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涼州城後,楚嬴很快命人開始調查城中百姓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沒忘記命人給楚喆送一封信去。
如今涼州城中的情況險惡萬分,百姓們的生活,自己雖然有錢,但也不能平白無故當這個冤大頭不是
所以在經過一番琢磨之後,楚喆也就成了楚嬴定下來的這個冤大頭。
雖然早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等楚嬴摸清楚了涼州城中百姓們的情況之後,還是嚇了一跳。
在北元軍離開之前,曾經將城中幾乎所有富人都給搜刮了一遍,而且還答應要將這些錢財分給城中百姓。
他們倒是也的確給了百姓們一些好處,但也隻給到了其中一部分而已。
隨著戰事緊急,這件事情最終也不了了之。
但是單於雄在出兵前往並州之前,就讓人將所有的物資全部隨軍帶走,所以城中現在是一顆糧食也沒有剩下。
好在楚喆收到消息之後,沒過多久就命人回信過來,表示讓楚嬴安穩住城中百姓,自己馬上就到。
而且他還在信裡再三強調,自己才是征北軍的大將軍,楚嬴不過是來幫忙的,所以絕對不能輕舉妄動。
收到這封信之後,楚嬴足足趴在桌子麵前笑了十分鐘,嚇得楚嬴身邊的人都以為他得了神經病。
“殿下,您怎麼了”
等到楚嬴身邊已經圍滿了人之後,最終還是和楚嬴關係最近的崔肇小心翼翼的問道。
聞言楚嬴咧嘴一笑,將桌子上那封信給眾人推了過去,隨後笑著解釋道:“我這弟弟果然還是原來的模樣啊,好大喜功,目光短淺。”
“不過也好,看到他這麼沒腦子,本宮心裡也就放心了。”
聽到楚嬴竟然如此直白的嘲諷當朝太子,眾人的表情都是一陣古怪,誰也不敢在這時多說什麼。
就在這時,門外有人走了進來,來到楚嬴跟前,恭敬彙報道:“殿下,城門外突然來了一支大軍,大軍領頭之人聲稱自己是出國太子殿下,要殿下打開城門迎接他呢。”
“哦”楚嬴挑了挑眉,雖然他已經猜到楚喆為了跟自己搶功勞,肯定會儘快趕到涼州,但這個速度還是讓他出乎意料。
他立刻起身,對著在場眾人說道:“各位,隨本宮一起去迎接太子殿下吧。”
眾人皆是愣了一下,有些疑惑的朝著楚嬴看去,卻怎麼也想不明白,楚嬴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南門之外,楚喆帶領著數千大軍來到城外,心中卻是一陣著急。
雖然他知道楚嬴會來涼州,但怎麼也沒想到,楚嬴剛一到涼州,就直接打跑了北元的士兵。
這可讓楚喆慌了神,自己在北元大軍手中,可沒有撈到一點好處,到時候大家說出去,這些功勞可不就全都是楚嬴得了
就在這時,涼州城城門大開,楚嬴騎在赤虎背上,在他身後是以石虎等人為首的征北軍將領,以及楚嬴自己身邊的人。
見到楚嬴現身,楚喆也暗暗鬆了口氣,他最怕的就是楚嬴混不講理,自己還真拿他沒什麼辦法。
“太子殿下,許久不見啊。”
楚嬴笑嗬嗬的對著楚喆拱了拱手,但楚喆的表情卻不太好看。
當初還在京城的時候,他就對楚嬴百般不屑,卻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還得從楚嬴手裡搶功勞。
他咬牙切齒的說到:“皇兄,恭喜啊。”
“本宮前些日子在順城,打光了手中的兵力,也隻是削弱了北元軍大部分的實力,卻沒能將他們趕走,如今皇兄一來,北元大軍就落荒而逃,看來皇兄還當真並非凡人啊。”
他這話分明是好壞摻著說,一方麵誇讚楚嬴,卻也沒忘記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分明是在暗示楚嬴,如果不是自己把北元大軍的力量削弱了,楚嬴也不可能趕跑北元大軍。
不過楚嬴又怎麼可能聽不出他的弦外之音,連忙笑嗬嗬的說道:“太子殿下謬讚了,我也不過是撿了個便宜而已。”
“如果沒有殿下帶領兄弟們在並州和敵軍血戰一場,削弱了北元大軍絕大部分的實力,我也不能有今日的實力不是”
這番話剛說完,楚喆臉上就頓時掛滿了笑容,滿意的對著楚嬴點了點頭,一副算你小子識相的模樣。
“皇兄不必自謙,如今涼州城能失而複得,皇兄也居功甚偉,等他日回到京城,在父皇麵前彙報戰功的時候,我定然不會忘記皇兄的功勞。”
在楚嬴身後,其他的將士們都快急死了。
在他們眼裡,楚喆這分明是幾句話就搶走了楚嬴的功勞。
甚至石虎還在不斷給楚嬴使眼色,但楚嬴始終和沒看到一般。
“太子殿下,如今城中百姓們能再度恢複平靜,可少不了你的功勞,殿下何不快進城,讓百姓們一睹殿下英姿”
雖然楚喆怎麼也想不明白,以前一直跟自己作對的楚嬴,怎麼突然就變了個人一般,但他這會兒心裡簡直爽翻了,就這麼騎在高頭大馬上,一步三搖的往裡走去。
在出來迎接楚喆之前,楚嬴就已經讓人在城中四處宣布,來到北門可以領取賑災糧食,所以剛一進城,楚喆就看到眼前已經有數千名百姓正圍在自己身邊。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的神色,仿佛看到楚喆,當真讓他們感到榮幸之至一般。
“鄉親們!這位就是我們楚國的太子殿下!!”
楚嬴站在楚喆身旁,朗聲對著百姓們介紹起來。
但百姓們聽到這話卻都愣了一下,他們來這裡是領救濟糧的,可不是來見什麼太子殿下的。
“或許各位此前對太子殿下有些誤解,但請各位相信,太子殿下的心,是為了楚國百姓的。”
他轉過頭去,對著楚喆問道:“殿下,你說是不是啊”
這會兒的楚喆已經被百姓們崇拜的目光,以及楚嬴的吹捧給弄的神魂顛倒,哪裡還想得到那麼多,連連點頭道:“沒錯,本宮身為楚國的太子,楚國每一個子民的生活,本宮都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