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 第74章  彆了,杭城

第74章  彆了,杭城(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74章彆了,杭城

汽車行業是典型的資本、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規模效益大、產業關聯性強,具備超高的經濟帶動力。

上個世紀,阿美瑞卡、立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期,跟汽車行業的崛起,息息相關。

福特、通用、克萊斯勒、本田、豐田、日產,全是經濟高速增長期的主力企業之一。

汽車工業也是全球公認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所以。

華夏才會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

不是傳統車企發展不起,而是新賽道更有性價比。

大家同處一個新跑道,身位差距不大,誰的支持力度大,誰就跑得更快。

起初。

歐美沒把新能源當回事。

畢竟,電車的優缺點都很明顯。

尤其是那些油價非常便宜的地方,根本沒有換車的動力。

放眼全球,油車才是主力軍。

依照技術發展的定律,以及產業升級時間,傳統油車至少還能躺賺二三十年。

讓華國先跑,那也沒關係。

他們還有特斯拉。

有一就有二。

都是盟友,想要摸著特斯拉過河,沒那麼難。

以他們在傳統油車領域的技術積累,隻要電池能更上,還玩不轉電車?

隨便出口,憑借品牌知名度,不是隨便賣?

然而。

超級電池出現的那一刻。

大眾、豐田、通用、福特、特斯拉,不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能源企業,全慌了。

安全又穩定,外加一千多公裡的續航。

他們該如此應對?

馬斯克連夜飛到華夏,準備入黨,但他這種人,明顯不符合條件。

雖然特斯拉超級工廠剛剛落地申海,雖然為了建這個廠子花費了很大的代價。

但再大的代價,在產業升級麵前,那都可以忽略不計。

昨天的你,對我愛答不理,今天的我,讓你高攀不起,此時此刻,哪怕馬斯克撤資,那也沒有任何威懾力。

電池技術才是整個產業的核心。

其他什麼車機係統、內飾、外觀設計,都是附帶的。

何況。

有女媧小助手在,車機係統,還有什麼能打的嗎?

沒有!

誰讓他們把女媧禁了。

第(1/3)頁

第(2/3)頁

什麼信息收集、隱私,全都是借口!

數據中心建在當地,即使采集到了什麼信息,能回傳嗎?

傳不了一點。

他們想要的從來不是監控,而是女媧的核心代碼。

其實。

即便真的‘開源’,他們也很難窺見原貌,因為女媧真正的核心是被隱藏在浩瀚如煙的代碼串裡。

解析最新版本的女媧,那工作量非人力可及。

難度跟大海撈針沒什麼區彆。

給他們抄,他們都抄不明白。

但,即便如此,李傑也懶得開源,愛用不用。

不缺那三瓜兩棗。

……

一個月後。

投資30億的超級電池工廠落戶杭城。

這家工廠星辰研究所是大股東,剩下的還有寧德時代、byd、吉利等七八家車企。

每家3-5點的股份,一共占了總股本的28%。

邀請他們入局,仍然跟之前一樣,李傑沒興趣開拓市場,那些活交給他們來乾就行。

他隻管研發。

工廠隻管生產,不生產一輛汽車。

當然。

也不會生產一部手機。

類似的電池技術不止能用在汽車領域,手機、電腦等等凡是儲能有關的行業都能用。

目前一期的投產一共有兩個大類。

一類供汽車,一類供應手機電池。

超級工廠的落地也讓全球見識到了什麼叫華夏速度。

三班倒,二十四小時開工。

這麼做也不擔心擾民問題,工廠坐落於工業區,周圍三公裡都沒有居民區。

不過,未來幾年,周邊絕對會出現好幾個樓盤。

超級工廠的生產並沒有全部智能化。

雖然女媧能做到,但智能化會削減拉動效應,隻有吸納足夠多的就業人員,才能帶動消費、投資。

科研人員也需要招聘。

李傑提供的合金電池並不是完全體,真正完全體是一整個家族集群。

剩下的兒子輩、孫子輩,不用他出手,交給那些工程師慢慢開發,花個十年八年,應該能開發完成。

屆時,電池的儲能上限至少能提高幾倍,乃至十倍。

倘或究極體能夠被開發出來,載重量100噸的重型貨車也能換上新能源電池。

回頭在略微出手,開發出一套無線充電技術,它甚至能變成永動機。

第(2/3)頁

第(3/3)頁

隻是,那種技術暫時還不太現實。

電費太貴。

無線充電技術的損耗極大,即使是《流浪地球》世界,傳輸率也隻有百分之四十左右。

超過五成的電能損耗,如果沒有無限的能源,誰也經不住那麼造。

而且,無線充電技術的基礎設施也不便宜。

路麵需要全部重新鋪,在鋪路的時候需要加入一種特殊的塗層以及中轉物質。

以華夏的路麵裡程,真的翻新一遍,那是一個天文數字。

隻有核聚變開發完成,真正的商業化,無限充電技術才具備開發價值。

那價值,也隻是相對的。

正常的發展路徑下,從核聚變商業化到小型化,需要幾十年到一百年的路程。

在這幾十年間,屬於無線充電技術。

如果李傑按下加速器,十年之內就能完成小型化,無線充電技術就變成了雞肋。

等全國道路翻新了一遍,核能電池都出現了。

一輛核能汽車,正常的駕駛,車子開到報廢,也不需要充電。

不過。

李傑沒有推進小型化的興趣,那些事還是讓其他人去做。

順帶鍛煉一下科研界的開發能力。

什麼事都被他做了,還要其他人做什麼?

……

十月二號。

工廠竣工的那一天,大老板特地乘坐專機來了一趟。

當天晚上,時隔幾年,全國人民都關心的張教授,終於再次出現在電視熒幕。

一樣樣‘黑科技’的加持下,張教授儼然成了全國人民最熟悉的人物之一。

上到六七十歲的老人,下到四五歲的孩子,基本都知道他。

活著進入課本的人物!

各省最新版本的教材,全都有他的名字。

參加完奠基儀式,李傑也要啟程離開杭城。

星辰研究所不具備核聚變的開發的條件,他得搬家了。

搬到一處地圖、衛星都搜索不到的地方。

一處絕對安全的基地!

即便遭遇核彈攻擊,也影響不到基地內部。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