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大漢有活爹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章)蒸汽火車!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章)蒸汽火車!(1 / 1)

推荐阅读:

時間回到七月。

一家工廠悄然建立。

等朝中官員們後知後覺發現時,從長安,到同關,再到神木,之間的土地,被人購置了一條帶狀土地出來。

而霍海建立的煤化工提煉廠,正在瘋狂的製造枕木。

枕木不隻是做成枕木的形狀就行,而是要用焦油中提煉出來的防腐油進行浸泡塗抹處理,能防腐之後,再放置在軌道上。

與此同時,鋼鐵廠開始開足馬力了。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鋼廠那邊上班的人假期越來越少,但是工資拿的越來越高。

實際上,霍海已經特意的拉高了工價,所以才需要他和劉徹瘋狂投錢才能修建鐵路。

否則,以霍海現在的錢,單人負擔從長安到神木的雙軌道都不會是什麼負擔。

之所以霍海把目光放到了神木,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石油化工,一個是因為神木再往北就到了雲中五郡了。

沒錯,神木就是榆林。

一開始,霍海一直在想,到底榆林在哪兒。

因為全古代史,就兩個地方有從地表就能開采到的石油,一個是隴西,一個是榆林。

兩個地方,剛好就是通往匈奴和通往西域的橋頭堡。

真以為兩家公司和霍海沒關係?

從一開始霍海就算計好了大臣們會投資這兩家公司,因為一切局麵都是霍海主導出來的。

為什麼今年霍海要力薦千萬不能出兵匈奴?

因為今年出兵匈奴,匈奴的大部落就在右北平往上,以及漠北!

而冬天以來,整個匈奴為了活命,必須被迫南遷。

他們遷徙的目的地是哪兒?

黃河北岸,還有西域北域。

真不是他們想犯邊,是為了生存,他們就這兩條路。

所以,今年不打匈奴,預備翻年再打,就等於是兵出黃河幾字型地帶,就會在這兒修路。

為什麼霍海要故意引導往這兩個方向修路?

因為霍海判斷,神木肯定就是榆林。

從地圖上看,神木處在霍海大概推算的陝北的位置。

從地理上看,再往北就是草原了。

大漢氣候炎熱,所以是草原,如果但凡降雨量南移一點點,那兒肯定是沙漠,那可不就是毛烏素沙漠嘛!

還有,這個地方遍地都是高嶺土一類的東西。

司馬相如的老丈人雷林,在霍海的拜托下,幾乎就住在神木考察了,終於發現了神木這一片,和霍海說的那地方相似。

而霍海確定神木就是榆林後,把輿圖拿出來一看,迅速敲定,鐵路必須要修到榆林。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鐵路到了榆林後,雲中上郡這些地方養殖的羊的羊毛,可以運輸到長安,進行紡織。

而長安運送到邊境的物資,也可以大概省下不少運輸費用。

至於過了神木,後半截通往雲中等郡,就暫時修公路。

這樣一來,一旦匈奴人到了黃河邊,他們搞不好還沒渡河,漢軍就已經從鐵路到了榆林然後從公路到了黃河邊了。

這是其一。

其二,因為要修建鐵路,所以鐵軌和枕木最優選擇是,就地造廠。

簡單來說,從同關往北運輸還是太貴了,如果鐵路另一頭本身就生產鋼鐵和煤炭,那就更好了。

而這個枕木化工廠,就建立在神木。

長安往北,到同關,同關往北到神木,就形成了大漢第一條工業動脈。

而修建鐵路完成後,煤化工廠怎麼辦?鋼鐵廠怎麼辦?

放棄了?

不不不!

煤化工廠,轉為石油化工廠!

還是乾餾蒸餾,減壓加壓蒸餾等方式,石油可以提取很多東西,對工業發展太重要了!

咱陝這個地形,和英吉利三島一模一樣,這很難說是不是什麼巧合。

這工業革命,那就注定了要發生在這兒……

而目前,石油化工並不是為了化工工業,而是為了提取煤油。

而神木的鋼廠,到時候就全力製造大篷車!

