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華娛之從1996開始 > 第四百零九章 電視劇和綜藝

第四百零九章 電視劇和綜藝(1 / 1)

推荐阅读:

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當時內地有四家影視公司比較知名。

有兩家大家比較熟悉的唐人和周易,另外兩家雖然名聲不顯,但是圈內知名度極高,就是拍出了《風雲》的金英馬影視和出品了《少年張三豐》、蘇由朋版《倚天屠龍記》的京城亞環影音。

這四家公司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們都是兩岸三地合作成立的影視公司。

這些公司裡的導演,編劇,動作指導,服化道等等創作班子都是以港台為主。

不可否認,在前期,不僅電影,電視劇行業我們和港台地區也有比較大的差距。

當時內地幾乎沒有誰能夠拍出打得好,劇情又狗血,服化道有比較鮮豔出彩的電視劇。

這裡說的劇情狗血可不是貶義詞,眾所周知的,劇情越狗血,觀眾越愛看。

而且那時的狗血還不是像後世那樣能夠讓觀眾一眼看出漏洞或者為了狗血而狗血,港台的一些編劇最起碼能夠自圓其說,有一套合理的邏輯。

至於張大胡子的金庸劇,主控人雖說是他,但是主要的拍攝團隊也還是港台的幕後班底。

但內地的團隊也同樣是會學習的,隨著港台的人員越來越深地融入內地,內地的影視團隊也開始漸漸擁抱市場化。

在將港台那一套學會後,港台的影視團隊就開始邊緣化,內地的團隊以更高的藝術追求,同時對於影視工業越發的重視,開始成為主流。

這其中的代表就是脫胎於山影的正午陽光團隊,他們用原來拍攝內地嚴肅劇的模式拍市場熱門i劇,降維打擊有些誇張,但沒多久就把港台導演團隊給淘汰了。

2015年過後,我們很難看到港台導演團隊接到頂級資源的古裝大劇,都市大劇,諜戰大劇等劇集了。

他們隻能去拍都市甜寵和《陳情令》、《香蜜》那種古裝偶像劇,這還是轉型成功的,轉型不成功的就已經淘汰掉了。

所以在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在上一個十年風光無限的那四家影視公司都開始衰落或者倒閉。

周易最慘,因為創始人夫妻不和,嚴重內耗,再加上官司纏身,資金短缺,直接倒閉。

金英馬和京城亞環影音也都開始衰落,製片數量大大減少,因為名聲不顯,倒沒倒閉外界也不太清楚,或者說不關心。

情況最好的當屬唐人影視,因為有蔡一儂這個能力出色的當家人,也有開發出了《仙劍》和《步步驚心》這些知名i,同時旗下也有胡哥和劉師師這兩個國民度非常高的藝人。

所以唐人一直還活躍在內地影視市場上。

不過唐人在審美和內容上都有點跟不上主流,導致人才流失嚴重,作品越來越不入流,所以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唐人的衰落意味著在電視劇行業,港台團隊也和電影行業一般,徹底的邊緣化。

這四家公司中,最讓人可惜的莫過於周易影視。

周易影視的前身是南瓜創作中心,裡麵有二十多個作家編劇,專門給tvb以及彎彎的電視台創作劇本。

劇本質量一直都不錯,在業內的評價頗高。

後來南瓜創作中心正式注冊成海南周易影視公司,開始向製作領域發展,並在千禧年製作出了第一部電視劇《青河絕戀》,一炮而紅。

隨後更是創作出了《武林外史》、《蕭十一郎》還有《水月洞天》等爆款武俠劇,和tvb、唐人並稱為古裝劇三座大山。

周易當時在業內可謂是一股清流,他們是當時唯一一家非常重視編劇的影視公司,在劇組編劇的權力幾乎和製片人不相上下。

眾所周知的,不管是在內地還是港台,編劇的地位都是比較低的,周易這樣的做法無疑在業內顯得非常的矚目,也讓他們吸引了大量優秀的編劇加盟。

所以這也讓周易的編劇部門的實力越發的強大。

周易出品的影視劇也以劇情天馬行空著稱,就算是改編自古龍的電視劇《武林外史》、《蕭十一郎》,劇情和原著有很大的不同,但仍然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

