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戩乃見多識廣之輩,看出對方不凡,且勿入旁人地界,雖非有意為之,但也不是禮貌之舉,欠身行禮。“貧道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門下楊戩是也,本欲前往西岐,不想路上出了差錯,來到貴寶地,打擾之處,還請見諒。”楊戩道。道姑聞言,神情微驚,看向楊戩目光帶有幾分異色,似是無奈又似認命般妥協。“原來是闡教門人,且近處說話。”道姑招呼一聲,楊戩聞聲上前。“請教娘娘尊姓大名!”楊戩看得出來,對方有親近闡教之意,說不得是闡教之友,不敢怠慢。“吾非彆人,乃昊天上帝親女,瑤池金母所生。隻因那年蟠桃會,該我奉酒,有失規矩,誤犯清戒,將我謫貶鳳凰山青鸞鬥闕。”道姑語氣驕傲道:“吾乃龍吉公主是也!”“原來是公主殿下,失禮失禮!”楊戩一聽,暗暗心驚,不曾想遇到玉帝之女,同時也對龍吉公主的言辭做出判斷,所謂犯戒下凡完全是無稽之談,堂堂公主,犯點小錯,哪有謫貶下凡的道理?這處罰明顯過重,事情有蹊蹺,今日又在此相見,難道和封神之戰有關?楊戩不愧是闡教三代弟子之翹首,遇事往往舉一反三。“公主!如今我闡教正在助西岐討伐暴紂,順應天命,不知公主可願助我西岐一臂之力?日後功德在身,重返天庭指日可待。”楊戩短暫思考後,做出判斷,發出邀請。龍吉公主本以為楊戩會離開,哪曾想說出這番話,臉色複雜。龍吉公主下凡已經多年,當年還曾去見天仲,為何下凡,真的就是犯錯?楊戩都視作無稽之談,想要騙過旁人更是沒戲,之所以下凡,就是為了參與封神之戰,玉帝王母希望借此機會,給自己的女兒討一個神位,日後無妄無災,可永遠留在他們的身邊。封神之後,靈魂被封神榜束縛,難有自由之身,但這種事情要看兩麵性。如果以自由逍遙來說,進入封神榜的確是生不如死,但如果以苟活求生,那麼進入封神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首先擺脫壽命的束縛,可以做的如大羅金仙般與天地同壽,除此之外,還擁有‘不死之身’,隻要靈魂在封神榜,便沒有人能夠將其真正殺死,這一點甚至比大羅金仙來的還要厲害。總之入封神榜有利有弊,但對於龍吉公主而言,進入封神榜有利無害。原因非常簡單,封神榜最終要落入玉帝手中,玉帝會成為最終的持有者,封神榜上的人員都要聽從玉帝之命,龍吉公主是玉帝之女,她將享有封神榜給她帶來的一切便利,卻沒有任何束縛。做父母的難道還要為難女兒?隻不過這樣的安排,對於龍吉公主而言,卻也是一種無奈與傷害,因為她要和天仲為敵。當年她下凡是玉帝的提前安排,最終她會站在哪一方陣營,最開始沒有定論。“西岐將取代大商,成為天下新的主人,本公主身為玉帝之女,自要順應天命,既然你誠懇相邀,本公主便為西岐出力一二。”龍吉公主答應下來。楊戩大喜,道:“能得公主相助,實乃西岐福氣!”龍吉公主道:“你且先行回去,本公主準備一番,會直接前往西岐。”“既然如此,弟子不再打擾,先行告退。”楊戩原本因為未能拉攏蘇護,且散宜生被殺,心情鬱悶,今日邀請到龍吉公主,頓時一掃心中陰鬱,告辭離開,辨認方向,再向西岐行去。楊戩沒走多久,來到一處低澤之傍,忽然狂風大作,霧暗天愁,澤中旋起二三丈水頭,一隻怪物,口似血噴,牙如鋼劍,大叫一聲:“那裡生人氣?”楊戩一看是兩個妖怪,笑道:“好孽障!怎敢如此!”楊戩出手欲殺這兩個攔路妖怪,兩妖怪自持厲害,卻不是楊戩對手,幾個回合過來,落於下風,趕忙逃竄,楊戩追之。楊戩順著兩妖怪逃跑路線,一直追到地洞之內,發現一口三尖兩刃刀,一包袱,包袱裡麵有件淡黃袍,楊戩持刀穿袍,儘顯威風。“我一直苦惱沒有上好兵刃,今日得此寶刀,實乃幸事,下次再見敖晴,當要一爭高下!”楊戩高興道。楊戩和敖晴交手,一是輸在功夫上,二是輸在兵刃上,如果兩相比較,兵刃上的弱勢更明顯。一想到敖晴,楊戩心中有些恍惚和惆悵。雖然雙方是敵對陣營,但楊戩對敖晴一直沒有視若仇敵的時候,相反對敖晴非常欣賞,除此之外,甚至每次交戰,都非常期待見到對方,這種細微的情緒變化,楊戩一直沒有察覺。“小賊!放下我們的東西!”楊戩回頭一看,兩個童子戟指怒喝。“兩個妖孽,也敢指責貧道?”楊戩一眼就認出這兩個童子就是剛才的妖怪,說話的功夫就要拿他們,兩童子見被看破身份,麵露慌色,趕忙道:“仙長饒命!”楊戩非嗜殺之人,兩童子一求饒,殺意收斂,道:“你二人如何稱呼?”“弟子乃五夷山黃毛童子。”兩童子道:“不知如何稱呼仙長!”“貧道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門下楊戩是也!”“啊?!原來是闡教老師!”兩黃毛童子一聽是闡教門下,又驚又喜,道:“還請老師憐憫,收我等為徒,傳玄門正法,授長生之道。”楊戩聞言,打量兩童子,見一臉虔誠,不似作偽,剛才交手,兩童子亦有不俗手段,如今伐紂正是用人之際,不如收入門下,也好成為助力,再者這三尖兩刃刀他甚是喜歡,就當了卻因果。“好!既然拜吾為師,隨為師前往西岐!”“弟子遵命!”師徒三人離開,當日傍晚回到西岐。楊戩安全歸來,玉鼎真人長舒一口氣,詢問情況,得知楊戩境遇,當大家都得知龍吉公主答應相助,且不日前來西岐,皆是大喜,薑子牙更是要給楊戩記一大功。龍吉公主此來,絕不簡單的是她一個人的事,這背後也意味著玉帝和王母已經決定站在他們闡教這一邊,這番意義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