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大漢有活爹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章)為子孫謀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章)為子孫謀(1 / 1)

推荐阅读:

劉徹打定主意後,就起身:“霍海。”

霍海起身跟了過去。

其他大臣也是都忍不住了,直接討論了起來。

“居然發現了新大陸,這還了得!”

“新大陸啊!”

此時,劉徹走到了大殿的角落。

霍海跟了上來:“陛下。”

劉徹背負著手,轉過來:“新大陸,你怎麼看?”

霍海:“陛下,此事我早就和青珂討論過了。”

“如果那新大陸,和我們現在所處的大陸一樣大,會有多少新的植物,種子?其中有多少是農作物,有多少是經濟作物?”

“如果那邊的經濟作物,比我們現在的棉花香料一類的強得多呢?”

“如果那邊的糧食產量,是我們畝產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幾十倍呢?”

劉徹皺眉:“幾十倍,不太可能吧?”

霍海:“這誰說得準,我們現在的畝產也是前年的五倍以上,甚至更多。如果他們那邊有的作物不需要專門改造環境改造土壤,而是天生就就和我們施肥後的植物生產量相當,甚至還高幾倍呢?”

劉徹深以為然,隻要世界夠大,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劉徹:“所以你的意思是,不斷地探索?一定要找到正式的通往新大陸的道路?”

霍海:“恐怕陛下也早有打算吧。”

劉徹點了點頭:“既然要去新大陸,那橋的另一邊是朋友是敵人,可就不好說了。既然如此,橋頭一定要有堡壘,甚至是城市。”

霍海點頭:“橋頭堡,的確要有。”

劉徹:“既然從陸地上能走過去,那人可以從陸地走,但是這一路上崇山峻嶺,送東西過去損耗實在是太大了,就算是肅慎和鮮卑因為恐懼一時往那邊送物資,也不可能一直送,就算是路博德在那邊薅匈奴公司的羊毛,也不可能一直薅羊毛。”

“朕的意思是,在咱們大陸和對麵大陸海峽的,建立一座城市,直接把物資用海船投送過去。”

“我們已經有了海岸線的地圖,航船恐怕就算難,也難不倒那兒去。”

“畢竟還有指南針。”

“船不止可以送貨過去建城,還可以嘗試往新大陸活動。”

這個計劃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探索,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特彆是海岸線。

海岸線可是一直曲折的,如果一直貼著可以看見海岸線的地方來回繞圈,那本來三個月的路能走三年。

但是遠離海岸線之後,又容易不小心進入深海區,直接葬身大海。

而現在,從陸地上探查了海岸線,那從大漢航行到大陸海峽,就輕鬆很多了。

大洲這邊海岸線一直有輪船過去,就等於屬於大漢的控製海域了。

而到時候,橋頭堡有了大量的資源在,隨時都可以從那兒為,組織往新大陸探索。

霍海也是猛然間醒悟。

自己一直都是想的大航海時代,一直想,給自己想岔了。

為什麼歐洲各國,在大海上如同無根浮萍一樣的漂流?直到英法才開始在美洲建立據點,最後形成了後來的美國?

葡和西還有荷三個國家一開始都在乾嘛?

其實不是他們不建立據點,而是建不了。

因為整個從印度洋往太平洋走,進了南洋,就全是大明的領土了。

彆看當時已經有紅夷大炮也就是加農炮了,但是歐洲各國的船還是以小快靈聞名的正麵根本沒法和大明的船剛。

他們不是不想建立據點,是建立不了。

後來大明鎖國不出後,葡、西迅速在各個海上交通要道建立據點。

霍海拍了一下腦子。

他歐洲陸上力量弱雞,咱們可不是。

直接在南洋入口,白令海峽分彆建立據點,未來往巴塔哥尼亞一堵上。整個太平洋就是大漢的內海了!

誰都過不來。

目前大漢幾乎把大陸上的天然屏障內部推到邊了,再往其他任何方向的外來人都很難進來,如果再在太平洋上建立幾個據點堵起來,那就是第二圈天然屏障。

這也就是所謂的亞太地區。

前世沒人這麼乾,是沒人能這麼乾,就算是老美,堵了半天也堵了個寂寞,因為堵不上。

霍海再一想,的確應該建立橋頭堡。

不是一般的據點,而是需要一個比較大的據點。

這個據點,一定要吊著整個美洲的命,一旦沒了這兒,全美洲能死那種。

否則,美利堅立國的舊事還會不會再來一次,可不好說啊。

霍海和劉徹對視一眼,劉徹跟遠方得到霍去病招了招手。

霍去病走了過來,等聽完劉徹的想法後,霍去病反駁:“陛下,不應該把據點建立在這兒。”

劉徹和霍海疑惑。

難道這兒不是黃金位置?