周易影視原創的電視劇《水月洞天》更是火爆兩岸三地。

當然周易影視的不足有很多,和唐人相比,服化道有點辣眼睛,和於證相比,宣傳能力幾乎等於沒有。

但周易仍然憑借原創打出了名氣,如果他們有於正證那麼會宣傳炒作,新世紀的前十年,就算唐人也得靠邊站。

而周易的破產,也和他們拙於宣傳有一定的關係。

就在前不久,周易的老板娘蔣鱈柔和旗下當紅藝人餘波的緋聞火遍全網,而且被人拍到了圖片,老板娘都坐人家腿上了。

麵對這樣的緋聞,周易幾乎沒什麼動作,沒有第一時間控評或者說沒能力去控評,任由這個新聞發酵。

這直接導致周易老板和老板娘離婚,周易開始內耗。

再加上周易和之前的電視劇發行公司因為版權之爭而對薄公堂,也導致周易資金鏈斷裂。

所以現在周易可以說風雨飄搖。

現在也確實是收購周易影視最好的時機,再晚一點,周易最核心最具價值的編劇團隊就要分崩離析,各奔東西了。

劉周也覺得周易是個非常好的收購對象,和嘉禾影視比較互補。

嘉禾影視現在最缺的就是製作團隊和優質的劇本,而恰好周易影視都能提供。

周易影視之所以名氣大,但公司規模卻不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和唐人一樣,比較缺錢。

兩家公司一般都是製作完一部電視劇,要等這部電視機劇的收益到手之後,才會啟動下一部電視劇。

周易因為能夠拉來部分彎彎的投資,所以情況稍微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打官司,一些電視劇的收益被凍結之後,資金鏈就斷了。

但嘉禾影視最不缺的就是錢。

甚至當前周易影視的官司嘉禾也能夠很輕鬆的搞定,也就幾百萬的事情,壓根不是事。

聽完張昭關於周易影視當前情況的介紹,劉周說道:

“既然你覺得周易影視合適的話,那就將其收購下來然後並入到嘉禾影視吧,除了周易影視的製作和編劇團隊,你看能不能將蔣鱈柔也留下來。”

蔣鱈柔可謂是周易影視的靈魂人物,南瓜創作中心就是她一力拉起來的。

後來成立了周易影視,她丈夫在外拉投資,她負責擔當製作人主導電視劇的拍攝製作,一內一外將周易經營地風風火火。

但對於嘉禾影視來說,根本不需要去拉投資,反而比較缺製片人。

蔣鱈柔無疑是個非常出色的電視劇製片人,是嘉禾影視比較缺的人才。

今後嘉禾影視將要大跨步發展,她無疑能夠發揮重大作用。

“劉總,蔣鱈柔之前一直都是自己當老板,不知道她能不能接受去給彆人打工。”

“先去試試吧,可以給他嘉禾影視副總經理的位置。”

蔣鱈柔雖然也管理著周易影視,但是周易公司規模畢竟比較小,而且她的長處也不是公司的日常管理。

嘉禾影視可不是像周易那樣小打小鬨,將會是一家在電視劇領域的大型影視公司,劉周不可能讓她來擔任嘉禾影視總經理。

能夠讓她擔任副總經理,也是看在周易影視的製片和編劇團隊的份上。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能夠順利將周易影視收購過來,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將電視劇安排清楚之後,劉周自然而然地將目光看向曾嘉。

“曾總,我決定將嘉禾的經紀部門徹底獨立出來,成立嘉禾娛樂經紀公司,由你擔任公司的總經理。

之前跟你講的,如果有藝人想成立工作室,也將以嘉禾娛樂的名義參與。

既然獨立了,那就有盈利的要求,今後就不能僅僅依靠嘉禾集團,同樣要去外麵搶資源了。

所以你可以看情況多簽些藝人了。”

嘉禾現在上市了,手裡有錢了,不僅電視劇,電影的製片數量也會增加,對於目前的嘉禾簽約藝人數量來看,今後集團能夠提供的資源一定會有盈餘。

而且目前嘉禾的藝人幾乎都是大紅的,沒幾個人會去演電視劇。

將經紀部門獨立出來除了儘可能地吃下嘉禾集團能夠產出的資源外,劉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流量時代做準備。

