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 第四百二十三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1 / 1)

推荐阅读:

大宋慶曆八年臘月,晚冬下起了連續十多天的雨。

趙駿冒著風雨花了二十多天走遍了汴梁城,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天子腳下的特性不同,雖然不能完全代表全國各地。

但很大程度上凸顯出來的問題,卻能值得被研究,當成後來其它地方城市化的經驗。

就像當初趙駿剛來大宋的時候,也需要四處走訪,看看大宋的真實情況一樣。

現在大宋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如果不能時時刻刻關注民間的發展,那麼很有可能會落伍。

所以趙駿必須每過一段時間,就去民間看看,看看有哪些需要發展的地方,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就這樣他在汴梁城逛了差不多一個月,記錄了許多情況,有些要開封府處理,有些則需要朝廷進行規劃,比如下水道、水廠、化糞池等等。

大大小小,林林總總,記錄下了一百多個問題。

像開封府外城城區每天都在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外來人口流入而引發的治安問題,各種打架鬥毆、搶劫偷盜乃至凶殺案每天都在發生。

不是包拯不用心解決,而是事物的客觀規律就是這樣,短時間內人口流入,且還多聚集在城外,勢必會引發這些問題。

後世我們有天網,有二十四小時巡邏的警車,每個街道都有警務室,隨時隨地都能夠解決和處理。

但在古代哪這麼方便?

開封府還積壓了不少沒有抓到凶手,甚至都不知道凶手是誰的凶殺案子。

就憑那幾千名衙役,又如何能管理得了城裡數百萬人?

所以趙駿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責備包拯,而是跟他商量之後,弄出了幾套解決方案。

如增加退伍軍人轉業入開封府當衙役,允許開封府招收健壯男子當編外人員,讓駐紮在汴梁的禁軍每天巡邏之類。

至於凶殺案子方麵,趙駿認為應該尋找刑偵技術上的突破。

如讓公安部牽頭,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有經驗的仵作,將多年技術總結編纂成書,作為公安口的內部資料傳播。

像宋慈的《洗冤錄》就是集大成者。

可惜宋慈是南宋人。

不過趙駿雖然不是刑偵人員,卻也知道指紋、腳印在很早之前就用來當做破案的技術。

因此趙駿要求公安部那邊專門成立一個部門,與化學院展開合作,在指紋、腳印以及血型上尋找突破口。

雖然血型研究肯定沒那麼容易,但化學院現在有顯微鏡,有很多實驗器具,並且朝廷還允許他們拿無人認領的死刑犯屍體進行解剖實驗。

相信隻要找準方向,或許不是不能找到驗血型的辦法。

就在這淅淅瀝瀝的冬雨當中,大宋慶曆八年漸漸落下了帷幕,已是臨近尾聲。

臘月三十日,今天是最後一天上班了。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大宋將要進入為期七天的新年假期。

之後又是天聖節、元宵節之類的各種節假日,整個一月份的上班時間不超過五天。

今天晚上趙禎將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他在皇宮內外都掛滿了白熾燈,要在東華樓上與全城百姓同樂。

此時屋外的大雨早就停了。

停了七八天的時間,地麵是乾的,但天氣卻是陰沉沉的,是一個多雲的日子。

宰相們今天難得沒有加急忙慌乾公務,而是有條不紊地喝茶,每個人的麵前都放著統計部今年交上來的劄子。

“今年前麵十個月的稅收就已經達到了1.8億貫,等到明年二月份把今年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的統計上來,超過2億貫應該是不成問題了。”

“各地鋼鐵廠都已經走上正軌,產鋼量大增。光武安鋼鐵廠今年一年就產了我們過去全國一年的六倍,達到了9萬噸級。”

“是啊,全國各地的鋼鐵廠都已經在生產,去年全國加起來鋼鐵產量是23萬噸,令人難以想象啊。”

“這些都不算什麼,我們建國初期,鋼鐵產量不過是16萬噸。但短短九年之後,在1958年,我們的產量就增加了20多倍,達到了370萬噸。”

趙駿見到大家拿著今年統計的數據感慨萬分,笑道:“之後國家把產業重心放在產鋼上,到1959年一年時間,就產鋼1400萬噸。現在我們的鋼鐵產量還隻是一個開始,屬於起步階段,等到路子鋪開,產能提升,明年或者後年完成年產鋼100萬噸不是難事。”

“那這樣看來,完成五年內讓大宋產全世界90%以上的鋼鐵要提前完成了。”

晏殊笑道。

慶曆六年的時候,趙駿就做了五年計劃。

要求在五年內把全國鋼鐵產量達到年產一百萬噸,讓大宋產全世界90%以上的鋼鐵。

看上去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實際上鋼鐵行業這個東西越到後麵,生產就是呈指數級向上增加。