雖然是冬天會冰封的地方,不適合建立大港口,而且很冷,很難常駐,但隻要有煤炭,常駐怎麼了?

霍去病:“橋頭堡不應該建立在橋咱們這頭,應該建立在橋對麵那頭,這樣,橋才是咱們的。”

此話一出,霍海和劉徹恍然大悟。

對啊!

橋頭堡怎麼能建立在自己這頭呢,必須建立在橋的另一頭!

橋這邊,已經建立了每隔百裡一個補給站,一路上陸運可以通過去的,要是有必要,大軍是可以過去的,就是成本高一點而已。

而海上力量,應該全麵進入新大陸。

霍海思索了一下,也就是說,橋頭堡應該建立在阿拉斯加。

不過事情沒這麼簡單。

霍海並不記得阿拉斯加地形到底如何。

但是霍海記得,亞洲和美洲在地圖上看起來像是一頭駱駝和一頭驢互相吐口水。

駱駝和驢都有胡須。

駱駝和驢的胡須,都是往西飄的。

換句話說,阿拉斯加那邊應該有一個前突的細長半島和一個群島。

所以實際上適合建立橋頭堡的地方,不是阿拉斯加白令海峽側,而是半島南方的海灣。

還真讓霍海瞎貓碰上死耗子猜對了。

霍海是從省距離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直接繞開了白令海峽那一塊巨大的海域。

而這樣的猜測,居然剛好估中了阿拉斯加最密集人口區域。

那個地方是暖流海灣,最適合生存。

不過目前對於霍海來說,這個橋頭堡具體設置在什麼地方,隻能等到時候才搞得明白了。

“我們應該先在這邊建立一個倉庫,然後往新大陸探索,探索有了一定的認知後,再在最適合的位置,建立一個橋頭堡,然後嘗試著往新大陸建立據點。”

劉徹深以為然。

霍去病:“陛下,給這兒取個名字吧。”

劉徹:“聽葛三說,這裡終年白雪皚皚,一路上都是白雪皚皚的山嶺,而兩個大陸之間是一處峽,海中的峽叫海峽,那這裡就叫白嶺。”

“這個地方……”

劉徹思索了一下,還是覺得這樣政治意義不夠。

畢竟前麵建立的那些郡,縣,可都是有很強的象征意義的。

“需持節才能到這裡,節為白色,就叫白令海峽好了。未來去往新大陸的漢使,就要駐紮在這附近了。”

霍海翻白眼。

這個地方是叫白令海峽來著,諧音就行了,沒必要把字都對上吧。

而且,漢使必不可能住在這附近。

霍海記得地圖,阿拉斯加下端,和白令海峽之間,走海路,小船貼海岸線走,起碼幾千公裡,比阿拉斯加直接去倭國都遠。

所以,還真是個美麗的巧合啊。

劉徹:“這個地方應該叫什麼?”

霍海:“我聽葛三說,當地冰原人的語言裡,大陸的發音是阿拉斯加,他們帶回來那種比哈士奇還大的狗就叫阿拉斯加。”

“既然是這樣,這個地方不如就叫阿拉斯加。至於這片新大陸真正的名字,等探索了之後再取名也不遲。”

直接用當地人的語言命名,這倒是沒錯,畢竟西域,甚至羌人很多地方多是這樣命名的。

劉徹思索了一下:“朕欲給葛三封侯,想要封他為北極侯,但是北極這個地方,冰天雪地,不可能居住多少人,居住了人也收不上來農業稅,怎麼安排封國?”

這個事情的確很有象征意義,因為探索了北極,所以被封為北極侯,這對後來人是一種巨大的推動。

如果後來人傾巢而動,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是探索不到的?

霍去病倒是有主意:“封個地方,再從另一個地方食邑就行了。”

劉徹卻覺得這個建議不好,這又開新先例了:“就你倆,都沒有開這個先例。”

霍海:“臣有個想法。”

“未來,農業上如果不種植經濟作物,占據經濟的比重會越來越低,甚至到後麵因為當工人太賺錢了,陛下可能要倒貼錢請大家去種田,怎麼可能一直安排農業稅食邑呢?”

