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二百一十二章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寶元二年年初,公元1039年二月,西夏國主李元昊兵分兩路進攻大宋。
一路由野利遇乞領約四萬餘人佯攻涇原路,另外一路則他親自帶領,約八萬人進攻環慶路。
此戰當中,涇原路經略使王沿,命涇原路副都總管葛懷敏,涇原路鈐轄高繼宣等人,分彆禦敵,將敵人攔在鎮戎軍外。
恰逢環州部署種世衡領兵來救,在小規模接戰當中,西夏軍與宋軍互有勝負,等到種世衡的軍隊到來,野利遇乞就隻能被迫撤出鎮戎軍,收縮兵力敗退。
種世衡截斷了西夏軍退路,與葛懷敏、高繼宣夾擊野利遇乞。雙方在懷德、石門、寧安、天都等地爆發大戰,黨項死傷數千,兵敗退出兜嶺。
這一戰除了種世衡、葛懷敏、高繼宣等將領勇猛作戰以外,還湧現出了不少厲害的中下級軍官,如德順軍指揮使和斌、環州都巡檢使武英以及涇州駐泊都監王珪等。
其中這王珪堪稱猛將,一人殺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斬敵將數人,敵騎三十餘人,更是隻帶了十多名隨騎,追著西夏四百多一營騎兵跑,威震西北。
而環慶路這邊也順利擊敗西賊,元昊試圖破栲栳寨,阻攔延州援軍的計劃被破滅。張亢援軍疾馳而來,通過火器狠狠地打擊了西夏賊軍,一戰當中,殺敵一萬餘人,攻打栲栳寨的西賊死傷過半。
若非李元昊跑得快,再加上他後方還有三萬預備役,及時接應了過來,恐怕就連李元昊本人都得死在這場戰鬥當中。
進攻金湯城的野利旺榮也沒討到好,環慶路轉運使兼都部署滕宗諒讓環慶路馬步軍總管曹琮、副都總管趙振領步騎三萬前來馳援,配合盧德勤狠狠地敲了野利旺榮一記悶棍。
再加上其餘諸州宋軍馳援,十多萬西夏大軍很快就被三路宋軍約三十萬部隊夾擊、包圍、擊潰。
特彆在李元昊大敗之後,西夏軍抱頭鼠竄,狼狽地逃回關外。
這一戰事後統計,宋軍僅僅以損失了不過兩三千人的代價,卻大敗西夏軍隊,讓西夏軍隊死了近兩萬人,傷者不計其數,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戰後範仲淹統計傷亡,計算功勳,把戰報迅速分成兩份,一份送往汴梁,另外一份則送往四川。
此時趙駿還在成都府路,實際上他目前考察底層已經差不多,根據他的調查,如今大宋各路各州,平均70%以上的土地集中在地主富戶手裡,7%左右的人口占據了85%的土地,貧富差距非常大。
宋代是曆朝曆代當中土地兼並最嚴重的朝代,彆的朝代往往是晚期才會這樣,它卻是從開國到滅國土地兼並都非常嚴重,即便是仁宗朝距離開國才七十多年時間。
以至於《續資治知通鑒長編》當中記載了宋仁宗時期的土地兼並情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
要知道民國時期,偉人調研湖南農村的時候,也不過是65%的土地集中在地主富戶手裡,8%的人擁有70%的土地,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宋朝的土地兼並,已經比民國還要嚴重了。
另外土地的管理製度屬於典型的封建管理辦法,南方地區土地基本上由地主、豪紳、富戶、鄉賢、宗族管理,其治下的雇農和貧農往往70%左右的收入被當做地租抽走,有些地主富戶隻抽50%,都算是良心地主了。
這一點倒是比民國強,民國是80%以上。
問題是民國時期已經引進了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農作物,即便主要糧食被收走,通過田地的邊角料種點紅薯,貧農還能勉強維持一下生存。
可大宋是沒有這些農作物的,隻能靠稻米和小麥維生,剩餘30%的收入,根本吃不飽,常常餓得麵黃肌瘦。
一旦遇到災荒年月,那是真的成片成片的死人。
所以說大宋能活下來真就是個奇跡了,土地兼並那麼嚴重,造反起義那麼多,居然不是內部起義滅亡,而是被外敵消滅。
可見它的稅收製度以及三冗情況,真就既是要命的毒藥,也是救命的良藥。
“唉”