今年可能年產10萬噸。

可有了這10萬噸的產量,又有合格的產鋼技術,你可以去其它煤炭、鐵礦資源豐富的地方再建鋼鐵廠,繼續擴大產能。

這樣今年10萬噸,明年20萬噸,後年40萬噸,大後年80萬噸,年年增長,年年翻倍。

就好像建國初期16萬噸,到70年後,就已經是年產10億噸一樣。

所以現在是鋼鐵產能擴張的第四年,也是趙駿提出五年計劃的第二年結束,第三年開始。

等到慶曆九年,順利的話大宋的鋼鐵產能就能達到五十萬噸,到慶曆十年,大概率就能完成趙駿提出的五年年產百萬噸計劃,超額一年完成目標。

“還有GDP也計算出來了,今年十個月的時間我們的GDP已經達到了26億貫,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

夏竦作為管財政部的宰相,看到今年的GDP增長數據,還是非常喜悅,笑著說道:“還有兩個月沒統計上來,如果一樣比去年數據多14%的話,今年有望突破30億貫啊。”

“這是正常數據,甚至可以說是算慢的數據了。因為我們起點低,發展空間大,糧食產量暴增,鋼鐵產量暴增,市麵上的東西太多,供大於求,甚至造成了一定的通貨緊縮。”

趙駿說道:“去年新出台的貨幣政策會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而國內的市場和人口還有很大發掘空間,所以以後還會發展得更快。直到國內市場出現飽和,遇到瓶頸之後,這樣的增速才會放緩。”

“嗯。”

宋綬說道:“看來漢龍的布局是對的,我們應該早早開辟新的市場,把大宋的商品賣到全世界去,讓大宋的百姓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趙駿說道:“現在的主要發展方向其實我已經給你們定下來了,一是繼續擴大鋼鐵產能,然後大力發展基礎建設和蒸汽火車、蒸汽輪船業,要把大部分產能自己消化掉,提升強大國力。二是以後每年的稅收政策要進行調整,適當地提高稅率,增加財政收入,用來建設基礎教育和公共建設投入。”

“增稅?”

“仔細想想,確實也該增稅了。”

“是啊,咱們這些年的稅率確實太低,造成朝廷經常無錢可用。”

幾名宰相頓時來了精神。

要論起征稅,他們可是專家級彆的專家。

當初大宋那刮地三尺的稅收,可不就是朝廷這些重臣們製定的嗎?

“當年我也是矯枉過正了。”

趙駿說道:“從極高的稅率大幅度降低,而且一降就是那麼多年。雖然促進了民間發展,但對於國家還是有些不利。”

慶曆新政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減輕百姓負擔,所以新政施行的第一年,朝廷收入直接跌了4000多萬貫。

從慶曆元年的10375萬貫,到慶曆二年掉到了不到6000萬貫,減少了40%的收入。

而且如果不是趙駿在那幾年擴大外貿交易,讓外貿收入增長了約700多玩貫,並且大量出售國有礦山、茶山、鹽場等資產,恐怕財政還得暴減。

由此可見慶曆新政對於農業稅的降低,以及商業稅的寬鬆程度達到了多少,簡直不是腰斬,而是直接在原有比例上降低了三分之二。

稅收太高了不行,會讓民間貧困,百姓生活困難。但稅率低了也不行,太多的錢在民間流通,供過於求,會造成通貨膨脹。

所以稅收同樣也是經濟循環的一種,加上銀行和信貸,一起維持著整個國家的經濟體係。

這是高中政治教的知識。

趙駿現在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

當初雖然做好了不少準備措施,通過出售國有資產,擴大外貿,又陸續解決三冗問題,緩解國家財政困難。

通過大幅度降低稅收,讓民間農業和商業進入高速發展的繁榮期。

可國家是繁榮了,政府的財政卻是減少了許多。

彆看現在一年財政收入兩億,再算上分給地方的30-40%左右的地稅,總稅收約2.6-2.8億貫。

但占GDP的總量卻隻有9%左右。

這顯然是不健康的財政收入。

因為後世很多國家的稅收都超過GDP的20%以上。

黴帝那邊是20-18%,我國比例逐年下降,年年調低稅率和起征稅點,已經下降到15.1%,

而大宋的稅率比後世我國都要低6%,要花錢的地方卻非常多,教育、基建、國防、科研、軍事等等。

造成了每年都要維持一定的財政赤字,通過發行的國債來維持每年額外的支出,造成大宋朝廷欠交子務很多錢。

然後國債還得給利息,這樣下去就跟後世黴帝和日本一樣,通過舉債來發展國家,接著不斷發國債,用新發的國債還舊債和利息。

雖然這個套路隻要GDP和經濟一直能維持下去,國家一直在持續發展,那麼就能無限循環,沒有止境地搞下去。

但問題在於過低的稅收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國家沒錢發展,又怎麼可能會繼續增長?

