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呂布雖然反複無常,又見利忘義,但對於作戰的想法卻是很純粹,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和陰謀算計。
在呂布看來,魏郡都隻有鄴城沒拿下了,曹操是不可能放棄魏郡的。
如今袁紹增兵鄴城,那麼曹操也理所當然的應該率兵馬渡河,跟袁紹決戰。
張遼亦是如此想。
然而,當張遼來到東郡,傳達呂布的述求時,曹操卻沒有如預料般的立即出兵。
曹操給張遼的解釋,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讓張遼稍安勿躁。
這就讓張遼很迷惑了。
東郡到鄴城,糧道和屯糧地一直都有,即便增兵後糧食會比以往消耗更多,但也不會缺糧。
“袁逆的兵馬,最多五日就能抵達鄴城,若無援兵,大將軍以寡敵眾難以取勝,還請司空速速發兵。”張遼再請。
然而。
曹操壓根就不將張遼當回事,在曹操眼中,張遼隻是呂布麾下一健將,如今卻敢質疑自己的決定!
這是無禮!
“行軍大事,豈能兒戲?”
“你在教曹某做事?”
曹操眼一眯,久居上位的威勢,讓張遼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退下!”
不容置疑的聲音,許褚披著鐵甲上前,死死的盯著張遼。
張遼咬了咬牙,隻能無奈退下。
待得張遼退下,曹操則是有些煩躁的來回踱步。
袁紹增兵鄴城,早在曹操預料之中。
若要渡河,曹操的兵馬隨時都能渡河。
然而,劉備方麵的情報,卻讓曹操感到了忌憚和困惑。
“連顏良都被斬了,劉備的軍力,比討伐袁術時更強悍了。”
“本初被劉備一腳懟在臉上,不起大軍尋仇劉備,卻要增兵鄴城,匪夷所思啊!”
顏良被斬,按正常思路,袁紹應該是起大軍攻打劉備。
這是曹操樂於見到的!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不論是袁紹傷還是劉備傷,曹操都樂見其成。
結果,袁紹挨打了,不去打劉備,卻要來揍曹操,這讓曹操困惑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陣憋屈。
誰殺顏良你揍誰啊!
就欺負最弱小的是吧!
“明公,若不增兵馳援呂布,恐惹呂布怨恨。”郭嘉見曹操臉色陰晴不定,斟酌語氣勸諫。
曹操的眼神陰晴不定。
良久,曹操輕歎一聲:“奉孝,不是我不想增兵馳援呂布,而是我若率兵渡河,就等於跟袁紹不死不休了。”
“不論勝敗,我軍折損必定慘重,到時候還如何去抵擋劉備?”
“劉備早就對我不滿了。”
袁曹劉三方陣營,曹操是最弱的一方。
雖說曹操有天子在,但袁紹不歸曹操管,劉備是曹操不敢管。
郭嘉欲言又止。
曹操敏銳的覺察到了郭嘉的眼神變化,揮手道:“奉孝有話,不妨直言。”
郭嘉眼神微微一凜,道:“嘉想問明公之誌。”
曹操眼一眯,道:“自然是匡扶漢室。”
郭嘉不言,隻是直直的看向曹操。
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微妙。
又過了許久,曹操這才徐徐開口:“若為公,自然是為了匡扶漢室;若為私,曹某更希望,匡扶漢室的人,隻能有一個人!”
“那便是我,曹孟德!”
郭嘉的眼神頓時一鬆,語氣也變得輕快:“明公,嘉有一策,可助明公行事。”
曹操聞言,頓時心動:“奉孝,你我之間,不必忌諱,有什麼計策,就直接言明吧!”
郭嘉的雙眸變得更加清澈:“嘉之策,將拋棄敵我綱常,如渾水摸魚,先亂而後取!明公,可跟袁紹議和!”