成都府漢州衙門,正在這裡考察當地情況的趙駿坐在桌案上,手裡拿著毛筆,寫下了一些東西,忽然停住,忍不住歎了口氣。
這是衙門後院的書房,趙駿每到一地,若是遇到貪官汙吏,便就處理掉,霸占對方的公房。
若是遇到好官,那就和對方擠一擠,反正官府衙門也大。
屋內並沒有其他人,漢州知州何郯官不錯,為人比較正直,也沒有趙駿多有巴結,即便趙駿來了,平時做什麼就該做什麼,不像楊告一樣,時時刻刻跟在趙駿左右。
書房門敞開著,正是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暖暖的陽光灑落下來,照在了屋內地麵,窗外有顆大樹,枝葉繁茂,映射下點點斑駁的陽光。
趙駿扭過頭看向窗外,他調研工作和記錄都已經趨於完善,繼續調研下去,也無非就是浪費更多的時間而已。
但他卻不得不繼續走完整個大宋,繼續去看底層悲慘的生活。
不是他不急著回汴梁改革。
而是搞不了。
現在大宋是真的內憂外患,而不是像他以前嘴裡說的那樣內憂外患。
親眼見到和坐在汴梁政製院裡搞改革是兩碼事。
坐在汴梁政製院,一拍腦袋就能決定,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結果就隻能是王莽和王安石的下場。
現在親自下了基層,就能夠明白這裡麵的阻力有多嚴重,困難有多大。
如果在外患都還未清除的情況下,就急吼吼地開始搞改革,那麼結果無疑就是會造成內部動蕩不安,被外敵找到可趁之機。
‘唉,又回到最開始的情況了,還是得老範那邊給力,把西夏和遼國打垮,才能夠正式開始改革。’
趙駿放下手中的毛筆,沉吟著思索:‘不過這一趟也不是毫無收獲,以前談改革都是紙上談兵,或者借用前人的經驗,但現在實地考察後,總結出了自己的辦法,改革起來,想來也得心應手許多。’
他看著桌案前的紙張,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他對地方農業情況的感悟和設想。而這樣的紙張他已經寫了很多很多,有不少建設性的提議都送去汴梁,大部分都被他自己留下來了。
留下來的這部分至少是現在不能給趙禎他們看的,怕他們作為一群要挽救大宋的激進分子都覺得太偏激。因此隻能先放在這裡,等以後機會來了再開始搞行動。
‘還是要看老範啊。’
趙駿站起身,想著去屋外走走,他現在已經把寄托全放在範仲淹身上了。
老範那邊搞定了西夏和遼國,那大宋外患就除掉了。他和範仲淹就可以聯手起來,放心大膽地搞內部整頓。
就在這個時候,漢州通判急急忙忙走了進來,向他稟報道:“知院,陝西路快馬加鞭,送來了公文。是範相公的,說是務必要親自交到知院手上。”
“哦?”
趙駿忙道:“拿過來。”
通判將手中的公文遞過去,趙駿打開掃視了兩眼。
就看到裡麵的內容是老範將這段時間與李元昊的交戰的過程寫成的戰報。
雖然李元昊準備時間挺長的,但這次戰鬥的時間反而很短,從他悍然入侵宋境到狼狽被打回去,隻過了六天。
其中栲栳城那邊隻打了四天,兩天是李元昊圍攻栲栳城,到第三天張亢帶兵來援,一路攆得李元昊像是趕兔子一樣狂追了一天一夜。
可以說這次李元昊來襲,被宋軍迎頭痛擊,揍了個狗吃屎,損失非常大。
要知道曆史上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以及定川寨之戰,加在一起,宋軍也不過隻損失了四萬左右人馬,就已經讓宋朝承擔不起。
而西夏本來就國小民寡,一下子損失了近兩萬人,可以說是比曆史上整個宋夏戰爭當中,西夏軍的傷亡還要大了。
所以見到這份戰報,趙駿非常高興,激動地說道:“太好了。”
漢州通判好奇道:“知院,是發生了什麼事嗎?”
“李元昊大舉入侵西北,希文公設計迎敵,大敗西夏,此戰西夏國力怕是要大大衰敗了。”
趙駿還以為這場戰鬥要像曆史上那樣曠日持久,沒想到老範直接給他整了個大活,把西夏給打殘了,真是給了他一個大大驚喜啊。
這樣一來,西夏那邊就隻剩下兩條路,第一條就是死撐著,繼續和大宋硬剛。第二條就是求和,剛剛登基的李元昊自削皇位,向大宋稱臣納貢,這樣西北邊境就徹底安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