“而且,這是個收回各地稅收的好機會。”

劉徹挑眉:“你是說。”

霍海知道劉徹已經想到了。

劉徹思索著:“這個辦法倒是好,改食邑為虛指,以後食邑算戶數,但錢從中央劃撥。”

現在的封國政策為什麼要推恩令?不就是因為各個封國太大了。

這些封國內部,諸侯、王掌握稅收,實際上就是掌握著國內子民的生命,這些人就隻能給他賣命。

這雖然是大漢穩定疆域的一種方法,但是,卻也有很大的隱患。

以前是沒有變通之法,現在有了。

現在可以從新建立商稅機構,從全大漢所有地方征收商稅,而且是繞過以前的封國直接收。

目前農業稅又沒取消,是很大一筆錢,各地商業也沒有多大的發展,本來就沒多少稅,不會有多大的反抗力量。

而等這些稅收高起來,而農業稅降下去時,一些大貴族有意見也晚了。

而現在正是時候實驗或者說實行新政,隻是試運行而已。

三人回到了朝臣之中。

大家也想知道,到底討論出了什麼結果。

畢竟三個人一個是皇帝,一個是此項目的負責人,一個是軍方代表。

目前衛青不在長安,現在三個人的意見就代表這個項目的實施方向了,大家都想知道,這新大陸怎麼辦。

要不要建立一個新大陸公司。

劉徹走到了葛三麵前。

葛三激動而恭敬的把棍子遞給了劉徹。

劉徹拍了拍葛三的肩膀:“任務重大,以後你還需為大漢……”

葛三搶答:“為了大漢,哪怕肝腦塗地,臣也願意!”

劉徹:“好,朕講一下。”

“目前葛三已經從肅慎這裡,建立了大量北上的據點,但是,這些據點如果沒有糧食,那也是曇花一現,未來保不住。”

“肅慎和鮮卑為大漢辦事,但大漢不能把鮮卑和肅慎往死了艸,相反大漢要給鮮卑和肅慎福利,讓他們的人能過上好日子!”

跟過來的鮮卑和肅慎勇士早就能聽懂長安的普通話了,激動地撫胸行禮。

群臣卻翻白眼,這就是看上了鮮卑和肅慎的人口,想要讓他們去當工人,不想他們白白消耗在冰雪中。

劉徹:“大漢現在正在實驗大型海船,現在時機來了,我們在沿岸這些位置,建立一些港口,每年夏季能通航的時候,就送物資過去,遠比走陸路運輸簡單。”

“而在海峽這兒,建立一個大型的據點,囤積物資,與此同時,海船隊伍經過海峽的對麵,在新大陸尋找一個適合的地方,建立類似匈奴城堡一類的堡壘,等堡壘建立成功後,再往南探索新大陸。”

群臣都覺得這個提議不錯。

不過既然是這個提議的話,那暫時就沒有新大陸公司這回事了。

倒是張湯明白了劉徹為什麼這麼設計。

陸地上每隔百裡就有一個基地,實際上這些基地互相之間是可以抵達的,隻要有必要,就能抵達。

但是,如果從海上運輸,建立據點囤積物資。

那附近的陸上據點要獲得物資,就不是從陸運交通線上獲得,而是從港口獲得。

也就是說,隻要掐死港口的站,就能把整個道路上的據點握在手中。

這樣一來整條路的命脈就牢牢地被抓著。

因為常年都是從海上運輸物資,隻要有陸地過去的物資,那肯定是不尋常的征兆,所以陸上這一條路一旦有變,消息馬上會從海上反饋回大漢。

這海岸線,就被拴在了海運路線上。

這個區域是未來最不可能有叛逆的區域。

因為一旦叛逆,隔年就可能餓死。

除非你有本事串聯整個海岸線的其他基地一起反叛。

但問題是,隻要有一個基地沒有反叛,馬上就能把消息送到更高一級掌控力區域的港口。

港口能迅速把信息傳到大漢。

這等於把這條線上的據點的工作,和命,分割兩處了,閹割的極為徹底。

不過這最多算是劉徹思考問題時的順勢而為,劉徹本身可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這方麵。

說完之後,劉徹才回頭:“葛三,這一次的探索你完成的很好,加上你在征伐匈奴時屢次立功,朕封你為北極侯。”

“不過,北極苦寒,真讓你食邑在北極,搞不好你還要倒貼。”

