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 第四百七十八章 授銜評級

第四百七十八章 授銜評級(1 / 1)

推荐阅读:

四月中旬,大宋使節團穿過馬六甲海峽,向著印度半島的朱羅王朝駛去。
漢時西域常有國王勾結匈奴,殺漢朝使者。
於是就有張騫、傅介子、班超等人出使西域,合縱連橫,大破西域各國,讓西域團結在漢朝的領導之下。
而如今室利佛逝國攻打大宋海軍,驅逐甚至想殺死大宋使者,已經觸犯了大宋的雷霆之怒。
隻是大宋使節團還有要事,沒時間聯合勃泥、闍婆等國對室利佛逝進行圍剿。
所以隻能自己動手。
誠如室利佛逝國王悉裡池想的那樣。
馬六甲海峽是目前大宋海軍所能夠輻射的最遠距離。
後勤補給困難,成本花費較大。
如果他能夠把蒲羅中的宋軍消滅,宋軍南海主力大舉來攻,要花非常多的錢。
萬一沒把他們室利佛逝滅亡,那麼大宋海軍確實不能時常過來。
目前在蒲羅中的宋軍修建堡壘、房屋、港口,每三個月都要從廣州派遣補給船隻往蒲羅中運送各種物資以及願意去定居的人口。
甚至蒲羅中的士兵還得自己種菜開墾田地,以此減少朝廷對這邊成本的運輸,可見往馬來西亞半島開拓難度有多大。
但困難歸困難,花費歸花費,悉裡池唯一沒有算對的是,他們室利佛逝與宋軍的戰鬥力,根本不成正比。
甚至都不需要大規模出動海軍,光一艘廣州號的火力,就足以消滅他們。
簡單來說,就是悉裡池錯誤地估計了大宋使節團的戰鬥力,以為一個使節團他能輕鬆拿捏。
可問題是當年樓蘭王、高昌王他們也是這麼想的,結果呢?
僅僅廣州號一艘鐵甲艦,數百名士兵,以火槍火炮轟擊,頃刻間就把室利佛逝的數千士兵殺散。
之後宋軍衝入巨港,活捉了室利佛逝國王悉裡池,將他們的一眾親信一網打儘。
蒲晉本來就是室利佛逝國內有權有勢的大商人,在本國自然有部落和親信支持,有了宋軍的幫助,輕易穩住了局勢,成為了新國王。
雖然比喻有些不恰當,然而後世大清那麼大的體量麵對英法聯軍從天津一路殺到北京都無法阻擋,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在這種情況下,大宋使節團隻花了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就滅了一個國家,並且還是一個國都擁有十餘萬人,全國人口超過百萬人,體量不亞於西夏的國家。
原本作為使節團翻譯兼向導的蒲晉,就這麼稀裡糊塗地成為了新任國王,將於下半年使節團回去的時候,跟隨使節團前往大宋參加新年慶典。
使節團深藏功與名,穿過馬六甲海峽之後,再穿過格雷特海峽,將航行接近兩千公裡,渡過茫茫大海,往斯裡蘭卡的方向而去。
朱羅王朝就是印度南部一個王國,擁有斯裡蘭卡一半的領土,這是大宋使節團的下一個目的地,預計五月初抵達。
茫茫海洋,無邊無際,船隊航行當中,除了時不時遇到中東商船以外,連一座島嶼都很難看到。
他們絕大多數時間,隻能看到藍天白雲,以及偶爾出現的暴風雨。
而就在大宋使節團孤獨地行駛在印度洋之上的時候,此時遠在四千多公裡之外的大宋河南汴梁府開封城中,政製院正在商討新的事情。
五月仲夏時節,開封氣溫逐漸升高,屋外常年保持著三十度上下,讓人隻覺得渾身悶熱難耐,後背汗如雨下。
城外工廠停工,學校中午和下午休課,改成上午和晚上六點以後再上課,上到十點。
這也是工業快速發展的弊端。
後世西方工業革命,長達百餘年的發展當中,隨著物理與化學的進步,各類工業產品陸陸續續出現。
像空調就是將化學合成氣體壓縮而形成冷氣,自此人類漸漸擺脫酷暑。
但大宋的工業屬於集中發展,優先用於紡織業、運輸業。而化學也主攻農業,如現在科學院的化學院正在全力研製化肥。
對於包括像冰箱、電視機、洗衣機之類的家電,乃至於通訊電話方向,幾乎沒有任何研究。
十多年的發展,積累的遠遠不夠。
不過趙駿知道這都隻是暫時的,隨著教育越來越普及,遲早有一天各項發明都會出來。
中國人的智慧,從來不比彆人差。
“經濟政治的穩定最終還是軍事能力的強大,以前人人都罵大宋重文輕武,閹割自身,我其實也不是不知道原因,但我還是會罵。”
政製院內,屋子裡的氣溫比外麵稍微低了七八度,因為屋子各個角落都放著冰塊和水盆,正不斷散發著涼氣。
趙駿敲擊著桌子說道:“宋初可以這樣做,但之後就不行,過猶不及,隻會反噬己身。”
“嗯,那對於兵部送過來的名單?”
