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姆三世是擔心我們會在埃及駐軍。”約瑟夫笑了笑,“那好吧,就要辛苦您再去一趟君士坦丁堡了。”
塔列朗欠身道:“遵從您的吩咐,殿下。我明天就動身。”
前方的宮廷侍衛已推開了鏡廳的大門,約瑟夫又側頭叮囑道:“對了,您還要去見見那個叫穆罕默德·阿裡的軍官,讓他提前做好準備。”
“是,殿下。”
約瑟夫走進了舞會大廳,耳邊是宮廷樂隊演奏的《國王頌》,心中卻在琢磨著,要如何穩定蘇伊士一帶的局勢,以及未來開鑿那條足以撬動整個歐洲的運河時,所需的天量資金要如何籌集。
……
奧斯曼。
康斯坦丁尼耶。
托普卡帕宮奢華的大殿上,英國外交大臣福克斯臉上滿是疑惑與詫異。
他瞥了眼一旁的翻譯,又看向上任不久的奧斯曼大維齊爾伊澤特:“您確定明白了我的意思?我是說,8千支燧發槍和30門大炮,充足的教官,以及……”
伊澤特直接用英語道:“是的,我清楚,勳爵閣下。隻是我國暫時沒有擴軍的計劃,更不想和法國或者俄國出現衝突。”
“為什麼?”福克斯已經焦躁起來。他穿越整個地中海來到這裡,又費了大半頭的口舌,但奧斯曼人卻毫不遲疑地拒絕了帝國的軍事資助。
“你們就坐視法國人占據阿爾及爾嗎?我保證,如果你們想要奪回自己的利益,我國一定會全力支持。這可是你們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伊澤特的雙手撐在膝蓋上,身體向前微傾:“勳爵閣下,如果蘇丹陛下真要出兵阿爾及爾,首先就要跨過埃及。
“您知道,慕拉德和易卜拉欣必定不會同意蘇丹的大軍踏入埃及。
“如果您願意派遣1萬名遠征軍,幫助我們擊敗這兩個獨裁者,我相信,蘇丹陛下將欣然接受您的提議。”
他說的是馬穆魯克集團的兩個頭領,也是目前埃及的實際掌控者。
福克斯有些惱怒地站起身來。這些愚蠢的奧斯曼人,竟然提出這麼傲慢的要求。
“或許蘇丹改變心意的時候,您就得來倫敦,跟我談這事了。”
伊澤特露出禮節性的微笑,跟著起身準備送他離開,心裡卻對自以為是的英國人嗤之以鼻。
就在一周前,法國外交部長已經向蘇丹承諾,法國將派出至少1萬大軍,幫助帝國清剿馬穆魯克叛亂者,並在戰事結束後立刻撤離埃及,以此來換取蘇丹承認法國對阿爾及爾的控製。
馬穆魯克是帝國200多年來的心腹大患,如果能將其徹底解決掉,帝國將重新統治極為富饒的埃及。
相比起來,遙遠且已經事實上脫離帝國的阿爾及爾根本一文不值。實際上,阿爾及爾已經連象征性的貢品都不派人送來康斯坦丁尼耶了。
而英國人竟然想用一些不值錢的武器引誘帝國與法國發生衝突,簡直是把他當驢子戲弄。
是的,“協助奧斯曼收複埃及”就是約瑟夫用來穩住塞利姆三世的策略。
法土之間的貿易量越來越大,而且奧斯曼的棉花和甘蔗都是法國目前非常需要的原料,所以絕不能因為阿爾及爾的事情導致兩國出現齟齬。
而法國想要完成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戰略目標,首先也得要解決馬穆魯克割據政權才行。
可以說是順水推舟了。
約瑟夫很清楚,馬穆魯克統治了埃及數百年,觸手早已滲入到了埃及的每一個角落。就算能擊敗馬穆魯克軍隊,消滅掉慕拉德和易卜拉欣,想要控製住埃及依舊無法繞過馬穆魯克勢力。
曆史上,拿破侖先是殺了一大批馬穆魯克高層,繼而收繳他們的財產,加上分化拉攏,前後耗費了三年時間,卻始終未能徹底控製埃及。
後來,法國因特拉法爾加海戰失利而撤出埃及,殘餘的馬穆魯克立刻死灰複燃,占領了埃及的英國人也拿他們毫無辦法,在埃及暴亂頻發的情況下,也隻得放棄離開。
直到默罕默德·阿裡出任埃及總督,在這裡小心經營近十年時間,拉攏了宗教勢力以及底層民眾,才算真正終結了馬穆魯克勢力。
所以約瑟夫絲毫不擔心奧斯曼會在收複了埃及之後,法國會被趕出這裡。
穆罕默德·阿裡是個非常有能力且野心極大的人。他在掌控埃及之後,立刻就開始向漢誌,也就是後來的沙特阿拉伯地區擴張。
隨後,他又相繼占領了巴勒斯坦、敘利亞、外約旦等地。兵鋒直指康斯坦丁尼耶,差點兒就把奧斯曼帝國給打滅了。
直至英法俄三國因擔心中東出現一個勢力強大的帝國,而派出聯軍乾涉,阿裡這才不得已退兵。
即便如此,他後來還是陸續向奧斯曼發起了數次戰爭。一直到他年老體衰,奧斯曼才終於得以安寧。
約瑟夫就是在等奧斯曼被穆罕默德·阿裡打得受不了時,再出麵“調停”埃土之間的紛爭,當然,得帶著軍隊來調停。
屆時,埃土雙方都要有求於法國,約瑟夫就能借機尋求對蘇伊士地區的控製權,然後開始開鑿運河。
估計能比曆史上的動工時間提前三四十年以上。
待一番例行的宴請之後,伊澤特將英國外交大臣送上了船,自己則立刻開始召集軍隊——雖然有法國幫忙,但與馬穆魯克這樣強大的軍事集團較量,帝國還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行。
總指揮官是庫賈·索庫魯。他將指揮3萬名耶尼切裡禁衛軍,加上德利騎兵及海都特步兵共2萬多人作為主力。
而法國人似乎對那個叫作穆罕默德·阿裡的軍官非常欣賞,提議讓他率領阿爾巴尼亞軍團參戰。
伊澤特雖然不怎麼喜歡這個不太聽話的軍官,卻也必須承認,他還是很會打仗的——上次能一個人攪得瓦拉幾亞地區天翻地覆就是證明——所以還是接受了法國人的意見。
從六月底開始,近7萬奧斯曼大軍便開始了緊張的備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