此話一出,群臣都笑了起來。

還真是,那些冰原人,圍繞著整個北極圈,一圈冰蓋居住,一共才五萬人,差不多就是一萬戶的樣子。

這一萬戶中劃分個一千戶讓葛三去收稅。

恐怕收回的稅,還頂不上葛三去收稅需要的人力的工資。

劉徹:“朕決定,北極侯世襲,食邑一千戶,這一千戶就直接按照每個年度全大漢農戶平均的稅收,由朝廷直接發放。”

這食邑,就直接和俸祿一樣,由朝廷發放了。

按道理來說,大部分貴族應該阻止的。

但實際上,絕大部分貴族直接產生了羨慕的情緒。

啊?憑什麼這種好事兒輪到他葛三?!

朝廷直接發,這是旱澇保收啊!其他人的封地,萬一遇到災年,那就收不上來錢的。

要知道,三年一小災是常態,十年一大災倒黴起來了也不是沒可能,但保底二十年一大災。

而且,大部分的侯國,都封在比較偏遠地區,真正收稅高的地方,都是不給封的。

比如衛長公主直接食邑鹽邑,彆人想都彆想。

但是按照平均數算可就不同了。

大漢如今糧食年產量高,整個北國越發的富裕,其中關中三輔之地,稅收已經非常高了,這些富民拉高平均數後,整個大漢的平均農稅實際上比任何非王封爵的食邑封地的稅收都是要高的。

最關鍵的是,你收糧食稅,收的是糧食,現在大漢糧食產量暴漲,雖然各地的糧食都能賣出去,但是誰知道明後年糧食越來越多了賣不賣的出去。

哪有直接把錢搞到手輕鬆?

這給葛三的這個純純的福利啊!

霍海看了看貴族們,也是擺了擺頭。

金錢的確會異化靠近的一切,包括金錢的主人本身。

所有的貴族多腦子不清醒了。

在商時代,所有人都是仆,神是主。

神是一切之主,其餘的一切都是仆。

其實這個時代還好,因為理論上一切都是神的仆,但實際上沒有一個真正的神,隻有神仆的頭領——祭祀。

祭祀嘴巴再大能吃多少?屁股再大能睡多大的地?殺心再大能殺幾個人?

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實際上財產還是神仆自己的。

漸漸地有人不滿意了。

於是,出現了奴隸主。

奴隸主,是奴隸的主人。

現在,大量被歸為奴隸的人,也屬於奴隸主了。

但是,這種生產方式,讓人口太少,地太少,不夠分了。

於是出現了新的封建領主。

與其說地主,不如說是封建領主。

地主是地的主人,隻是一種障眼法,其實,封建領主,是農民的主人。

神權時代不論。

從奴隸時代,奴隸主隻是奴隸的主人,他們可不是地的主人,那時候,城市之內,叫做市民,城市之外,叫做野人。

在西方城邦時代,其實在東方也是城邦時代,隻是沒人把他說出來而已。

到了封建領主時代,封建領主胃口更大了。

他們不隻是奴隸的主人是奴隸主,也是地主。

所以,封建主,就是奴隸主加地主,他們的財產就是農民加土地。

現在,是資本的時代了。

資本主來了。

資本主是什麼?

資本主是奴隸主,加地主,加金主。

資本主的財產是工人、加地、加錢。

但是,這個過程是很有欺騙性的。

明明是從神仆時代進步到了奴隸主時代。

奴隸主:“我們進步了,我現在不要你的一切了,我隻要你的肉體了,你的精神你拿回去吧。你精神自由了。”

說人話:“你愛信誰信誰,你的肉體歸我了。”

封建領主:“我們進步了,我現在連你的肉體都不要了,你的肉體也自由了!”

說人話:“你是自由了,但是你要吃飯就給我種地,我不限製你人身自由,你愛吃不吃。開荒?開了荒地也是我的。”

資本主:“我們進步了,我不強迫你種地了,我也不要你開荒出來的地了,你有本事開荒,都是你的。”

說人話:“地開荒開完了,沒荒地可以開了。現在你要吃飯的話,需要錢,你給我打工,給我賺錢,地?你有錢買地嗎?我可是自己花錢買地的。錢??你還敢提錢,可是我養的你!我給你錢養活你自己的!”

進步了嗎?

