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儒道院,蘇錦書還以為自己來的算早的了,沒想到其他三個同學竟然都已經點上了燭火,拿著書本在開始討論了。
見到蘇錦書到來,三人紛紛起身行禮。
“蘇師姐早。”
“各位同學早。”
說罷,蘇錦書從下人手上接過食盒遞給那三人,笑道:
“這麼早,想必各位同學還沒用早飯吧?錦書備了些點心,大家若不嫌棄,便先用一些,不然這一天的課業下來,肚子倒先頂不住了。”
三人不由得一愣,心裡都有些感動。
他們並不是富貴之家,來白鹿書院讀書已經是耗費不小。
雖然有官府補貼,但平日裡筆墨紙硯的開銷就差不多耗儘了。
若不是書院平日裡每天中午會提供一頓免費的午餐,他們甚至都支撐不下去。
所以平時早上能省則省,實在是餓了,也就喝碗清水,與同樣貧苦的同學合力買一張烤餅一起分了吃。
蘇錦書對書院裡的學生情況比較熟悉,顯然是猜到了這幾個同學或許不會吃早飯,這才有心專門讓蘇府廚房做了幾樣點心。
這一份心意和純粹的善舉,不夾帶半點功利私心,純粹是因為她內心那份純善。
三名窮苦弟子從蘇錦書的眼睛裡看不到半點富貴人家才有的倨傲,蘇錦書完全把他們當做平等地位的同學對待。
這一份尊重更加難能可貴。
幾人接下食盒,眼眶有些泛紅地拜謝道:
“多謝蘇師姐,破費了。”
蘇錦書笑了笑,回道:
“不必客氣,既然是同門,理當互相關照。快點吃吧,吃完了咱們好好討論一下昨天先生布置的課業。”
三人也不再客氣,打開食盒有條不紊的吃了起來。
吃完點心,肚子裡有了貨,精力更加充沛。
“師姐你看,這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就是昨天先生對我的要求嗎?”
“嗯,沒錯,不過我覺得應該還有一層意思。”
“願聞其詳。”
“所謂學而時習之,不應該隻是說書本上的知識,眼光放得更廣一些,跳出書本以外,這句話放在生活中,放在做人做事中也是一樣的。
結合後麵的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做人做事,考量再三,常常溫習,才能有更好的領悟和收獲”
蘇錦書侃侃而談,一字一句沒有半點生澀,顯然這些道理她在心裡早就思考過許久。
說完後,見三個同學全都瞪著眼睛盯著自己,蘇錦書不由得臉頰微紅,有些不好意思。
“你們”
三人立即反應過來,頓覺失禮,連忙拱手致歉道:
“師姐莫怪,我等聽聞師姐見解,實在是歎為觀止,心中敬佩不已,一時失禮,還望師姐見諒。”
蘇錦書有些害羞的笑了笑。
“不過是一些粗淺的言論罷了,說不定也是我理解錯了,還得聽先生怎麼講解。”
之後的時間,四人就昨天所學的《詩經》和晚上預習過的《論語》互相探討,發表各自的見解。
漸漸的探討入了神,直到天色大亮,依然未覺。
課堂內部,許知行看著他們,不由得欣慰一笑。
這一幕讓他一下子回憶起當初在龍泉鎮知行學堂時的情景。
那時候宇文清還在,其他弟子也都沒有離開。
每日課間,大家也都是這麼互相探討,各抒己見。
作為老師,自己的學生能有這樣的表現自然是極其欣慰的。
讀書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投入。
一旦真正全身心投入進去了,讀書學習就會變成極為享受的事情。
書中道理,華美文章,就像是香醇綿柔的老酒,會讓人不知不覺沉醉其中。
如果所有學生讀書都能進入這樣的狀態,誰又能說十年寒窗是一件苦差事呢?
許知行不忍打斷他們,直到幾人因為理解尚淺,開始有些曲解書中真意的時候,才走了出來。
幾人立即起身見禮。
許知行也不囉嗦,落座後開口道:
“《論語》你們昨晚應該都預習過了,現在大家跟著我一起讀一遍。”
說罷,便直接開口朗讀了起來。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說實話,這幾個弟子的待遇可比當初知行學堂裡宇文清他們好太多了。
那時候的許知行還隻是一個儒道剛入門的教書先生,身上的浩然之意無法對弟子造成太大的影響。
所以那時候宇文清他們讀書,基本上全靠自己自覺和自己的領悟。
沒有許知行現在這種近乎於將書上道理通過浩然之意喂到弟子的嘴裡那麼輕鬆。
所以反過頭來看,為何趙虎他們儒道修行的速度並不快,修行十幾年,除了宇文清這個妖孽之外,最高的也隻有趙虎這個四品境界。
若不是在泰安城外趙虎恰巧碰到許知行晉升君子境,恐怕現在依舊還是四品。
不過話說回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趙虎他們的儒道修行底子都打得極厚。
每一步都走的極穩,將來的前景,自然也就更高。
畢竟是自己一字一句領悟來的道理,肯定是不太一樣的。
一本《論語》,許知行帶著幾人讀了一遍前麵五章。
在濃鬱的文道氣運滋養和浩然之意影響下,幾個弟子仿佛醍醐灌頂,多了不少明悟。
甚至這五章的內容基本上都快背下來了。
其中以蘇錦書的進境最快,有文道星位的輔助,她隻是跟著許知行讀了一遍,便一字不落的能夠背誦下來。
蘇錦書也真正意識到,眼前這個年輕的先生絕非凡人,心中對其敬意,不知不覺更重了幾分。
昨晚在自己書房裡,她早就通讀了整篇論語,可能記住的內容並不多。
今天隻是跟著先生讀了一遍,五章內容就能全部記住了。
要說這是她記性好,蘇錦書自己第一個不相信。
那麼一切的根源,就在許先生身上。
轉眼一天時間又過去了。
臨彆前,許知行並沒有布置其他新的內容,依舊是讓他們回去溫習《論語》。
幾人既然學了《論語》,自然知道溫故而知新的道理,不敢有半分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