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同時穿越:我在諸天證大道 > 第三百三十一章 百家所認可的上古聖賢! 為天下學子開辟一條通天坦途!

第三百三十一章 百家所認可的上古聖賢! 為天下學子開辟一條通天坦途!(1 / 1)

推荐阅读:

如今的儒家,本身就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大雜燴。

內部分歧之大,甚至有儒家八派之說。

但在小聖賢莊,或者說曾經讓儒家揚名的稷下學宮和齊國,實則,儒家的正統,反倒是相當的複雜。

托古改製,這種做法,未來的儒家弟子張口閉口的子曰,但在當下,儒家真正追捧的卻是元聖周公旦。

從孔子開始,儒家分裂之後,孟子、荀子都算是儒家之中自開一脈的典型了,雖然套著儒家的皮,但內部的思想卻是和原始的孔子之儒,有著很大的區彆。

看荀子教導出來的弟子,幾乎絕大數,都拐到了法家的路子上,就不難判斷出,性本惡,對於儒家的原教旨主義衝擊還是很大的。

性善論,其實才是最適合儒家的,因為性善論可以直接推論出,儒家仁的核心來,反而是性本惡,卻讓仁的核心受到衝擊。

這也是為何,荀子在儒家很不受待見的原因,這種不待見,幾乎一直蔓延到了未來。

而羅浮的學說,就更加讓儒家的原教旨主義不爽了。

儒家更多的是,喜歡形而上學的嘴炮,喜歡什麼聖天子垂拱而治。

羅浮的學說呢?他雖然不像是荀子一樣,一個性本惡,直接動搖了儒家核心的仁,但某種程度上,羅浮的學說,反而對儒家的衝擊更大,因為他摒棄了道德上的遮掩,直接以馬列的利益角度,來給天下學子,提出另一條可行的致太平之路。

這種致太平的理念,幾乎是人人所向往的,不獨獨是儒家的追求。

對於諸子百家,乃至於各國權貴來說,羅浮的學說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甚至因為他擯棄了善惡的源頭論,他的學說卻是在某種層麵上,更加被權貴們所接受。

權貴們當然是不喜歡,被人用善惡來評價的,如此他們自然是更加喜歡,羅浮對於善惡的觀點。

所謂善惡,本身即是後天產物。

可拋開了這些有爭議的部分論述後,關於羅浮致太平的三世說,卻是真正規劃出了一條能夠實現太平盛世的理想來。

而羅浮所創造出來的儒道體係。

隻本身其受到排斥的程度,就是儒家之中,最少的分支之一。

原因就在於羅浮爆出來的橫渠四句。

當然了,現在因為這四句話是羅浮桑海城小聖賢莊說出來,自然也就變成了桑海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往聖,這可是一股腦的連諸子百家的賢哲都一塊囊括了,這也是羅浮,作為儒家弟子,受到排斥最少的人。

