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華娛之從1996開始 > 第三百二十六章 電影工業體係和見麵禮

第三百二十六章 電影工業體係和見麵禮(1 / 1)

推荐阅读:

隨著這場經驗分享交流會結束,參會的人也陸續離開。

不過有些人卻是留了下來,比如說寧昊,他就立馬起身,往劉周離開的方向快步走去。

其他一些人看著寧昊離去的背影,眼中都閃過一絲羨慕。

劉周現在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現在的身份和地位已經與圈內絕大部分人拉開了巨大差距。

就算是圈內的一些影視公司老板或者其他一些大人物,都不一定能夠見到他。

但寧昊作為嘉禾旗下的簽約導演,卻是時常能夠見到劉周。

就像現在,其他人都不敢冒然上前,但寧昊就可以徑直去找人家。

而且不用說的,如果寧昊想要去好萊塢的話,那到時候肯定有他一個名額。

當然,那些年輕一代的導演對於寧昊的羨慕也不僅僅如此,還有他順暢的導演事業。

寧昊很早就加入了劉周之前的工作室,而且一加入就受到重視。

不僅投資他拍攝文藝電影,還幫他把除拍攝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都包辦了,寧昊隻需要安心拍電影就行。

然後一直成長到現在,成為內地第二年輕的億元大導演。

第一年輕的還是劉周,寧昊七七年的,他比寧昊小一歲。

一路走來可謂順風順水,相比於第六代導演和現在年輕導演的苦逼,寧昊是真的太讓他們羨慕了。

所以不僅是圈內的明星藝人,就是很多導演也非常想要加入嘉禾。

但是最近嘉禾集團這幾年除了招攬了徐可,就再沒有簽約其他任何導演,讓這些人頗為遺憾。

另一邊,寧昊確實是去找劉周的,也確實是想要去好萊塢見見世麵,不過有一點和那些人想的不一樣。

那就是寧昊雖然是嘉禾的簽約導演,但也很少能夠見到劉周。

劉周不是在忙著旗下公司的事情,就是在拍電影,幾乎很少管理嘉禾集團的具體事務。

所以寧昊想見劉周一麵也同樣不容易。

寧昊在追出去之後,在走廊上見到不僅劉周一個人,還有韓山平和張一謀導演。

不過另外兩人寧昊雖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一些公開活動和他們也打過不少交道。

畢竟寧昊現在也不是無名小卒。

所以寧昊直接上前,和幾人打了個招呼。

“寧導,你這不會是來找劉周要去好萊塢的名額的吧?”韓山平笑著說道。

對於寧昊,韓山平是頗為看好的,如果不是寧昊是嘉禾培養出來的,他都想將其招攬到中影。

事實證明他也的確沒有看錯人,如果不是有劉周這個怪胎,那寧昊就是內地最年輕的億元大導。

並且他那部被卡住的《無人區》他也看了,確實是部非常的不錯的電影。

韓山平覺得那部電影不應該叫《無人區》,而應該叫《瘋狂的人性》,那種黑色寓言式的表達在這部電影裡,體現地淋漓儘致。

可能每個人看到的角度不一樣,評審們或許覺得《無人區》全片全員惡人,沒一個好人。

但是他看到的卻是對人性的深切理解和同情,影片中的暴力場麵並非為了體現惡,更多地是表達人在麵對困境時的掙紮和抉擇。

韓山平雖然很久沒拍電影了,但是對於電影的鑒賞能力還是有的。

寧昊的電影語言簡潔而富有張力,通過對人物的深入挖掘,使得《無人區》這部影片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韓山平覺得這是部好電影,就算沒有劉周的請托,如果他發現的話,也會伸手幫一把。

“沒錯,我確實是想去外麵看看,現在劉總給了一個這麼好的機會,我當然是要抓住。”寧昊也笑著回道。

“不錯,你還年輕,就應該多接觸一些新鮮事物,今後華語電影,還需要靠你這樣的年輕人。”

“韓總,劉總和張導都還在呢,他們起碼還可以再拍二十年電影,華語電影當然是要靠他們。”

“哈哈,還挺會說話。”韓山平隨後轉而對劉周笑道,“你看人都已經追出來了,給人家個準話吧。”

“你真準備嘗試拍科幻片?”

