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潘買的地就在密支那南邊的伊洛瓦底江東岸,買了兩百畝。
因為基本都是生地,因此比較便宜,隻用了300塊大洋。
平均每畝地1.5大洋。
他之所以去買地,而不是去領免費的地,是因為他暫時不會在緬甸居住。
因為不居住,這些地後麵會被收回,因此他也不想去平添麻煩。
至於更多的地,倒不是他買不起,而是誌願隊有限製,每個人的土地數量上限是200畝。
雖說誌願隊開始用土地吸引國內同胞來定居,但也得考慮以後。
因為誌願隊控製的緬北區域可供耕種的土地麵積並不是很多。
滿足幾十、幾百萬人自然是可以,但一開始,誌願隊並不願意放開這個限製。
當然,等以後有機會拿下曼德勒,甚至是仰光附近的平原地帶,倒不用這麼嚴格。
短時間,誌願隊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緬甸。
就像老潘。
他雖然暫時不在緬甸定居,但是他的親戚卻有過來的。
他在陳家屬於老人,但他畢竟是隻是個打工的,要不是這兩年發了財,也跟那些吃了上頓擔心沒下頓的人一樣。
他的親戚都是普通人,有的留在湖北老家,也有一些跟著撤到了西南後方。
可如今西南後方用民不聊生來形容都不為過。
就像四川。
第(1/3)頁
第(2/3)頁
本來就被川軍的軍閥把說收到了21世紀。
國府撤到四川來,因為沒有足夠的財政收入,就不斷增稅,四川就是最大的稅收來源地。
本地人都過的惱火,從淪陷區逃來的外地普通人日子更慘。
如今緬甸的誌願隊願意分地,老潘又在密支那附近買了不少地,因此就讓親戚過來幫忙照看。
至於移民什麼的,老潘暫時沒想。
這兩年賺到不少錢的他,大富大貴算不上,但在國內還是可以過得下去,自然不願意遠離家鄉。
願意來緬甸的,基本都是在國內過不下去的人居多。
主要是雲南這邊的,因為近。
其次才是四川、貴州、廣西,以及從淪陷區省份遷徙過來的人。
從十月開始,中印公路南北兩線每天都有不少人前往緬甸,看那打扮就知道是過不下去的。
不過到了緬甸,誌願隊會給這些提供基本的吃食,以便這些人可以走到密支那、木姐、八莫、南坎等地。
據不完全統計,在十月,至少有五萬人從國內過來。
之所以不完全統計,是因為還有人是直接越過邊境過來的,例如果敢那邊。
實際人數可能有六七萬。
而隨著美國方麵大規模運輸物資到中國,也會刺激不少人前來謀生。
說不定十一月從國內來的普通人會更多。
這個數字對於誌願隊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第(2/3)頁
第(3/3)頁
再來幾十、上百萬同胞,誌願隊在緬北的統治才會更加牢固。
當然是越多越好。
土地不夠,那就去搶。
反正目前日軍開始不斷敗退,英國人的手腳也沒怎麼返回緬甸,美國人更不關心這個。
就算是關心,美國人也隻關心克欽人。
至於國府,隨著中印公路暢通和援助物資大規模運回,對於緬甸的事情也不關心了。
哪怕是國府當時出了不少人的誌願隊,國府也沒空搭理。
就在一眾車隊和行人休息的時候,天上傳來飛機的轟鳴聲。
一些人聽到這聲音還有些害怕,可看到並不是日軍飛機後,就大鬆了一口氣。
目前在緬甸和雲南,日軍航空部隊雖然不像在中國南方戰場那樣被重創到沒還手之力的地步,但也沒製空權。
偶爾會有日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來襲,但是規模和次數都很少。
因此現在中印公路的運輸還是比較安全的,除非是真的倒黴碰到了日軍飛機。
顯然眼前飛機不是,因為是盟軍的運輸機。
第(3/3)頁
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