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大漢有活爹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章)劃新時代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章)劃新時代(1 / 1)

推荐阅读:

幾個人對視一眼,他們不是不想去會稽找朝廷官員。

而是不能。

故事還得從春秋戰國時代說起。

越國的越王勾踐的子孫一直是越國的統領,比六國貴族還古老,是春秋時代的貴族了。

這一家人姓騶,同鄒。

秦一統之後,收回了越王的王號,越王騶無疆就成了普通貴族。

但是劉邦拿到天下後,為了迅速穩定天下,就把邊緣地帶沒那麼重要的‘窮山惡水’給了當時的舊貴族們。

對於瀟灑的劉邦來說,這些旁枝末節的地區,的確不值得再動刀兵。畢竟經過接連戰亂,天下疲敝。

這也導致了整個南方沿海這個未開發地區全都成了百越之地,獨立於大漢之外。

而從某些角度講百越中最大的南越,是趙家打過來的,打下了當時的西甌,改名南越,冒充越人。

而騶家才是正兒八經越王勾踐後代。

不過,大漢雖然不收回這裡,但隻是因為不想隨便出兵,不代表對這些地方放任不管。

當時的越王沒有留下詔書,於是就出現了兩個越國。

一個是閩越,一個是東越。

這個閩越還是騶氏,而那個時代還不講姓講氏,這個傳承自東周的貴族家族,就根據老規矩,二兒子尋找了曆史上戰國末年楚王封自家人在東毆山的典故,改姓氏歐陽,這個東越國也就改叫了東海國,都城在東歐,因為和南越代替的西毆地理上對稱,一個在閩越以西一個在閩越以東,所以也被叫做東甌國。

從此,閩越和東甌國開始往下傳承。

一直到劉徹上位。

劉徹上位,馬上就拿東甌國試了個手。

劉徹的黑手一出來,建元三年(前138年)閩越王郢出兵包圍東甌都城,東甌國王貞複戰死。漢武帝派中大夫嚴助從會稽發兵,協助東甌新君騶望擊退了閩越國的軍隊。騶望害怕遭閩越反擊,請求漢朝將東甌舉國遷徙到漢朝境內,漢武帝準許,命騶望(歐陽望)率領國人四萬多北上會稽郡,並被漢武帝封為廣武侯。

不過,百越的局勢並沒有安定下來。

建元六年,鄒郢派兵攻南越,引起漢廷大軍壓境。其弟騶餘善乘機殺郢,呈首級於漢軍,武帝遂下詔罷軍,立無諸孫繇君醜為越繇王。後來,又立餘善為東越王,兩王並立。

所以,當初的越國,一共分成了四支。

分彆是被趙氏侵吞的南越。

已經歸漢的歐陽氏。

越繇王騶居股(騶醜的兒子)。

東越王騶餘善。

而現在,南越國已經投了漢。這一下閩越和東越就都急了。

甚至於,一直在抵抗東越王的剩餘東海國勢力,也都急了。

南越都頂不住大漢的棒子,他們怎麼頂?

所以,他們急迫的想要投漢。

畢竟有歐陽氏的例子擺在那裡。

事實上,歐陽氏的東海國覆滅,本來日子很慘的,結果帶著四萬人口投了,還獲得了廣武侯的侯爵,現在日子過得好著呢。

不隻是現在,未來,歐陽修歐陽洵這些人也是青史留名,成為了整個地區很著名的姓氏,也是華夏複姓中最強的一支。

而霍海猜得沒錯,越人自己的口音中,對於雙字姓氏更偏愛,因為讀起來更朗朗上口,反而是單姓氏不那麼順口。

所以在大漢那邊講究新學,越來越多讀書人都明白了姓氏的重要性後,很多人都在追求姓氏。

長安那邊,各種人才被劉徹恩典封了姓氏,比如奉車都尉篤就封了黎姓。

越國這邊自然也是有樣學樣,幾個越王也在封姓氏。

而千代、新垣、北野,就是典型的漢姓越用。

霍海聽完後理解了他們姓氏的來源。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未來有一部分越人上了琉球,這些漢姓氏就從漢姓,變成了越姓變成了琉球姓氏。

