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顧名思義,就是部隊集合的軍號。
相對於衝鋒號,一般部隊撤退的時候,就會吹響集結號。
而電影《集結號》主要的劇情就是圍繞一個集結號展開。
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
由於部隊改了編號,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曆史上,馮褲子版本的《集結號》上映之後,口碑很高,以至於就連三十分鐘新聞都提到了這部電影。
但是十年之後再看這部電影,大家卻覺得似乎有些抹黑之嫌。
我們都知道《集結號》是改編自作家楊金遠的《官司》,而其實《官司》這部也是有真實原型的。
《官司》雖然有一些藝術加工,但是沒有誇大。
不過馮褲子版本的《集結號》,很多情節都是經過改編和電影二次加工的,所以存在一定的程度的誇大和抹黑。
比如原型也是一個老兵,也確實有阻擊敵人最終導致全軍覆沒的情況存在。
但是真實狀況絕不至於像電影穀子地那麼誇張。
首先,老兵真實的情況是一個班,而不是一個連。
這也是馮褲子版本《集結號》後來第一個為人詬病的地方,從班級小組阻擊的個彆事跡,而電影一躍成了連級部隊,甚至有隱隱上升到整體的意思。
其次上級告訴老兵堅守到天黑,聽到號聲可以提前撤退,如果全班陣亡,會派其他人頂上。
所以老兵接到的命令是明確的,而且同時也告知了危險性,有全體陣亡的可能。
而在電影中,卻僅僅隻是一個簡單的所謂的號聲,甚至任務的危險性也不說。
麵對這樣危險的任務,我軍是不可能去蒙騙戰士,明確告知,堅決服從,才是能夠三年之內解放全國的原因所在。
而為什麼當時《集結號》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大家都意識不到這些情況,反而覺得這部電影拍得非常好?
這一定程度上也和此時的大環境有關。
其他不說,如果有喜歡看軍事網文的老書蟲應該知道,這個時候,除了少部分,絕大部分都是果粉。
相關論壇板塊更是烏煙瘴氣,把我軍黑的那叫一個慘。
沒辦法,這個時候太多公知和走狗了,但偏偏他們又有點名氣��能夠經常出現在公開場合,說一些看似有道理但卻又非常歪屁股的話。
當時大家接觸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窄,彼此信息之間的傳播也很慢,所以大家在聽得多了,很容易被那些人帶偏。
不過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當時我們自己文化不夠自信,總是向往外麵,覺得外麵的空氣都是香的。
所以之後我們國富民強了,文化自信了,《集結號》的問題,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就算看不出來,但看著就是會感到彆扭和難受。
劉周既然知道這些問題,所以他在當初劇本定稿的時候,就將這些涉及誇大和抹黑的情節給改了。
而這些情節其實對於電影最核心的最感人的想要探討的主題是沒有太多影響的。
因此劉周現在看著馮小寧版本的《集結號》,不會感覺不適,看得全神貫注。
《集結號》無疑也是一部好電影,放映結束之後,大廳內也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不錯,難怪你這麼有信心《集結號》在票房上能夠戰勝《投名狀》,這的確是部優秀的電影。”
“哈哈,能夠得到韓總這麼高的評價,那我就更有信心了。”
“彆貧了,《投名狀》也不是善茬,如果到時候《集結號》輸了,我就在圈內宣揚出去,讓大家一起來笑你。”
“你不會有這個機會的。”
“對了,你準備什麼時候回去?”
“得看秦皓,不過應該最多再過五天就會回去,他是這部電影的主演,肯定是要跑路演的。”
“行,你自己安排好就行。”
隨著《集結號》的首映結束,嘉禾再次鋪開了電影的宣傳。
三大門戶網站以及各大主流報紙,紛紛報道了《集結號》首映的情況,同時一些專業媒體和影評人,也紛紛給出了好評。
十二月二十一日,《投名狀》已經上映一周,票房達到了一億四千萬人民幣。
也在這一天,《集結號》開始登陸國內各大院線。
上映首日,票房一千八百萬,比《投名狀》足足少了七百萬票房。
沒辦法,《集結號》這種類型的片子,吸引力天然地不是很強,再說《投名狀》還有三大巨星加盟呢。
首周末三天六千萬,足足上映七天,票房才堪堪過億。
其實這個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畢竟現在票房過億的電影都沒多少,更何況這還是在同期有一部大片上映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而馮小寧也成為繼內地四大導演和寧昊之後,內地第六位億元大導,他也頓時成為行業內的香餑餑。
《集結號》才剛剛上映一個星期,就已經有不少公司在接觸他了。