富弼問道:“是打回去讓他們重新做還是我們給予批示之後直接下達?”
“唔”
趙駿看著手中的名單沉吟片刻說道:“名單大體較為合理,但張亢狄青才是少將,就顯然不正常,所有人軍銜往上提兩級吧。”
“那我們就得有六個上將了,三十餘名中將,一百多名少將了,這會不會有點多?”
富弼有些擔憂地道。
“一點都不多,我們後世新時代初期,十大開國元帥,十大開國大將,開國上將五十七,開國中將一七七,開國少將就更誇張,有一千三百六十。”
“那個時候你們有多少兵?”
“額”
趙駿想了想道:“好像有五百多萬吧。”
在場諸多宰相,包括範仲淹等人在內,無一不無語。
好家夥,五百多萬人,那可不得一千多名將軍嗎?
大宋才多少人?
那麼多年軍隊改製之後,陸軍不過六十萬,海軍不過三萬五。
“古代其實就這樣,任何一個開國朝代有一百多名開國功勳是很正常的事情。”
趙駿知道他們在想什麼,說道:“現在大宋多了那麼多土地,我們就當重新開了一次國就好了。”
“好吧。”
富弼麵色還是有些不好看道:“隻是王德用還好說,畢竟實打實軍功,曹琮、李用和、李昭亮這三人.”
“唔。”
趙駿也有些犯難。
今年年初,他和範仲淹推行新政,打算正式開始提高軍人的地位。
屆時將軍政分離,采取軍隊一套體係,官員一套體係。
其中軍銜就非常重要,代表了軍人的級彆。
因尉官、校官、將官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古代武將劃分,並且後世也是如此,所以沿用了這一套。
跟後世一樣,分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將、中將、上將。對應了官員當中的九品,隻是沒有正從十八級之分。
政製院諸多宰相對於提高武將的地位倒也沒有意見,趙駿已經很明白地跟他們說清楚,軍隊是國家的基石,大宋要想長久穩定,就不能過分打壓軍隊。
因此對軍隊進行改製,提升軍隊的地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明年年初的慶典就要大授銜,到時候趙禎將親自為上將授銜、授勳,給予他們新設計的帝國勳章,以此作為最高榮耀。
結果以兵部為主導,樞密院、三衙作為輔助的聯合評選部門將授銜名單交上來,趙駿一看血壓就有點高。
一個中將都沒有。
範仲淹就算了,他雖然在宋夏戰爭和宋遼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作為宰相,自然不能夠參與評選。
而張亢作為在宋夏戰爭、宋遼戰爭屢立戰功,多次率領部隊打贏關鍵性戰役,並且已經升為樞密院使的重要人物,居然隻是少將。
狄青也一樣,作為先滅越李朝,隨後又滅西夏、高昌、黑汗等國的主將,如今的樞密副使,同樣也是少將。
雖說狄青早年間主要是在範仲淹和張亢手下擔任將領。
但後來隨著西夏跟遼國被打殘,範仲淹與張亢二人地位太高,再滅國就封無可封,就把功勞給讓了出去。
其中包括狄青、葛懷敏、任福、劉平、趙振、高繼宣、石元孫、許懷德等大批高級將領在內,都在這些戰事當中立下汗馬功勞。
而且上述這些除了狄青是從底層軍伍爬上來的以外,其餘本身就是大宋高級將領,曆史上為宋夏戰爭當中各路兵馬總管、副總管之類的一眾大員。
能在這樣的一票高級將領當中脫穎而出,本身就代表了狄青的能力。甚至論起軍功,他已經超過張亢,不遜色於範仲淹。
結果還隻是少將,把趙駿都給看樂了。
不過趙駿也知道兵部和樞密院那幫人是什麼情況。
富弼升宰相後,兵部尚書由高若訥接任,樞密院裡除了狄青,包括張亢這個樞密使在內,全都是進士出身。
所以這不一定是文官集團在反抗政製院的命令,而很有可能他們認為就該這麼安排。
哪怕隱隱猜到政製院是在想改變目前武將地位尷尬的困局,但他們依舊選擇了這麼做。
無關利益,純粹是他們本能地不想提升武將地位,這是刻在骨子裡的事情。
“政製院當然不可能到處嚷嚷著說我們要提高武將地位,所以隻能用政策、規則來穩步提升,做出這種改革就是最好的辦法。”
趙駿沉吟著說道:“把他們的地位往上提,想來下麵的官員們應該也會領悟政製院的意思,至於李用和他們的話.”