如果來年戰爭順利,直接在黃河北岸,開始進行畜牧業。

而更往北的區域,如何納入大漢版圖?

霍海要在這裡,給普通人提供大篷車,開啟西進運動!

從廣大的草原,帶回利益,然後在榆林購買工業化生產的大篷車,煤油,帆布篷布勞動布用品,糧食,然後再西進。

這樣,經濟循環就完成了。

等循環形成後,草原上放牧的那就不再是匈奴的奴隸主貴族,而是大漢的畜牧商人。

放牧的牛仔就不再是匈奴的戰士,而是大漢的牧民!

這個經濟循環前期不一定轉的動,因為有勇氣西進的人,可能很窮,而有錢的人沒膽子激進的西進。

但……霍海開設了霍氏銀行。

前期免息貸款往裡麵發。

銀行利潤哪兒來?當然是借錢給大貴族們,大貴族們會以更強大的權利和話語權,從匈奴公司手裡拿地用來放牧,他們沒錢的。

錢當然從霍海那兒借。

隻要完成一個循環,那大漢以後就再也不缺羊毛衫了。

而另一方麵,西進的人,會把匈奴普通人和匈奴貴族完全切割。

如果順利的話,到時候匈奴各大部落已經被霍去病切割成了一塊塊的肉,被打的孫子一樣。

這些商人再過去,或拱火,或是利誘,再分化匈奴普通人,成為牧民,成為大漢子民。

那草原上就此再也不會有新的霸主誕生。

沒有新的霸主誕生,那就等於草原帝國和中原王朝順利合並,這樣一來,西域的進度也隻是時間問題。

這一切完成時,大漢的版圖將會達到大唐巔峰時的版圖。

加上大漢對地方上的控製比大唐強,到時候就是強漢(盛唐地圖版)。

而一切的一切,就是一個。

霍海在地圖上畫了條線,安同鐵路擴展為安神鐵路。

霍海這一條線花出去,那就意味著,上百億大錢,如流水一樣衝了市場,流入了勞工口袋裡。

當然,這些錢本來也是從市場上接的。

七月開始,霍海的新城不再壓著房源,開始出售了。

新城的二等貴宅開始出售時,全城的人都瘋了。

從成都來的文朋帶著錢來買房子,看到現場排的隊伍,人都傻了。

“啊?”

長安人這麼有錢嗎?

整個隊伍排出二裡地!

這特麼可不是看房啊,這是買房簽合同的地方啊!

文朋左看右看,拉住一個人:“哎,兄弟,怎麼這麼多人?”

那人聽文朋口音不同,上下打量文朋:“我說兄弟,你一外地的都在這兒排隊,你問我為什麼這麼多人?你說呢?”

文朋一聽他說的是標準的普通話口音,於是也改用普通口音:“總不能各地的人都來了吧?”

一開始說話的人聽他也會普通口音,頓時產生了親切感:“伱早用普通口音不就好了,不過你這普通口音怎麼有點怪……”

“就跟吃花椒麻了嘴說出來的一樣。”

文朋撓了撓頭:“我也曉得我這個不標準,我們那兒都楞個說的。”

那人哈哈大笑:“在下趙江,本來是將士,現在在長安當老師。”

趙江以前也是沒有姓氏的,是霍去病給他取的名字。

文朋拱手:“某文朋,成都來的。”

趙江:“哦,那你們這麼快就學會普通口音了?雖然不標準,但是也很厲害啊!”

文朋笑著:“家祖也是搞教育的,成都那邊開始規劃經略天竺後,就有一批人一邊學習各地部族語言一邊學習普通口音,而我們家也就跟著都學了普通口音。”

“家祖年紀大了,沒法過來看,就讓我來了。”

趙江哈哈大笑更親切了:“原來我與你爺爺是同行。”

“這成都那邊搞教育的都姓文?”

