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穀城的守將名叫孫河,字伯海,乃是孫堅族子,亦是東吳名將孫桓之父。
其人性格忠直,訥言敏行,年少便隨孫堅南征北戰,常為先驅。
後孫堅去世,孫策起兵,便跟著吳景、呂範等人加入了孫策麾下,是為孫策創業班底之一。
本來孫策麾下的戰將外姓之人極多,可隨著這兩年兵敗,不少外姓大將戰死。
因而此次為了抵抗劉備,孫策便動用起了孫家幫。
彆看孫策起家艱難,實際上孫家人才極多,尤其是將才,比如守將孫河。
在受了孫策之令防備春穀之後,此人便下令嚴守城池,防止劉備軍細作混入其中。
本來在春穀之地,是要讓斥候觀察水軍動向的。
但由於魯肅領了命令,整日來回晃蕩,這些斥候見得多了,便不再起疑。
因而連太史慈悄悄摸到了城西蘆葦蕩尚且不知。
正值此夜天上烏雲密布,城下伸手不見五指,孫河便令麾下道:
“今夜無月,四下皆黑,若見有人靠城,無論如何訴說,且先弓箭逼退,再來喚我。”
“爾等於此巡邏,不可讓一人靠至城下,違者一隊皆斬!”
其麾下眾人皆領命行事,戰在城上,士兵巡邏一絲不苟,城上火把來往,防備甚嚴。
於是當太史慈來到城下之後,看著城上巡邏士兵甚眾,便沉聲道:
“我軍於此觀察數日,敵軍防備未曾減弱!”
“今見天色如此,正欲突襲,不料敵軍防備反倒越發森嚴!”
“如此防備之下,雖能奇襲,亦難取之,不知諸位有何計策奪城?”
他雖不將城內守兵看在眼裡,但也不想麾下兵馬死傷過多,由此問計。
眾人聽得此言,便不住沉思,不一會兒時間,便見其麾下曲長武濟出言道:
“將軍,吾觀敵軍城上防備甚嚴,我等不妨兵分兩路!”
“末將自領一軍前去西門詐城,吸引敵軍來此,將軍自去東門!”
“若是敵軍不疑,末將至得城內便去奪門!”
“若是敵軍生疑,末將便即佯攻,將軍自從後路襲之,或可一鼓下城!”
眾人一聽這話,皆是點頭應諾,太史慈聞言,亦是撫須笑道:
“從吾三載,卻有長進,此計可行也!”
他這麼一誇獎,武濟即澀然一笑,可餘光撇到諸葛亮,卻見其微微搖頭,不由皺眉道:
“我見先生搖頭,莫非覺得此計難行?”
太史慈等人見狀,亦是看向了孔明,便見其搖頭一笑道:
“並非將軍之計不行,隻是在下見敵將行事嚴謹,定有防備!”
“貿然前去猛攻,恐難順利奪取此城!”
武濟聞之,雖知諸葛亮身份不低,但見其年輕,便有些不悅道:
“那依先生之見,我軍又當如何取城?”
諸葛亮聞言,搖頭一笑道:
“亮卻無奪城之計!”
武濟一聽,還待再說,太史慈卻沉聲道:
“既無良策,我軍便依此計,總不至在此空耗時間,徒費良機!”
說著不等眾人回話,他便依照武濟的計策安排下去。
分了三千兵馬與武濟詐城,他則是帶著本部九千餘人繞至城後。
如此待得三更時分,武濟即帶著兵馬朝著城下行去,至於百步,忽聽一聲高呼道:
“城下何人,速速止步,報上名來!”
武濟見之,急忙笑著上前答話,言說自己乃是孫策派來的援軍。
豈料他方才一步,便見城上弓弩手已然駕好了弓弩,咻的一聲,便有一支弓箭射到了他腳下。
武濟一看此狀,頓時大驚失色,忙問道:
“城上兄弟為何如此,我等並無惡意,何以弓箭相加?”
而他一問,城上守將便高聲道:
“管你何人,將軍至前,斷不能靠城!”
“若再進一步,休怪我等弓弩無情!”