不過這也跟,羅浮在儒家,本身就不太受人喜歡有關係。

可無論如何,隻要在心理層麵上,認可了羅浮提出的學說理念來,那麼就像是進廟拜神一般,而對羅浮的儒道體係來說,就像是給羅浮獻上了並不是那麼純粹的信仰。

羅浮的儒道體係,當然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用信仰神的信徒程度劃分的話。

泛信徒肯定是不可能得到聖域回饋的,淺信徒,才能夠靠著自身的堅定心意,得到幾分聖域的反饋來,而對於羅浮學說越是癡迷和堅定,那麼就越是能夠得得到聖域更多的回饋。

從而就連實力都能夠水漲船高了。

這橫跨虛空,宛如一根根絲線一般,從四麵八方的學子、權貴等人身上勾連到羅浮身上的絲線。

就是一種融入了羅浮體係的象征了。

而很快,第一個淺信徒一般的九品誕生了。

甚至這個九品,距離羅浮所處的位置還不遠,就在新鄭城中。甚至還是羅浮之前認識的人。

當然肯定不是韓非這個法家之集大成者,而是未來小聖賢莊三傑之中的張良。

沒錯。

第一個需要羅浮給予回饋的,竟然是未來的謀聖張良。

隻可惜,羅浮在確定了張良的身份之後,卻也是很快明白過來,張良不可能真正和他站在一起的。

或許,羅浮的學術的原因,張良不會因人廢政,甚至還會按照羅浮的學說指點,去重建韓國,但在兩人立場上,張良卻是絕對不可能和羅浮成為同僚的。

羅浮的儒道,是真正的唯心主義,雖然以儒家的皮,包裹了馬列的內核。

但卻是百分百唯心的。

張良內心對於韓國的執著,注定他不可能因為學術,與羅浮站在一起。

房間中,剛剛完成了儒道的建立,就被現實給了這樣一個大逼鬥,羅浮幽幽的看向了張良的方向。

此刻,正在紫蘭軒的雅室之中,和韓非討論著羅浮的學術。

張良的神色突然一變。

韓非不解的道:“子房?你這是……”

“九公子,你有沒有感覺到,天地間,仿佛有一個至剛至大的世界。”張良的語氣中充滿了激動。

這下韓非愈發疑惑了。

作為荀子的弟子,即使是因為荀子學說的原因,從儒家跳到了法家,甚至還成為了法家之集大成者。

但韓非卻依舊知曉,所謂的至剛至大,這本身就是當年孟子的浩然之氣。

是的。

在儒家,本身就有修煉浩然之氣這樣的武功。

而且修煉出來的真氣,也的的確確如同孟子所言,浩然之氣,至剛至大一般。

可至剛至大的世界,是什麼東西?

韓非一臉疑惑的看向了張良,道:“子房,你不會是自己參悟出了修煉浩然之氣吧?”

張良卻是愈發激動了,道:“九公子,難道你真的沒有感受到嗎?那是一個至剛至大的世界,浩然之氣,充塞天地,隻是……隻是這個世界好像離我很遠,我……”

微微一頓,張良仿佛在冥冥中領悟出了什麼一般,突兀的伸出手來。

下一刻,他的身上竟然真的爆發出來讓韓非難以置信的浩然之氣來。

小聖賢莊作為儒家的聖地。韓非在儒家學習的時候,可是沒少接觸過那些修煉過浩然之氣的弟子們。

甚至在那些修煉了浩然之氣多年的弟子身上,韓非都沒有感受到,像是此刻張良一般,如此心意純粹的浩然之氣。

這下輪到韓非驚呆了。

張良雖然本身會武功,但卻也僅僅隻是張家家傳的一點手段罷了,但現在,他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浩然之氣,卻是連韓非都無法相信。

如此不加掩飾的釋放自身的浩然之氣,自然很快引來了衛莊的關注。

在看到,這股浩然之氣的主人,竟然是張良時,匆匆趕來的衛莊,有些疑惑的看向韓非道:“這是……?”

韓非搖搖頭,苦笑道:“我也不知道,子房突然問我,是否感受到一個至剛至大的世界,然後……然後就這樣了。”

衛莊一頭霧水。

什麼至剛至大的世界?

但很快,衛莊就反應過來,

實在是,張良身上此刻這股特殊的力量,表現得簡直是太過於明顯了。

哪怕在此之前,衛莊從來不曾感受過這種力量,但作為鬼穀縱橫一脈的傳人,他當然是看過百家的經典著作。

而其中,孟子的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更是都快成為儒家的標誌之一了。

浩然之氣,正大剛直,簡直是跟現在,張良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完美的契合。

衛莊不是沒有接觸過儒家的弟子,甚至儒家還真有浩然之氣這樣的傳承。

但歸根結底,儒家的浩然正氣隻是一種武道練氣的法門,和縱橫家、墨家、道家等等沒有什麼區彆。

可現在,張良身上所展現出來的這種所謂特殊的浩然之氣,就著實讓衛莊有些無法理解了。

那是一種仿佛從心靈深處貫徹出來的力量,下為河嶽,上為日星,充塞天地之間,仿佛亙古永存一般,隻是在張良之前,從來沒有人能夠感受到這股力量的出現,也無法引出這股力量來。

“至剛至大的世界?”衛莊眼神中閃爍著濃濃的驚訝之色,道:“沒想到子房竟然有如此機緣,他這是悟出了前人未有之道,隻是,為何會是儒家的浩然之氣?”

