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 第57章 漫長的審稿期

第57章 漫長的審稿期(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57章漫長的審稿期

《自然》雜誌編輯部。

迪倫下班之前例行檢查了一下郵件,看到那封被特殊標記的郵件,他不由發出一道驚呼。

“og!”

“迪倫?”

驚呼聲雖然不大,但在相對安靜的辦公環境,還是比較顯眼的。

“og。”

迪倫語氣興奮的對著隔壁同事道:“約翰,你知道我收到了誰的投稿嗎?”

“是zhang!”

“華夏張!”

聽到這個,約翰頓時聞弦知意。

華夏張,還能是誰?

當然是學術界風頭最勁的大明星。

‘隨手’拋出一篇《黎曼猜想》的論文,數學家用了近兩年的時間,還沒有完全解密。

跨界生物領域,沒幾年的功夫,先後研發出生發藥液、減肥神藥,尤其是前者,迪倫和約翰都是生發洗發水的忠實用戶。

那東西,他們吹爆!

給力啊!

用了洗發水,再也沒有脫發的困擾,稍微有點脫發危機的約翰,那稀疏的頭發,已經變得旺盛了幾分。

神仙產品!

張簡直是脫發者的福音,聖父!

還有那款減肥神藥。

可惜啊,那篇論文他們《自然》向張邀過稿件,但人家沒投。

這一回,迪倫隻是習慣性的發了一封郵件,沒想到竟然換回了意外的收獲。

然而。

迪倫看了一會論文,越看,眉頭皺的越深。

這篇論文,該找誰評審呢?

既要懂ns方程,又要懂生物學,橫跨數學、物理、生物,這樣的人,學術界並不是沒有。

隻是數量不多,有名的大牛、小牛,範圍就更窄了。

真算起來,他們彼此之間,大概都互相認識。

雖然這麼做有違‘盲審’的規則,但沒辦法,就那麼多人,不找他們審,還能找誰?

何況,像這種級彆的成名人物,多少都會愛惜羽毛,不會胡亂瞎評。

……

三天後。

李傑收到了《自然》雜誌的消息,論文通過了雜誌社的內部評審,已經進入同行評審。

其實,雜誌社內部評審很容易通過。

第(1/3)頁

第(2/3)頁

隻要是有名有姓的學術達人,直接平蹚。

真正難得是同行評審。

這階段,短則個把月,長則三個月半年,那都很正常,像是比較重磅的論文,遲個一兩年,那都正常。

轉眼間,兩個月過去。

《自然》那邊還是沒有動靜。

倒是在一些論壇上,關於李傑那篇論文的討論比較多。

這麼長時間過去,該看懂的人,那都看懂了,看不懂的人,依舊看不太明白。

綜合女媧收集來的信息,正麵消息遠遠多過負麵。

那些負麵消息,很多都是來自於那些一知半解的人。

論壇嘛,又不是實名製。

在鍵盤俠眼中,李傑再牛逼,那也隻是還行,或者‘差點意思’,在部門種族主義者那裡,罵聲一片。

正兒八經的學術圈內,評價都很不錯。

現代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就在個人專欄中盛讚了這篇論文。

開創性的研究!

還有一部分知名的科學家,尤其是生物學方麵的,紛紛給出高度評價。

畢竟,像李傑這樣精通三大領域的科學家太少了,ns方程在生物學界的應用,有沒有人研究?

有!

但遠遠沒有這篇論文來的深入,來的真切。

同時,不少人都表示期待,希望李傑做出更多的成果。

ns方程,那是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東西。

他們在想些什麼,李傑還能不知道,真正的好東西,他隻會留給自家人,ns方程的部分邊角料放出去,那就夠了。

恩情!

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ns方程的論文沒有進展,關於黎曼猜想的那篇論文,卻有了新的進展。

這一次給出答案的不是旁人。

正是浙大研究院。

論文補完者——魏東奕。

當他將論文發至預印本網站時,立刻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因為那上麵掛了‘張東升’的名字。

而且在論文描述頁那裡,張東升寫了一行字,這篇論文全程是由他的學生獨立完成。

他沒有提供任何學術上的指導。

人的名,樹的影。

雖然魏東奕是李傑的研究生,但有了這段話,大部分人還是確信,魏東奕應該沒有收到什麼幫助。

畢竟,文字是要負責的。

即便‘張東升’想要推薦學生,也沒必要以這種方式。

太刻意了。

第(2/3)頁

第(3/3)頁

很容易讓人生出不必要的影響。

很快。

就有相關研究團隊研究起了魏東奕的論文。

不得不說。

這篇論文寫得很有水平。

邏輯很嚴謹,推導過程,清晰準確,看起來很漂亮。

擱在數學界,越漂亮,成功的概率越高。

因為數學本身就是完美的東西。

差一點,那就是謬以千裡。

在論文刊發之前,李傑就看過這篇論文,如果有什麼問題,他早就把論文扣下來了,哪會發出去。

約莫一周左右,關注黎曼猜想的研究團隊,基本認可了這篇補完論文。

黎曼猜想,又往前推進一步!

至此。

隻剩下最後兩個難關。

因為這篇論文,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黎曼猜想研究,又有了變熱的架勢,誰都想蹭一蹭。

萬一成了呢?

你還彆說,又一個月過去,自然雜誌社沒動靜,印度那邊的研究團隊卻發了一篇黎曼猜想的補完論文。

印度團隊聲稱他們解決了最後兩個問題。

那篇長達五十多頁的論文發布後,學界震動。

論文下載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直線飆升。

華夏、立本、棒棒、阿美瑞卡、英格蘭、法蘭西等全球各地的研究者,都把目光放在了這篇論文上。

不過。

關於這篇論文的爭議也不小。

前一個問題,大家都普遍認可,而最後那一關,爭議非常多。

支持者、反對者,各占一半。

彆以為學術界不吵架,真吵起架來,那認真程度比鍵盤俠強多了。

在某個小眾論壇,反對者、支持者的論戰帖,一路蓋了上千層,要知道這個網站的注冊用戶才幾百人而已。

幾乎全員參與了這條貼子。

漸漸地,這股風從牆外傳到了牆內,李傑也收到了消息。

看到印度團隊聲稱搬開了最後兩塊磚,他不由提起了幾分興趣。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