“沒錯,我想試試。”

有《火星救援》珠玉在前,現在應該沒多少導演不想試試這個類型。

“行,不過你也不用著急,你是嘉禾的人,想去好萊塢隨時都可以去,不過我覺得你可以先在張導的《月球》劇組打打下手。

正好你那部《無人區》不是還沒上映嗎,先跟著張導把《月球》拍完,到時《無人區》應該也下畫了,再去好萊塢。”

“好的,我聽劉總安排。”寧昊笑著回道。

明顯看得出來這是對自己重點培養,傻子才會不答應。

“你這安排的是明明白白,哈哈!”

“寧昊不僅年輕還很有才華,肯定得好好培養,韓總,你那邊怎麼樣了,《無人區》大概什麼時候能夠解禁上映啊。”

聽到劉周這話,寧昊也一臉期待地看著韓山平,畢竟《無人區》這部電影耗費了他最多的心血,他不可能不重視。

“放心吧,年後肯定能夠通過審核。”

“那就好,我都已經準備好了讓《無人區》在明年的暑期檔上映。”

幾人一邊聊天一邊往韓山平辦公室走去,寧昊見幾人沒讓自己離開的意思,也屁顛屁顛地跟了上去。

四人坐定之後,韓山平給每個人扔了一根煙,然後自己點了一支,深吸了一口,隨後緩緩地說道:

“劉周,你繼續說說該怎麼建立電影工業體係。”

劉周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口道:

“韓總,工業體係首先就是電影製作的專業化,而我們還是處在手工業狀態”

“等會,手工業?”

劉周剛開口,韓山平就忍不住出聲。

作為中影的一把手,一路從峨眉電影製片廠的科員做起,一路熬到電影導演最後做到廠長,再調到京影廠擔任廠長,到現在的中影一把手。

怎麼說他也是資深電影人了。

華夏電影,怎麼就成手工業狀態了?

劉周解釋道:

“我這隻是打個比方,手工業和現代工業的區彆在分工上,在電影行業上也同樣如此。

尤其人多的大製作,差距更加的明顯,就拿張導的《英雄》舉例,這部電影我們嘉禾內部有過細致的研究。

《英雄》的幕後團隊,相比好萊塢的a級製作的古代曆史戰爭大片,要少三四十個工種。”

“少三四十個工種,有這麼大差距?”

這回不光是韓山平了,就連張一謀也微微一愣。

《英雄》是他拍的,但是他還真沒有這樣細致地去和好萊塢同類型的電影做過比較。

這玩意,畢竟國內沒多少人在意,也沒人數過。

可是劉周既然敢說出來,總不會是瞎編的。

但是缺了三四十個工種,他還是感覺太離譜了,電影可是精細活。

麵對韓山平和張一謀探尋的眼神,劉周接著說道:

“沒錯,國內劇組很多轉接、協調性的崗位要麼沒有,要麼交給了其他工種,一人身兼數職,分工含糊,很容易出亂子。

但我們國內基本上又是導演一把抓的,根本顧及不到這麼多。

一部戲少了三四十個工種,這意味著什麼很清楚了,細致程度完全不是一個級彆的。”

兩人當然也明白劉周的意思,電影的拍攝,尤其是大製作,越細致製作肯定就越發精良。

韓山平不由歎了口氣,說道:

“我們還總想著學習這學習那,但沒想到就連最基礎的我們都沒做好。”

“其實主要還是國情不同,好萊塢那邊的電影行業商業化程度極高,而我們才剛剛開始商業化。

內地導演中心製沿用了幾十年,劇組事情幾乎都是一把抓,要想改變這一情況肯定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到的。”

其實除了分工不明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內地缺少專業的製片人,尤其是那種能夠製約導演的製片人,幾乎是鳳毛麟角。

除了嘉禾的陳果富和中影的黃建新等少數幾個製片人之外,其他製片人根本製約不了導演。

畢竟有名的導演他們根本不缺投資,又有票房號召力,還能怎麼製約他?

