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又一天,一連三天都是大晴天,進山打獵的隊伍運氣不錯,挖了那麼多陷阱,每天都能帶著獵物回來,讓每個人都吃上肉是不實際的,但能喝上一口肉湯沾點葷也不錯了。
山下的洪水水位下降的速度也變快了,山腳下一圈接著一圈的黃泥印顯露出來,原本是村莊的位置空空如也,一片平坦。
越來越多的屍體暴露在烈日下,發出陣陣惡臭,遠遠望去,能看到屍體上蚊蠅飛舞,老鼠亂竄,一些吃腐肉的鳥獸也紛紛登場,定睛細看甚至還能看到腐肉上有不少蛆蟲鑽來鑽去。
這幾天都沒見過清水村的人找過來,據一直盯著的虎子說,這兩天沒見到清水村的人走出來過。
知道這個消息的人都心裡一沉,猜測清水村的人是不是都死了,但誰也不敢去看一眼證實這個猜想,有膽子大的想去,也被旁的人攔著。
最可怕的猜測是,如果清水村的人是得了疫病死的,誰也不敢保證去看的人會不會染上疫病。
“都憋在心裡了,彆亂說,不然我們一個都跑不了!”陳鬆嚴肅地叮囑眼前的這些人,如果真的發生疫病,朝廷和官府為了防止疫病傳播,會將發生疫病的地方野蠻的封鎖起來,不讓任何一個人進出。
而他們這些沒有疫病的,也隻能在封鎖區裡苟活,運氣好能活下來,運氣不好的話……就等於是等著疫病傳染上身了。
李平安麵色一凝,遲疑再三,最終還是什麼都沒有說。
捫心自問,他遠沒有這麼大的責任感,將這種猜測反映給官府。官府會不會有措施他不知道,但他不敢賭,在這個瘟疫防護手段幾乎為零的朝代,他寧願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也不願意因為所謂的責任感和良心,而將自己和家人親人至於險地,惶惶不知終日。
況且他們現在是健康的,他們要逃,不管有沒有瘟疫,會不會有瘟疫,他們都要逃,不能被封鎖在屍橫遍野的地方。
又過了一天,洪水終於全部退去,被洪水浸沒的土地完全的裸露出來,李二林和張羽戴著陳大娟做出來的麵巾下山了。
原本硬實的土路被浸得軟爛,一腳下去全是帶著臭味的淤泥,一些村民被屍體上發出的惡臭味和腐爛狀惡心得口吐苦水,李二林和張羽的胃裡也翻湧不已。
忍著惡心快步前行,差不多一個時辰後,他們來到了縣城,低矮的城牆沒有被洪水衝毀,隻在城牆腳能看到水浸過的痕跡。
城門緊閉,外麵聚攏了不少難民,衙役們持著武器站在城牆上,冷眼的看著城牆下的人頭攢動,無論難民們如何哀求,都不為所動。
有小吏打扮的人朗聲喊話,說城裡糧倉被燒毀了,沒有糧食了,而且周邊幾個州縣都受災了,州府的糧根本就分不過來,讓百姓們抓緊時間逃吧,自討生路去。
自然惹得城外的難民百姓哭嚎怒罵,可那又有什麼用,城牆上城裡的人是鐵了心不肯開城門,難民們罵著罵著就沒了力氣,發泄一通後便麵如死色的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收拾家當準備逃荒。
李二林和張羽冷靜的觀望了半天,打聽了一些消息便又趕了回去。
回到山上,草棚裡又恢複了死氣沉沉的氛圍,他們便問李平安發生了什麼事。
“族長叫去陳氏正支借糧的人回來了,撲了個空,聽說洪水來臨前,城裡的陳老爺派人去將嫡係的族人接到城裡去了,所有的糧食也都帶走了,拋棄了許多族人。”
連正支的族人都能拋棄,他們旁支還能指望從他們手裡借到糧食嗎?
“幸好我們從來就沒抱過這個希望。”李二林倒也不覺失落,轉而又說起打聽來的消息,“洪水是錦江決口導致的,當晚有官差騎馬敲鑼通知,應該是我們在山上沒聽到鑼聲。現在縣城城門緊閉,彆說施粥救濟了,我們想進去買高價糧也不行,是該走了。”
隻能逃了,隻有往更遠的地方走,才有機會活下去。
可儘管逃荒這個選項大家早就想到並且接受了,也拿到明麵上商量來商量去,可真到這個地步時,分歧又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有人不想逃了,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哪怕是亂世時也沒有離開過,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都說人離鄉賤,當時村裡那些逃難來的外來戶是多麼小心謹慎低聲下氣的活著,他們有好多人都還記得。
也有因為往哪個方向逃荒而起了爭執的,誰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各自的心思。
陳鬆被吵得頭都大了,見李二林他們像在看戲的樣子,便走過來問道:“二林,你們還是堅持往南邊逃?”
李二林點了下頭,他們早就決定好了,一旦要逃荒就往南邊逃。這些天來,也找了相處得比較好而且比較靠譜的村鄰商量過,他們也決定跟著一起走,路上起碼能有個照應,而且去的地方還是李二林他們的祖地,總比胡亂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像隻無頭蒼蠅一樣要好些。
“村長你也考慮一下吧,北邊有錦江阻隔,現在也過不了江。而且越往北走,糧食成熟就越晚,平安說過了江那邊的莊稼一年就隻種一茬,要到秋收才能收割,現在才六月初,我們逃到那邊他們的莊稼都還沒成熟,不會有多餘的糧的。而且越往北,天氣越冷,到了冬天又怎麼過?”
往東走就更不可能了,洪水就是往東流去的,誰也不知道東邊是什麼情況,要逃多遠距離。
所以他們最好的選擇要不是往西或者往西南,或者往南。
陳鬆遲遲決定不下來,又去找了李平安,“平安,你經常往城裡跑,跟來往的客商交流也多,知道的東西比我們都多,你說我們應該往哪裡跑?”
李平安想也沒想就回答:“肯定是往南啊,南邊收複到現在才十年不到,三年免稅五年減稅,糧食肯定不少。而且更南邊有地方一年能種三茬水稻,當年南邊政權能抵抗我們大靖那麼久,就是因為糧食充足。”
這些都是李平安從過往客商那裡打聽到消息,清豐縣雖然是下縣,但緊挨著臨湖縣,臨湖縣有個渡口,南北跑商的人很多都從臨湖渡口坐船過江,所以路過清豐縣落腳的客商比較多,李平安也因此漲了不少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