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單是刀。
錦衣衛有專門的畫師。
根據一些蛛絲馬跡,能畫出凶手的特征以及性格。
而從這些特征與性格上判斷。
凶手很貼近遼人的樣子!
遼人的風格,在大慶實在太明顯了,就如同黑夜中的螢火蟲。
“諸多證據表明,這起案子,當是陳永成彈劾遼王的奏疏,觸怒了遼人。”
“遼人護主,忠於遼王,從而引發這起滅門慘案。”
這個推理。
相當的成立。
而且一切線索,都在往這上麵推。
秦標臉色有些難看。
未免做的有些過於明顯了吧。
天子腳下如此大案,還在這個關鍵的時刻。
能會如此簡單?
“官員奏疏,皆存放在中樞。”
“遼人有何能力,能得知奏疏上寫的彈劾內容?”
太子很快就說出了疑點。
官員奏疏,大多都是朝廷機密。
就連管理奏疏的太監們。
慶皇也刻意挑選不識字的。
為的就是不泄密。
可若這線索成立,那就說明中樞泄密了!
這後果。
更重!
皇宮內,都得有很大一批人,直接被父皇處死。
而且。
若真的是遼人滲透到皇宮內,那問題就更嚴重了。
那可能表明。
老六真的對儲君之位,有所想法。
表麵上無動於衷,可在暗中做著某些事情。
若真到那時。
他與父皇,無論如何都不得不防備一手了。
“中樞奏疏,絕無半絲泄露的可能。”
慶皇回答的很嚴肅。
他整肅了朝廷上下,殺死了那麼多的官員。
如今誰還敢將手插到皇宮裡來?
不要說這座皇宮。
就連整座京都,甚至京都的周邊。
都在慶皇的嚴密控製之下。
皇宮更是控製的重點。
對於帝皇權力已經抵達到巔峰的慶皇來說。
所控製的皇宮,絕對不可能出現這麼嚴重的事兒。
要是出現了。
北胡也就不用打了。
自己抹脖子自殺算了。
毛鴻跪在地上叩首。
“不是中樞泄密,查到陳永成寫奏疏的前一日,曾在酒樓中喝醉,大放厥詞,說遼王殿下的不是。”
“雖後被同伴拉走,但當時聽到的人不少。”
“甚至當時恰巧有一位遼地官員路過,上來就給了陳永成一拳,進行警告。”
“如今錦衣衛已緝拿那名遼地官員,可未發現有作案時間。”
慶皇聽此,微微點頭。
錦衣衛辦案,如今已有酷烈之風。
可那是對案情明確之後,才會乾的事兒。
遼地官員沒有作案時間,案情也存在著一些疑點。
那也不適合擅自用刑。
最為關鍵的。
是錦衣衛如今剛建立不久,是否用大刑,都在慶皇的掌控之下。
慶皇允許的要案。
自當用重刑。
慶皇沒有默許的,那麼錦衣衛就不敢擅用刑法。
因為在慶皇的眼中,無論是懲罰人,還是獎賞人。
這都是屬於皇帝的權柄。
不可輕易下放給其他人,以免造成不好的風氣。
“但不排除那人夥同其他遼人,進行凶殺。”
毛鴻後麵又補充了一句。
“不可能!”
“絕不可能!”
“孤用遼人最多,對於他們性情最為了解,若想殺人,絕對當天就辦了,絕對忍不到第二天!”
“那遼地官員若想殺他,當街就得死。”
秦標擅長用人。
對於遼人,自然摸得透透的。
性情都太直了。
能力毫無疑問都是足夠的,就是做什麼事兒都很直接,愣頭青一樣,有時候做完一件好事兒,還會挨無數人的罵。
好在隻要不要當麵罵。
遼人官員往往都不會在乎。
他們的骨子裡,有著老六那般的傲意。
老六的傲,雖然平日不顯,可那是骨子裡就有的東西。
看向大慶大慶官員的那種眼神。
很孤傲。
也就在麵對父皇跟他時,眼裡的光是做不得假的。
興許老六。
都覺得大慶的皇家很奇葩。
本該孤獨的血脈,偏偏卻因為這親情,凝聚成了一股繩。
很離譜。
因為對於任何世家大族來說。
親情都是最大的弱點。
很容易被他人利用。
也就唯獨慶皇覺得,隻要足夠強大,根本不怕有人借此利用。
誰敢利用。
就先滅了他的九族。
事實上。
不是每家都跟皇家一樣,有許多官員,是根本不在意自己親族的。
甚至年少時遭遇了親族的排擠,長大了就恨不得多犯一些錯誤。
最後拉著九族人全部被砍頭。
這種事兒,去年已經發生了。
才導致如今大慶的世家大族,對旁係子弟也更加溫和了。
否則真的讓旁係子弟含恨,最終刻意做下滅九族的事兒,引來皇帝陛下的那柄刀。
那可就不是他們所能扛得住了。
“疑點太多。”
慶皇按下了那封密奏。
這是錦衣衛上來關於此案的一些細節。
慶皇也覺得,裡麵有很大的問題。
“今年開春,便有茶葉北去,目的應當就是通往北胡。”
“這就說明,朕去年殺了那麼多人,北胡人在京都內仍然有釘子。”
慶皇目光閃動。
大胡皇朝終究統治了近百年。
也少不了會有一些遺老遺少。
興許樣貌姓名習慣,都與大慶人一般無二了。
可他們的祖上,卻是一名胡人。
上百年的占領,血脈早就有了一定的融合,胡人像慶人,慶人像胡人的例子也不少出。
“錦衣衛,也終究有所錯漏之處。”
慶皇甚至有點想再抽調些兵馬,加強下錦衣衛。
但想來。
如此被動也不是那麼回事兒。
“定是北胡人,想要用此機會,挑撥朝廷與遼王之間的關係。”
哪怕沒有證據。
慶皇爺如此斷言者。
雖沒有明確的證據。
但是他親自將胡人驅逐出了中原,能夠感知到胡人的那股味!
那是覺得打不過了。
然後想要耍些小聰明。
可他們的計謀,往往又上不了台麵,動用的手段就顯得很糙,看上去到處都是漏洞。
可漏洞越多。
難著手的地方,就越多。
“這是想通過這種辦法,讓朕與太子,與遼王之間發生猜忌,最終遏製遼王嗎?”
“對於北胡人來說,遼王的威脅才是最大的。”
想到這些。
慶皇反而有些釋然了。
通了。
許多脈絡都通了。
雖然證據不足。
可身為大權獨攬的帝皇,何須充足的證據?
一個念頭。
便可流血百萬,伏屍千裡。
隻是。
慶皇從未輕易動用這個權柄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