文朋一看趙江知道自己家的事情,隻能拱手:“家祖文翁,家父文士廉。”

兩個人就聊了起來。

這才知道,文翁那邊確定普通話和簡體字必將代替關中官話口音和隸書,成為官方口音標定和官方字體,所以已經讓文翁石室的學生都開始學普通話和簡體字了。

不過這普通話在那邊還是變了點味兒。

不過這不要緊,反正能聽得懂最重要,而且隻要體係學會了,就算以後到長安了,知道自己的普通口音有口音,改一改有口音的地方也就對了。

重點是先學會。

所以有口音也要推,於是普通口音就推開了。

文家本來是做官吏的,文翁當初派遣的十幾個到太學的學生,現在都已經回去任官職去了。

其中最高的已經做到刺史了(此時刺史沒有實權)

而他兩個大兒子也是做官的。

但文士廉沒有做官。

文士廉一開始就經商。

因為蜀地環境封閉,所以經商環境其實挺不錯的,劉徹最開始刮油的時候,對他們一點影響都沒有。

所以當新商改的風吹到成都的時候,成都的商戶商販們是無縫銜接,比長安接受的還快。

張騫也是在成都這邊下令學習長安縣的做法,不在強製要求集中在市場進行商業,而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經商。

並且因為戰略特殊的原因,率先開放鹽鐵。

但規定了如果國家和軍隊要集中收購鹽鐵時,任何商人不得藏私。

借著這波風,文士廉抓住機會,開始進行食鹽貿易,他很快就打通了蜀東的鹽貿易通道。

在發財之後,文士廉也是抓住了機會購買了一批天竺公司的原始股份。

而成都那邊那些發財的人,天天聚在一起聊天,聊必稱要去長安見識見識。

對於他們來說,小富即安是特色,到處耍是常態。

但文家不同。

文家本就是外來的。

文士廉雖然出生在蜀地,和他兩個哥哥不一樣,但經常耳濡目染也是免不了對長安好奇。

這一次成都雖然和長安沒有大規模通商路,但還是加強了商業聯係,其中成都的茶葉、蜀繡、蜀錦、一些特殊的竹製品、貢炭還有一些特殊礦產等晝夜不停的朝著長安運送。

有錢了之後,願意為了薪資乾活的人多的是,自然就不缺商隊。

一來二去,古金牛道,就被走成了常規大道了。

於是文士廉就讓自己的兒子文朋來長安。

目的有三個,第一,記錄長安的風土人情和發展。

第二,觀察新商改的其他政策,看看蜀地還有沒有什麼發展方向沒有做好的。

第三,購置宅邸。

這第三條最為重要。

文翁年紀一大把今年已經六十八了,本來這輩子都不打算再離開成都了。

畢竟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但是現在不得不出了。

新商改伴隨而來的就是教改。

張騫和蘇武都很明確的告訴了文翁,成都這邊複刻長安的東西複刻的不對。

張騫告訴文翁,簡體字文章和讀音,成都這邊複刻的都有問題,用起來就不對。

而蘇武從功能性上告訴文翁,在長安,科教文衛,教排在科後麵,教是給科做後盾的。

成都空有發達的教卻沒有科,經年累月之後,早晚被其他城市追上,甚至超越。

所以,文翁決定帶團回長安考察。

因為路途遙遠,加上他年紀大了,總不能趕路兩三個月,最終一個月又回程吧?所以就需要一套宅邸。

而且宅邸不能小。

因為文翁不隻是自己要到長安,還要帶一些人。

比如張叔這樣的人。

張叔這樣的人無論是在長安還是在成都,都非常有代表性。

簡單點說,張叔,他本身是個大理國人!

