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華娛之從1996開始 > 第四十一章 頒獎開始

第四十一章 頒獎開始(1 / 1)

推荐阅读:

陳充此時三十六歲,像個熟透的蜜桃,穿著一身禮服,搖曳生姿。

她對此時和她打招呼的這個內地導演根本不熟,隻是剛才在開幕式上有過一麵之緣。

她是美籍華人,更多是在好萊塢那邊打拚,和內地這邊的演藝圈交流不多,但是出於禮貌,還是客氣地回道:

“賈導,你好。”

劉周對陳充也不熟悉,但對她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感興趣。

不過往她身後看去,劉周發現李小鹿根本沒跟著劇組來柏林。

雖然有點遺憾無法見到青春無敵時李小鹿長啥樣,但陳充身後一個小個子男人引起了劉周的注意。

隻見他的麵孔黝黑黝黑的,貌不驚人跟老農一樣,劉周不由多看了他幾眼。

那個人也察覺到了劉周在看他,衝著劉周咧嘴一笑,而且居然走過來和劉周握手。

“你好,我叫呂樂,是個攝影師。”

聽到他的自我介紹,劉周也不由得有點驚訝,居然是這位大拿。

呂樂在業界可謂大名鼎鼎,跟一眾如田莊莊、嚴浩、黃蜀勤等大咖導演合作過,更擔任過老謀子的《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攝影,後世還為馮大炮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等片子掌鏡。

劉周沒想到在短短的時間內,可以見到這麼多業內大咖。

“你好,我叫劉周,是個電影投資人。”

對於張果榮他可能會謙虛一點,但對其他人就沒必要了,再說稱自己是電影投資人也沒錯。

呂樂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笑著說道:

“希望有機會合作。”

“一定一定。”

電影節上同行之間碰麵,基本都是這個套路,誰也不會把這客氣話當真。

見陳充他們走後,劉周三人也向房間走去。

“師兄,這次的開幕影片是哪一部?”

“愛爾蘭導演吉姆謝裡丹的《因愛之名》。”

“就是拍出讓丹尼爾劉易斯拿下奧斯卡小金人的那部《我的左腳》的那導演嗎?”

“沒錯,就是他。”

劉周知道這個人,他是個比較優秀的導演,雖然拍的片子屈指可數,但幾乎部部精品,最知名的就是那部《我的左腳》。

“既然我們的電影入圍了,那安排什麼時候放映?”

“電影節閉幕的倒數第三天。”

“看來我們的電影不是很被看好。”

一般熱門的電影都會在電影節的前兩天和最後兩天放映。

“你想什麼呢,電影能入圍就已經足夠幸運了。”

“也對,是我太貪心了,那接下來我們怎麼安排?”

“接下來我們會去宣傳一下我們的電影,爭取放映的時候能多點觀眾。”於立偉接話道。

這就是沒有經費劇組的苦,沒錢做宣傳,隻能親力親為,厚著臉皮去“發傳單”。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次柏林之行的經費還是劉周讚助的。

宣傳的錢劉周當然也能拿的出來,但他不可能為這樣一部小成本投入太多,賈樟可和於立偉兩人也不好意思再叫劉周投錢了。

接下來幾天,三人出沒在各個放映廳宣傳著自己的電影,順便也看了不少參展的入圍影片。

幾天下來,看了一圈電影,三人發現好像就自己的片子最low,畫麵粗糙。

以前還不覺得有什麼,一對比之下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

不過不管怎樣,那畢竟是自己的片子,這天也到了《小武》放映的日子。

劉周掃了眼入場的觀眾,偌大的放映廳,才坐了不到三成,不禁有些沮喪。

“人不多啊!”

“沒辦法,我們根本就沒投過物料宣傳,有現在這些人也還是我們之前一直推薦的結果,不然可能人更少。”於立偉歎氣道。

對於兩人的憂慮,作為導演的賈樟可卻顯得更樂觀,笑著說道:

“沒事,先坐吧,咱們這種電影能有幾十個人看,我還覺得賺了。”

這時,突然進來幾個老外坐在了第一排。

“他們是誰?”劉周對於立偉問道。

“應該是片商。”

“那我們要去打個招呼嗎?”

“不用,打不打招呼對他們來說絲毫沒有影響,會買就會買,不買再怎麼打招呼他們也不會買。”

“好吧。”

沒一會,電影開始放映。

開篇就是坑窪的土路,幾個衣著破舊的農民站在路邊,麻木的來回掃視。

然後一輛破破爛爛的大客開了過來,小武上了車,對著賣票的哥們說了一句:

“我是警察!”

