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儂智高歸順

第二百九十四章 儂智高歸順(1 / 1)

推荐阅读:

第305章儂智高歸順

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一月二十日,這對於大宋來說,是一個特彆的日子。

因為這是每年各個部門進行上報總計的時候。

不管是各個部門內部的計算以及統計部的大數據,都要上交到政製院。

其中財政部上報,去年稅收相較於前年增長了7%,主要原因是遼國加大了貿易量,且大宋嚴厲打擊海貿偷稅漏稅的問題。

另外就是新的工商業稅每年都在穩步增長,雖然不像原來的商業稅那樣刮地三尺,但新的商稅極大地改善了商業活動,加大了商業貿易,如今的商業繁榮程度比以前高了至少30%以上。

而除了財政以外,統計部的大數據增長尤為明顯。

人口、農業發展、經濟發展、教育、軍事乃至於文化發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彆是農業當中的耕地麵積。

根據國家統計部的計算,去年一年的時間,又新增耕地麵積達九百八十多萬畝,比宋太宗開寶九年,到宋真宗天禧五年的數據翻倍。

趙光義開寶九年,全國統計耕地麵積為2.95億畝。而趙恒天禧五年,耕地麵積達到了5.25億畝。

也就是說,這四十五年的時間,每年耕地增長為511萬畝。

然而那是趙匡胤和趙光義剛剛開國初期,戰亂平定之後,大量荒廢的耕地重新得到了開墾,這才能夠造成大規模增長。

等到趙禎時期,全國耕地麵積基本上就已經穩定,其餘的耕地最多也就是隱戶隱產的問題。

比如天禧五年的時候是5.25億畝,等到了四十二年後的宋英宗治平三年,耕地麵積反而下降到了4.4億畝,至少有八千萬畝田地在這四十年間不知去向。

接著到宋神宗元豐年間,王安石變法清查全國耕地,大量隱戶隱產隱田浮出水麵,這才發現大宋耕地麵積居然有七億畝。

可見當時隱戶隱產的問題有多嚴重。

而前些年趙駿進行全國普查,清查出來的田地數量大概在6億畝左右。

當時他用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全國大範圍降低農業稅,但每一畝田都要納入到官府的統計當中。

各地縣衙都必須將此事當成任務納入考成法,嚴格查清楚自己本縣到底有多少田產。

隱戶隱產以往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但如果沒有報備的話,那麼官府就有權把沒有產權的田地沒收,成為地方官田。

一時間大量地主豪強被迫將自己隱藏起來的田地報備出來,造成了當時耕地田畝數量爆發性的增長。

並且在朝廷降低賦稅之前,其實還是有很多荒地出現。因為當時稅務太重,有不少百姓直接放棄耕地,跑到城裡去打工。

所以除了地主豪強們的隱戶隱產以外,地方官府也清查除了不少無主荒地,變成官田招募佃戶來耕作。

這差不多七千多萬畝新出來的田地每年產生的稅收也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朝廷降低賦稅帶來的財政虧空,也同時為地方財政帶來了不少收益。

但宋初到現在屬於高速發展時期,每年能增長五百萬畝也很正常,可到了中後期就難了。

如天禧五年5.25億畝,元豐三年7億畝,中間相差了足足60年時間,也就是說這60年間,大宋每年增長的耕地不到三百萬畝。

現在一年增長到了九百萬畝,是天禧五年之前的兩倍,天禧五年之後的三倍,每年都有一千萬畝左右,讓如今全國總耕地麵積達到了6.4億畝,增長速度奇快無比。

之所以這樣,首先是因為休養生息政策下,官府鼓勵百姓多開荒,多開墾新地。

其次是耕地需要有生產資料,比如水、農具等。

朝廷這些年讓地方官府用地方財政多修水渠,納入政績,同時建設鋼鐵廠,大量產出鋼鐵材質的農具,保證了百姓有足夠的生產資料開荒。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梯田、淤田、沙田、架田、湖田等特殊田地就大麵積出現於宋代,再加上趙禎找到了土法肥料,耕地麵積與糧食產量,那自然是大大地提升。

耕地麵積與糧食產量暴漲,糧價那自然暴跌,同時暴跌的還有豬、雞、鴨、羊等牲畜肉價格。

特彆是豬肉,從前些年的27文一斤,跌到了如今15文一斤。

回到宋真宗時期5文錢一斤指日可待。

畢竟宋代的豬往往都吃豬草,但這樣肯定長不快也長不大,吃米麥就不一樣了,米麥本來就是豬飼料之一,提供的碳水更充足,長得也快。

趙禎還廣發聖諭,要求各地官府教授百姓閹豬技術,讓豬專心乾飯,生長周期和肥胖速度飆升。

糧價低了,喂豬吃米麥的就多了,豬肉自然也多了。

唯一比較堅挺的就是牛肉價格,宋朝是明文禁止殺牛的,牛要拿來耕地,隻有老死或者意外死的才能吃,才導致價格居高不下。

基本維持生存的物價低,進城打工的工資高,就顯然造成了大宋的整體經濟形勢在往一個極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說在封建農業社會有發達國家的話,那麼如今的大宋,應該是全球唯一的發達國家。

除此之外各個部門的上報工作也同樣讓人滿意。

大宋的基礎教育事業已經開展了四年了,雖然還沒有第一批成功畢業的學生,但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多,未來理工科人才也會越來越多。

趙駿不僅一手打造了數理化的理科體係,同時還打造了一定工業體係。

比如火炮、火槍的製造都有嚴格規定,火炮長度、材質厚度,火槍定量、射擊方式等等,進行了係統化規格。

未來蒸汽機量產後,流水線作業也將同步出現。

而商業增長也喜人,商業改革後,商業繁榮程度日益增長,國內商品經濟流通迅速,運河承載量大幅度增加,堵塞的事情屢屢發生。

為此朝廷又廣撥銀錢,讓地方官府對自己境內那段的運河進行疏浚擴展工作,又再一次大大提升了運河的承載量。

嚴格來說,未來物流首先發展方向肯定是火車。運河這樣落後的運輸方式,其實不應該再關注。

但趙駿經過分析之後發現,運河至少目前還沒有到淘汰的地步。

畢竟想要全國通火車在短時間內肯定難以做到,後世黴帝用了不知道多少華工的血水,才在1860到1910的五十年間修了超過50萬公裡鐵路。

而我們後世2021年的時候,鐵路總裡程也不過16萬公裡。

所以趙駿認為,運河至少還有五十年的作用。

等到五十年後,鐵路估計才能覆蓋全國各地,因而現在繼續修建運河,並不算是一件目光短淺的事情。

除了各地發展以外,軍事上的爆發性增長尤為關鍵。

一百二十多萬人,淘汰到隻剩下六十多萬人,將領日常待在軍營訓練,極大地增強了士兵的戰鬥力。

另外按照政製院的指示,在去年下半年,軍隊進行整改之後,又挑選了一批精銳之士,約三萬人,開始裝備火器,已經訓練了兩個多月,頗具規模。

如此一來,大宋的軍隊情況就很明顯。

其中八萬火器部隊,以一軍五千人為例,擁有三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擁有重型火炮十門,每門炮要配備二十人,小鋼炮六十門,每門炮配備五人。

這樣全軍就有四十八個炮兵營,重型火炮四百八十門,小鋼炮接近三千門。同時還有五萬六千人的火槍部隊,火力相當充足。

唯一的缺點就是火炮實在是太重,需要用大馬車拉著,二十個炮組成員分工協作,才能夠運作大火炮。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