霍海恍然大悟,一開始聽到他們的姓氏,還以為聽到了鬼子姓氏,看來姓這些的不是鬼子血統。

不過,霍海也在他們說話之間,梳理清楚了他們找過來的原因。

會稽郡有三個主官。

一個郡守,一個海軍南基地將軍,一個長江航運大臣。

如果去拜會,肯定是郡守接見。

郡守職位級彆遠不如騶餘善和騶居股,他們自然是不想找郡守的。

路博德?

路博德上位之後人就沒在會稽郡待過,怎麼找得到人?

長江航運大臣?

一個剛上任的不到二十歲的青年?

所以,他們選擇了來番禺,也就是現在的粵府,來找霍海。

遞內附書,求談條件。

無論是騶餘善還是騶居股,都不是趙嬰齊這種,他們對大漢特彆了解。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早就投了。

但為什麼又要來談條件呢?

原因很簡單。

越國,無論是閩越還是東越都擅長冶鐵、煉兵、紡織、造船、治陶、交通運輸。

現在霍氏乾的事情,以前都是閩越在乾!

他們有多強?在閩這個到處山包都沒多少耕地的地方,富的能在三年之間先打東海國(浙)再打南越國(粵、交),什麼概念?

就好像神木人三年時間先打山西再打關中。

所以,雖然要投,但他們肯定想要談更好的條件。

但這個條件,霍海還真不想跟他們談。

聽完之後霍海就拒絕了:“你們可以把國書送去長安,遞交給陛下,和陛下談。”

這話一出來,三人麵麵相覷。

如果霍海答應條件,就能收服這麼大片的土地,綿延幾千公裡的海岸線。

這份功績簡直是蓋壓春秋,橫掃戰國,必將是曆史上最受矚目的英雄人物。

真有人能拒絕這種誘惑?

都不是條件接不接受的問題,而是拒絕了談判,直接讓他們另外找門路。

千代江低頭:“武侯大人,吾王非常有誠意,絕不是虛情假意!”

“我們閩越目前還有人口五十多萬,比以前的廣武侯人口多出十倍不止!”

霍海點頭:“我知道你們人多,也知道你們很有誠意,但是你們找錯人了,我不是來這裡做欽差的,也不是來做使臣的。”

聽到霍海這麼說,千代江急了:“武侯大人!我們閩越人精通冶鐵、治陶、紡織、航運、造船。而這些正是霍氏最厲害的產業。”

“隻要武侯大人大手一揮,我等國民五十萬餘人,都可以成為霍氏的工人。”

“大人,我們是五十多萬人不錯,但是我們中能當這幾個行業工人的人高達二十萬!”

這的確是猛。

就算是如今的長安,煉鋼陶瓷紡織航運方麵的工人合起來也就最多五六十萬。

開發了這麼久的成都最多也就三十萬,而洛陽絕對沒有二十萬這幾個行業的從業者,最多有十萬就了不起了。

宛城更是五萬都沒有。

如果霍海需要,隻要拿下閩越,二十萬成熟的工人拿下,並且規劃產業,不出五年,又是一個新長安。

甚至可能誕生一個超大城市直接代替了前世現代的魔都,都有可能。

但是,霍海沒興趣。

因為霍海接手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隻是頭一兩年工人要辛苦辛苦而已。

霍海:“人我的確想要,但是這的確不是本侯來這兒的工作。”

霍海:“本侯的兒子就要出生了,既然沒我的事兒,就不多談了。”

說完霍海就走了。

最有底氣的代表閩越的千代江都沒說上話,新垣信和北野海濤兩個人手裡底牌遠不如千代江,更沒法說什麼了。

等霍海走了,三人對視一眼不敢置信。

就算大漢現在發達了,戰力遠超以前,也不至於直接拒絕吧。

說白了,就算有人天天吃大餐,但是彆人送來一條野生大黃魚,又怎麼會有人拒絕呢?

