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十月,劉備與孫策大戰於丹陽郡境內,最終依照秦瑱之策擊敗了孫策兵馬。
麵對來勢洶洶的劉備,孫策在痛定思痛之後,決定再度收縮防線。
隨著劉備進入江東平原,原本的依險而守的戰略完全失效。
由是孫策索性主動放棄了涇縣、蕪湖兩座城池,將原本分散的兵力重新集結。
以他所部五千並上孫賁手中三千,退到了丹陽郡郡治宛陵縣堅守。
同時,為了和秦瑱這種戰略高手對決,他再度將權力下放,委任周瑜擔任東吳大都督。
防線一度收縮到了吳郡邊界的潥陽,與石城、宛陵形成了一個新的三角戰線。
這個防線雖然是以城池來設防,但很明顯,作為主公的孫策這一次將自己安排在了第一線,死死把住了會稽的門戶。
故而在聽到這個戰略部署之後,劉備也是一陣吃驚道:
“孫伯符今即敗退,不思退往會稽,何以還欲堅守宛陵?”
“此非隻身犯險,顧小而失大否?”
不怪劉備如此驚訝,因為現在宛陵一定是守不住的!
隨著春穀、涇縣、蕪湖等重鎮陷落,宛陵就成了一座孤城。
一旦他們將宛陵圍住,那孫策就成了孤軍,九死一生,這顯然不是一個主公應該做出的決斷!
身為主將,最應該做的,就是待在後方,時時刻刻保證自己的安全。
不然一旦被敵軍所擒,那其麾下兵馬就會自己混亂!
可秦瑱聽了,卻給出劉備了一個合理解釋。
在他看來,孫策這不是將自己至於險地,而是為了效仿項羽當年破釜沉舟之策!
因為現在江東已經無險可守,一旦退到會稽,隻要被他們切斷兩個郡的聯係,那吳郡就會被慢慢蠶食。
同理,吳郡那邊失去聯係,會稽早晚也會被他們所取。
所以孫策現在最後的希望,就是死死守住宛陵!
隻要宛陵不陷落,那江東軍就還有一點反攻的希望。
一旦宛陵陷落,即便這一次江東沒被他們奪取,憑豫章、丹陽兩個郡,孫策也會被耗死。
孫策就是洞悉了這一點,意圖以自己為誘餌,將他們留在丹陽境內!
如果他們全力進攻宛陵,那後方弱點就會暴露給周瑜。
反之,如果他們全力進攻潥陽,孫策也能不斷從後方襲擾。
可以說,孫策這個策略,是應對他們兵力優勢的最好策略!
劉備麵對這番解釋,不由暗讚孫策真乃人傑。
在兵敗之後,還能如此之快的整理自己的思緒,給出這麼一個應對之策,屬實是個合格的統帥。
但讚歎之中,想著孫策親領八千餘人堅守宛陵,他便一陣頭疼道:
“今我軍兵馬雖多,可孫策領軍之能非凡!”
“此人以八千人守此地,我軍非全力猛攻而不得下!”
“又兼孫策使周瑜任大都督,集結吳郡兵馬恐有兩三萬人。”
“我軍若要分兵,少了恐難抵禦孫策,多了又難取宛陵,如之奈何?”
眾人聞之,自是一陣思慮,可劉曄卻是出列一笑道:
“敵軍雖有堅城駐守,可我軍亦可製攻城利器應對!”
“為慮者孫策堅壁清野,難伐木材,可以工匠於後製作雲梯、井欄、拋石車等物以助攻城。”
“如此,不須太多兵馬,亦可奪取輕易奪取宛陵堅城!”
在原本曆程之中,劉曄的戰術曆來靈活多變。
官渡之戰時,麵對袁紹搭建的土方箭樓,其人便建議以投石車對敵。
眼下見孫策有心死守宛陵,他便想起了攻城器械這一環。
實際上攻城器械大都是到城下趕製,耗時長久。
古代攻城攻個幾個月,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兵馬到來,需要先安頓下來,嘗試進攻。
進攻不成之後,再想辦法製造攻城器械。
一來二去,幾個月時間悄然而過,糧草耗了一堆,攻城方才開始攻城。
劉曄現在還未自城下,便建議先製造攻城器械策略,自然能節省大量時間。
不過這個時代的攻城器械不是後世那種組裝型,很難運走。
所以劉備聽了這個建議,就一陣皺眉道:
“此計雖可,然則雲梯、井欄能運,拋車卻是重物。”
“除卻至城下伐木製作之外,又能如何先製?”
劉曄聽此,便猶豫了一會兒,秦瑱見狀卻笑道:
“此亦不難,我知一人精通此道!”
“我軍現在欲製工程利器,可尋此人之助!”
二人一聽秦瑱連這都有辦法解決,便問秦瑱說的是誰。
這人還能是誰呢?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唄!
劉備聽得秦瑱和沔南名士黃承彥都有交往,便即大喜道:
“既有這等奇人,不妨請來相助?”
秦瑱一聽,卻連忙搖頭表示黃承彥多半不會前來,隻可寫信相求。
劉備聽罷此言,遂寫書一封,讓秦瑱派人渡船至荊州尋黃承彥設計投石車。
如此商議一番,劉備便留下陳策駐守涇縣,帶著兵馬再行進軍。
至於蕪湖,與太史慈合軍一處,便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將。
隨著兩軍合軍一處,他們麾下兵馬已然將近五萬,如果加上俘虜和水軍,更是有六萬之多。
這麼多兵力抵達蕪湖,自然不是一個小城可以容納的。
於是他便在城外安營紮寨,讓太史慈等人出城赴宴。
一時二人相見,皆是欣喜不已,劉備直把著太史慈的手一道進入營中。
入帳之後,二人又是一陣詳談,談及當日在北海交往之日,又是一陣感慨。
遙想當初,太史慈剛逃難回家,劉備亦是一個小嘍囉。
可數年之後,劉備已是一方梟雄,太史慈也已無當初那般青澀。
這等人生際遇的變化,自是讓人感覺奇妙。
如此暢談許久之後,劉備又將太史慈引薦給了秦瑱、劉曄等人認識,詢問此戰奪取春穀的細節。
在知道這一次奪取春穀乃是諸葛亮之計時,劉備便笑道:
“虧得派了孔明南下,不然我軍斷難攻破敵軍大寨!”