對此劉周和嘉禾都不是很在意,嘉禾本來就隻和馮小寧簽訂的是《集結號》的導演合同,他到底如何選擇是他的自由。
不過《集結號》七天票房破億的成績雖然非常不錯,但是在大家的心目中,這部電影是對標《投名狀》的。
所以給人的感覺,《集結號》的這個成績也不是非常值得稱道。
但同時也讓大家沒想到的是,《投名狀》上映第二周,票房幾乎腰斬,七天時間才隻拿到5300萬。
大家不知道是《投名狀》的後勁不足,還是因為《集結號》的上映,將其壓製到這個跌幅。
這不禁讓圈內的人有些詫異,也讓投資商有些傻眼。
之前他們見《投名狀》的開局如此爆炸,可是早早地當眾開了海口,表示《投名狀》將會成為內地第四部票房破三億的電影。
但看現在的這樣的情況,後續盜版大麵積鋪開,《投名狀》的能夠攫取的票房還要更低。
就算有延期密鑰,總票房也不可能突破三億了。
其實《投名狀》上映半個月,票房差幾百萬破兩億已經非常不錯了,甚至快要追上原時空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了。
但是之前《投名狀》給人的期望太大,現在期望落空,心裡油然產生巨大落差。
當時間來到二零零七年的最後一天,《投名狀》上映十七天,票房突破兩億,達到了21億。
《集結號》上映正好十天,票房達到了14億,單日票房也開始減少。
此時兩部電影票房差距七千萬,大部分人和媒體都覺得,這次的賀歲檔勝負已定,《投名狀》穩操勝券。
但是意外總是在不經意間來臨,進入二零零八年的第二天,在誰也沒想到的情況下,三十分鐘新聞專門花了一分零九秒的時間報道了《集結號》。
此時的馮褲子正好在家裡觀看三十分鐘新聞,他雖然是個導演,但他們這一代的人,如果沒什麼事,幾乎都會認真觀看三十分鐘新聞。
這一年,馮褲子又心思萌動,想要去外麵闖闖,但是去外麵轉了一圈最後發現,還是待在華藝舒服。
所以今年他也沒什麼作品,不過已經將早就寫好的劇本《非常勿擾》提交上去了,過完年就正式開拍。
還是和葛尤合作,還是經典的馮氏喜劇。
正當他看得靜靜有味的時候,在三十分鐘新聞接近尾聲的時候,突然看到關於電影《集結號》的報道。
本就看著《集結號》票房大賣心裡不舒服的馮褲子,現在在三十分鐘新聞裡又看到《集結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感到心口一痛。
馮褲子冥冥中感覺似乎自己失去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但是想了很久也想不起來是什麼。
難道是因為《集結號》?
應該就是了,當初自己看到《官司》這篇的時候,他一眼就相中,想要將其改編成電影,但沒想到早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並且在了解到拿到影視改編權的是劉周之後,他就知道這部和自己無緣了。
如果沒有劉周,本來這部《集結號》應該是屬於我的!
其他人自然不知道馮褲子的想法,《集結號》登上三十分鐘新聞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隨後各地機關、學校紛紛就開始大規模包場。
《集結號》上映第三周,票房不減反增,七天再次轟下七千萬的票房,一舉將電影總票房推到了23億。
而《投名狀》在上映四周,票房才25億,雙方的差距隻有兩千萬。
雖說《投名狀》申請到了延期密鑰,但是現在電影每天的票房才兩三百萬,而且將會越來越少。
《集結號》的包場儘管已經過了高峰期,但是就算包場的餘波,也足以助推其總票房超過《投名狀》。
對於《集結號》這種不講武德的行為,《投名狀》一方的人是既羨慕又無奈。
看著本來到手的勝利突然又飛了,心裡肯定是不爽的。
但誰讓《集結號》的出品方是嘉禾呢。
嘉禾的老板不僅是著名大導演,還是內地第二大富豪,在《集結號》披著主旋律的外衣,以他的能量將電影推上央視,想來不是難事。
沒錯,他們就是以為《集結號》能夠登上三十分鐘新聞,是劉周使了大力疏通了關係。
但他們想的太簡單了,三十分鐘新聞怎麼可能是劉周想上就上的。
這次他雖然是出了點力,但也是節目組先有這個想法,他才順水推舟。
不過外界的人似乎很多人普遍認為這件事是劉周乾的,這讓大家對於劉周的能量有了新的認識,也對他更加的敬畏。
如果劉周知道他們這些人的想法的話,隻會哭笑不得。
他真沒這麼大能量啊!
除此之外,通過這次《集結號》和《投名狀》的對決,也讓圈內人越發意識到嘉禾宣發能力的強大。
這對於那些沒有宣發能力的公司來說,也越發的有吸引力。
雖然嘉禾的發行費不低,但也不是很高,僅比業內平均水平高一點點。
而且這幾年來,嘉禾也沒有和哪家公司鬨過坑製片公司或者壓著分成不給的情況,口碑也非常不錯。
再加上強大的宣發能力,越來越多的製片公司找上了嘉禾尋求合作。
這對於嘉禾來說,也算是意外之喜。
而就在《集結號》和《投名狀》打得正激烈的時候,劉周和秦皓就已經悄悄返回了敦煌。
他們最重要的事還是《火星救援》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