難不成是不識大黃魚的人?

霍武侯像是不識大黃魚的人麼?!

霍海出門後,商富也很疑惑:“公子,我不懂政治,但是您收下閩越,百利而無一害啊!”

“為什麼拒絕呢?”

霍海:“好處太多了,就是壞處,你懂麼?”

商富不理解。

這個事情其實非常好理解。

南越國人,和閩越、東海國人三家分開已經很多年了。

假如,此時霍海答應了他們,難不成霍海去閩越又開一個新城?

不值,霍海現在的產業布局重點是在紅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那麼,怎麼利用這些人口?

就是把他們遷移過來。

這南越的古越族好不容易和東海人閩人分家,這一股腦遷徙到一起,豈不是又合成了越人?

在如今的南海刺史部,整個純越人的占比,直接隻剩下一萬了。

隻要操作得當,十年之內,就不再有什麼古越族了,隻剩下南海刺史部漢人。

如果現在讓越人全體重組,並且讓他們人口和本地漢人比例幾乎一比一。

那結局是什麼?

閩越五十萬人,東海國幾十萬人,加上本地越人,又是幾十萬人。

到時候,本地有古越血統的漢人,在生活中為了行事方便,也要以越人自居。

時間久了,越人概念又會出現,並且成為南海刺史部的第一族群。

而那個時候,南海刺史部已經是整個大漢大航海運動的物產基地了。

合適嗎?

不合適。

所以,占便宜把什麼好處都拿到手裡,就等於把什麼都虧掉了!

贏就是輸,輸就是贏。

霍海不跟他們談,而是讓朝廷的人自己談,那麼這些人口會去哪兒?

善於航海的當工人的閩越人,將會到長江沿岸,參與長江航運的建設,參與會稽郡的建設。

他們本來就和越人分割百年了,很容易和曆史上一樣重歸漢人懷抱,迅速成為南方長江沿岸的頂梁柱。

而擅長在丘陵山地耕種的東海人呢?

如今南方的漆等經濟作物正在廣泛種植中,缺乏人口。

他們正可以分部到整個南方沿岸。

有他們的加入,幾乎沒什麼人口密度的揚州,迅速就能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曆史上,要不是三國時代的東吳,南方都沒被納入台麵上來看,人口太少了。

而現在,馬上就有機會改變這一現狀,隨著內河航運的興盛,不出三十年,收納了閩越、東海人的揚州,人口就會膨脹到千萬以上,迅速占穩長江沿岸。

這遠比霍海把他們收下,然後遷移到紅河三角洲好得多。

霍海這邊不接受他們的國書,他們也是一頭霧水。

很快,新垣信想了個辦法,找本地人問問。

新垣信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

黃同。

黃同是前南越軍中大佬,現在的南海刺史部將領,屬於漢官,但又是才轉換過來的,加上聽說前段時間趙嬰齊瞎搞,導致他們軍中日子很難過。

如今自己隻要掏錢,黃同肯定能幫得上忙。

很快,三人就邀請黃同吃飯。

黃同聽說有人請吃飯,直接去了粵來酒家,大吃一頓。

席間,新垣信說起了這個事情:“黃兄,幾百年前咱們也算是一家人,這個忙……”

黃同:“打住打住!什麼一家人!從地理上說,我是南海人,你是東海人,從國彆上來說,我是大漢人,你是東海人,我們可不是一家。”

新垣信腦子很快:“我們現在是在談內附,我們東海人內附後不也是漢人了?咱們都是漢人,幾百年前又都住在東甌,怎麼能說不是一家人呢?”

黃同上下打量了一下新垣信,開口:“你說你為什麼姓個新垣?”

新垣信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怎麼了,愣了一下。

黃同:“你看我,姓黃,聽了就知道是漢人,你姓個新垣,彆人怎麼說?”

新垣信疑惑:“新垣不也是漢姓?”