沒有。

從封建時代到資本時代,是巨大的倒退。

從奴隸時代到封建時代,也是巨大的倒退。

這就是為什麼奴隸製時代之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哪怕是編出來的曆史,都是類似於共和製的製度,是禪讓製,公舉製度。

而到了資本主義時代,他說是隻要錢,其實隻是製定了一個遊戲規則,把一切都吃乾抹淨。

包括……資本主自己的腦子。

此時,大量的貴族已經習慣了商業環境下的思考問題。

他們認為直接收錢是更方便的,更商業化的,更資本的方式。

但是,他們卻沒想到,以前他們是封建領主時,人是他們的,地是他們的。人和地,才是生產資料。

金錢,已經蒙蔽了他們的雙眼,混亂了他們的頭腦。

貪婪的欲望已經讓他們分不清短淺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

霍海之所以不願意給劉徹打工,不願意當官。

就是不想推動世界的繼續惡化。

但!

一切是有解的。

在劉徹喊來霍去病之前,劉徹問了霍海一個問題:“當初你說的漢心脈動,為什麼不是吧全世界都變成大漢,為什麼是把現在的大漢看成中央之國,然後在全世界吸血?”

“其實世界上根本不需要羅馬人,不需要埃及人,不需要新大陸人。如果全世界都是漢人,那才是個好大漢。”

霍海看向劉徹:“陛下,如果一切都按照你說的來。”

“那,大漢成功了,我失敗了,您也失敗了。”

劉徹愕然。

大漢一統世界,把一切生存資源,都變成了大漢的所有。

為什麼大漢成功了,但我劉徹失敗了?

我劉徹是一代雄主,到時候功績遠超秦皇。

“嬴政失敗了,大秦成功了。”劉徹:“你是這個意思?”

霍海點頭:“我就是這個意思。”

劉徹皺眉。

為什麼?!

這話可謂是大逆不道,可謂是驚世駭俗。

如果不是說過劉徹聽,而是說給百官貴族聽,那其他人一定會嚷嚷著殺了霍海。

哪怕霍海是新政代表,是如今大好局麵的締造者,也難逃一死。

幸好是說給劉徹聽。

霍海說過很多話了,還沒錯過,所以劉徹願意聽。

霍海:“大秦是成功了,因為漢承秦製,大漢就是另外一個大秦。”

“嬴政失敗了,是因為嬴氏子孫血脈都絕種了,隻剩一個贏公常年孤居深宮,見到彆人都不敢說自己姓嬴。”

劉徹沉聲:“你是說,如果一統世界,大漢會重蹈覆轍,崩塌?”

這個事情劉徹和霍海計算過很久了,根據劉徹計算,隻要鐵路鋪過去,那就不存在命令信息差,隻要不存在信息差,那漢就不會像秦一樣崩。

劉徹懵逼了。

一切形勢大好,這個時候,卻最容易崩?

霍海擺頭:“不是漢崩,大漢也許會永存,會成為一個符號不再是國家符號,而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符號,就跟草原上的部落部族一樣,一切人都知道自己是大漢子孫,到時候大漢成功的不能在成功了,就算再過一萬年,一億年,都會有人研究大漢的曆史,研究大漢的製度研究陛下您。”

劉徹雙手展開,真有一種億年時間長河中最偉大的君主的架勢:“既然如此,朕如何輸了?”

霍海輕鬆而淡然答複:“如中山王如此能生的,他去世前,生個百十來個兒子不成問題,他的孫子會破千,他的曾孫破三千,玄孫五千?不出三百年,他的後代,就會有人去買草鞋了,就彆提做宗親了。”

劉徹眉頭一皺。

霍海:“陛下乃是人中之龍,是大漢之主,彆看中山王能生,但是他的後代遠不如您的多,因為您的後代隨便一個都是一國之主,是諸侯王,也許一千多年兩千年後,姓劉的人會超過一億。”

“請問陛下,這一億人,有多少是農夫,有多少是奴隸,有多少是工人?”

“陛下您贏了嗎?”

漢贏了,不代表劉贏了。

隻是,劉中的佼佼者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了。

因為姓劉的夠多,永遠輸不光,所以永遠嬴。

但,隻要人夠多,永遠嬴就代表永遠輸,永遠有姓劉的人在輸,輸的很慘。

曆史上每次有姓劉的皇帝出現的時候,就意味著有數以百萬計的姓劉的奴隸出現。

霍海把這個邏輯闡述清楚後,劉徹明白了。

“為子孫謀。”

“如果這麼說,那留下埃及人羅馬人,就能贏?”

