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的嶽父漢武帝 > 第八十五章 資質極高

第八十五章 資質極高(1 / 1)

推荐阅读:

等劉據和桑弘羊商量好了後續的安排之後,劉據就準備起身離去。

沒想到,卻被解清給攔了下來。

“解將軍,還有什麼事情?”

劉據客氣的問解清。

“昔年我在衛大將軍手下效力,數次出擊匈奴,可惜衛大將軍英年早逝,今日看到太子,依稀能夠看到當初衛大將軍的影子。”

解清客氣地說道。

“解將軍客氣了,我可不敢和舅舅相比。”劉據趕緊回禮道。

“太子就彆客氣了,以往我們之所以不和太子親近,是不知道太子對於我們這些武人的態度如何。”

“今日一見,太子果然不愧為衛大將軍的外甥,我大漢的太子。”

“在下替手下的士卒謝過太子了。”

說罷,解清就離開了。

劉據愣愣的看著解清遠去的身影。

這就是來自於軍方的認可麼。

雖然解清沒有再過於深入和劉據的談話。

可是他的態度已經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轉變。

三天後,正當劉據和桑弘羊等人如火如荼的製定匈奴俘虜勞改規則的時候,張淩卻在和劉進釣魚。

當然,邊釣著魚,張淩邊和他講了講一些朝堂上的事情。

“你覺得,這個政策好不好。”

張淩問劉進。

“好,可是也不好。”

劉進思考了片刻之後,立刻回答道。

“為何不好,為何好。”

張淩接著問劉進。

“這個政策好的地方,在於緩解了我們大漢的人口壓力,用匈奴人做徭役類的事情,這就讓我們大漢有了更多的人口打擊匈奴。”

“不好的地方在於,如果後世控製不當的話,大量匈奴人和匈奴人的後代充斥在中原,容易引起動亂。”

劉進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看著劉進,張淩有些驚訝了,沒彆的,劉進實在是進步的太快了。

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看透一個政策的利弊,說明劉進自身的資質也是極高的。

不過想想也是,劉進的後代是誰。

大名鼎鼎的漢宣帝劉病已。

所謂的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劉病已就是這種類型的。

劉徹打了一輩子匈奴,也沒讓匈奴人服軟聽話。

劉病已上任之後,卻能把匈奴收拾的服服帖帖,這就是能力。

劉進做為劉病已的父親,死的實在是太早了。

如果劉進繼位的話,說不定也是一位漢宣帝式皇帝。

“恩,很好,那我們再換一個話題,你覺得,陛下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好不好。”

張淩又考驗劉進道。

這也是劉據想聽又沒有聽到的東西。

“師傅,你這個答案你就告訴我吧,我實在是想不出來。”劉進露出了尷尬的笑容。

這道題牽涉到了帝王之道,對於他來說,是有些超綱了。

“跟你的答案一樣,好,也不好。”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固然可以有利於凝聚人心,凝聚意誌,凝聚人們大一統的思想。”

“但是長久之後,儒家獨大,自然會擠壓其他學說。”

“一旦一個學說沒有了外敵,那麼對不起,內鬥和故步自封就是他們的歸宿。”

“而且,儒家獨大,遇到強主自然不懼,可是庸主呢。”

“容易尾大不掉,那些儒生們反而會以學說結黨,影響政治。”

“陛下為何不重用董仲舒,你想想他的天人合一理論就知道了,一旦站住了腳,自然可以用來鉗製君權。”

“當然,鉗製君權也不能說不好。”

“但是如果被一群儒生鉗製君權,那就有些不妙了。”

“讀書人嘛,讀書讀久了,容易喪失血性。”

張淩邊看著魚邊分析道。

“高見。”

張淩轉頭一看,發現劉據正站在不遠處,拍手叫好。

“我說太子啊,你來的時候能不能說一聲。”

“這樣很容易嚇到人的。”

張淩毫不客氣的說。

“這不是剛剛有空,所以馬上來這裡了嘛。”

太子走到張淩身邊,劉進識趣的站到了一旁。

劉據則拿起劉進的魚竿,釣起魚來。

“這幾天恐怕太子府是門庭若市吧。”

張淩都不用問就知道,這幾天恐怕劉據的太子府應該是門庭若市。

沒辦法,這個政策一出,各方人馬都想為自己爭奪利益。

因為隻要積分的規則稍稍偏向自己一點,那就是金山銀山一樣的收入。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要不就找太子,要不就找桑弘羊他們幾人。

相比之下,一項好說話的劉據當然是首選。

“那是自然,那些文臣武將們天天守在我家門口。”

“武將跟我說他們打仗戍邊有多麼的辛苦,流了多少血。”

“文臣們跟我說他們為了國家出了多少力,立了多少功。”

“朝堂之上的人希望把自己的積分調高一點,武將們也想把自己的積分調高。”

“搞得我這幾天都不敢開門了。”

“這不,剛剛放鬆一點,就來你這裡躲清閒了。”

劉據提到這件事,有些吐血。

這些找他的人中,有些人他能推掉,有些人卻不得不見。

比如他舅舅衛青和表兄霍去病的那些部將,他總要見吧。

再比如他那些儒家師傅的弟子,都是同門師兄弟,總是要見的吧。

還有一些一直支持他的朝臣,也是要見的吧。

這樣一算,要見的人就太多了。

沒辦法,劉據隻能和桑弘羊他們加班加點,先把規則製定出來再說。

“太子,有人煩是好事情,你如果還是像一年前那個樣子,放心,恐怕蒼蠅都不進你家的門。”

張淩笑著說。

“這倒是的。”

劉據爽快的承認了。

“對了,規則製定好了沒有。”

張淩問道。

“差不多了,先推行再說,有不合理的地方,我們再改。”

劉據點了點頭。

他已經和桑弘羊商量好了,先推出規則,然後再根據情況修改。

對這種新鮮事務,隻能摸索著乾了。

“理解,最終解釋權歸朝堂。”

理解歸理解,張淩最終還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政策的不穩定對於朝堂的公信力是有影響的。

但是這種事情一步到位也不現實。

“我已經和桑弘羊大人商量好了,積分偏向於前線作戰的士卒。”

“加大他們的積分,至於將軍的積分,適當減少一點。”

劉據把自己的計劃說給了張淩。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