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這位就是你一直念念不忘的飛機設計工程師,王竹,人家可是回到國內聽說你這事後就直接飛到武漢來找你。”看著眼前這四十多歲、穿著一身整潔的西裝的中年男子,李航有些感慨,甚至是激動,連忙伸出手準備握手。可他想到對方有著上校軍銜,又改換成行軍禮,“王長官,在下李航,空軍第23中隊中隊長。”“李航是嗎?你那架木頭飛機在什麼地方?”一見麵,王竹就詢問起正事。“在機場的一個倉庫裡放著。”“走,去看看!”王竹說著就準備去看看那木質飛機。其實木質飛機他也不是沒見過,早年國內建造的飛機都是木質。無論是馬尾,還是韶關那邊的飛機場都造過,不過都是雙翼機,因為各種原因也沒量產。采用雙翼機也是因為木質結構的安全性無法保障。隨著飛機製造的材料革新,鋼架、甚至是鋁合金材料開始流行起來,現在的戰機最起碼也都是鋼架或者合金鋼架,其它地方用布或者金屬蒙皮。在這上麵,國內就開始有些不行了,主要還是無法製造合金材料,就連鋼鐵這些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國內連個像樣的鋼鐵廠都沒有。去年的鋼產量4.5萬噸、生鐵產量15萬噸,今年攔腰斬斷怕都是不止。這麼大一個國家,這點鋼鐵產量根本不夠用,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鋼鐵。同時期三哥鋼鐵產量就有上百萬噸,小鬼子五百多萬噸。這怎麼打?看到急匆匆地王竹,老周露出勉強地笑容解釋,“他就這個性格。”很快一行人來到停放那架木質飛機的倉庫外。當值守的士兵打開倉庫大門後,王竹就看到了那架並沒有上顏色的飛機,當即就加快腳步走了進去。在老周、李航等人的眼中,王竹看到這架飛機,神色有些異常地興奮,但隨即又眉頭緊皺,然後又露出驚喜地表情。就在這種複雜的表情下,王竹圍著這飛機轉了一圈。然後他才麵無表情地來到李航麵前,“這架飛機你設計並製造的?”李航驕傲地點了點頭,“是的,長官。”“你應該學過飛機設計,或者說是對飛機的構造很了解吧?”王竹笑著誇了一句,可沒等李航高興,前者話鋒一轉,“你這飛機是設計的不錯,可這飛機隻能當教練機。”“王參事,不至於吧?之前李航試飛的時候可是飛出了三百多公裡的時速。”沒等李航開口,老周就忍不住提醒了一句。這下王竹就有些意外了,“你開著這飛機飛了三百多公裡的時速?沒出事?”沒等老周開口,李航便解釋起來,“王長官,當時飛出三百多公裡的時速後,發動機出了故障,就降落了。”“發動機出了故障你都能飛回來?”王竹頗為意外,隨即又看了看飛機的構造,尤其是那寬大的機翼,當即明白了原因,“是因為這飛機的機翼吧?這種機翼倒是讓飛機具備了一些滑翔機的功能,難怪能在發動機出現故障後能平安降落。也幸好發動機出了故障,就這飛機的構造,你飛三百多公裡的時速,再分下去,飛機就得解體。”聽到這話,李航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是運氣好。同時他也覺得自己或許小瞧了這個年代的一些人,有的人或許是真的有本事。之所以這些人的才能沒有被發揮出來,主要還是因為客觀環境造成的。尤其是南京國民政府期間,南京方麵對於工業的態度是真的不怎麼好,沒有去扶持發展,僅有的工業在買辦配合外國勢力的聯合打壓下,苟延殘喘。在整個老薑時期,買辦都是勢大的一方。王竹其實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也研製過不少飛機,但最終都沒能量產,成立的飛機製造廠也隻是用來組裝外購飛機。高層不重視自造能力,也讓他們這些技術出身的人才沒了發揮才能的地方。或許某段時間又想起自造,可因為買辦以及其它的原因,也都相繼夭折。地方軍閥反倒是重視這個,不過隨著抗戰的開始,地方軍閥也紛紛失去了相應的製造能力。“王參事,是因為飛機是木質的原因?這豈不是意味著我們想用木頭建造飛機也不行了?”聽到這裡,老周情緒有些失落。“周長官可能誤會了。這飛機雖然用作驅逐機不行,但卻是很好的教練機底子。至於木質飛機,我們的飛機製造廠也生產過,不過是雙翼機。之所以木質飛機如今退出了國際主流飛機之中,但早期的飛機都是木質的,隻是因為如今的飛機速度越來越快,導致木質結構的飛機有些承受不了。因此現在的飛機都開始采用金屬材料,尤其是合金。也有飛機隻是關鍵部位用的金屬材料,其它結構就是木頭。伊15、伊16、霍克3就是這樣的。”聽到這話,老周表情才緩和一些,“那李航的這架飛機如何?之前他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去飛出來的。你可能不知道他如今的情況。。。”“我可能聽說了一些,蘇聯人稱他為我們空軍的‘驅逐之王’。”王竹打斷了老周的話,然後看向李航,“不得不說,你一個飛行員敢冒險試飛這麼一架飛機,肯定是很有信心。怎麼說這架飛機?改良一下,降一下速度,將會是一款非常不錯的教練機。可要是想用作驅逐機,儘早打消這個念頭。除非是用金屬結構或者改變飛機外形,否則以這種外形的單翼木質飛機,承受不了高速度。若是速度不高,還不如仿製伊15、伊16這些飛機。”王竹這話很打臉,但也說的是實話,畢竟專業的人看問題就是不一樣。老周本來還想幫李航解釋一下,但聽到王竹話裡的其它內容,當即來了興致,“王參事,蘇聯人那邊是否願意對我們提供伊15戰機的製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