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一百五十六章官場改製的影響大理寺和審刑院送上來的名單有一萬多人,經過政製院一上午的忙碌核查,駁回了他們的請求,重新進行了批複意見。
一萬多人裡,三百多名官員,殺一百餘人,罪不至死者二百多人,最輕都流放嶺南。
大量幫派份子、黑惡勢力,除了極少數是被迫加入,確實沒有太大惡跡以外,大部分都是砍頭,被判死刑者高達七千餘眾,其餘就算罪不至死,也是從重處罰。
當政製院的複核指令下達之後,大理寺和審刑院那邊都嚇傻了,有宋以來,即便是太祖時期,也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殺人,更何況還有那麼多官員。
大理寺卿錢正威以及同知審刑院張揆連忙複核。
此刻大理寺內,二人聚於廳堂,看著政製院發下來的批複公文,麵色都不是很好看。
他們倒不是跟這些案犯有什麼勾結,或者裡麵有彆的關係。純粹就是感覺政製院的指令他荒唐,讓他們覺得無法接受。
“自太祖以來,刑不上大夫乃是大宋鐵律,之前知院遣皇城司擒拿官員,就已經令人不可容忍。”
張揆率先開口,看著錢正威說道:“雖說他抓的都是犯了法的犯官,但也要經過禦史台、大理寺、刑部以及審刑院,如今不僅沒有經過,還要越權下令,這怕是有失法製!”
錢正威飄了對方一眼,張揆其實和他是同年進士,他四十八歲,張揆四十六歲,而且以前張揆做過大理寺少卿,當時自己還和對方搭檔過一陣子。
隻是張揆後來因為生病辭官回家休養,十年沒有回官場,最近才調回來,否則也不會隻做從四品天章閣待製兼同知審刑院。
不過審刑院也屬於權重的部門,掌管官員以及大理寺刑罰核查,所以職位雖不如錢正威,但權力比較大。
因此錢正威苦笑著勸說道:“你最近才回汴梁任職,怕還不知道最近的風聲吧,官場改製,各部將從此聽令於政製院。何況以如今政製院的權勢,節製百官,下達政令也不算是越權,這事就這樣吧。”
“怎麼能這樣?”
張揆不滿道:“這豈不是違背了祖訓?”
“省省吧,知院不在乎祖訓。”
錢正威搖搖頭:“如今諸多宰相,還有官家都支持他,政製院權重是必然的事情,滿朝文武沒有反對過嗎?反對有用嗎?”
張揆沉默了片刻,說道:“反正這字我是不會簽,屆時我會直接找官家進行複核審議。”
“你不簽就不簽吧。”
錢正威歎了口氣道:“我隻能告訴你的是,可能找官家也沒什麼用了。”
“哼!”
張揆就沒說話了,冷哼一聲,起身離開。
看著對方離開的背影,錢正威搖搖頭,老張最近才回朝堂,即便聽到了些什麼,但終究沒親眼見到,又怎麼能知道如今大宋的天,已經變了呢?
下午時分,大理寺把裁定公文又回交給了政製院,上麵隻有大理寺幾個官員的簽字,宋朝官製的特點就在這裡。
各部門不僅有主管、副管,還有大量下屬官員,名稱上有勾當、提點、勾押等職。
一個文件,一項政令,都需要這些官員簽字才能實施。
結果就是造就了各個部門互相推諉,互相扯皮,政策推廣下去,隻要其中有任何一個人不簽字,那政策就推動不了,行政效率極其緩慢。
也就是趙駿抓了大理寺一些官員,震懾了大理寺,這些人才不敢違背,要是換了彆人,這字怕是不容易簽。
政製院那邊看了新公文也沒說什麼,就下發到了開封府和皇城司去了,罪名的製定和判決一般是由大理寺和審刑院來做,而執行之前是由開封府,但如今又加上了皇城司。
至於審刑院的事情,趙駿並沒有立即動手,而是寫在了小本本上。將來新的製度推廣後,對各種表現不好的官員要進行批評記過,發在邸報上。
新製下,以後凡是記過人員,不僅升遷緩慢,且一旦有三次記過,就是罷官處理。因此這個小本本,堪稱以後的**。
很快死刑核定的政令下達,確定從十二月份開始,就對罪大惡極的第一批人犯開始處決。
這個過程可能有很長時間。
也許到趙駿離京的時候,東京郊外的刑場還在每天送人去。
翌日,刑部改製的通知迅速發了下去,原來的刑部尚書夏竦改為保和殿大學士,因為之前的六部尚書是寄祿官,所以隻需要改一下官職就行。
但眼下刑部顯然要變成實權部門,李迪不再擔任三司鹽鐵副使,而是改為了刑部尚書,就去了差遣,隻剩下本官。
要是以前世人肯定以為李迪是被罷為閒職了,可如今隨著一份新的通知,官場炸開了鍋。
這一日,恰好又到了每月發的邸報時間。
以往邸報是由進奏院發布,這個部門簡單來說,就是朝廷的宣發機構,將朝廷發布的政令轉發給諸路,同時也把諸路呈上來的公務轉交給朝廷各部。
進奏院的總部在汴梁,各個路也有分布,相當於後世宣傳部以及各地宣傳處、宣傳局,政製院目前的指令也由他們發放。
此刻汴梁各大辦事機構,樞密院、三司鹽鐵、戶部、度支、中書省、門下省、禦史台、諫台、銀台司、通進司、發敕司、三班院、開封府、九寺六監幾十處官府府衙之中,官員們各司其職,跟往常一樣辦著差事。
隻是宋代的官員效率確實不高,諸多官員懶洋洋地上一天班磨一天工,雖然也有不少認真工作的,但至少大部分人都是慢吞吞地乾活,即便遇到事務,也都是能拖就拖,少有高效。
這就是宋代官員行政效率的現狀。
但很快隨著邸報發下去,這些官員看到最新的消息,就有些坐不住了。
因為他們萬萬沒想到真的要改製。
樞密院中,一些官員議論紛紛道:“沒想到最近風聲是真的,政製院要改製了,改為一院多部製。”
“增設了大量的新部門,而且還會遴選閒散官員,這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嗎?”
“是倒是,可程相就不高興了,他可是計相,現在要改成什麼財政部,原來的戶部隻管人口,以後的國庫收支都由財政部管。”
“還有鹽鐵也要分開,歸入到地質部,這地質部是管全國礦產的部門,似乎跟漢代的少府很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