜什麼的直接活埋的都有。
看出他的不安來,薑誠反而冷靜下去,做出副審視的冷傲模樣,死死盯著對方,愣把他看的連忙轉開目光。
“我呢,仔細想了想——”
薑誠一字一頓,“你們呢,都算在我吉林討生活的可憐人……嘖嘖,一味把伱們都攆走,也是有些不合適的。”
“但把你們留在當地,又會因為田產有限,跟這裡的老百姓不斷爆發衝突……”
“現在呢,敦化城內有不少可以安置的民宅,再加上那裡土地更多,水源也更豐沛,我打算圍繞敦化縣城,建幾個你們朝族自治的屯子——”
“地歸你們種,每年按時足量上交租子即可……其他權限一律跟我當地軍民等同!你們看,願意遷移到敦化城嗎?”
崔正浩一聽這話,當下喜笑顏開立刻帶著這些同鄉們就給薑誠跪下了,連連高呼他是什麼這個神那個神的,簡直是最光輝的太陽什麼什麼的。
“哎,先彆急著誇我,你這能做了這主麼?”
麵對督軍大人的提問,崔正浩拍著胸脯保證一準沒問題:他們在延吉討生活也不容易,現在大人願意給他們一塊地,去踏踏實實種地打糧過好日子,有什麼不願意的?
這事敲定下來,薑誠讓張廷樞挑倆妥帖下屬,仔細去辦這事;
後者擰眉表示不解,畢竟在他看來,朝鮮人跟小鬼子差彆並不大,對於東北而言都是一丘之貉侵略者。
薑誠卻並不這麼看。
首先,朝鮮人比東北人更慘,他們的政權基本已被日本消滅;在他們國境之內,抗日這種行為隻能小打小鬨,畢竟已是非法的了。
這種情況下,朝鮮人肯定更恨日本人才對。
其次,這些小老百姓一旦進入東北,他完全可以把他們同化……
九一八爆發之前,中朝之間交流越多,同化性就越高,到時候這些人隻會反認他鄉是故鄉,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東北。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敦化城內現在還有不少小鬼子——既然鬼子用朝鮮人對付我們,他薑大督軍為什麼不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日朝之間爆發衝突,四叔不就有更多的理由,收拾敦化城裡的小鬼子了?”
薑誠笑著眨眨眼,“這事要順利解決了,咱就能再將小鬼子一次!”
就在薑誠解決琿春一線的領土紛爭時,7月21日,薑登選和日軍司令大穀喜久藏,攻破海參崴地區的俄國守軍。
在這種連戰連捷的情況下,大穀喜久藏認為,單單隻想海參崴地區出兵遠遠不夠,有必要將出兵範圍延長至西伯利亞更加縱深的位置去。
至於以田中義一代表的日本軍部則更為激進,他們從一開始便認為“限定出兵”的方案不可取;
現在麵對勝利成果,他們更是認為應該立刻打破“限定出兵”,而且要實現一直以來構想的“自主出兵”,掌握對西伯利亞等地武裝乾涉的絕對主導權。
同年7月25日,美國國務卿羅伯特與駐美大使石井菊次郎會談,再三要求日軍應遵守“限定出兵”的聯軍方案,並要求日軍和吉軍方麵,不得再向西伯利亞地區增兵。
在這種情況下,不光日軍充耳不聞,連薑誠也乾脆當放屁了。
日軍以徐進的方法,先後從東北境內,日屬朝鮮境內,秘密調關東軍近一萬人,前往海參崴地區;
而薑登選及其旗下30師的全部兵力,也在7月30日前,全部進入西伯利亞地區的戰鬥位置。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隻得選擇“限定出兵”方案中的幾項條款妥協,放棄人數上限等提案,隻是一再要求日方不得繼續北進。
8月12日,日本陸軍在海軍的協同下,在海參崴港口登陸並占領;同月19日,美軍格雷夫斯率領全部兵力,亦抵達目的地。
前線戰事如火如荼的進行,薑誠在後方卻也沒閒著。
在機械裝備旅得到補充的同時,他把延吉、和龍、圖們三地的朝鮮僑民,全部遷移至敦化。
由此一來,城中日本僑民的生存空間,被更進一步的壓縮——
而薑誠對朝鮮人開出的條件,遠遠比給鬼子的好太多:
住房不僅更寬敞,城外田地也是軍屯分配;而且僑民子女可以入敦化開設的學堂,接受跟吉林平民一樣的“衣物教育”;生病了還有善堂醫治等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