當初司馬相如到蜀南組織修建道路,同時調劑各部落矛盾,為攻打夜郎做準備。

雖然後來沒有打,但畢竟有備無患嘛。

而司馬相如的才學和風度就讓當地很多部落的人折服了。

其中就有張叔和盛覽兩人。

這兩個人長期在蜀地學習,其中盛覽在蜀南學習後,就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培訓大理國人學習漢字學蜀地語言。

而張叔才能比盛覽稍微好一點,他在蜀南學習後,又被推薦到了成都文翁石室學習。

在成都文翁石室學習後,又不輸蜀郡的其他才子,被文翁送到了長安學習。

張叔可以說是一路從世界的邊疆攻讀到了世界的中央。

勵誌程度不亞於從貧苦山村到國考狀元。

而張叔回去蜀地任職後,又成了西南教育的一塊招牌。

張騫之前派人去大理,卻被阻攔,其實就是對本地還不夠熟悉,如果他早找張叔,怎麼可能被攔下。

張叔的存在是有很強烈的政治意味的。

第一,張叔的存在證明了大理國所謂南蠻南夷,智力不比漢人差,他們差的是教育,而不是腦子。

第二,張叔到漢廷做官,對於大理國人也是具有很強烈的政治指導意義的,證明大漢一視同仁,大理國人隻要你有本事,照樣可以和張叔一樣。

如果沒有文翁再次考察長安教育的話,那張叔實際上還有第三個意義。

那就是大理從張叔成為官員開始,就和中原產生了聯係,當聯係緊密到了一個程度後,大理就成了中原的一部分,到了後來朱元璋順理成章拿下雲南後,張叔盛覽也是被當地人紀念的。

曆史上張叔盛覽的存在,意義還比文成公主入藏和王昭君和親還要重要一些。

不過,隨著文翁的考察開啟,又帶來了另外一層含義。

張叔要來長安,為族人謀出路。

如果張叔成功,那大理國所有學漢學的學生,就正式的並入了大漢官僚體係。

一旦這一套成功,大理國自然而然的並入大漢,原本的大理國官僚體係,直接就崩塌了。

這件事情的政治意味非常大。

文翁這麼選人也是有原因的。

以前文翁早就想乾這個事兒了,畢竟乾成了就是開疆擴土。

但條件不成熟。

現在條件成熟了,文翁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辦這件事情。

自己把老命潑出去了,一定要在死之前把這個事情給辦了。

所以,這一次文朋來長安的任務還挺重的,他需要在文翁到達之前,把一切都辦妥了。

文家在成都可以說是德高望重,說一不二,說一句話,有一萬個人願意給他們辦事兒,就像霍海在長安的地位一樣,所以文朋來長安買房,發現排隊排了二裡地,還有點不適應。

當然他不會把一切都說出來,隻是說了自己爺爺是文翁,文翁要來長安,自己要在長安買一套房。

趙江聽完:“文翁要來長安買房是大好事啊!”

文朋:“是嘛?怎麼是大好事了?”趙江拍手:“文翁的宅邸四鄰,房價還不得起飛咯?!”

文朋哈哈大笑:有這麼誇張嘛。

兩人一直聊著天,等兩人排到看得到桌子時,天都要黑了。

文朋擦汗:“怎麼這麼多人要買房啊!”

旁邊,一個富商拿著合同開開心心往外走:“房子終於搞到了!”

文朋:“哎,兄弟,恭喜恭喜啊!”

富商停留了腳步:“哈哈,感謝感謝。”

文朋:“你買了多少畝的宅子?”

富商比了個八:“整整八畝!”

文朋想了想,八畝,好小。

作為從小讀書,精通六藝的讀書人,文朋一下就算出來八畝有多大了。

“八畝?兄台花了多少錢啊?”

文朋本來想的是,估計這人沒多少錢,搞了八畝宅子,估計也就花了沒多少點,就聽見那人說:“二百三十萬。”

文朋心臟抽搐!

那人樂滋滋:“我聽人說新城剛開始修建時,三十畝豪宅價格也才三百萬,可惜那時候沒有出手買房,否則現如今早就漲爆了!”

當初霍海修的樣板房,說是給石家準備的,豪宅一共占地三十畝,就是三百萬大錢。

當時預定時,預定三十畝,的確是三百萬大錢。

但霍海之所以開放預定,是要用他們預定的錢,去修建新城。

那時候價格還沒漲起來。

隨著長安城富人越來越多,房價自然是水漲船高。

現在八畝算是二流豪宅中比較小的了,就比標準足球場還要小一些,價格卻已經飆升到了二百三十萬。

而原本三十畝的豪宅,現在起跳價格就是八百萬!

