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劉據回到長安的時候,劉徹已經在椒房殿了。
此時的衛子夫,正在陪著劉徹下棋。
以往劉徹不願意來這裡,是因為衛子夫老是因為太子的事情和他吵架。
吵的夫妻之間的感情都淡了。
可是最近太子有了長進後,劉徹和衛子夫就吵不起來了。
而且當了劉徹這個年紀,越來越感覺到,還是衛子夫這個皇後不鬨騰,知冷知熱,和他貼心。
不像後宮的那些夫人一樣,漂亮倒是漂亮,但太過於鬨騰了。
“你的棋力可是見長啊,朕記得以前,你可是下不過朕的。”
劉徹嗬嗬一笑,把棋投到了棋盒之中,投子認輸了。
“陛下日理萬機,臣妾在這裡閒來無事下棋自娛,豈能一樣。”
衛子夫笑了笑,也把自己手上的棋子投入棋盒中。
從衛子夫的笑容之中,隱隱地還能看出其年輕時候的傾國傾城之貌。
“你這是怪朕不怎麼到你這裡來嘍,子夫啊,你想想,前幾年朕哪次來,你不是和朕吵架。”
“哎,這都是太子鬨的。”
“不過最近太子倒是有極大的長進。”
劉徹評價道。
“恩,你居然誇太子了,倒是難得。”
衛子夫驚訝的抬起頭,看著劉徹。
“太子有長進,那是我給他找了一個好的老師。”
“那些腐儒不足為師,而朕想給他樹立一個敵人當老師,也不是很成功。”
“好在這個成功了。”
劉徹嗬嗬一笑。
“恩,太子最近是有了一些長進,以前他跟臣妾說話,都是多空談而少實務。”
“現在的太子,逐漸關心起實務來了,倒是難得。”
衛子夫到了一杯水,遞到了劉徹麵前。
正當二人聊天聊得火熱的時候,劉石走了進來。
“陛下,太子求見。”
“太子。”劉徹皺了皺眉頭,有些不悅。
這都什麼時辰了,有事情不能明天再說嘛。
“讓太子進來吧。”
衛子夫聽到是太子來了,趕緊吩咐人讓太子進來。
“你。”
劉徹哭笑不得間又有些無奈。
劉據是衛子夫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因為劉據,讓劉徹無視劉嫖的壓力把衛子夫迎進了皇宮。
所以衛子夫對於劉據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溺愛在其中。
沒過多長時間,劉據走了進來。
“父皇、母後。”
劉據先是行了一禮。
“太子,你這麼晚來,所謂何事啊。”
劉徹慵懶的靠在塌上,眯眼看著眼前的太子。
不可否認,雖然劉徹天天隊彆人說太子不類己。
但太子畢竟是自己的第一個孩子,還因為劉據的降生打破了自己沒有生育能力的謠言。
所以劉據對於太子還是很有些特殊感情的。
再說了,最近太子也在逐漸地改變自己以往的性格,所以劉徹對於太子,也漸漸的轉變了態度。
“父皇,兒臣聽到一個說法,不知道是對是錯。”
“所以特意來向父皇求證。”
劉據拱手說道。
“哦,說來聽聽。”劉徹隨手拿起一個糕點,邊吃邊漫不經心地示意劉據可以說了。
“父皇,我今天去張淩那裡,聽張淩說起一件事,他說您打匈奴,可是匈奴總是死而不僵,是有原因的。”
劉據先開口說道。
“恩,怎麼,太子覺得最近勸諫有了效果,還想把對匈奴的戰事勸諫一番嘛。”
“這件事你就不要操心了,我把該打的仗打了,你就是太平太子,有何不好。”
劉徹不耐煩地擺了擺手,示意劉據可以下去了。
“太子,今天天色晚了,趕快下去,有什麼事情明天再說。”
衛子夫看到大殿內的氣氛有些壓抑,急忙站出來要讓劉據先走。
“父皇,兒臣不是來勸諫的,而是張淩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解釋匈奴為何能死而不僵。”
“所以兒臣才來找父皇的。”
劉據沒有離開,而是抬起頭,看著劉徹。
“恩,說來聽聽。”
劉徹點了點頭,示意劉據可以說了。
“父皇,按照張淩的說法,我們漢家之所以無法徹底擊敗匈奴,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沒有重視一個地方。”
“從而讓匈奴可以一直趴在這個地方吸血,補充他們的兵源和財貨。”
劉據把今天在張淩家裡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徹。
“來人,來人,更衣。”
劉徹聽了劉據的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大聲喊道。
隻見皇後衛子夫拿來了衣服,溫柔地給劉徹穿在了身上。
劉徹穿上衣服之後,就迫不及待的帶著一群內侍出門了,看方向,是朝著未央宮走去的。
衛子夫看著愣在原地的劉據,忍不住伸手推了劉據一下。
“母後。”劉據看著衛子夫,不明白衛子夫是什麼意思。
“還愣著乾嘛,趕快跟著去啊。”衛子夫看劉據還沒有反應過來,恨鐵不成鋼地提示道。
“哦,對啊,母後,我去了。”
劉據聽了,立刻恍然大悟,趕緊追著劉徹走了。
劉徹心急火燎地走到了未央宮中。
“拜見陛下。”
侍衛看到劉徹來了,立刻跪地行禮。
“行了,免禮。”
劉徹頭也不抬,說了一句話之後立刻走進了宮殿。
而未央宮中,擺放著一張巨大的地圖。
地圖上,密密麻麻的畫著各種圖案。
如果公孫賀在此,肯定會認識,這就是漢家軍隊的布防圖。
而外圍,這畫著大月氏、大宛、匈奴等國家。
雖然算不上詳儘,可是在目前的朝代中,已經算是非常精準的了。
劉徹走到地圖前,盯著地圖看了良久。
太子和劉石等人則大氣都不敢喘上一口,靜靜的看著劉徹。
“大月氏、大宛、樓蘭,原來是這樣。”
“我說為何匈奴人的元氣恢複的這麼快,原來是這些地方在給他們吸血。”
劉徹看著地圖喃喃自語道。
“父皇,張淩的說法難道是對的。”
劉據聽到劉徹開口了,這才走上前去,輕聲問劉徹。
“從目前來看,張淩的說法是對的。”
“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依我看,應該叫做黃金之路才是。”
劉徹的眼神閃爍著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