或者不用製約,哪怕是能夠協助導演,除了拍攝之外的所有事都能幫上忙的這種專業製片人國內也不多。

如果說好萊塢那種分工明確,以製片人中心製來製作電影是工業化生產的話,那國內以導演中心製,劇組大小事務一把抓則就是小作坊模式。

至於怎麼改變這種小作坊的模式,對於現在內地的情況,太難了。

說實話,劉周也沒有很好的辦法。

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在嘉禾內部,將拍攝電影的模式逐漸向好萊塢那邊靠攏。

現在,嘉禾也一直在培養專業的製片人,也幸好陳果富對於好萊塢那邊的流程是非常熟悉的。

而且他也覺得好萊塢模式製作電影更加的高效,所以這件事情也一直是陳果富在主持推動。

不過劉周也知道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沒有立馬生搬硬套,而是慢慢地一點一點改變,逐漸加重製片人的權柄。

等嘉禾把這一套模式漸漸運用成熟,能夠更加高效地製作電影的時候,嘉禾也將會增加產量,簡單粗暴地用一部部專業化製作的電影,去摧毀目前小作坊模式。

隻要看到嘉禾這樣做有利可圖,相信其他公司都不用旁人多說什麼,應該也會選擇跟進。

就像現在看到拍攝科幻電影有利可圖,其他公司也紛紛計劃製作科幻電影一樣。

“這麼看來,在我的任期內,是彆想看到內地電影工業體係的建立了。”

“韓總,這個事情是急不來的,不過我相信有你打下的基礎,總有一天你能看到的。”

劉周說是這麼說,但是這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成的事情。

其實除了專業化,還有很多其他方方麵麵的事情,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體係,也是經過幾十年的摸索才逐漸形成的。

“算了,不說這些事情了,這麼長遠的事情自有後來人,我隻要做好我覺得該做的事情就行了。”

隨後,韓山平轉而對張一謀說道:

“張導,你那部《月球》準備好了嗎?什麼時候開機?”

“目前還在準備,開機的話,計劃是在春節後,應該是在三月份。”

“男主角的人選確定好了嗎?”劉周突然問道。

《月球》這部電影和《火星救援》差不多,幾乎都是男主角的獨角戲,所以對於男主的選擇至關重要。

張一謀搖了搖頭說道:

“暫時還沒有,本來秦皓挺合適的,但是他出演了《火星救援》,這個角色太深入人心了。

再讓他出演《月球》,我擔心會讓觀眾串戲,所以就將他排除了,一時也不知道選誰好,過段時間我準備搞個公開的試鏡。”

“導演,我給你推薦個人怎麼樣?”

聽到劉周這話,張一謀也不由認真起來。

劉周雖然說得客氣,但是他畢竟是《月球》的編劇兼監製,也是電影的投資人。

兩人關係是不錯,但也不能就單純地認為劉周是真的僅僅隻是推薦,就算劉周是推薦,他也得認真對待。

“哦,是誰還能入你的眼。”張一謀笑著說道。

“劉葉!導演覺得如何?”

“劉葉?”

張一謀有些疑惑,他還以為劉周會推薦自己人,畢竟劉周是出了名的喜歡用自己人。

但劉葉好像也是劉周大學時期的同學兼好友,推薦劉葉似乎也說得過去。

“我得讓他先試鏡一下看合不合適。”

“當然,我隻是推薦,具體用不用他以及最後用誰,都是導演你做主。”

“那什麼和他約個時間吧。”

“行,到時候我讓他聯係導演。”

這就是娛樂圈,一些頂級資源在對外公布前就已經被瓜分了,如果你沒有關係的話,根本就接觸不到。

劉葉雖說還要試鏡,但是有劉周的推薦,如果不是他實在不合適,不然張一謀肯定會選擇他擔任男主角。

而劉周既然推薦了劉葉,他肯定也是合適的,畢竟這部電影的劇本都是他寫的。

劉葉演技肯定是沒問題,他的專業能力和可塑性比黃小明還要出色。

唯一的缺陷就是現在名氣稍微低點,但是有張一謀在,再加上國內第二部科幻電影的噱頭,也不需要他的名氣來增加電影熱度。

所以劉葉幾乎是定下了《月球》的男主角。

這也算是劉周給這貨加入嘉禾的見麵禮。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