曹操的眼神逐漸嚴肅。
郭嘉又道:“如今傳國玉璽已經在明公手中,袁紹雖然依舊以偽帝皇命行事,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
“若明公跟袁紹議和,以大將軍位許給袁紹,且賦予袁紹都領幽州、冀州和並州三州的權力,而袁紹則上書承認天子的正統地位。”
“如此一來,明公就有收複幽州、冀州和並州的功勞,劉備占的南皮城,也得退給袁紹。”
第(1/3)頁
第(2/3)頁
“更重要的是,明公就有足夠的時間,徹底掌控荊州、司州、關中和西涼。”
“而袁紹和劉備,也必然會因為南皮城的歸屬,再起爭端。”
“雙帝同天之局,將再次回歸到一帝獨尊。”
“袁紹能得利,明公亦能得利。”
曹操驚坐而起。
郭嘉這招渾水摸魚,將直接改變整個天下的大勢。
雙帝同天,給了袁紹不尊劉協的理由,也給了劉備擁兵自重的理由。
可如果袁紹同意支持劉協,那就不一樣了。
劉備沒了出兵袁紹的理由,而袁紹和曹操也不用繼續打了。
戰場上的軍爭,就會再次延後。
而時間拖得越久,對曹操而言就越有利。
畢竟現在的曹操,還沒徹底掌控荊州,司州、關中、西涼也是鞭長莫及。
劉強則聯袁,袁強則聯劉。
雙帝同天的時候叫通敵,可一旦都尊劉協為帝,那就不叫通敵,而叫內部矛盾了。
“妙啊!”
“我跟本初雖然敵對,但交情尚在。”
“倘若本初能答應,就不用在這個時候被迫跟本初軍爭了。”
讓呂布進攻魏郡,曹操其實是迫於無奈的。
詔令劉備進攻袁紹,劉備出兵了,還打得十分激進,曹操能不派兵嗎?
可劉備兵鋒太凶,直接將顏良斬了!
若隻是斬顏良,曹操還不會覺得有什麼難受的,偏偏袁紹直接放棄打劉備,而來打曹操,曹操就難受了。
“為了避免劉備起疑,明公得親自率兵馳援呂布。”郭嘉再次開口。
見曹操答應,郭嘉這才暗暗鬆了口氣。
隻要曹操出兵,呂布就不會怨恨。
袁紹若答應議和,那就雙方撤兵,曹操得到收複幽州、冀州、並州的功勞。
袁紹若不答應議和,那就跟劉備聯手,先將袁紹擊敗。
在軍爭大勢上,郭嘉有獨到的看法和見解。
驛館的張遼見曹操願意增兵馳援,連夜返回魏郡,將曹操出兵的情報告知呂布。
得知曹操即將到來,呂布暗暗鬆了口氣。
若無援兵,真要以寡敵眾的對陣袁紹,呂布還沒這個自信。
個人的驍勇是有上限的,若袁紹的兵馬有碾壓之勢,呂布也得望風而逃。
數日後。
曹操隨先鋒先行抵達了鄴城。
而袁紹也統先鋒抵達了鄴城外。
“本初兄,彆來無恙呼。”
兩軍陣前,曹操隻帶了許褚,邀袁紹敘舊。
袁紹見狀,也隻帶上文醜,策馬來到陣中。
“孟德,你來鄴城,莫非是要跟袁某決生死嗎?”袁紹看著眼前這個曾經的故友,頗不是滋味。
曾經跟在自己屁股後麵的小弟,如今也能跟自己平起平坐了。
曹操大笑,揮了揮手,讓許褚退後十步。
袁紹眼一眯,也讓文醜退後十步。
“本初兄,曹某是來跟你議和的。”曹操壓低了聲音。
袁紹吃了一驚:“議和?孟德,你我雖說立場不同,但亦是故交好友,何故用此話來誆騙?”
曹操微微斂容:“本初兄,這場仗,曹某並不想打,隻因劉玄德執意要北伐,曹某不得不順勢而為。”
“曹某跟本初兄相識多年,本初兄難道還不知曹某心中所想?”
袁紹會意:“你怕我們鬥得兩敗俱傷,徒讓劉備撿了便宜?”
曹操笑道:“知我者,本初也!本初兄,你我之間的爭鬥,隻是兄弟之爭,不論誰輸誰贏,都是自家人。”
“即便輸了,子孫亦可享受榮華富貴。可若這天下讓劉備得了,曹氏和袁氏,就不複存了!”
袁紹早知曹操的奸詐,並不上當,而是直言問道:“孟德,你想議和,那也得先將議和的條件說出來,其他的廢話,就不用多說了。”
曹操哈哈大笑:“本初兄快人快語,曹某便直言了。”
頓了頓,曹操的眼神變得嚴肅:“本初兄廢掉偽帝,承認許都的天子為正統,幽州、冀州、並州,從此歸於漢室。”
“本初棄暗投明,可位尊大將軍,督幽、冀、並三州州事,一應任免,皆由本初一言而決!”