這才是衛莊疑惑的一點。

要知道,韓國的張家,世代相韓,百家經典,都有所涉獵,但要說真正屬於那一家,肯定是不可能的。

畢竟像是張良的家世,諸子百家,對於他們而言更多的是懷揣著利用的心思。

可用才是一切的關鍵,不可用就會被毫不留情的舍棄。

偏偏現在張良,竟是成為了一個異類,從他此刻身上展現出來的浩然之氣,那麼就算在儒家,張良也足以成為聖賢一般的存在了。

韓非卻是皺了皺眉,說道:“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瞥了一眼正沉浸於浩然之氣中的張良。衛莊詫異道:“為何這麼說?”

“子房恐怕並不是自己悟道,而是被人傳道。”韓非一邊說著,信步來到了窗戶的位置,打開窗子,望向了羅浮下榻的宅邸方向。

衛莊心中瞬間凜然,脫口而出道:“你是說……這一切是……是那位羅子先生做的?”

“雖然我也知道,這很不可思議,但除了羅子先生之外,我想也不會有其他人了。”韓非幽幽的說道。

倒不是說韓非看不起張良,實在是,自悟一道這樣的事情,可不是說一個領悟,就能夠瞬間領悟的。

那是真正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甚至,還需要神助。

當然,這個所謂的神助,並非是說神祇真的現身相助,而是指,神而明之的靈機一閃。同時也是自身智慧,知識在有了足夠積累之後的爆發。

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下,迄今為止,諸子百家之中,也絕少有人能夠做到這種程度。

而張良之前沒有半點表現,隻是突兀的感受到了一個所謂至剛至大的世界,那麼,那麼不提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來的。

光是剛剛自己和張良討論的話題,就讓韓非篤信,一切的始作俑者,肯定是羅浮。

因為就在張良感受度奧那所謂至剛至大的世界時,他們倆赫然正在也討論關於羅浮的學說。

隻是相比起法家出身的韓非來,張良顯然更加可以理解,接受羅浮的學說和理念。

而法家之集大成者這樣的身份,早已經讓韓非的內心如同打上了思想鋼印一般。

他可以接受其他的諸子百家學說,但卻絕對不會相信。

連相信都沒有的前提下,韓非自然不可能有機會感悟出浩然之氣的存在。

也正是兩人之前的爭論,張良似乎是想到了什麼,隻是還沒等他開口。

他就突然感受度奧了了那所謂的至大至剛的世界,緊接著就發生了此兒科這般不可思議的變化來。

衛莊皺了皺眉後,說道:“如今新鄭正是多事之秋,羅子先生如此做,到底有什麼意圖?”

“意圖?”韓非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道:“我想師叔恐怕什麼意圖都沒有,隻是單純的發現或者說創造出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浩然之氣來。”

微微一頓,韓非看向了衛莊說道:“這就像是一隻老虎,哪怕他隻是隨隨便便翻個身,對於尋常的螞蟻,都能夠造成天災一般的危害了,而我們,就是螻蟻,而羅浮師叔,就是猛虎。”

眼神一閃,衛莊道:“這麼說來,子房隻是一個意外,就算是沒有子房,也會有其他人?”