霍海:“陛下,上古九州,總共的人口也許有四五千萬,但統計在夏朝朝廷數據中的,不會超過五百萬。”

“畢竟城外既是野人。”

劉徹點頭。

霍海:“如此算,我就算夏朝有五百萬人,有四百九十九萬王室的奴仆,一萬王室。”

“商朝就算有一千萬,依舊有四百九十九萬王室奴仆,還有五百萬神靈的奴仆,一萬王室,多出一萬祭祀。”

“周朝有兩千萬人,依舊有四百九十九萬王室奴仆,還有五百萬神靈奴仆,還有一千萬奴隸。有一萬王室,一萬祭祀,一萬奴隸主。”

“大漢現在有四千萬人,依舊有四百九十九萬王室奴仆,還有五百萬神靈奴仆,還有一千萬奴隸,還有兩千萬農民。一萬王室,一萬祭祀,一萬奴隸主,一萬地主。”

劉徹:“現如今哪裡有一萬祭祀……儒家。”

劉徹都沒說完,自己就知道了。

霍海繼續:“現在大漢的地變大了五倍,就不要算的那麼詳細了。”

“我來說吧。”

“我們會有,兩千五百萬王室奴仆,兩千五百萬神靈奴仆,還有五千萬奴隸,一億農民,兩億財奴。”

“還有五萬王室,五萬祭祀,五萬奴隸主,五萬地主,五萬資本主。”

霍海:“陛下,二十五萬人上人,容不下一億劉姓子弟。”

“霍氏會有多少?如果未來的皇帝不把我們霍家都給砍了,就算有一千萬霍氏子弟吧。”

“二十五萬人上人,也容不下一千萬霍氏子弟。”

“那些奴仆都是誰,那些農民,那些神仆,那些王室奴仆,那些金錢的奴隸都是誰?”

“陛下,當流著您血脈的人,都成了奴隸,您又成功到哪兒去了呢?”

劉徹臉色很黑。

但是下一刻,他想到了。

“所以,你要留下埃及人,留下羅馬人,留下所有外麵的人,讓他們做奴隸。”

霍海:“沒錯,漢人永不為奴,做到這一點,就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了,因為再也不會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因為隻有一種人能做到這一點,隻有一個族群能做到這一點。”

“這就是政治、軍事、文化的終極目標。”

任何非此目標,都是假象。

霍海:“如果,如果世間所有人,都願意平等。那我也接受,我們漢人也接受,我們接受平等。”

“但隻要世上還有一個人心懷不軌,想要當人上人,那大漢人就不能是人下人。”

“甚至作為原始股東,在大漢如今疆域內的所有人,都應該享受到這個承諾。”

劉徹終於明白過來了一切的邏輯。

原來是這樣。

世界上隻要有一個人想要當人上人,那這件事情就過於簡單了,那就一定會成功。

那麼就一定會有人成為人下人。

這就是政治的秘密。

而保障這個人不是自己人,就是軍事存在的意義。

在這一切之外,才是彆的,是經濟,是文化。

隻有政治軍事,才能保證自己再比例之上,至於這個比例代表的具體數值是多少,才是經濟是科技,是文化的活兒。

政治就是鬥爭。

個人鬥爭的終極目標,就是當人上人。

群體鬥爭的終極目標,就是當天龍人。

在明白這個問題之前,是生不出政治家的。

夏啟、成湯、周武王,春秋五霸秦始皇,很強。

很強,但不是政治家。

儒家,法家,陰陽家,道家,雜家,演說家。

一切都是過家家。

當然,還有另一條路可以走。

但現在的生產力走不了那條路。

等能走哪條路的時候,自然會有人去走,但這個人不是霍海了。

鼓勵個人成為人上人,但拒絕有人壟斷通道。同時爭取讓大漢全民成為天龍人。

這是霍海給劉徹的答案。

再往下深究一步,霍海不敢說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

司馬光改曆史,司馬遷選擇性寫曆史,霍海又何嘗不是。

但是有些話可以說,有些話不能說,全看立場。

為了大漢未來的十三億子民,有何不可?

倘若三億人住在大中華區域,十億人住在全球的塔尖。

不是剛剛好嗎?

雖然做不到心煩時不用看見任何人,開心時萬人簇擁。

但既不需要擠著睡覺,也不需要親自去掏糞。

甚好。

————

求月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