那哥們麵無表情的看了他一會,還是放棄了管他要錢,回到了座位。

劉周因為看過整部電影,所以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在場的觀眾身上。

他看到好幾個老外看到這噗嗤笑出聲。

劉周沒感覺到高興,不由地皺了皺眉。

在零八年奧運會之前,老外覺得華夏應該是滿大街的自行車,沒有高樓大廈,國民每天都跟在菜市場講價一樣的嘰嘰歪歪,愚昧而且落後。

這是一種思維的傳統認知,在西方社會中也代表著一種思潮,通常被稱為“想象華夏主義”。

所以他們喜歡看這種表現華夏貧窮落後的電影。

《秋菊打官司》如此,《霸王彆姬》也是如此,因為這些電影,符合他們腦袋裡的華夏形象。

《霸王彆姬》為什麼在國際上聲譽如此之高,還拿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座華語電影的金棕櫚?

不就是因為它拍出了外國人想看到的一切東西麼。

《小武》本質上也是此類的電影,但不同之處就是賈樟可處理的更寫實,更貼近華夏底層社會的真實寫照。

賈樟可用近似紀錄片的手法將底層人們的生活呈現出來,而不會故意添加那些自詡文化人臆想的畸形的底層人們的故事。

因此《小武》這部電影,對很多西方人來說欣賞價值幾乎為零,電影放映不到一半,觀眾就幾乎快要走光了。

就連第一排的片商也有好幾個起身走了。

放映廳剩下的人中,除了零星幾個觀眾,就剩下各路記者還在堅守,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而是職業道德讓他們必須得看完這片子,然後回去寫稿。

一百零五分鐘的電影放映完畢,僅剩下的那幾名觀眾和記者立即起身閃人。

《小武》的首映就在一片慘淡中落幕。

三人看著空蕩蕩的放映廳,不由地相視苦笑。

此刻就連劉周都有點不淡定了,他記憶中《小武》是獲獎了的,但看現在這樣的情況,獲獎的希望似乎很渺茫。

不會因為自己的亂入,把這部電影的獎項給弄沒了吧。

此時還是賈樟可更豁達,說道:

“沒事,我們的電影可以在這裡放映就已經是驚喜了,不能奢求太多,唯一對不住的就是師弟,這次可能讓你的錢打水漂。”

“錢的事不重要,反正對現在的我來說也不是太多,隻是有點可惜,這部電影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

其實真要說抱歉的是他劉周,他現在有點擔心因為自己引發的蝴蝶效應把《小武》的獎給弄沒了,讓賈樟可失去崛起的機會。

要知道,賈樟可就是通過《小武》才打響名氣的。

“既然如此,那接下來幾天我們該吃吃,該喝喝,該看電影看電影,參加完閉幕式就回去。”賈樟可笑著說道。

之後他們倆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電影,吃吃東西,打打牌,好不自在。

劉周見狀也放下了心中的愁緒,既然已經這樣了,能不能得獎也看老天保不保佑了。

開幕式前一天,劉周打聽到哥哥張果榮的房間,壯著膽子專門跑過去拜訪了一下。

哥哥對這個年輕有趣的後輩兼粉絲印象也挺好,倆人很愉快的聊了一會。

如果不是怕太冒昧,劉周真想問他要個聯係方式。

第二天,柏林電影節閉幕式。

相比開幕式,這次就熱鬨了許多,諸多劇組和明星紛紛到場。

劉周三人坐在角落了,默默地看著一個個濃妝豔抹的女明星。

劉周對外國明星不是很感冒,反而對著離他有點遠的邱淑珍更感興趣。

她是《越快樂越墮落》的女主,也跟著來到了柏林。

雖然就看到一個側臉,也不妨礙他一邊臆想著《羔羊》或者《慈禧秘密生活》什麼的。

“你們說我們能拿獎嗎?”劉周還是不禁問道。

“不知道,不過彆抱太大希望,那也就不會有什麼失望。”

沒多久,頒獎典禮也馬上開始。

歐洲的電影節獎項設置都很奇葩,名字都特彆的長。

就如柏林電影節頒發的第一個獎,《勝利紀念柱報》讀者評審團大獎,這一大串的名頭彆說劉周他們,就是一些老外也聽得一頭霧水。

還有那些個“堂吉訶德獎”、“藍天使獎”、“卡裡加裡獎”,彆說路人,就是很多業內人士都不知道這些是什麼玩意兒!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