黃同:“你真不知道是吧?幾十年前,有個叫做新垣平的方士,詐騙文帝,被誅三族了,從那之後,新垣在漢家就斷傳承了。”

“你這個姓氏一拿出來,人家就知道你是越人,改一個吧,否則誰敢跟你五百年前是一家。”

新垣信三人麵麵相覷。

他們還真不知道這個事兒。

黃同看了看千代江,北野海濤:“你們彆看他,你們也一樣,你們選的姓氏,全都是中原本姓已經死絕了的姓氏,取這種姓氏,不如不要姓氏,到了中原,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來你們是剛來的。”

新垣信撓頭:“可是,本家有一支已經去了海上,如果我們改了姓氏,未來再次相遇時,恐怕互相之間都認不得了。”

黃同把頭湊攏新垣信:“你們真的想要投漢?”

新垣信咬牙:“那我改,改成姓黃。”

新垣信的口音,說王和黃一模一樣。

黃同:“姓王好,你就姓王吧。”

新垣信:“是黃,不是王。”

黃同聽見新垣信說‘姓王,不是王’,摸不著頭腦:“得得,你愛姓什麼姓什麼。看在你們請吃飯的份兒上,我就回答你們的問題。”

“你們憑什麼覺得霍武侯需要親自去管你們內附的事情?”

“你們就是那如來佛手掌心裡抓著的孫猴子,根本跑不出五指山,有那個必要麼?”

黃同作為南越的高級將領,還是很有政治敏感的。

他直接說出了真相。

你東海國和閩越的人,根本沒地方可去,隻能跟大漢投了。

怎麼安排是大漢的事情,你們還想談條件?

大漢的真正的高層官員,根本不稀罕和你們談。

王信:“可是,就算是孫猴子,天庭也是派遣太白金星詔安的啊!”

黃同看王信可能不太懂大漢官場裡的規矩,也不知道大漢的厲害,開口:“你是哪根蔥,你也敢自比孫悟空?”

王信給整不自信了。

就算大漢如同天庭一樣強大,那閩越怎麼也比花果山強出七八百倍吧?

花果山就一占山為王剛剛成立的妖族政權。

咱們閩越好歹也是越國後裔,是五十萬人口,占據南方沿海傳承了幾百年的大國!

黃同瞥了一眼王信:“看過西遊記?對漢字不太懂,隻看懂了個大概吧?”

“就你們厚著個臉自比孫悟空,自比花果山?”

“人家花果山是一朝擎天柱,萬劫大地根。”

“懂什麼意思麼?西遊記裡世界輪回一次是十二萬九千八百年,玉帝才渡過了一千三百劫難。但花果山卻是一萬次世界重組中的大地之根,隻有人家黃河以南中原之地才是大地之根,你閩越千年兵家不爭之地,擱這兒花果山,孫悟空呢?”

“人家孫悟空看起來沒來頭,實際上背後來頭大了去了,所以才有人提出詔安,並且一次次的詔安。”

“你?”

“還輪得到你們選?自己趕緊換個方向去會稽郡報道吧。免得到時候大漢怪罪你們投慢了。”

黃同是深有感觸啊。

投慢了,就得挨幾個電炮!

那些暗中早一步投向了霍海的南越官員,現在大多繼續作為南海刺史部官員,還有一部分啟程去了長安。

而自己呢?

南越軍投的太晚了,以至於現在自己什麼好處都沒撈到,待遇還得退檔!

黃同已經接到安排的命令了。

朝廷安排投降的南越軍,整改為大漢南海軍。

負責配合大漢往南往西海域的探索。

並且自己目前階段的任務,是帶著一群人,去探索南方島嶼上的土人。

那些土人什麼玩意兒?還住在樹上,連衣服都不會穿,去管理他們?

這讓黃同太難受了。

但是黃同也清楚自己投降投晚了,這都算好的了,軍中還有些人被派去紅河上遊砍樹去了!

他們要砍大片大片的樹,一方麵運送到河口和粵府修建官邸,一方麵挑選好的,送到北方的造船廠去,還有最大的送去長安給陛下用。

這不變成樵夫了麼?

