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風刺骨,北極圈的夜晚格外漫長,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隻有鎳礦廠那點點燈火在孤獨地劃破夜空。沃裡克如今就在這裡強製性休息,此刻這位的心中滿是複仇的火焰。他曾是eu軍中的一員悍將和世襲貴族,如今卻被莫妮卡以“冷靜之名”,丟進這無儘冰寒中做苦工。
“我要報仇!我一定要報仇!”
一個偶然的機會,沃裡克在礦坑中遇到了一群德意誌人,他們自稱高加索德意誌人,曾是標準的布列塔尼亞公民,如今卻被莫妮卡的帝國軍以莫須有的“間諜”罪名,集體遣送至此。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自由的渴望,這與沃裡克心中的憤怒不謀而合。
“我們不能就這樣被埋沒在這冰雪之中。”沃裡克的聲音在風中顫抖,卻堅定無比,“我們一起逃出去,讓世界知道我們的聲音。”
高加索德意誌人中的一位頭領名叫卡爾,他用粗糙的手掌拍了拍沃裡克的肩膀,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你有勇氣,孩子,但我們需要計劃,需要工具。”
夜深了,礦工們假裝疲憊,紛紛躺下休息,但實際上,他們的心思卻活躍起來。在沃裡克的指導下卡爾和其他人開始利用廢棄的金屬製作工具。雖然包上了布條,但鐵錘的敲擊聲仍然在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響亮,但眾人的心跳聲卻更為急促,生怕拖延過久驚動守衛。
終於,在一個滿月的夜晚,一切準備就緒。他們用自製的工具挖出了一個秘密的通道,趁著守衛換班的空隙,悄無聲息地逃離了鎳礦廠。冰冷的空氣中,他們的呼吸化作一團團白霧,但他們的心中卻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希望。
“莫妮卡,你等著。”沃裡克在心中默默發誓,“總有一天,我要讓你為你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他們踏上了一條未知的道路,前方是茫茫雪原,身後是冰冷的礦坑。但沃裡克和高加索德意誌人的心中,卻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們知道,這是一條充滿挑戰與危險的路,但隻要心中有光,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這一刻,北極圈的寒風似乎也變得溫柔起來,為這些勇敢的逃亡者,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
“老爺,我們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當然是想辦法聯絡純血派和摩德瑞,告訴他們莫妮卡叛變投敵了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報仇。”
高加索山脈,這道歐亞大陸的天塹,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文明交彙的橋梁,也是無數民族遷徙與融合的見證。在這片土地的北麓,南露西亞大草原,有這樣一群特殊的人群,他們自稱為“”高加索德意誌人。這個小小族群,承載著曆史的厚重與文化的交融。
高加索德意誌人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沙俄帝國時代。當時的沙皇,為了開發南部邊疆,吸引大量德意誌移民前來定居,承諾他們土地和宗教自由。
這些德意誌人,主要來自德國的西南部,如巴伐利亞、符騰堡等地,懷著對新生活的渴望,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了高加索地區。
在這裡,他們不僅保留了德意誌的血統和文化,還逐漸融入了高加索的多元民族環境中。他們的村莊,散布在肥沃的高加索山麓,以農業為主,擅長種植各種穀物和葡萄,釀造美味的葡萄酒。
高加索德意誌人的語言也是一大特色,他們說的是一種混合了德語、俄語和當地語言的方言,這種語言,就像他們的生活一樣,充滿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然而,高加索德意誌人的命運並非一帆風順。20世紀的戰爭與政治動蕩,讓他們經曆了多次遷徙和身份的變遷。特彆是20世紀初沙俄崩潰時期,他們曾被視為不可靠的民族,遭受強製遷移政策衝擊。
但即便如此,高加索德意誌人依然頑強地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傳統,他們的教堂、學校和節日,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如今,高加索德意誌人雖然數量不多,隻有不到十萬人。但他們的存在,如同這片土地上的一顆顆明珠,閃耀著光芒。對他們而言無論身在何方,高加索山川與德意誌血脈,永遠是心中最深的牽掛。
十多天後,沃裡克跟隨這些人來到了高加索地區。
在高加索的藍天白雲下,德意誌的風車與東正教堂並立,令人感覺非常魔幻。這下沃裡克得到了足夠的兵員,高加索德意誌人得到了軍事保護,第一份電報就發給了潘德拉的摩德瑞:控告莫妮卡叛國。
這個時間,幾乎和莫妮卡回絕摩德瑞的電報同時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