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七十六章出宮,刺青夜涼如水,天色暗了下來。
諸公們離去。
晏殊最後一個走。
趙駿看出了他離開前欲言又止,似乎有些話要對自己說,便主動提出送送他。
從觀稼殿走出來,撲鼻而來的是稻香。
稻穗在風中輕輕搖曳,在月光下,兩個人漫步在出宮的草坪上。
身邊竹林婆娑作響,花香撲鼻而來,假山倒影遮在他們身上,將兩個人都隱沒在了陰影當中。
“趙駿啊。”
“嗯?”
“官家說,明天你就可以出宮了。”
“嗯。”
“出宮之後,有什麼打算?”
“肯定是先安頓好,然後認真讀讀書,把經義弄好,再去汴梁城內外走一走,看一看。”
“嗯,這樣最好,求學問沒有捷徑,一步一個腳印才是真。”
晏殊這句話說完之後,趙駿沒有接茬。
兩個人就一邊走著,一邊就又陷入了短暫的沉默裡。
過了片刻晏殊才繼續道:“現在距離鄉試隻有二十多天了,來得及嗎?”
“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呢?鄉試應該沒那麼難吧。”
“確實沒那麼難,你之前說明朝八股文,以四書五經取題為文,我大宋沒那麼複雜,隻需要硬背即可。”
“死記硬背是我的強項,我們後世的文科生也多強調硬背,這應該也難不倒我。”
“就算是沒有考上也彆灰心,大不了明年讓陛下再開恩科就是了,開恩科是把原本兩年或三年一次的科舉變成一年一次,這並不違反規定。”
“嗬嗬,我可懶得浪費一年時間,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趙駿笑了笑。
“既然如此那就最好。”
晏殊嘴唇蠕動了兩下,這才說道:“趙駿,你也不要怪我們,當年我們也是這麼過來的,官家能把今年經義定為《孝經》已是格外開恩,大大降低了難度,伱要認真努力才是。”
“我知道。”
趙駿道:“也沒有怪你們,就是覺得我應該有資格讓你們開個方便之門,又不是讓你們直接幫我作弊寫答案,隻是調一下考試難度和經義占比。結果沒想到這都不行,讓我心裡有些失落而已,看來我的重要性沒那麼大。”
“不。”
晏殊認真地搖搖頭:“你的重要性很大,比我們的命都重要。但有些例子不能開,開了就會壞了規矩,這是不能更改的事情。”
“行吧,我也知道搞特殊待遇確實不是件好事,我沒那麼小肚雞腸。”
趙駿聳聳肩:“就希望你們以後能把你們的考試經驗認真傳授給我,鄉試還二十多天,春闈還有半年時間,這半年功夫裡,就麻煩你們了。”
舉人試其實還算簡單,就是策論、詩詞、經義。
其中經義隻要求熟背七經當中的一門即可,到時候可以進行自主選擇報考。
關鍵是進士科。
他之所以堅持考進士,是因為其餘明法科、明經科以及製科在官場裡地位比賜同進士還低,受到歧視更嚴重,且基本難以升遷到高位。
隻有進士科一甲才能夠名正言順地升遷速度快,地位穩固,擁有成為宰相的可能。
所以北宋就有像章惇這樣,即便是考上了三甲進士及第,但排名比較靠後,又因族侄章衡考中狀元,羞於名次低而憤然拒不受敕再考一次的情況。
進士科的內容依舊是以詩詞歌賦、策論為主,分彆為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論語》十帖,選六經當中的墨義十條,正常情況下是字數最多的《春秋》和《禮記》。
因此即便你在舉人試當中自己挑選了比較簡單的《孝經》作為考試內容,但到了進士科的時候,依舊要考其它六經,還是要求你把其餘六經都背得滾瓜爛熟。
根據南宋學者鄭畊老的統計,當時宋朝版本的七經總字數為八十多萬字,這還隻是內容。另有各大儒注釋、解讀、講解,都要背誦,林林總總加起來,考上進士可能至少要背幾百萬字的經義。
這也是為什麼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原因。
趙駿既然了解古代科舉史,自然清楚這些,所以他才希望調低經義的占比,提高策論和詩詞歌賦的比例,這個要求在他看來並不過分,畢竟自己的重要程度遠比整個科舉考試都要高。
可對於這些寒窗苦讀幾十年,背了不知道多少經義才考上的進士們來說,就完全不能接受了,因為這涉及到他們的原則問題。
這就是雙方存在差異的地方。
不過他們的分歧最後還是由趙禎給化解,趙禎是皇帝,裁定了今年主考科目是《孝經》,那就不違反原則和規定。
畢竟《孝經》也是必考的七經之一,隻是由於字數少,難度低,以前基本不考而已。
晏殊擔心他們沒答應趙駿的要求,趙駿心裡有些不滿,所以才想出來解釋解釋,安撫一下他的情緒。
但趙駿也不是個那麼多計較的人,既然他們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按照他們的原則來辦就是了,現在趙禎能提出兩全其美的辦法,再好不過。
“嗯。”
晏殊聽到趙駿的話,心裡算是放心下來,應下道:“這些你放心,你先背誦經義。我們要教你什麼,就讓我們來做準備就是。”
末了他想了想,又道:“經義其實是死的,主要是策論和詩詞,這東西看似是你的強項,但考試內容是規定範圍。不管是行文格式、還是詩詞平仄都有限製,不是你想抄哪首就能過關,抄得再好還是要按照規定。”
這話也算是默認了趙駿可以在考試裡抄策論和詩詞。
畢竟抄未來的策論詩詞,到底算不算抄?這種東西你也很難去定義,所以大家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