看著城上防備如此嚴密,武濟心中一駭,暗道今日恐難成事。
想了一會兒,他麵上好生回著話語,私下卻令麾下刀盾兵上前,準備強攻。
他這邊準備動軍,城上卻派出兵馬將消息報與孫河。
此時孫河才將睡下不久,聽得此言,便即起身冷笑道:
“如今劉備大軍在南,主公親自守禦,此地又無戰事,何須兵馬來援?”
“此必敵軍詐城之計也,且與我整備兵馬吾當親破之!”
言罷,他就調集千餘兵馬準備帶兵破敵。
可他剛一起身,忽覺不對,忙問道傳令之人道:
“敵軍有多少人馬前來?均在西門不成?”
傳令之人連忙回話,說敵軍約莫兩三千人。
孫河一聽,便覺不對,他城內足有五千兵馬之多,敵軍即便來詐城,也不可能隻有這點兵馬。
想清楚之後,他便帶兵來到街上準備道:
“且去讓爾等在城外等候,待得天明再行入城,看爾等如何動之!”
士兵聞言,策馬便即離去,如此過得片刻,忽聽西麵喊殺聲四起。
眾人見城外確實是敵軍,便對孫河道:
“將軍,既是敵軍在西,我等不妨速速增援!”
可孫河一聽,卻搖了搖頭道:
“且先暫待半刻,吾慮此恐是敵軍聲東擊西之計也!”
眾人見之,不再多勸,如此又等一刻,忽見東邊喊殺聲四起。
原來是太史慈領兵至東門之後,便一直等待,聽得西邊喊殺聲,便令麾下士兵悄悄用鉤索上城。
不料卻被孫河兵馬發現,兩軍又在東門交戰。
孫河此時一見西門先有戰事,東門後有聲響,便知敵軍主力多半在東門,由是帶著兵馬便朝東門殺來。
直至門前,便忙殺上城去,一時便與太史慈麾下戰在一處。
兩軍廝殺一時,太史慈見城上喊聲越來越大,知道是援兵前來,難以奪城,隻得鳴金收兵。
孫河這邊殺退了太史慈的進攻,便即大笑道:
“劉備軍已然技窮,南邊突破不得,又來春穀尋機!”
“吾又豈是那等輕易中計之輩!”
如此笑著,他又令麾下士兵嚴加防守,自己則是返回府內休息。
卻說太史慈本欲奇襲,卻被孫河看破,敗退而歸。
及至蘆葦蕩中,清點片刻,便見這一戰損兵足有五六百人之多。
見此結局,太史慈心中自是惱怒道:
“今日奇襲不得,諸位且好生休整,待明日吾帶爾等親自奪城!”
眾將聽著,亦是一陣憤憤不平,可諸葛亮見此,卻是上前笑道:
“將軍且慢,亮有一計,或可破城!”
武濟正因計策不成,心中羞愧,見他上前,便氣悶道:
“既有計策,何不早言,非待我等損兵折將方才獻計?”
諸葛亮聽著此話,並不言語,隻是靜靜看著太史慈。
太史慈見他如此,便皺眉沉聲道:
“先生又有何計可以破城?”
“眼下我軍士卒疲憊,若真有妙計,不妨待得明日再施!”
可諸葛亮一聽,卻微微一笑道:
“此計非今夜不可行也,還望將軍依得方才之略,先攻西門,再攻東門!”
“如此行事,此城便一鼓可下!”
眾人聽著,滿以為是什麼妙計,沒想到是這番話語,頓時哂笑不已。
太史慈聞言,一時眉頭緊皺,猶豫不決。
諸葛亮見之,一步上前拱手笑道:
“將軍若從吾策,此城不下,願受軍法處置!”
太史慈見他神色堅定,不好多言,隻得一咬牙道:
“也罷,吾便從汝之計,看敵軍如何應之!”