袁紹的表情,由錯愕逐漸凝重,最後便成了驚歎:“曹孟德,你可真會想啊!你不會一兵一卒,就得了收複三州的大功,還能借機讓劉備與我相爭,而你卻可以趁機平定他處。”
第(2/3)頁
第(3/3)頁
曹操沒有反駁,自信而笑:“本初兄不也得了好處嗎?如今傳國玉璽在曹某手中,本初兄立的偽帝已經名不正言不順了。”
“更何況,曹某一直都有懷疑,公孫瓚既然能將傳國玉璽送給劉備,為何隻傷了偽帝卻不殺了偽帝?”
“曹某是越想越不對勁,尤其是連劉備都對此沒有任何的懷疑,反而也認為偽帝隻傷未死。”
“若是曹某料得不差,涿城壓根就沒有偽帝的存在!”
“倘若他日,劉備將此消息散布,本初兄,你是要準備效仿袁術自立嗎?”
袁紹的瞳孔瞬間睜大,但語氣卻是如常:“曹孟德,你何必詐我!”
曹操笑道:“若是曹某猜錯了,本初兄就當是戲言吧。隻是這議和一事,還希望本初兄能多考慮。”
“曹某,是真不想跟本初兄開戰,能用戰爭外解決的矛盾,何必非得用戰爭來解決了呢?”
袁紹沉默。
良久,袁紹提起韁繩,道:“此事,容我考慮兩日。”
說完,袁紹策馬回陣。
曹操也不阻攔,一雙小眼睛眯著看向遠去的袁紹。
“本初兄,切勿自誤啊。”
“倘若你不給曹某活路,曹某也隻能跟你不死不休,先聯合劉備擊敗你了。”
戰。
曹操是不會懼怕的。
先滅掉袁紹,曹操同樣可以跟劉備再決個高低。
雖然,先滅袁紹再鬥劉備,不是曹操最期待的結局,但如果大勢如此實在無法,曹操也之能被迫滅袁紹。
袁紹返回鄴城,單獨召來許攸商議。
“孟德竟能想出如此妙計?”
“如此一來,劉備就沒了北伐的理由了。”
“不知是何人在替孟德設謀?”
許攸聞言驚歎。
如今北伐攻勢最強的就是劉備了。
曹操的想法,袁紹和許攸都很清楚,在沒有除掉劉備之前,曹操是不會全力北伐的,對於實力弱於劉備的曹操而言,北伐就是在讓劉備越來越壯大。
曹操不拖後腿就不錯了,又怎麼可能積極北伐?
“子遠的意思,是要本將同意曹操的議和?”
“隻是如此一來,本將想要南下,就缺少出兵之名了。”
袁紹擁立偽帝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用偽帝的名義麼。
如今卻要廢掉偽帝,去承認劉協為大漢正統,袁紹心中自然是不太願意。
許攸解釋道:“如今局勢,明公若要執意南下,就等於讓孟德沒了活路。”
“以孟德的個性,他要求生發狠,那可是不會惜命的。”
“若跟孟德拚個你死我活,豈不是讓劉備徒得好處?”
“更何況,連曹操都能猜到明公擁立的天子已經死了,劉備不可能不知道。”
“倘若真讓劉備散布天子已死的言論,勢必對三州的穩定造成影響。”
“與其如此,倒不如明公主動廢掉偽帝,推脫都是公孫瓚的責任,然後攜三州名義上歸順劉協。”
“從今以後,大漢又隻有一個天子,不論曹操劉備還是明公,都是漢臣。”
“劉備,自然也沒了北伐的理由,若占著南皮城,明公就有理由出兵搶奪了!”
“曹操新得荊州,需要時間去穩固,隻會以天子名義勸和,而不會再聯合劉備跟明公對抗了。”
“雖說,這會讓曹操變得更強,但曹操越強,跟劉備之間的矛盾就會越激烈。”
“曹劉北伐,就會變成曹劉內鬥。”
“明公也可在鄴城養精蓄銳,靜待時機!”
沒了郭圖逢紀審配在袁紹身邊反駁,許攸也不用再藏著掖著了。
什麼計策對袁紹有利,就給袁紹獻什麼計策。
袁紹左思右想,頓覺許攸的想法是最適合的,於是道:“既如此,那就跟孟德議和。隻是此時謹慎,事成之前,不可為外人知曉。”
“子遠跟孟德也是相善,不如替本將走一趟曹營,商議議和之事。”
許攸點頭:“明公且寬心,曹操奸詐,有攸在,必不會讓明公吃虧。”
明天要陪媳婦去醫院做胃鏡,更新也會延時,或許在晚上,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