彆急,還有更慘的,要從西麵的山嶺迷霧中穿過去,負責維護山中土人的統治。

同樣的活兒,黃同在海上,有必要的時候幾天也就回到粵府了。

而山裡麵陸地上過去的,這一去半輩子是回不來了。

但是,沒有一個人敢反對大漢的安排。

因為整個南海刺史部,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反對意見,所有人都聽命於皇帝,不知道的還以為這裡幾百年前就屬於大漢了。

沒有一個人有怨言,全都接受了,那就算是不想接受的人,也不敢出聲了。

自己選的。

但是不選不行,再跟著趙嬰齊那個白癡,要被餓死了。

所以,他們也沒有怨言。

不過大漢也給他們畫餅了。

他們雖然要去緬郡開荒,但是未來幾年,那邊要通公路,並且通很多公路。

到時候從富庶的蜀郡源源不斷的運送各種物資南下輕而易舉。

這話他們敢說,霍海都不敢聽。

但是,畫餅之後,他們選擇了信,因為他們除了信,彆無他法。

就這樣,整個大漢南海軍就全部散開來了。

趙嬰齊手中這支軍隊是他對抗大漢的底氣,短時間內被分散在了方圓幾千公裡的範圍內,直接冒不出泡兒來了。

而粵府和河口,被路博德的大軍包圍了。

路博德也沒閒著。

他要去說降瓊島。

瓊島本來也是屬於南越的,但是他們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並沒有跟著南越國其他地方一樣投了。

這麼大個島擺在這兒,存續下去就是南越國的存續,人家趙嬰齊這個南越王都投了,留著瓊島絕對是不可以的。

所以路博德要拿下這個地方。

但現在海船都拿來運送南海軍去各地建立據點了,騰不出船來。

所以路博德正在研究從會稽郡調一批老式戰船過來,把瓊島給乾下來。

整個南海刺史部的安排也幾乎已經確定了下來,劉徹抽調了幾個人帶著整個團隊過來要代替南海郡和交郡兩個郡的主官團隊,而把原本南越投靠過來的南越國存續的大官,移到象郡和蒼梧郡去。

這些安排都屬於正常。

主要是把在北麵的楊仆給調了下來,在調到了河口坐鎮,監督軍事,提點商務和海運。

楊仆留下的缺口由彭衣代替了。

彭衣本來是研究人員,是醫生,但是經營這麼久之後,對於權利這一套還是上手了,更何況所有主要事務需要上報到田覺那兒做決定,所以他要處理的事情不多,代替楊仆的缺沒問題。

