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音說到最後,聲色俱厲,杏眼圓睜,絕美的容顏之上,是一股凜然不可動搖的氣勢,在這一瞬間,這個人間絕後的大晉皇後,神情是如此地剛毅,甚至比起那些殺人如麻,刀頭舔血的男子將軍們,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劉穆之輕輕地歎道:“寄奴,妙音說的也有道理,慕容氏反複無常,多次叛亂,就算一時歸附,也難言真心,有時候,你對人施以仁義,未必能換來回報,苻堅就是最好的例子。大軍撤離之後,慕容蘭也不一定能控製得住局勢,我們不能完全沒有應對之策。妙音的提議,你不是不可以考慮一下。”
劉裕的兩眼直接瞪向了劉穆之:“胖子,你什麼意思,難道你也同意我們接受城中的投降之後,背信棄義,反過來把慕容氏一族殺光嗎那我們成什麼人了”
劉穆之的眼中冷芒一閃:“所以,這個事,不應該由我們做,改由賀蘭部的人來做,最合適不過。”
劉裕咬著牙,看著站在一起,麵色嚴肅的王妙音和劉穆之:“賀蘭部屠殺慕容部族的人你們為何會這樣考慮原來不是說好,把慕容部的人打散分到各州郡,在一段時間內,由慕容蘭統領他們,把最精銳的五千俱裝甲騎帶回去平叛的嗎現在為何又說這個”
劉穆之平靜地說道:“這隻是一個預案,慕容部的鮮卑人,在史上多次降而複叛,而且他們上層的慕容氏宗室,反複無常,為了權力連父子和兄弟都會自相殘殺,絕不要對他們抱有任何希望,就算放過普通的慕容氏族人,也不能留慕容氏的宗室存在,隻要有他們一天,那動亂之源就不會停止,慕容蘭所說的那個什麼詛咒,也會一直存在下去,甚至轉移到大晉。”
劉裕沉聲道:“他們投降了,就沒有理由去隨意地殺降。就算是我們漢人一向的價值觀,也是殺降不祥,你們讀書比我都多,這個道理也不明白嗎不說後續殺降會帶來什麼災禍,不說我如何以後麵對慕容蘭,這種事一乾,也隻怕以後沒人再敢投降我們了。”
王妙音平靜地說道:“所以,這種事不讓我們做,讓賀蘭部做,最合適不過。這樣一切的責任,矛盾,都會推到賀蘭部的頭上。我們帶走慕容部的幾千精兵,留下老弱和慕容氏的王公貴族們在這裡,等大軍退走後,安排一些小事情引發衝突,由賀蘭部動手,把留在青州的慕容氏族人,全部解決,一個不留,然後賀蘭部趁機舉族奔向海邊,劫持幾百艘運糧運軍械的海船,去往遼東,這樣乾乾淨淨,不留後患,慕容蘭就算再恨,也恨不到你頭上。裕哥哥,這是我能為你想到的,一了百了的最好辦法了。”
劉裕咬著牙,厲聲道:“一派胡言,如果不投降,那你可以這樣做,投降了之後,就是大晉的子民,你於心何忍,對他們下此毒手”
王妙音冷笑道:“一百年前,他們就是大晉的子民,二十年前,他們也是大秦的子民。當年的大晉,大秦在他們最困難最危難的時候收留了他們,給了他們比本國子民更好的待遇,結果呢。西朝滅亡時,雄居遼地的慕容氏不思報國,反而趁火打劫,入主中原,建立前燕。”
“到了前燕滅亡後,苻堅對這些慕容氏鮮卑手下留情,沒殺他們,把他們分散各地安置,這就是你想要對他們采取的辦法,結果前秦有難時,慕容垂和慕容衝等人先後集中族人,起兵作亂,反殺苻堅!”
“劉裕,其實你最清楚,這不是一個兩個慕容氏的宗室有野心,而是幾十萬族人個個起兵反叛,無一人忠於異族舊主。想想慕容垂吧,他借口要去關東召集族人舊部救苻堅,結果苻堅給他一千氐族兵馬護衛他去募兵平叛,可是慕容垂的回報就是連夜殺害這些氐族將士,這等蛇蠍心腸,恩將仇報,百年間一次次的上演,你以為換了你,就會有什麼不同嗎”
劉裕默然半晌,他知道,王妙音所說的,都是事實,從內心深處,他也對慕容氏鮮卑不是這麼放心,但是兩世為人的良知告訴他,對於投降的人,尤其是婦孺,進行這種不作區分的屠戮,有違天道。
劉裕想到這裡,沉聲道:“如果你因為慕容氏反複無常,要誅殺他們,那就不應該接受他們的投降,今天強攻就是,現在我們允許他們投降,這些方案都計劃好了,你突然變卦反悔要殺他們,講這麼多大道理,不是自欺欺人嗎如果把這些慕容氏鮮卑分散到你們世家大族的莊園裡當家丁部曲,你還會這麼做”
王妙音冷笑道:“那不一樣,分散到吳地莊園,就是我們世家子弟來監管控製他們,而不是現在這樣,仍然是他們的部落酋長,慕容氏的貴族子弟管他們。說得再明白點,我可以放過這些慕容氏的普通部眾,族人,但是慕容氏的宗室,貴族,除了慕容蘭以外,一個都不應該留!”
劉裕咬了咬牙:“且不說這些違諾,失信的背德之舉,就說你想殺慕容氏的宗室貴族,隻靠賀蘭部,你怎麼做得到他們又怎麼可能做到隻殺慕容氏的宗室,不殺普通族人”
王妙音平靜地說道:“這有何難,這些在草原上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攻滅部落後,分散部眾兼並族人,而對對方的世襲大人,則是斬儘殺絕,賀蘭部來投慕容氏這些年,,也沒少受他們的氣,如果給他們機會能報複,那下手不會軟的。”
“到時候讓賀蘭部保有軍械武器,讓他們監視慕容氏的部眾,賀蘭盧自然知道該怎麼做。裕哥哥,我思來想去,長痛不如短痛,寧可不要慕容氏的族人,也不能給大晉,給青州留下後患,至於你想平衡本地的漢人大族豪強,等我們回師收拾了天師道妖賊,有的是辦法控製這裡,不需要靠他們慕容氏的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46/46703/9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