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範陽官衙內,死一般的寂靜。
慶皇垂眉,思索著老五究竟在搞什麼?
反造都造了,還派人來搞這麼一出?
“晉王有什麼好讓朕去救的?”
“要不要朕將這皇位直接給晉王!”
冷酷的聲音響徹在大殿內,嚇得來人緊緊貼在地麵上,硬著頭皮道。
“晉王無意造反,是趙光將晉王囚禁,偽造晉王令在造反。”
“小人這衣服中縫了晉王手書,獻給陛下看。”
來人撕開破破爛爛的衣服,露出了裡麵藏著的一塊錦緞。
那是從晉王身上撕掉的一塊衣服。
錦書被太監確定沒有任何危險後,才遞到慶皇麵前,慶皇隔空看去,隻見上麵寫著歪歪扭扭的字。
‘父皇在上,
兒臣私練兵馬罪該萬死,然兒臣起初隻為自保。
數年前兒臣聽聞六弟被胡人屠城,遼地被胡人焚之一炬,六弟更是下落不明後,心生恐懼。
遂打算增強兵馬,然朝廷不許,便隻能暗中行事。
兒臣對天發誓,兒臣絕無造反之心!
都是那逆賊趙光,圈禁兒臣,以兒臣名義造反作亂。
兒臣無能,懇求父皇解救。’
慶皇看完書信後,氣的雙手發抖。
堂堂封王,竟然被下麵的臣子給囚禁抓了!
簡直昏庸至極!
傳出去都讓天下人笑話他慶皇。
“朕怎麼生了個這麼沒用的兒子。”
慶皇頭疼的揉著腦袋,示意將錦書給了許達看。
“是老五寫的,也隻有他能寫出這麼醜的字。”
許達接過錦書觀看後,暗中鬆了口氣。
不是晉王親自造反,那麼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等將來人帶出去後,許達方才開口道。
“臣以為,為今之計應當先將晉王軍隊封鎖在晉地內。”
對於該如何作戰,許達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慶皇望著堪輿圖,最終點頭。
“準許。”
“另遣散周邊百姓,豎壁清野,避免百姓被亂軍殺死。”
聽到這的胡庸卻猛地跪了下去。
“陛下,北地全都遭了災,沒有地方能安置這些百姓了。”
“南方呢?”慶皇問道。
“這些年南逃的災民數量龐大,南方各州府已經用最大力氣,才保證災民沒有生亂。”
“若再去這一大批,整個京都後方在五年內都將難以治理。”
慶皇痛苦的閉上眼睛。
他何嘗不知道南邊的難處啊。
也幸虧有太子替他坐鎮京都,才不至於被大量災民衝擊的南麵生出亂子。
如果再調去災民,原本快達到臨界點的南方會徹底崩潰,搞出更大的混亂。
最後慶皇站在天下堪輿圖的前麵,目光突然落在了右上角。
那正是遼地。
“預估過要移走的百姓數量嗎?”
慶皇詢問道。
“大概近二十萬人,基本全是青壯。”胡庸小心回答道。
這些年北方連續大災,年紀大身體弱的早就全部死光了。
隻有生命力無比頑強的人,才能活下來。
慶皇將手指點在了廣寧城。
“先分出十萬百姓,給予足夠的衣物糧食,全都送到廣寧城。”
北麵山海關內的城池,基本都是亂糟糟的一片,也唯獨關外的廣寧城祥和富足。
那裡安置十萬百姓,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況且當年老六更苦,不照樣領著十萬災民在遼地全都頑強的活了下去,還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建出廣寧城那樣的奇跡。
慶皇相信秦風能解決好這十萬人。
可胡庸卻不這麼想,急忙跪倒在地。
“陛下,遼地酷寒!恐怕沒有百姓願意去。”
慶皇神色一冷。
“那就告訴他們,遼王會賜予他們足夠的房屋與土地,並能保證他們的安全。”
慶皇放眼天下,唯一指望與相信的,也隻有秦風這一個兒子了。
至於其他藩王,目前尚且處於監視防備階段。
慶皇甚至不敢調用其他藩王的兵!
誰知道那些兒子會不會因此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也就秦風,那六百鐵甲騎兵衝到範陽,隻是囂張跋扈的抓走了盧令而已。
這肯定沒造反的心思。
但胡庸尚且處於懷疑狀態中。
“遼王能安置下這麼多人嗎?”
胡庸對遼地的印象還停留在貧窮中。
往年朝廷財政都會大量補貼遼地,以此才能養活遼地的百姓。
這幾年因為大災,遼地的補貼全都停了,幾年前遷移到那裡的百姓,他都不知道還能剩下多少。
雖說運煤的遼地百姓說廣寧城很好。
但胡庸終究還是不信。
一年就能種一次地,並且擁有漫長冬季,還要被胡人侵擾的地方能會有多好?
用膝蓋想也難好啊!
慶皇卻沒有這方麵的顧慮,直接下令道。
“你儘管去做。”
“是。”
胡庸隻能硬著頭皮答應,等出去不斷搖頭長歎。
“遼王這下更難了。”
“我也隻能儘最大努力去幫助,以答謝遼王恩情。”
屋子內,對於這場叛亂尚且需要繼續謀算。
許達突然單膝跪地。
“陛下,臣需要向遼王去借鐵甲。”
慶皇瞬間想到那六百精銳遼騎兵,穿的都是清一色的鐵甲!
而且那鐵甲質量,比慶皇的親軍都好太多。
並且,廣寧城中的鋼鐵數量確實不少。
上次他因為要救災,注意力都在煤礦上了,忽略了秦風掌握很多鐵的事兒。
隻聽許達繼續道:
“如今我大慶軍隊數量眾多,但尚且以皮甲為主,鐵甲數量極度稀缺!長城十萬守軍,能湊出的鐵甲也就勉勉強強不到千副。”
慶皇點頭,很認同許達的話。
“千副已經很不錯了,朕的親軍能披鐵甲者也同樣不足兩千。”
說到這,就連慶皇也有點難受。
他是靠農民起義當上皇帝的,全國爆兵百萬,規模確實極度龐大,可就是武器裝備質量上極其簡陋。
登基的這些年後,也一直沒機會增強軍備力量。
“臣猜測遼王這些年儲藏的鐵甲數量必然不少,所以才起了這個念頭。”
“若組成一支皆穿鐵甲的精銳騎兵,隻需八千,便可基本無傷大破晉王軍隊。”
慶皇雙目變得越來越亮。
叛軍數量八萬,武器裝備差距與慶軍並不明顯。
打起來很難保證己方不會大批傷亡。
但若有了鐵甲精銳充當主力,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問題隻有一個。
“老六那究竟有多少具鐵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