南海刺史部的事情處理完之後,朝廷並沒有繼續擴張,而是選擇了暫停內外武事的繼續布置。

這兩年來,進展實在是太快了,以至於都壓不住了。

西域,李敢終於抓到右穀蠡王的小辮子之後,一路勢如破竹把整個西域南方都拿了下來。

雖然沒有霍去病的勇武,沒有衛青的穩重,但李廣父子可不是蓋的,有火槍隊在手,雖然也出了損傷,但是損傷著實不大。

整個過程,損失了七百人,受傷不到一千四。

之所以損傷遠比霍海霍去病高,是因為西域的南線這些國家,本來就喜歡鑄高牆,右穀蠡王來了之後,又經營了一年,所以牆更高了。

但最終還是擋不住李敢。

西域全境已經全部在大漢版圖了。

而往北,從右北平開始,一路從沿海區域劃了一條線一直到白令海峽,每隔百裡,就有一個據點。

在沿途,一共建立了四個港口,分彆是津武灣,海參灣,北海灣,駝峰灣。

津武灣真不是霍海給取的名字。

津是渡口的意思,這個地方在幾年前被漢武帝設立了武清鹽官,現在要做港口,因為是北上四個地方唯一一個大漢境內的地區,就取了津字。地點就在北平下方。

而海參灣這個地方盛產海參,它沒有得到崴這個名字,崴字是肅慎語言中漁村、海灣的意思。

朝廷怎麼會用這個字來作為這麼重要的據點名字呢?所以就用了灣字,取名為海參灣。

而北海灣在島上,整個東海上的這一串島嶼都在楊仆他們封禁區內。

這個位置脫離了封禁區,不屬於東海屬於北海了,所以叫做北海灣。

而駝峰灣是在北海灣往上時,要避開一個大型半島,直接抵達整個大洋上方,這兒有個地方以前了無人跡,但是因為有一條河,夏天可以用。

所以作為了據點,特點是海邊有兩座山,看起來像駝峰一樣,就叫做駝峰灣。

四個港口目前都移居了上萬人,一共四萬人。其中有一萬多是偏遠地區活不下去的肅慎鮮卑人,自願到外開辟吃一口飯。

剩下的,一部分是從千乘過去的,掛職在千乘但工作地點在這些遙遠地區的職員,還有就是商人。

這幾個據點可以集中整個航線上附近一段區域內的特產,自然是可以做生意的。

而且這一條線往上走,漁業資源豐富,冰化之後,漁船都喜歡往這幾個地方走,補給。生意非常好做。

所以,大漢已經對整個大洲的整條東岸實控了。

又經過大半年後,整個匈奴單於部,已經被吃的幾乎不剩什麼了。

現在的匈奴單於部,人口不到十二萬,就算是鮮卑,都能上去踩一腳。

而北方還延續著衛青當時製定的策略,繼續蠶食,勢要讓單於當光杆司令。

會下象棋的就能看出,衛青雖然是穩紮穩打,但過了某個階段後,就不是穩紮穩打了,而是在羞辱。

非要把對方的棋子吃光,剩一個老帥在田字格左挪右挪不可。

而草原上,懷朔的規模已經空前的巨大了。

懷朔這兒修建了一個大人工湖取水,能夠供百萬人飲水的同時還能供給工業。

所以,整個北方的產業很多都在往這邊集中。

特彆是生羊皮炮製和羊毛線紡織,全都在往這邊移動。

大漢內地大量想要去西進探索的人,都坐車在懷朔這兒來集中,所以這裡的馬車製造量都快趕上長安了。

除了馬車,輪船,羊毛,羊皮,之外其他產業也在往這兒集中。

畢竟資源集中後,其他資源會自己聚集過來。

而且懷朔產船,又有煤,作為整個北方航運的初始點,非常合適,特彆適合往河以東做生意,又適合從西麵去漠南和金山探索,所以非常發達。

懷朔起步後,從懷朔往金山的路上,出現了十幾個自發的城鎮據點選址,劉徹也沒再客氣的,建立了十幾個縣,各自派了一套班子過去。

整個草原上一切都準備好了。

而現在,大漢內部幾乎一統。

這個時刻,似乎是要開啟下一階段的關鍵時刻了。

甚至,開啟下一階段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海船正在研究之中,大量的工匠沒日沒夜的研究船鋼,而且已經有了進展。

而在千乘附近,種植了大量從美洲帶回來的植物。

番薯,土豆,辣椒。

而今年,就在一個月前,玉米甚至可可豆都被帶回來了。

彆人不知道,劉徹還不知道這些東西嗎?

去年番薯就開始種植了,土豆也開始種植了。

這兩個東西的產量,嚇得劉徹眼皮直跳!

劉徹終於記起了霍海曾經的設想。

在整個北方種植糧食,特彆是土豆和玉米,然後在草原上養殖牛羊,然後把牛羊通過鐵路運輸到懷朔,把糧食送到懷朔,以穀飼的方式,讓牛羊變得巨肥,然後送到長安食用!

以前劉徹以為這個是開玩笑的。

但是得到這些作物後,劉徹終於知道,時代要變了。

而番薯呢,據葛三報告,產量大的恐怖!

番薯的用處是另一個,那就是送去蜀郡,蜀郡巴郡瘋狂的種植番薯,然後喂豬。

甚至兩郡之地養的豬,就夠整個大漢吃了!