後世流量明星幾乎成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但是罵歸罵,流量明星的商業價值無疑一騎絕塵,甩那些傳統藝人幾條街。

流量市場無疑也是娛樂產業的一塊巨大蛋糕,嘉禾集團沒理由不去吃。

後世依靠幾個流量明星和大批量製造練習生的月華娛樂以及絲芭傳媒都能價值幾十個億,可想而知這塊蛋糕有多大。

嘉禾娛樂背靠嘉禾集團,不僅能夠造星,捧出頂流,還能夠將頂流的商業價值徹底地釋放出來。

從現在就開始獨立運作積累經驗,嘉禾娛樂沒道理還會比月華或者絲芭差,到時候將公司市值弄到百億規模,完全不是問題。

現在獨立的經紀公司也有但不多,最有名氣的無疑就是王菁華的拾捌傳媒,這是他和成天的吳課波鬨翻後獨立出來的。

兩人鬨翻是注定的,彼此都是比較強勢的人,吳課波當初在成天成立之初還會容忍王菁華搞小山頭。

等他站穩腳跟,肯定不會允許集團內部還有半獨立的部門存在。

所以在和華藝一樣,王菁華也不可避免地和吳課波爆發了衝突。

王菁華雖然仍然籠絡了一大批藝人,但是圈內的影視公司也看清楚了她是什麼貨色,不可能再去接納她。

所以王菁華乾脆單乾,成立了拾捌傳媒,憑借過往的人脈,倒也混得還可以。

不過拾捌傳媒無法自己產生資源,人情也總有用完的一天,所以這家公司注定無法成為行業頂尖。

後世是證明了曾嘉的能力的,將嘉禾娛樂交到曾嘉手上,劉周也比較放心。

聽到劉周這話,曾嘉頓時麵露喜色,她早就想擴大嘉禾經紀部門的規模了,但是之前一直被劉周壓著。

現在沒想到居然一步到位,居然將經紀部門獨立出來,這更讓曾嘉感到欣喜,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

“好的劉總,我一定將嘉禾娛樂經營好,不會拖集團後腿。”曾嘉正色地說道,“對了,融興達的楊蜜,她的合同到明年初到期了,她想加入我們嘉禾。

我覺得她的潛力很大,完全可以撐起我們集團在電視劇領域的門麵,所以我準備將她簽下來。”

“這你自己決定,如果你覺得合適那就簽。”

劉周對此不置可否,楊蜜雖然剛成為新一代四小花旦,名氣也不小,但是她還不值得劉周為她去操心。

有了電視劇和娛樂經紀公司,那綜藝部門當然也得組建起來。

後世的流量時代,流量明星主要就是從電視劇和綜藝節目中誕生的。

綜藝節目除了能夠捧人外,本身的吸金能力還很高,尼瑪燦星憑借一部《華夏好聲音》就能夠在港股上市,市值巔峰時五六百億,就算跌落下來了也有兩三百億。

現在內地的綜藝市場可謂是一片還未開發的處女地,現在入場,完全可以吃下最可口的一塊蛋糕。

像後世爆火的《華夏好聲音》、《跑男》還有《極限挑戰》完全可以都收入囊總。

如果真擁有這三大綜藝,劉周感覺將綜藝部門單獨上市,市值有很大可能衝到千億規模。

再加上劉周還有新浪視頻這一個播放渠道,網綜同樣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電視劇、綜藝、娛樂公司再加上視頻網站,可以說能夠將流量玩得明明白白。

所以劉周接著對張昭說道:

“我準備再成立一家子公司嘉禾製作,專門製作綜藝節目。

雖說我們之前從沒接觸過這個塊市場,但是我很看好綜藝市場的前景。”

“劉總,綜藝節目在國內幾乎都是各家電視台自己投資製作的,我們製作綜藝節目,電視台會播放嗎?”

“當然會,電視劇都能夠製播分離,沒道理綜藝節目不可以,之前隻是沒人去做而已。

現在我們嘉禾來做,將場麵和投資弄得大一些,宣傳到位,我不相信電視台會不動心。

甚至我們出品的第一部綜藝,我可以掛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