說著,他再度帶著兵馬返回春穀城前,依舊是武濟佯攻,他擔任主攻。
但這一次他給武濟配置五千兵馬,自己則是領著七千餘繞到城後。
此時時間已經將近五更,正是人精神疲憊之時。
武濟一來,二話不說,帶著兵馬便衝向了城池,一時喊殺聲再度響徹夜空。
一鼓作氣勢如虎,竟然直接殺到了城上。
武濟見之,麵露喜色,忙催促士兵攻城。
城內守兵見敵軍來勢洶洶,急忙派人前往城內叫醒孫河。
孫河剛睡的一個時辰,正是昏昏沉沉,忽聽敵軍去而複返,當下怒罵了一句便帶著兵馬朝著西門增援而來。
一至此處,便見敵軍已經殺上城池,索性便帶著麾下奮力廝殺,想把敵軍逼下去。
可就在這時,太史慈在東邊聽得西邊喊殺聲,便令人悄悄摸到城下,用鉤索朝著城上爬去。
待得孫策軍發現之時,太史慈兵馬便已上城。
兩軍見狀,再度開始廝殺,但這一次,東門不僅遲遲沒有援軍,兵馬還越殺越少。
太史慈見之大喜,索性取來盾牌親自登上城牆。
同一時間,孫河正在西門拚殺,忽聽東門喊殺聲起,一顆心頓時跌落穀底,驚呼道:
“敵軍何意,乃故技重施耶?”
他心想帶著兵馬增援,卻見西門敵軍越殺越勇,一時不得退去。
如此耽擱兩刻,便聽城內一個急切喊聲道:
“敵軍入城矣,敵軍入城矣!”
孫河聞之,大駭不已,忙令麾下撤軍,豈料他剛一撤到城下,便見太史慈已經領軍殺至。
無奈之下,他隻得迎上前去,與太史慈戰在一處。
然則太史慈本是當世猛將,他並不是對手,又兼無馬,豈能抗之!
不過三合便被打翻在地,擒獲當場。
隨著孫河被擒,春穀便正式宣告陷落。
太史慈一夜之間先敗後勝,心中暢快不已,忙令人前去將諸葛亮請入城中笑道:
“虧得先生之計,我軍才得一鼓取城!”
“但不知何故,還望先生告知?”
諸葛亮聞言,便對太史慈解釋道:
“因亮見敵將行事謹慎,防備極為嚴密。”
“將軍即便猛攻,也斷難有成效!”
“然則彼等連日死守,士卒疲憊,今得一戰,便即氣泄,由此可攻!”
“又兼將軍故技重施,敵將不備,見西門事起,自當先援西門。”
“由此東門鬆懈,憑將軍之勇,故可一戰而下!”
太史慈聽罷這番言論,頓時對諸葛亮大為佩服。
今夜這個計策雖然簡單,卻是把握了人心之妙,非智者不可為也!
如此想著,他又想起自己捉到了孫河,便忙道:
“而今我軍將敵將孫河擒獲,此人乃孫策族兄,不知該當如何行事?”
諸葛亮聽著擒獲敵軍主將,自是露齒一笑道
“我等本是由此打開通路,今即破敵,自當助主公擊敗孫策!”
“在下思慮,此地位於敵軍大寨後方,見春穀被襲,孫策必要來救。”
“不妨以孫河印信,使部曲前去將孫策詐來。”
“但得孫郎離開大寨,我軍必可奪其營壘!”
“待其失去營壘防護,我等再從此處出擊,或可將其擒獲!”
太史慈聽得其謀,自是大喜,隨之依計行事,又以孫河印信做書,讓部曲帶著假軍令朝著孫策大營行去。
因是春穀距離繁昌僅有七八十裡路,士兵行出春穀,連行不到一日,便抵達了繁昌大寨。
眾人一聽劉備軍分兵奇襲春穀,便都是大驚不已,陳端忙道:
“主公,春穀乃我軍後路,不容有失,既是將軍求援,可見太史慈兵馬不少!”
“當速速增援,免得春穀有失,招至大禍!”
若是彆人突襲春穀,孫策自是不會輕易出兵的。
但一聽是太史慈領兵前來,他便令韓當等人嚴守營寨,帶著五千兵馬朝著春穀增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