但!劉徹總感覺哪兒不對勁,所以一直沒有扭動鑰匙,沒有摁下開關,去開啟新時代。

而霍海,看劉徹許久沒有動靜,隻是育種,選種,以科學的方式繼續推動土豆的選種,也就沒有急著做農業改革方麵的事情。

時間就這樣慢慢的流走,走到了現在。

霍海和衛長公主出長安慢慢悠悠花了一個月到洛陽,然後在千乘待了大半年,來到南海郡後花了幾個月時間完成了對南越國葬禮的規劃。

這個時候,衛長公主懷孕了,導致兩人沒法回長安。

這一待,又是九個月。

已經是第三個年頭的夏天了。

一聲啼哭,響亮的聲音讓焦急的霍海為之一振。

霍海有點激動的想要往前走,卻被攔著不讓進。

隻能回頭和背後的人說話。

房門外,霍家的人都不在,畢竟他們身兼要職沒法來,隻有霍仲孺在。

而劉家的人也都不在,隻有劉勝帶著劉徹的旨意以考察商業為名南下。

兩人也是為之一振。

“生了?”

門推開。

義妁走了出來,鬆一口氣,欣喜:“是個公子,一切正常!”

霍海:“公主呢?”

義妁:“正常。”

霍仲孺:“孩子呢?!”

上一次霍仲孺就沒等到霍嬗出生,這一次終於等到了霍炎出生。

義妁:“稍微等一下。”

霍海:“彆急,先等公主看。”

霍仲孺醒悟:“對對對。”

等裡麵的人示意可以進了,義妁才帶著霍海進去。

霍仲孺看不見孫子,急的抓住了劉勝的手:“我又有孫子了!”

劉勝的兒子都快破五十了,對這個根本不激動:“彆激動彆激動,霍老哥,那麼激動乾嘛!”

霍仲孺:“這孩子叫做霍炎,霍炎……”

劉勝:“霍炎好啊,南方謂之炎,權勢滔天謂之炎,上古人文始祖有三,炎、黃、蚩尤,炎這個名字好得很。”

炎當然還有彆的意思,不過劉勝就挑了好的說。

其實,炎的意思不隻是權勢滔天,而是指手握著燙手般炙熱的權力叫做炎。

霍海取這個名字,是取給劉徹看的。

同時也是紀念炎黃的意思。

因為時代的原因,霍海要帶著時代走向稍微遠離炎黃的方向,畢竟要脫離黃老道對朝堂的影響。

作為炎黃子孫做這個還真不太好意思,霍海給自己的孩子取名霍炎,有一點自我悔過的意思。

然後就是告訴劉徹,自己的權利太多了,多到燙手。

未來劉徹如果跟自己不再站在一條戰線上了,想起霍炎的名字,至少能提醒劉徹,霍海本身不想要這些權利的。

……

劉徹看著信件,也是激動不已。

終於出生了。

大外孫稍微長大一點,就可以回程了。

現在不是去年。

現在安洛鐵路已經全線通車,輪船隻需要從粵府一路進長江,到漢水,在宛城的港口火車站下船,坐上火車再回長安,一路上不會超過十天。

畢竟霍海不用像普通人那樣等交通工具,而是交通工具等霍海。

而霍海回來,也標誌著大漢要進行下一階段的發展了。

如今大漢應該有資格往下走了!

看到孩子的名字,劉徹狐疑:“剛出生,取個字乾嘛?元甲?霍元甲?還挺順口。炎……”

劉徹很快就想到了為什麼是霍炎這個名字。

也想起了成語大全裡【趨炎附勢】那個成語。

不過,對外來說,取名霍炎,又字元甲,看起來是在紀念炎帝乃是華夏第一個人文始祖的意思,不會往這個方向想。

但對於聰明人和懂內行的人來說,出生就取字,反而就是故意的了。

內行人一看就能看到,霍海在跟皇帝說,自己權勢滔天,不想當官。

但是,可能嗎?

李蔡什麼年紀了?

新商改什麼程度了?要不要舉國推行?如果推行,誰來管事兒?

該換屆了。

————

求月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