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南北分裂已久。
朝廷曾彌合多次,不得效果。
這是南北分裂幾百年形成的後果。
事實上。
在中原皇朝吸納胡人後,結果都不會太好。
漢時吸納了南匈奴,強盛時興許不顯威脅。
可一點弱了下去,便出現了五胡亂華。
後來的天可汗統一了遊牧與農耕文明。
讓兩者合為了一家。
可那個無比強盛的皇朝沒落後。
南北再度分裂。
這次分裂的更加明顯,足足持續了幾百年。
如今的大慶,達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卻難以彌補北方持續了數百年的傷痕。
慶皇就算是名義上的皇帝,可在北方人的眼裡,並不覺得朝廷有什麼用。
這個傷痕,很難彌補。
“開朝後,曆次平衡南北,卻都沒有得到好的效果。”
“也就老六在東北獲得一次大勝利之後,慶人才真正的注意到北方。”
“也不怕去了北方,再經受戰亂。”
“這次機會,朕與老大,萬萬得抓住了,不能有閃失了。”
秦標重重點頭。
“兒臣懂得南北平衡的重要,若是失衡太久,大慶便難以長久。”
慶皇滿臉讚賞。
“是啊,即便一次遷移數千萬子民,靡費朝廷過重,讓朕去年收斂的錢財基本全部耗儘,但這依舊要去做。”
“朕要的是天下萬代之基,而非一時之利。”
慶皇的目光看的長遠。
統一是必然的!
這天下,必須統一了,才不會出現新的戰禍。
大家都在一個朝廷之下,就算有些地方出了問題,也能商量著來。
也許這個統一,隻能持續個一百年、兩百年。
但這也就足夠了。
君子之澤,五代而斬。
慶皇覺得,到了三代後大慶不出亂子。
就已經相當厲害了。
不過有老六在,大慶就算出了些許亂子,也根本不是事兒。
“今年北方遷移百姓為重要之事。”
“此事兒太子全權負責。”
慶皇偏過頭,認真詢問著秦標。
“身體可還行?”
秦標拍了拍胸膛。
“父皇儘管放心,已經沒事了。”
慶皇點頭。
“你這次病後,精力已不如從前,況且也上了年紀,當好好保養身體。”
“若閒暇之際,也不要總看書,演習一些武藝,多曬一曬太陽,有好處。”
對於慶皇的囑托,秦標躬身一拜。
“兒臣謝父皇掛念,定當謹記。”
慶皇點頭。
“移民之事兒交給你,朕最為放心。”
“今年朕要重編北伐之軍,老三統一軍十萬人,老六也當統帥一軍十萬人馬。”
“這個權力,朕必須要先放一放,給他們統兵之權。”
“老二也當統兵十萬。”
“徐達統兵十萬、藍田統兵十萬。”
“這些皆為偏師。”
“剩下兵馬,皆由朕來親自統帥,到時太子為朕坐穩後方。”
秦標再度躬身。
“父皇儘管放心!”
“嗯。”
慶皇北伐前,必然重新編練軍隊。
三位實權藩王。
自然有統帥一路兵馬的權利。
這個一軍,便是十萬人!
藩王屬地,實際上要十萬精兵,是有些難度的。
當年老五晉地能爆兵,完全是因為整個北方,就晉地人口多的緣故。
如今想要讓三位藩王,統帥十萬兵馬。
自然要將大慶的一些衛所,調度給三王封地之內,讓他們進行訓練。
老三老六自然不用擔心。
老二派幾個穩重一些的老將,倒也不是問題。
隻不過調遣衛所兵馬之事,再度讓慶皇有點犯難。
“老二老三的兵,全是衛所兵,再調衛所兵自無問題,訓練也不會出事兒。”
“唯獨老六那裡,全都是營兵。”
慶皇閉上了眼睛。
衛所兵,與營兵,完全是兩個性質。
唯有京都附近,有營兵!
但又不能完全算。
因為京都附近的兵馬,其實也是各地方輪換來防衛的。
如此一來,方便天子親近地方兵馬。
能見到地方將領,與朝廷的疏離感,以免出現割據的情況。
封建皇朝發展了接近兩千年,製度上其實已經無比完善了。
隻不過問題都出現在執行上。
京都附近的兵馬,除了慶皇的親軍,勉強算上營兵外。
其餘上上下下,全是衛兵!
唯獨老六那裡,兵力雖然不多,卻全部都是為了戰鬥而訓練的職業士兵!
戰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老六的兵製,已與朝廷走出了兩條路。”
“甚至戰力也因此比朝廷更強,若強行扭轉,反倒不美。”
慶皇想了半天,最後寫了一道聖旨。
“算了,北方諸多衛所兵馬,任由老六挑選。”
“若覺得不行,老六私自招募也可,總之要湊夠十萬兵。”
慶皇覺得若細想的話。
這毫無疑問有很大的麻煩。
但將麻煩交給老六,那對於慶皇來說,就不是麻煩了。
三王加上兩員大將。
每人十萬將士,這才分出去五十萬兵馬。
而另外的五十萬精兵,皆由慶皇統帥。
而這。
還沒算後勤補給所用的人馬。
單兵力。
就已百萬之眾!
當可謂用了舉國之力。
這一擊。
必要洗刷掉昔日的恥辱,徹底滅亡北胡!
當慶皇的旨意,以及山東總督的印綬送到遼王府時。
秦風多少有點傻眼了。
“父皇讓本王組建多少兵馬?”
秦風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
“十萬。”
紅鸞再度提醒一句,甚至將聖旨打開,指著上麵的數字給秦風看了。
“秦王、寧王與王爺的兵力相同,都是十萬!”
秦風和上了聖旨。
有些發懵。
“父皇讓本王組十萬兵馬,那父皇還用組啥百萬大軍啊。”
秦風那叫一個鬱悶。
給秦風十萬兵馬。
滅北胡還不是輕輕鬆鬆的。
都不用父皇動手。
他跟三哥合計合計,再給二哥拉上。
三十萬兵馬,遼兵當做主力。
滅北胡夠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