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地已從盛產煤礦鐵器,到如今的物產豐富。
寧地想到要差上許多。
遼地是平原。
寧地卻多山。
用來防守北胡,多山自然是好防守。
但也會限製住發展。
山地不方便種地,好在山坡比較平緩,還能放牧。
加上離北胡近,已經擁有朵顏三衛。
寧地的畜牧水平,放眼大慶是極高的。
北胡與大慶,遊牧與農耕。
如今本該屬於農耕的大慶,放牧水平不差。
相應的。
以遊牧為主的北胡,許多牧場也都化作了耕地。
千餘年的相互爭鬥,終究促成了相互之間的學習。
再加上曾經的北胡,占領過這片土地,也趁機讓許多慶人,知曉了許多放牧的知識。
當年的慶皇。
就是給地主家放牛的。
寧地的畜牧知識,還是蠻重要的。
隻是秦標如此言說,秦棣覺得還不如不說。
向大慶運送牛羊沒問題。
這也方便互通有無。
隻是有一點。
寧地每年放牧的牛羊,也終究是有限的。
秦標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很乾脆。
“封國自治,多會人口暴漲。”
“秦地如此,晉地如此,寧地也如此。”
“寧地的人口,快要多到寧地無法承受了吧。”
毫無疑問。
從人口暴增上來看。
慶皇當年讓藩王治理地方的政策,毫無疑問都是正確的。
放眼北方。
也就藩王們的封國內,百姓生活水平能達到溫飽。
至於官員治理的地方,那簡直就是亂糟糟一片。
也難怪秦標如今會更信任兄弟,而不是那群外人。
封國之內,除了遼地出了意外。
其他封國發展都很好。
當初老五造反,也是有底氣的。
這個底氣,就是晉地是整個北方人口最多,也最為繁榮的地方。
甚至晉地當年人滿為患,慶皇不得不遷走一些晉地百姓。
民間還有大槐樹移民之說。
晉地如此,秦地如此。
寧地自然也如此。
藩王是真的把百姓當做子民看待,生活得好了,人口自然會增長。
寧王秦棣笑得有些尷尬。
“人是有些多,牧場也的確不太夠。”
秦棣有些尷尬。
若嚴格按照大慶的人口的土地劃分來看的話。
寧地明顯的人多地少。
建國時分配的土地,已經不適用於現在。
建國時的一些孩子,如今都已經生了孩子。
有的一生還生四五個。
總之如今寧地的人口,在落後的生產力之下,物資相對貧瘠了些。
秦標直接給了辦法。
“齊魯缺人,遷過去一些懂得放牧的。”
秦標直接給了決斷。
人多?
好辦。
人多的地方,往人少的地方遷就是了。
齊魯如今草長得很高,想要開墾土地顯然不行。
既然如此,不如先放牧!
一戶人家興許種不過來幾十畝土地。
但卻用得上數百上千畝的牧場。
而且放牧產生的牛羊糞便,也能肥沃了土地。
齊魯之地已經耕種了很多年。
地力顯然下降。
如今雖說撂荒了,但隻要保養得當,地力徹底恢複後,畝產要遠遠高於過去的。
秦標開口,秦棣根本不敢說半個不字。
“臣弟聽大哥的,回去後就往齊魯之地遷移一些懂放牧的百姓。”
毫無疑問。
這些放牧百姓最終會分開的。
因為大慶內部的百姓,是不懂得放牧的。
其實放羊放牛誰都會。
關鍵是牛羊若是有個病啥的,得懂得人才行!
故而寧地那些懂得放牧的子民。
全都是人才。
到了齊魯之地,也能看管齊魯之地的牧場。
先放羊放牛放馬。
等人口再充實充實了。
就可以開荒種地。
這是必要的流程。
秦棣也願意幫大慶將齊魯之地恢複昔日的繁榮。
但有些話,寧王還是要說。
“隻是寧人更願意去遼地。”
“生了三個兒子的家庭,往往有一兩個兒子,會前往遼地的廣寧城,希望成為新的遼人。”
“而且遼地離寧地近,想看父母也方便。”
在秦風與寧王在京都這些日子。
他們的封地內也發生了不少事兒。
就比如寧地人,開始願意去廣寧城討生活。
寧地人多,而廣寧城又嚴重缺人。
加上兩者離得並不遠,廣寧城吸走了寧地許多人。
大概……
有那麼十之一二。
最為離譜的。
是廣寧城吸引過去的,不單單是寧地的丁口。
就連女子都吸引!
遼人女子的地位,放眼整個天下都是相當高的。
寧地女子無法抵抗這種誘惑。
她們不想過著少時聽父、成年聽夫、晚年聽子一成不變的命運。
越來越多的寧地女子。
都去了遼地。
搞得寧地如今十分缺乏適婚年齡的女子。
這也是封建皇朝的弊端。
古往今來,朝廷算人曆來算的是丁口。
什麼叫丁口。
就是能給朝廷繳納賦稅的那批人。
可絕大部分人,都是無法給朝廷繳納賦稅的。
特彆是女子。
故而朝廷統計的丁口,也就是十六歲到六十歲的男子,能給朝廷上稅,還能進行勞役的這批人。
如今該給寧地免費服勞役的人。
都跑到遼地去了。
遼地……
沒勞役,還有工錢……
簡直就是大慶中的奇葩!
涅槃重生後的怪物。
就廣寧城如今規劃的規模,彆說城內住個兩百萬人。
就算三百萬,五百萬人……
應該也都能住在那座城內的。
這麼多人口的城池,糧食等基礎生活物資的供給,本應該是一場無比困難的事兒。
可得益於遼地的黑土,以及平整的道路。
廣寧城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周邊明顯好很多!
而且好的不是一點半點。
好的簡直是一大截。
秦棣都不知道老六是怎麼做到的。
隻是當秦標聽到秦棣話後,不免低頭。
“是這樣啊,寧人都願意去遼地。”
秦標略微沉吟。
“關外遼地的人口,屬實還是少了些。”
“老六曾說過,至少能養活起上千萬的人口。”
秦標最終望向了秦風。
“寧人去遼地,彼此都方便。”
“要不也就乾脆再給了方便。”
“老六乾脆給這些願意呆在遼地的寧人,直接落籍成遼人如何?”
秦風也有些恍惚。
寧人去遼地賺錢這事兒。
秦風是知曉的。
文書中也說過。
寧遼兩地本就接近,彼此互助,寧人與遼人的感情也不錯。
隻是給秦風的文書上,說的隻是寧人來賺錢。
畢竟遼地的活兒很多,相當缺人,來賺錢自然也沒啥。
一起富裕嗎。
隻是……
文書裡沒說來了就不想走了啊!
可仔細想想。
這貌似也挺正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