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無敵六王爺 > 第724章 請陛下啟用遼人

第724章 請陛下啟用遼人(1 / 1)

推荐阅读:

謹身殿,慶皇坐在一堆奏疏的後麵。

遠處站著的則是垂首恭立的胡庸。

“陛下,近些時日來,朝廷上下官員忙碌不堪,無半絲閒暇時刻。”

“年紀大的當年輕人來乾,年紀小點的當大牲口用。”

“年輕的則連牛馬都不如。”

“這般下去,百官那股勁兒遲早會被耗儘,不利於長治久安。”

“臣以為,該選拔一些新的人才,充實朝廷,彌補各部人手不足的問題。”

聽著胡庸的話。

慶皇不免也敲著桌子。

隨著太子被累倒昏迷,慶皇也覺得有點越發難支。

若是往年其實還好。

可這兩年,有北伐以及遷都兩件大事兒跟著。

都是涉及國運之要事兒。

那就注定閒暇不了!

就算慶皇將官員當牛馬一樣的往死裡用。

也清楚一件事兒。

若再不增添人手,朝廷的這些人,遲早撐不下去。

彆說其他人。

就單說慶皇自己,都有些處理不完了。

主要有些許多瑣碎的事務,最終都得慶皇親自拍板。

“這天下間,可還有學識足、品德高、甘願為國為民的士人?”

之前那波官員。

讓慶皇相當失望。

對士子們,未免也就戴上了有色眼鏡。

在那群官員熏陶下長大的士人。

品性真的能好到哪裡去嗎?

就怕被重新啟用了,未來又是一大群貪官蛀蟲,風氣再度被敗壞。

慶皇要做的。

是徹底肅清這股子歪風邪氣。

隻要能堅持個十年二十年。

政治清明之下,至少能給大慶的未來打好足夠的底子。

就算有官員會被腐蝕,那也隻是些許。

隻要後來的皇帝,懂得去修建,這棵大樹就爛不掉。

可如今。

讓慶皇再吸納一批官員,卻讓慶皇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為好。

胡庸拱手上奏道。

“臣以為可吸納的官員有三。”

“陛下起於微末之間,當啟用微末有才德之人,給他們機會,此為一。”

“其二,則是陛下殺戮士族過甚,士族望族雖不敢表露憤慨,然內心怕會已於陛下離德,當重新啟用德行高尚的大族之人。”

胡庸能當上大慶的宰相。

辦事兒能力毫無疑問是很夠的。

這兩句話,慶皇思索下覺得很有道理。

是該給底層一個機會。

而這個機會,光憑軍武賣命之功,是遠遠不夠的。

還當給治理好的鄉裡小吏,一個上升的機會。

當年的蕭何曹參,不就是基層小吏,最終卻有了治理天下之才嗎?

慶皇又何嘗不是如此?

麵前的胡庸,當年也是一不入流的小吏,如今有了宰相之權。

若放在史書之上。

胡庸也算足夠的勵誌,走到這一步何等不易。

當然。

這是慶皇不知胡庸暗中做的那些事兒,才會如此想。

至於大族。

也是有些好人,也的確當給予一些重用,這得等太子好了後,親自去拉攏。

慶皇殺官。

也是在為太子鋪路。

“第三個是什麼?”

胡庸說的兩個,已經勾起了慶皇的情緒。

加上事物繁多,慶皇一時間也想不到這第三個群體究竟是誰。

索性讓胡庸快點說。

“這三者嗎,就是遼人!”

慶皇頓時愣住。

“老六的人?”

“正是遼王的人。”

胡庸垂手。

“遼地恢複的迅猛無比,日新月異,據說現在的廣寧城,跟去年的廣寧城,都是兩個樣子。”

“大慶沿海漁民,放假歸鄉後,更是在家鄉稱頌遼地富饒,堪比桃源!”

“也正是這些漁民的宣傳,一傳十,十傳百,才讓今年移民的計劃,輕鬆了許多。”

“相比遷移其他地方,南方各地百姓,更願意遷移到齊地。”

“百姓總覺得,被遼王治理的地方,肯定比其他人治理的地方好。”

胡庸說的全是事實。

也是民間的風向。

以往遼地的影響,僅僅在北方。

因為北方太差太差了。

北方人也想去南方,可南方人滿為患,就算到了南方,也多被當地人排擠。

寄人籬下的感覺,相當的痛苦。

可去遼地,就絲毫沒有這種感覺。

遼地是個包容開放的地方。

隻要遵從遼人的規矩,聽遼王的話,願意為遼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遼人就不會排擠他們。

甚至給他們在故鄉都得不到的尊重。

這樣的地方。

簡直如同桃源一般。

誰不願意去。

而隨著沿海漁民,從危險無比的小漁船,換成了包鐵的大戰艦。

雖說不太讓打魚了。

可偶爾抽空撈上那麼一網,一網撈的比他們打幾年的魚都多!

遼地那用機器編織的大漁網,可比他們在家裡用手編織的小魚網,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再加上乘船方便,每到固定的日期,可允許他歸鄉十天。

這些漁民轉化成的遼軍水手,免不了拿著薪水采購的大量物資,去補貼同鄉的親族。

那些遼地產的豐沛物資。

可做不了半點的假!

大慶沿海的百姓,如今可都以能上遼人的艦船為榮。

收入高,待遇好。

而且以往海麵上那無儘的風險,在遼地的大艦船上簡直不值一提。

更關鍵的。

是給遼王辦事兒,不次於給朝廷當差了,足夠的有麵!

風評之下。

大慶各地百姓,自對遼地無比向往。

“遼地能有今日,定是遼王殿下治理之功,然也不乏遼地有高潔之輩,輔佐遼王殿下有了如今的局麵。”

“遼地的官吏,普遍務實、親民、不貪。”

“除了過於年輕外,有些時候容易衝動行事兒之外,其他方麵皆可圈可點。”

慶皇聽此。

也不免聽得心裡癢癢。

老六管理下屬的能力。

慶皇都羨慕。

當然。

主要原因。

還是慶皇事兒多,無法兼顧,難以親自培養那麼多的人才。

跟慶皇身邊呆得久的老勳貴們,能力照樣不差。

家裡的後輩,剔除掉一小部分混賬外,其他的也都很出色。

隻是憑借著這點人,治理這麼大的國家。

是遠遠不夠的。

老六下麵的遼人,很多地方的確挺合慶皇心思的。

最關鍵的。

是遼人普遍擁有理想,不貪!

即便再苦再累,也能忍受。

這可能跟常年身居苦寒之地有關。

“前兩者朕準許。”

“至於遼地官吏,朕再想想。”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