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十!”
“九!”
“八!”
……
“三!”
“二!”
“一!”
“新年快樂!”
午夜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全國各地都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
今年的跨年,不一樣。
世紀之約!
人類從20世紀,跨越到了21世紀!
千年蟲病毒,並沒有來。
一年前流傳的世界末日、恐怖大魔王,也是無稽之談。
就這麼平平淡淡的跨入了新的世紀。
全國多地都燃放起了新年的煙花。
李傑、陳青帶著孩子一起來到老家,陳福生和胡桂蘭兩位老人,也熬著夜,見證了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
“爸,媽,你們早點去休息吧。”
歡慶過後,陳煥主動勸兩位老人回房。
畢竟,年紀大了。
兩位老人,今年都六十有餘,他們那一輩人年輕那會吃過苦,普遍比較老相。
說他們六十多,實際看起來跟七十歲也沒有多大區彆。
“睡覺,睡覺。”
陳福生背著手,唱著小曲回了房間。
接著。
現場的其他人也各回各家。
兩套房子,夠住了。
不行的話還能打地鋪。
反正隻是住一晚。
‘叮!’
‘恭喜宿主此次任務已完成,獎勵將在返回主世界後領取。’
‘任務完成後,宿主可以隨時回歸,如果不做選擇,將在48小時內強製返回。’
入睡之前,李傑聽到了腦海中的提示音。
不過,他沒管。
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像這種日常世界的副本,他現在都是一直活到老死。
這輩子,他乾了那麼多年的雕刻,乾著乾著,他反而有點喜歡雕刻的感覺。
如今,何師傅的名聲,越傳越廣。
從他手下出去的作品,價值至少能翻個50%。
如果是條件特彆好的玉製品,價格翻倍,也不是什麼難事。
第(1/3)頁
第(2/3)頁
價格倍增。
手工費自然也是看漲。
低於20萬,一概不接。
高昂的費用,的確阻攔了一部分客戶,但美玉難得,一年有那麼幾單生意,也夠了。
他又沒想過大富大貴。
不對。
應該是已經大富大貴了。
過去這些年,他的大半收入都放進了股票市場。
中股、美股都買了一些,大概1比1的樣子。
那些股票,如今價值已經超過七千萬rb,再放個十年、二十年,翻個幾十倍,完全不是問題。
他沒有專門炒股,買的都是長線。
什麼微軟、蘋果、萬科、茅台之類的高淨值股票,都買了一些。
等到時機差不多再脫手,然後,再把財產一分,兒子和女兒,這輩子應該是不愁錢了。
當然。
他給的錢,隻是保底。
兒孫自有兒孫福。
有他的教導,孩子如果要啃老,那是失敗。
去年夏天,大兒子如願考上了北大。
再過兩年,女兒也要高考。
有燕京戶口,考清北的難度,遠比外地要低,以女兒的成績,清北應該是手到擒來。
陳煥的兒子雖然暫時還沒到高考的年紀,但那孩子打小成績就好。
從來沒有離開過年級前五。
重點高中的前五。
清北,手拿把攥!
老陳家的第三代,各個都是學霸。
每次期中、期末考試,老陳家兩口子都特彆高興。
至於陳曉鷗?
還單著呢。
已經三十多了,近些年,老陳家兩口子能說的,能做的,全都說儘,做儘。
事到如今,他們也不強求。
單著就單著吧。
陳曉鷗自己有一套房子,回頭等他們百年,再分給陳曉鷗一套房子,有兩套房子,還有退休金,養老應該不難。
至於分一套房子給陳曉鷗有沒有問題。
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陳福生和胡桂蘭已經提前跟李傑、陳煥提過這事。
兒女的經濟情況,雖然老陳兩口子沒有特地打聽,但大體情況,他們心裡有數。
大女婿,不必說了。
從當車間主任開始,那就沒窮過。
下海之後,錢肯定沒少賺。
車子,買了兩輛。
第(2/3)頁
第(3/3)頁
房子買了好幾套。
兩個孩子還沒成年,各自名下就有了兩套房。
這些錢,全是大女婿一個人掏的,青兒的小金庫,一分錢沒動。
兒子那邊雖然不如大女婿,但也不缺錢。
如今,陳煥已經是行業內的知名青年學者,一些企業找他當顧問,年薪至少十五萬、二十萬一年。
顧問是不用坐班的,偶爾去一趟公司,開一開會,提提建議就能拿那麼多錢。
不過,陳煥並沒有接受哪家企業的聘請。
主要他不太缺錢。
他靠出書就能賺錢。
雖說沒有那些知名暢銷書作家的版稅多,但經年積累,每年的版稅收入都不少。
去年,單單版稅收入他就拿了三十多萬。
能拿那麼多,蓋因兩本書再版。
每本書賣了十幾萬冊。
對於偏專業性的書籍,十幾萬的銷量已經不低了,那些動輒上百萬的暢銷書,跟專業書籍不沾邊。
不同的書,閱讀起來是有門檻的。
今年,陳煥又要出了一本書,探討的是市場經濟體製的轉型。
三年的積累,五個長期跟進的課題,上百家企業的追蹤彙總,這本書,乾貨滿滿。
雖然暫時還沒有上市發行,但成績應該不會太差。
如果發行成績好,陳煥今年或許能年入五十萬。
而陳曉鷗,其實也不算太差。
前不久,她剛剛升職,成了雜誌社的副主編,算上年終獎,一年也能收入十幾萬。
月入一萬多,還是稅後,擱在千禧年,妥妥的高薪白領。
那家雜誌叫《ee》。
一家時尚雜誌。
如果陳曉鷗能夠繼續升職,未來年入幾十萬,也不是不可能。
好歹是國際知名雜誌。
收入不會低。
何況,收入並不是全部,附帶的人脈,才是更寶貴的東西。
平台越大,接觸的人越多,即便未來辭職,積累下來的人脈資源,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反正,老陳家的幾個孩子,沒有一個是發展的特彆差的。
跟林家的兩個孩子相比,對比鮮明。
老林和老陳偶爾見麵,林漢民直道羨慕。
人老了,沒有彆的期許,隻希望後輩過得好一點,再好一點。
雖然老林曾經是高乾,但兩個孩子,每一個省心的。
可不羨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