已經翻了兩倍多了。

這個房價可一直在漲,一直沒有崩。

文朋都傻了:“怎麼……這麼貴……”

趙江:“害,這不算貴,還得漲!”

“現在你們這些外來富人,都是走商道來的,很難走,接下來修了鐵路,公路,到處的富人都會來長安,這房價能低得了?”

文朋:“我聽說新城的房子都是屬於陛下和霍公子的?那霍公子為什麼不等到路修好了,房子漲價更厲害了再賣?”

趙江哈哈大笑:“什麼傻話,就是要人多了房價才能漲,一直不賣那新城又哪兒來的人?再說了,不賣房子,哪有錢修路……”

文朋恍然大悟,這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嗎?

我成大肥羊了!

但是文朋轉念一想更愁了。

自己想當大肥羊還沒資格呢。

自己要購置的是一套足夠十多個人學習生活的府邸。

這十多個人可都是官員,還有自己的助手,還有仆人。

如果自己也買一套八畝的房子,哪兒夠住啊?

八畝的地聽起來很大,但是文朋早就打聽了,這房子主要是院子大,主建築每畝平均隻有六間房。

而且六間房中居住用的隻有三間。

但是,自己錢不夠啊。

趙江看出了文朋的困擾,微微一笑:“是不是來長安的時候沒預料到長安的房價如此之高,錢帶少了?”

文朋點頭。

趙江:“問霍氏銀行借啊。”

“霍氏銀行對有工作有生意的人都是可以提供房貸的,就是要給利息而已。”

文朋尬笑:“沒有工作沒有生意。”

趙江:“那你簽訂協議,拿在成都的錢,換在長安的借條不就完事兒了嗎?”

文朋歎氣:“家祖家父身體棒著呢,錢哪兒輪得到我來支配?”

趙江笑了,果然如此嗎。

拿捏。

趙江:“哦?我有個辦法,你馬上就能拿到買房子的錢。”

文朋:“哦?趙兄,怎麼說?”

趙江微微一笑:“我們新建一家學校,能借用文翁的名頭,自然能賺大錢。但有兩點,文翁來長安後,必須來給學校站台,必須擔任榮譽校長的職務。”

文朋尬笑:“我拿家祖賺錢,是不是不太好?”

趙江:“那等文翁老大人來了長安,還得露宿街頭,是不是更不太好啊?”

文朋深吸一口氣:“細聊!”

……

來到長安的人,瘋狂的購置房產。

霍海開發的新城,完全分成了三部分。

一部分是超級豪宅,超級豪宅的利潤,就是整個新城開發需要的錢。

第二部分是次一流的豪宅,這些房子的利潤,就是鐵路的修建費用。

第三部分,就是普通密集住宅區。

這些密集住宅區域的房子,大量都是工人購買的,價格比起豪宅的價格低很多,一般都是六萬到四十萬之間。

工人們雖然工資超高,但是也很難一次性籌齊這麼多錢,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貸款,這些房貸將會長期給霍海回款。

簡單來說,新城的回款在這個二圈層豪宅賣爆的時候就已經全部花出去了,而之後,就變成了細水長流的穩定回款了。

雖然這在經濟快速進步,房價必將節節攀升的大背景下,看起來不算什麼,但是這部分錢,將會是霍氏集團翻年不停地回血的關鍵。

有了它在,無論怎麼搞鐵路,哪怕困難再多,都不至於讓霍海缺錢了。

霍海再也不需要臨時去搞個霍氏珠寶這種行業來卷錢在青黃不接時補貼了。

而新城大量的人搬入,也讓商業迅速在擴張。

大量新式建築,加上鍋爐煙囪,讓這裡終於有了工業化時代的模樣。

但和英倫工業化那種超級大汙染的環境又還不一樣,這兒顯得更宜居。

特彆是豪宅區每家每戶巨大的綠化環境,讓環境壓力變得很低。

這些富人當然不會想到,他們花重金為工業化的降汙染做出了巨大貢獻。

因為從體驗上來說,新式建築,無論是用身體感受去住,還是用眼睛去欣賞,那都要比老式建築舒服多了!

