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 第兩百七十三章 丁謂罷相

第兩百七十三章 丁謂罷相(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六月三號。

這一天,大宋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

晉國公丁謂上疏,自請出知地方,其理由是嫁女一事處置不當,厚嫁之風,陋俗也。

天禧四年(1020)七月,丁謂五十五歲,以樞密使、吏部尚書,改為平章事。

至今,丁謂已經擔任宰相之職接近四年。

宋朝宰相的任期,其實並沒有具體的年限規定,任期長的如趙普、王旦,皆有十年以上的任期,任期短的,幾個月的也有。

一般而言,宰相的任期大約在一年到五年左右。

丁謂為宰執四年,已經算是比較長的了,不僅如此,他還先後為兩朝宰相。

而且,他在新朝還擔任了兩年的宰相。

丁謂下野的消息,一經傳出,京中大震。

晏宅。

不同於其他一眾中低級官員,作為翰林學士,晏殊知道的事情,遠比旁人要多。

官家的心思,當真是讓人摸不透啊。

丁謂是忠良,還是奸臣?

這個問題,想必大部分人心裡都有數。

毫無疑問,丁謂絕對配不上忠良二字,用奸邪來形容,完全不過分。

這一點,官家不知道嗎?

怕是不然。

官家心如明鏡,豈會分不清這一點。

然而,官家登基之後,並沒有依例提拔一批近臣,而是繼續讓丁謂這個舊臣,宰執天下。

哪怕旁人上書彈劾,官家依舊不為所動。

眼見如此,晏殊此前一直覺得,丁謂或許會同王文正公(旦)一般,長期為宰相。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官家竟然因為一件小事,從而罷免了丁謂的相位。

確實。

在晏殊眼中,厚嫁,的確隻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

京中風俗,便是如此。

公卿之家,哪家不是如此?

甚至,皇室也是一樣。

公主下降,初被尚者,即拜駙馬都尉,賜玉帶、襲衣、采羅百匹,謂之係親(定親),又賜辦財銀萬兩,其進財之數,倍於親王聘禮。

第(1/3)頁

第(2/3)頁

簡而言之,宗室嫁女的費用,遠遠高於宗室子娶親的資費。

某些偏支的皇親國戚,甚至置辦不起嫁女的費用,為了嫁女,隻得舉債。

當然。

晏殊也覺得此類風俗不好,可單單為了這事,罷免一位當朝宰相,難免有些讓人吃驚。

思慮片刻,晏殊也摸不準官家的心思。

不過,丁謂的事,倒是給他敲響了警鐘。

接下來同富氏的聯姻,婚禮時得低調一些,免得引起他人非議。

貢舉年,往往是京中公卿招婿的大年。

此次科舉,晏殊也相中了一位後進之才。

天聖二年榜頭甲第一,出身西京洛陽的士子富弼。

隻是,晏殊的競爭對手卻不少。

富弼今年不過二十歲!

二十歲的狀元,國朝立業至今,三十六次貢舉中,富弼當屬第最年輕的狀元,沒有之一!

(ps:兩宋有史記載,年紀最小的是南宋汪應辰,年僅十八,便為進士第一

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有記載的,最年輕的狀元,是蘇易簡和梁顥,23歲中狀元)

雖然狀元不一定能夠官居宰相,截止現在,以狀元出身問鼎宰執之位的僅有呂蒙正、李迪、王曾三人。

但狀元成為侍從官的概率,卻遠超其他進士及第者。

而富弼又恰好未婚。

招個狀元女婿,哪怕日後無法出將入相,也是一件極有麵子的事。

因此,京中世家,隻要是家中有適齡女子的,大部分人想招富弼為婿。

麵對各大家族拋來的橄欖枝,年僅二十的富弼,不免有些暈頭轉向。

不過,富弼湖塗,他的父親富言,可不湖塗。

婚姻乃是人生大事。

議親時,腦子必須保持清醒。

富氏雖然三代仕宦,但富弼的父親、祖父、曾祖的官職並不高,在高門大戶麵前,隻能算是中低階層。

經過仔細考量,富言最終決定和晏學士家結親。

在此之前,富言和晏殊並無交集,畢竟,前者是累舉中第,而後者卻是天才少年。

此外,晏殊的仕宦生涯多在京中,且都是清要之職,而富言卻是在地方默默耕耘十數載。

第(2/3)頁

第(3/3)頁

如果不是富弼此次中了狀元,富言就是一個小透明。

嚴格來說,富言和晏殊壓根就不是一路人。

而富言之所以選擇同晏家結親,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是名臣張知白。

天禧末年,富言被張知白辟為南京留守司判官。

張知白算是富言仕途中的貴人之一,正因為張知白的提點,他現在才能以屯田員外郎的本官,回到開封任職。

而晏殊,同樣是張知白舉薦的。

景德初年,江南大旱,李防(不是錯字,李防是李防,不是宋初宰相李昉)和張知白被派往江南地區鎮撫災區。

在這期間,張知白聽到了神童晏殊的名聲。

其後,張知白召見了晏殊,結果晏殊的表現不僅沒讓他失望,還讓他有幾分驚喜。

後來,張知白便向朝廷舉薦了晏殊,自此,晏殊才得以神童試入仕。

當然。

僅憑張知白之力,肯定不足以令富言敲定這門親事。

晏殊的出身也很重要。

和東來呂氏、三槐王氏等家族相比,晏氏算不得望族,而這,恰好是富言看中的。

門不當,戶不對,縱使與這些望族結親了,富弼也很難挺直身子。

富言堅信自家兒子的前途遠大,如果與望族結親,即便富弼日後成功進入核心層,也無力照顧自身家族太多。

前宰相王曾,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次,晏殊同樣是年少成名。

年少成名的,心中難免會有傲氣,但晏殊卻沒有什麼狂傲之舉。

富弼恰好可以和晏殊好好學一學,什麼叫韜光養晦。

最後,還有一點也很重要。

晏殊是官家的潛邸舊臣,雖然他現在隻是翰林學士,尚未進入兩府,但依照慣例,潛邸舊臣出將入相的幾率明顯更高一點。

親疏有彆嘛!

所以,晏殊也算是潛力股。

未來,晏殊保不齊就進入兩府。

既門當戶對,又能夠時時提點,同時還是個潛力股,這樣的親家,簡直和富氏完美匹配。

不選晏氏,選誰?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