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完全沉浸在知識海洋中的淳於嶽,張淩悄悄的擺了擺手,示意屋裡的人都退出去。
“這兩天給他送飯就好,其他的事情彆打擾他。”
張淩對張忠吩咐道。
“是,少爺。”
張忠一口答應了下來。
淳於嶽整整把自己關屋裡三天,直到第三天的時候,這才滿臉疲憊打開了門,走了出來。
“淳於先生出來了啊,來來,吃飯。”
張淩拉著淳於嶽走進了屋子,給了他一塊羊肉餅。
淳於嶽隻是吃了一口,眼睛就直了,隻見他飛快的拿著羊肉餅往嘴裡塞著,同時左手還拿了一塊。
“吃慢點,淳於先生,沒人跟你搶。”
張淩給淳於嶽倒了一碗羊肉湯,對著淳於嶽說道。
“這東西怎麼做的,如此的美味。”
淳於嶽連吃了三塊餅之後,這才停住,用油乎乎的雙手指著餅,問張淩。
“說也說不清楚,讓你家的廚子來學就行了。”
張淩笑著說道。
“還沒請教張大人,做這本書的人是誰,淳於嶽想當麵向其請教。”
淳於嶽客氣地問張淩。
至於為什麼說不是張淩寫的,開玩笑,你指望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能寫出如此的醫書嘛。
“這本書的作者是我的一個長輩,已經去世了,你恐怕是見不到他了。”
張淩直截了當的說道。
“啊,這真是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淳於嶽連說了兩個可惜,表情就跟自己家長輩死了一樣的難受。
“幸運的是他留下了這本醫書,你剛剛也看了,覺得怎麼樣?”
張淩指了指傷寒雜病論,問淳於嶽。
“此醫書首次將我中國醫術總結成了一個體係,真乃開天辟地的第一神做。”
“更何況,我大漢朝死於傷寒者甚多,此作正好可以讓更多的人在傷寒之症中存活下來。”
“可謂是功德無量。”
淳於嶽鄭重的評價道。
“正因如此,我才想將此書流傳開去。”
“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淳於先生幫助了。”
張淩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流傳,怎麼流傳。”
淳於嶽愣了一下,他是真沒有想到,張淩的想法居然是把這本書流傳出去。
要知道,一般人如果有這種醫書的話,莫不是當成傳家之寶,束之高閣,傳於後世子孫。
隻要後世子孫認真學習,那麼吃喝是肯定不愁的。
如此寶物,張淩居然想流傳出去。
“這種活人性命的醫書,如果隻是讓一兩個人學習的話,那就有些損傷德行了。”
“正如你說的那樣,我大漢死於傷寒之症者甚多,這本醫書可以活千萬人。”
“當然要流傳開來。”
張淩肯定的回答。
“張大人功德無量,我為天下醫者,天下人,謝大人了。”
淳於嶽起身,深深的朝著張淩鞠了一躬。
“淳於先生,不客氣,我建議,不如由朝廷出麵,組織天下醫者來長安,由先生出麵,教授此書。”
“這樣的話,更加合適一些。”
“而先生要做的,一來是確定一些醫者的人選,二來需要教授此書。”
張淩把自己的意圖說給了淳於嶽聽。
“我,我合適嘛。”
淳於嶽指了指自己。
“合適,沒有比先生更合適的人選了。”
“你隻要同意,其他的事情由我稟明陛下。”
張淩指了指自己。
“如此盛事,在下責無旁貸。”
淳於嶽這個人,是不愛財,清高不錯,但是沒說不愛名啊。
傻子聽到這件事都知道,是一件足以流芳千古的好事情,就算張淩不說,淳於嶽也是要參與的。
更彆提張淩還邀請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進宮,向陛下稟明此事。”
張淩拉著淳於嶽就要去長安。
“這麼急。”
淳於嶽驚訝的看著張淩。
“正如先生所說,此乃活人無數的大好事,既然如此,焉能不急。”
張淩說罷,就拉著淳於嶽去了長安,求見劉徹。
劉徹聽到張淩求見也有些驚訝,要知道,平日裡張淩除非是他召見,不然的話,基本看不到張淩來找他。
今天這是怎麼了,是什麼大事情居然能夠讓張淩主動來找他。
劉徹讓內侍把張淩和太子都召了過來。
“淳於嶽,你怎麼在這裡?”
劉徹看到淳於嶽,有些驚訝,要知道,淳於嶽可是出了名的清高,劉徹還從來沒有看過他和那個權貴走的近的。
“陛下,我家祖上有一本醫書,傳出,可活人無數,最近我把它拿出了和淳於先生交流一番。”
“淳於先生和我都覺得,此醫書需要流傳於世間。”
“所以特意來稟明陛下。”
說罷,張淩把醫書呈了上去。
劉徹隻是打量了一眼醫書,並沒有翻開的打算。
他都不懂醫術,翻開看等於沒翻開是一樣的。
不過,既然淳於嶽已經認可了這本醫書,那麼劉徹已經自然知道這本醫書的價值了。
要知道,在醫術上,淳於嶽可是出了名的傲氣。
自從他父親老淳於禦醫去世之後,在醫術上淳於嶽就沒有正眼看過誰。
今天看淳於嶽這低眉順眼的樣子,劉徹就知道了,這本醫書絕對是非同小可。
“你們想怎麼做?”
劉徹問兩人。
“臣想由朝廷出麵,召集天下醫者來長安,淳於先生教授此書。”
張淩說出的自己的目的。
“這,有些大題小做了吧。”
劉徹有些不解。
張淩聽了劉徹的話,有些無奈了,儘管淳於嶽受劉徹重視,但是大漢朝從整體來說,對於一醫者卻並不是很看重。
醫生在漢代的政治地位不如官員和士人,隻是比商人要高一些,可以被舉薦做官。
“陛下,你要明白一件事情,醫者真的很重要。”
“他是一個可以活人的職業,就拿這本書來說吧,每年我大漢死於傷寒之症的人不下於十萬之巨。”
“就算醫者隻是救活了三成,那麼也有三萬之巨。”
“那麼十年呢,就是三十萬,百年呢,就是三百萬。”
“而且每一個人,都可以繁衍人口。”
“兩口之家,一代之後,就可以為漢朝增加4個人口。”
“對於如今的大漢來說,每一個人口都是彌足珍貴的。”
張淩知道劉徹不懂醫,隻能把話解釋的更加直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