所以現在也是時候該提高稅收,以此讓經濟和發展更上一層樓。

趙駿繼續說道:“較為寬鬆的稅收政策雖然給予了農業和經濟蓬勃發展,但還是要有國家這隻宏觀的大手進行調控,不能任由民間搞自由市場,因為持續下去,很容易讓資本冒頭,然後形成壟斷。”

“眼下我們的發展已經走上了正軌,就需要國家這張宏觀的大手繼續往前推一推,就需要更多的財政收入。”

“目前的情況是以前我們一年鑄幣不過300-400萬貫,甚至到後來的宋神宗時期,大宋一年也隻能鑄幣500萬貫,財政收入嚴重不足。”

“現在則想鑄多少就鑄多少。”

“可以用金銀做為錨定物,發行銀元和綿鈔。”

“加上如今我們從國外大量引進金銀銅礦,讓朝廷可以每年鑄銅幣超過一千萬貫,銀元和綿鈔都是數百萬貫,年年能多出很多錢花。”

“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無限製的印鈔,因為這樣隻會造成民間通貨膨脹,讓原本健康的發展變得不健康。”

“因而就必須要配合稅收、銀行和信貸完成一個完整的經濟循環體係,通過稅收回收錢幣,防止市麵上的錢幣過多,造成供過於求的情況。”

“不過眼下百姓已經習慣了低稅率,貿然增稅,肯定會引起反對聲音不斷。”

“雖然我們完全可以無視這些反對的聲音,但這事關百姓的利益,就不能夠搞一刀切,直接大幅度上調。”

“所以就一步一步來,年後新政提高各類稅1%左右,明年再繼續往上提,最多維持到GDP的15%左右,應該就是比較合適的稅率了。”

他環顧眾人,最後看向夏竦道:“至於具體征稅製度,就由財政部拿出個章程出來。可以適當減少低收入人群的稅收,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稅收,像那些大商人,大資本家,就不要手軟了。”

“現在這些有錢人可富得不行。”

夏竦笑道:“聽說江浙有鹽商鬥富,拿絲綢掛彩船,直接百艘百艘地包,豪擲千金啊。”

“是啊,還有那些賣茶葉的,賣酒的,咱們汴梁身家數百萬貫乃至上千萬貫的大富商都有不少。”

晏殊也說道。

他在汴梁有很多房產出租,自然知道汴梁商業情況。

“所以就更不需要手軟。”

趙駿說道:“當初鹽山、礦山、茶山進行半私有化改革,造就了大批富賈。他們站在時代的風口上起飛,也應該回饋這個時代。”

慶曆年前,大宋富商的最高財富積累也不過是百萬貫,很少有突破數百萬貫乃至千萬貫的商人。

但到了明朝時期,江浙鹽商動則千萬兩白銀的家產,清朝和珅的家產更是達到了約8億兩白銀,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這其中固然有明清時期日本和美洲白銀大量流入,造成白銀巨額增多的因素。

可也有宋朝對於大商人的高額征稅政策。

一旦到達一定的財富值,宋朝朝廷對於你的搜刮那可以說是敲骨吸髓。

有些數十萬貫身家的商人,甚至能一夜之間被朝廷吃乾抹淨。

不像明朝時期,朝廷很難收這些頂級大商人的稅,造成了這些人財富的迅速積累。

所以宋朝看似繁榮,但隻聽說過宋朝百姓穿綾羅綢緞,卻從未聽說過宋朝首富多有錢,就在於宋朝首富上限被限製死。

甚至百姓穿綾羅綢緞也不是百姓多有錢,而是汴梁百姓有錢。

歐陽修裡描述的販夫走卒穿綾羅綢緞,那是因為汴梁的人工收入高,一天工資在150文左右,一個月收入4-5貫,這才穿得起綾羅綢緞。

你換成鄉野農民試試?

因而大宋的情況就是高額稅收,造成了虛假的繁榮。

朝廷有錢,民間積貧積弱,百姓和商人不得不拚命乾活,才能養家糊口,間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現在不一樣。

稅收大降之後,有錢人就能突破財產上限。

據說江浙一帶,已經出現了身家千萬貫的大商人。

所以趙駿就打算實行階梯式的收稅策略。

繼續提高富人的稅收比例,以此達到讓稅收每年穩固提升的地步。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