雖然以前也有那種高門大院裡麵鳥語花香的,和漢闕有機結合。

但有些人家裡就沒那麼好了,慘不忍睹。

而現在,美,居然成了可以批量化生產的了。

各大豪宅獨立的供暖係統,和稍微密集的住宅區的集中供暖開啟後,就連街道溫度都高了不少。

千家萬戶搬往新城,一時之間喬遷之喜充斥著長安。

所以很少有人關注到鐵路的鋪設。

從年中來到長安的周邊人口,已經又突破了十五萬!

這些人口隻有少部分拿到了工作。

人口變多後,工價隱隱有了下降的趨勢。

這個時候,鐵路修建開始狂招工人。

新來的人,又被工業化的浪潮消化了。

長安就像一棵永遠不會停止生長的大樹,瘋狂的膨脹著。

每一個人寄回家鄉的書信都寫著‘父母妻兒勿念,人在長安,薪水三千一個月。’這都已經成了長安幫人寫信的寫信先生提前準備好的標準化信紙了。

“補不補?補一句多十大錢。”

“不了不了,就這麼寄出去吧,這就夠了!”

代寫信的先生也是舒服的一笑,代寫一封信三十文,自己其實都沒動筆,這就是印刷出來的,賺的是真舒服啊!

要不是在學校學了簡體字,哪兒輪得到我來賺這個錢?

但是學校學生是真多啊,估計代寫信這行乾不長久,下一步怎麼辦?

要不然……我也存點錢,回老家開學校?!

這些工人在長安賺了錢,還沒錢接家人來長安安家之前,孩子不讀書嗎?當然要啊!

很多人都對未來有了清晰的規劃。

而長安新城的人,也對新城有些道路感覺很奇怪。

新城除了舊馳道,直接全部水泥化,修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超級大道之外。

還修建了很多路口。

而有些路口,並不是平的。

而是下穿,上橋。

總之就是似乎要為了路讓路,必須把人從其他道路引開。

甚至於,南北貫通有三條巨大的下穿,連馬車都能從下麵經過。

而這三個地方,修建了比地麵高的土坡。

上麵放著很多木枕,石條。

“奇了怪了,馳道連禦道都沒留,怎麼搞這麼一條路是什麼意思啊?”

誰都知道馳道中間是禦道,中間隻有皇帝能走,其他人誰上去踩一下,就得死翹翹。

但是現在,過了運河橋之後連馳道都改掉了,雖然留了禦道,但是卻有路口可以直接過街。

要知道以前就連太子如果著急要去另一側的皇宮,都得出城繞完主禦道繞回來才行,現在都改了。

“乖乖,皇帝陛下都不用老子讓路了,這條鋪著石子兒的路什麼路啊這麼拽?”

又過了一個月,八月底大家發現,路上鋪上了鋼鐵!

以前賣的貴得要死,一把鋤頭一把柴刀,能要了一個農戶全年盈餘的鐵,就這麼做成巨大的工字型,躺在地上,躺在木枕上。

鐵軌鋪設時,長安城的老百姓都來看熱鬨來了。

甚至有人起了歹心思。

但是這歹心思當即就死了。

因為當場就有人宣布:“偷鐵軌者,死刑!偷買鐵軌者,死刑!多次偷鐵軌者,誅三族!如親族大義滅親舉報,不論罪!”

聽完這話後,旁邊的老者盯著自己的侄兒:“二狗子,你看鐵軌的眼神不對勁啊!”

二狗子:“三爹,我真沒這個意思!”

他三爹:“你最好是!要不然我第一個舉報你!”

偷是不可能偷了,但那喜歡錢的,整天都在鐵軌旁邊蹲著看。

這特麼不就是把錢擺在地上嗎?

這一段鐵軌,能裝備出來一個百人刀隊!