諸葛亮見得此狀,自不肯領功,忙道:
“此戰全虧太史將軍與諸位之勇,在下不過諫言幾句,不敢居功!”
劉備見他這般辭讓,便指著孔明笑道:
“如此謙遜,卻與軍師一脈相承也!”
當下不等其拒絕,便直接任命其為征東將軍長史之任。
至此,諸葛亮算是徹底走到劉備軍核心圈層。
這般越級提拔,自然也讓除秦瑱等人以外的低級官員羨慕。
還未及冠之年便任長史之位,以後必然貴不可言。
當下眾人也紛紛起了心思,有心好好巴結一番。
唯有太史慈見此,又問起了劉備下一步準備如何行動。
劉備聞之,便將秦瑱的推斷,和劉曄的建議告知。
隨著他們現在進入了江東,分兵駐守已然勢在必行,太史慈作為客將,顯然是最好的統帥人選。
所以他並未隱瞞任何事情,直接將大體規劃和部署告知。
而太史慈聽著敵我態勢,不由撫須笑道:
“以末將之見,軍師以集中兵力擊敗孫策之計極佳。”
“然則我等現在已入江東,有涇縣、蕪湖、春穀三城在手,此地已經可以立足!”
“既是孫策將兵馬布置於西線,我等何不從北線進攻?”
“須知眼下宛陵雖然乃是會稽門戶,可自宛陵東去,乃地廣人稀之地,山越雜居,便取此處,也難以南下!”
“倒不如先取石城、江乘等地,由北向南沿路進攻。”
“如此行事,便可威逼吳郡,直取孫策後路!”
聽著太史慈之言,劉備便是眼睛一亮,細細思索起了可行性。
而秦瑱一聽這話,便皺了皺眉頭,看向太史慈道:
“子義將軍此議雖可,卻不符合我軍大略!”
“須知眼下中原形勢一變再變,袁紹隨時可能南下。”
“曹操與呂布二人,也非善與之輩。”
“我軍是可自北向南而攻,可一旦吳郡陷落,敵軍必會退守會稽!”
“這會稽地處東南,幅員遼闊,直通交州。”
“如果孫策由此繞到遁入交州,則我軍來日將永無寧日矣!”
“故我軍現在,必須先堵住孫策南下之路,方可逐漸消減軍力!”
實際上分兵從北麵打開通路這個策略他也和劉曄商議過,但兩人一合計,便斷言此計決不可行。
因為孫策不像袁術,其本人能力超強不說,麾下還有一批良臣猛將。
隻要不一次性打死,讓孫策跑到了交州,那可就麻煩了。
畢竟交州這鬼地方易守難攻,人口還超過兩百來萬。
孫策要是從交州起家,那荊州、揚州、益州就都在孫策攻擊範圍之中。
即便其人轉向外界開疆擴土,來日早晚也會成為大患!
這顯然不符合他們奪取一塊大後方的想法,所以孫家必須全部解決!
他這種戰略思想顯然和這個時代的普遍思想不同。
可太史慈細細想了一會兒,還是能理解的。
彆說孫家,就算是他,隨便找塊地方發展,都能成為一方諸侯!
秦瑱的戰略雖然比較困難,但能把孫策圍在吳郡消滅,顯然是有利於長久局勢的。
想到這裡,他一時便點了點頭,沉吟道:
“倒是末將少慮,如此觀之,這宛陵卻當先取為妙。”
不過他話音剛落,一直沒有說話的諸葛亮便笑了起來道:
“依先生之言,實則宛陵卻非必要!”
“隻要以一支奇兵奪取會稽南下要道,便可堵住孫策南下之路。”
見諸葛亮主動發言,秦瑱便即點了點頭道:
“若能出奇兵堵住孫策南下,則宛陵對我軍確非必要!”
“然則我軍現在已至此處,卻難再分兵南下。”
“少了,難以達成奇襲會稽之效,多了又會引起孫策戒備,斷難行事也!”
如此說著,他不由言語一滯,感覺事情有些不對。
因是諸葛亮是那種輕易不會說廢話的人,既然提出了這個觀點,那一定有依據!
思慮片刻,他便露出了一抹微笑,看著孔明道:
“莫非孔明手上便有如此一支奇兵不成?”
諸葛亮聽著,搖頭一笑,便指向了太史慈道:
“學生自是沒有,不過太史將軍麾下卻有!”
“實則太史將軍在豫章之地,不僅收攏了劉繇舊部,還討伐宗民,練得雄兵萬餘!”
“此次前來,將軍隻動用了半數兵馬,還有萬餘尚在豫章之地!”
劉備聞之,頓時一陣驚喜,忙看向了太史慈道:
“子義在豫章之地,還有萬餘兵馬未動?”
太史慈見狀,便是撫須點頭一笑,算是認可了此事。
秦瑱見此情況,則是不由看向了劉曄,二人皆是一異。
心想諸葛亮這小子學壞了呀,不知不覺間,竟然偷偷藏了一手!
這要是沒談起這個話題,那等藏到什麼時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