他想了想道:“下午跟陛下稟報一聲吧,曹琮之前也是有過戰功的李用和與李昭亮畢竟是陛下的人。”
“嗯,也隻能這樣了,交由陛下定奪吧。”
富弼應了一聲。
前些年三衙主官由曹琮、李用和與高化擔任,後來高化病逝,先是換成王德用,之後又改成李昭亮。
後世人以為宋代樞密院是最高軍事機構。
但事實上樞密院隻是調動軍隊的機構,類似於後世某委。
而真正的軍事主官,或者說名義上的軍事主官實際上是三衙的三大指揮使,俗稱殿帥、馬帥和步帥。
其中馬帥曹琮是趙禎老婆的舅舅,步帥李用和是趙禎的舅舅,殿帥李昭亮同樣是外戚。
所以在裁定名單的時候,自然也得考慮軍事主官,哪怕隻是名義上的。
趙駿又翻了翻名錄,先確定這六人,到時候再由趙禎裁定。
他本來想把王德用劃掉,王德用現在退居二線了,不過依舊擔任宣徽南院使。
但想了想還是算了。
宋夏戰爭和宋遼戰爭王德用都有參與,是僅次於範仲淹的副將,並且人家以前還打過李繼遷和澶州之戰,多年沙場老將了。
在人家還沒完全退休的時候就不給授銜,顯然有點卸磨殺驢的意思。
曹琮之前上過戰場,擔任過環慶路兵馬總管,趙振就是他的副總管,之後就調回汴梁當馬帥。
按照戰功來說,缺了宋遼戰爭,評個少將都夠嗆。
可誰讓人家是關係戶呢?
至於李用和跟李昭亮,都是一天沒上過戰場的人,一個趙禎的親舅舅,一個是趙光義老婆哥哥李繼隆的小兒子,妥妥的皇親國戚。
沒辦法。
封建帝國時期,就得考慮這些,總歸有各方麵的顧慮。
如此目前上將評選就暫時定下張亢、狄青、王德用、曹琮、李用和、李昭亮六人。
而中將方麵人就多了。
有葛懷敏、任福、劉平、趙振、高繼宣、石元孫、許懷德、王凱、範恪等大批高級將領。
宋夏戰爭、宋遼戰爭,之後又有滅越朝戰爭,滅西夏戰爭,湧現出大批功勳武將。
除了景泰、劉滬、王信等少數病逝的以外,大部分參與這些戰事的路總管、副總管級彆的高級將領。
基本上這些人隻要沒有犯錯誤,都能評上中將,總人數達到了30多。
少將就更多了,有一百餘眾。
包括張玉、折繼閔、種世衡、周美、王仲寶、李士斌、賈逵、王珪、郭遵、張岊、楊文廣等等,大多數都是原本軍中的中上級將官。
如次於路總管、副總管之下的各路州部署、副部署、鈐轄、監押之類。
除非毫無戰功,否則都能成為少將。
其中也不乏有大頭兵或者底層軍官一路殺到少將的猛士。
比如張玉就是跟著狄青一起當的禦龍直小兵,當時狄青是班長,他是狄青手底下的大頭兵。
還有折繼閔、周美、楊廣文也都隻是下層軍官出身,硬是靠著軍功成為少將。
像狄青從大頭兵殺到上將的畢竟隻是少數,整個仁宗朝也就出了這麼位狄青,其餘底層士兵和軍官能乾到少將就已經很逆天了。
所以整個評級過程,基本上就圍繞著資曆,評級前的官職級彆,以及在曆次戰鬥當中立下的戰功展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兵部與樞密院除了降級太狠了,把原本應該評為上將的評成少將,中將成上校,少將成中校以外,其餘倒沒什麼太大問題。
“那就先這樣,反正離授銜還有半年時間,可以再商榷商榷,看看哪些人資格夠,哪些人有問題。”
趙駿合上了名錄,然後說道:“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統計做得怎麼樣了?”
“今天統計部就交上來了,之前一直在說軍銜的事情,暫時還沒有看,隻是粗略看了一下,還不錯。”
晏殊指了指他桌案上一疊厚厚的公文道:“各項數據飛速增長,效果喜人啊。”
“哈哈哈哈。”
趙駿笑了起來:“我看看。”
說著讓製敕司吏員把公文抱過來放在他的桌案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