這一條路,豈不是百萬大軍?

這是啥意思啊!

長安城的人不懂,但是卻清楚,這是霍大人和陛下搞的。

雖然不懂,但覺得這個很厲害!

不懂但敬佩!

很快,就有來長安的煤礦工人談起,說同關那邊也有這種鐵路,還有小一些的運礦的小鐵路。

大家恍然大悟,原來是運煤的啊?難怪需要這麼造!

但很快,有人發現,橫向穿過整個沒有建築的綠植帶,也修建了一條東西向的鐵路。

左邊儘頭遠遠地東出長安城,而西邊也是出了長安,一路到了陵縣,最終到了研究院內部。

這難不成是研究院地下挖出煤來了,要送去城東?還是城東挖出煤來了,要送去城西的研究院?

九月底,來到這一天。

“嗚~~~~”

漆黑的巨大的鋼鐵巨獸,拖著一節節的箱體,從研究院中駛出。

鋼鐵巨獸瘋狂的咆哮著。

“嗚~~~~嗚~~~轟轟~嗚嗚~!!!!!”

隨著咆哮的越發厚重,鋼鐵巨獸越來越快。

“嗚!!!!”

那些喜歡蹲在鐵路外柵欄旁看的人,傻了。

這是什麼怪物!!!!

長安城東到城西,穿過整個新城,一條鐵路橫亙。

在馳道和鐵路交彙的點,圍著很多木板和柵欄。

現在所有的遮擋全部撤走。

一座火車站露出了真容。

這裡叫做長安北站,編號01。

長安北站有橫向縱向兩個方向。

橫向連通長安南北,作為城際鐵路。

南北方向,連通,長安——同關——神木。

目前通車到同關站,而同關到神木正在瘋狂開工。

長安北站,整個朝廷文武百官集體出動。

劉徹甚至把後宮也都帶來了,還帶著所有皇子。

看到那龐然大物咆哮著從西麵而來,曹襄:“危險!陛下速退!”

這的確是危險,這龐然大物要是跟蛇一樣突然抬起頭來,整個大漢中樞的人都全交代在這兒了!

但是,車裡麵全是劉徹的人呢。

劉徹瞥了曹襄一眼:“一驚一乍的,有時間多學習,你是後將軍不是落後將軍。”

曹襄尷尬的後退:路博德是這麼教的吧?不知道學的像不像……

此時霍海介紹:“陛下,這鐵路分南北,東西向的比較短,是長安內部線路,主要是搭配運河使用的,第二大運輸線,同時肩負著南北人流運輸。”

“這樣,住在城東的人也可以在城西找工作了,從城東到城西,最多二十分鐘。”

要知道以前普通人不能走主道內部,走一趟起碼要走兩個時辰以上。

劉徹:“這意味著……城東房價要漲了吧?”

霍海:“嘿嘿,萬年縣的房子,臣都買下來了。”

劉徹:“咱們往城東去?”

霍海:“不是,這第一輛車暫時不給城裡用,先用來運貨,馬上要從調度路線往北走,咱們現在從長安北站城際站去長安北站火車站登車,去同關。”

這一天這麼快到來,霍海根本沒想到。

霍海還以為這一天要等一年的。

沒想到,蒸汽機的研究難點居然全不在機械結構,而是在材料上,而鋼材廠已經進行了一年的材料試驗了。

而火車機械結構,在同關煤礦那邊也研究了一年了。

這蒸汽機一出來,第一輛蒸汽機車就上線了。

研究院的那群研究員,跟瘋子一樣,一定要把這個可移動動力源做出來,這機車頭其實已經改了十二代了。

目前新研究的比這個高兩代。

但是研究院副院長楊連成不想等了,他需要一件曠世作品,徹底的把研究院的抬到世人眼前。

所以,提前做好的火車底盤上,用上了第十代的蒸汽機車頭,第一輛成品蒸汽機車,在經曆了連續十次的懸空加速後,終於來到了軌道上,來到了長安北站,來到了大漢子民麵前。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