“不錯。”韓非點了點頭,幽幽的歎息一聲道:“師叔到底意欲何為,我們還是等子房醒過來再說吧,或許,我們可以從子房的口中知曉一些師叔的目的。”

沒有讓韓非和衛莊久等,更關鍵的是,現在羅浮所打造出來的儒道體係,隻是一個雛形罷了,就像是一棟建築物,剛剛挖好了地基一般。

不說其他,羅浮現在就連九品的體係,都沒有徹底打造完成,更彆說是九品之上的境界了。

而張良,也不過是儒道體係誕生之後的第一個幸運兒罷了。

當他從初次接觸儒道體係,直接踏入了九品境界後,他就很快從那種玄之又玄的感悟之中清醒了過來。

張良的臉上,帶著幾分複雜,道:“沒想到羅子先生竟然是這般聖賢,不但開創出了致太平的三世說,甚至……甚至還給我人族另開了一脈法統。”

“子房,你感覺怎麼樣?”沒有急著追問剛剛的浩然正氣到底是怎麼回事,衛莊和韓非,現在更加關心,張良的身體情況。

畢竟,剛剛張良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至剛至大,充塞滄溟的浩然之氣,簡直就像是要摒棄一切其他力量一般,仿佛和山川日月共鳴。

在張良從那種奇特的狀態之中清醒過來的時候。

衛莊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張良的身上似乎多出了一點玄之又玄的變化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身體並沒有變成如同練武之人一般。

但不可思議的是,衛莊卻是從張良身上感受到了淡淡的威脅感來。

要知道,張良的實力,在衛莊眼裡,其實不過爾爾。

而對於自視甚高的衛莊而言,張良做大的作用還是他的家世,而是他的實力。

可現在明明身體並沒有像是練武之人一樣,出現什麼明顯的提升來。

偏偏,自己卻從張良的身上感受到了一股足以威脅自身的可能。

唯一的解釋就張良身上,剛剛所爆發出來的所謂浩然之氣了。

不知道自己突然地變化,給衛莊帶來了多大的震撼。

張良搖了搖頭後,說道:“我很好,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好,隻是,九公子,你可知曉,羅子先生到底做出了何等不可思議的事情嗎?”

說話間,張良的神色變得激動起來,仿佛為了證明一般,手舞足蹈的說道:“羅子先生為儒家弟子,天下學子開辟出另一條前所未有的通天坦途來。”

“你先等等!子房,你說,羅子師叔,為天下學子開辟出來一條通天坦途?”韓非皺眉看向了張良。

張良卻不知道此刻韓非的疑惑,而是徑直點了點頭,說道:“是的,九公子,羅子先生為天下學子開辟出了一條儒道來。”

“儒道那不是孔子開辟的嗎?”衛莊差異道。

“不,儒道是從宗周延續下來的,真正的開創者,乃是周公,孔子隻是繼承了周公的學說。”韓非搖了搖頭解釋道。

事實上,現在的孔子,可是遠遠沒有後世的地位,充其量也就是在儒家比較受尊重,甚至就算是在儒家,對於孔子的身份和定位也並不高。

如見真正毫無疑問的聖人,是確立了周禮的周公旦,也是被公認的元聖。

後世的儒家弟子,動不動子曰。而如今,最具說服力的卻是周公旦。

就連孔子,在和他人辯論的時候,一旦落入下風,或者說有什麼邏輯上的漏洞被人抓住。他都會理所當然的來一句,我昨晚夢到周公了,這番道理是周公告訴我的。

往往隻需要孔子這麼說,那麼對手就算是抓住了儒家學說的破綻,也隻能徒歎奈何了。

儒家學說,本質上和後世的理學、心學,包括種種流派和學閥差不多,走的都是六經注我的路子。

實質上,隻需要孔子打出夢到周公這張牌來,那麼就可以洗脫儒家學說邏輯上的漏洞,倒不是說,周公旦的名字,能夠跟歲月史書一般,而是孔子為了維護儒家找的理由。

周公旦是百家所認可的上古聖賢。

而周公之治,更是成為了一種理想國般的狀態,幾乎沒有多少真實性,更多的還是寄托了諸子百家對於治世的理想。

這也就造成了,周公旦的權威性,近乎於到了一種不容動搖的地步。

當然,周公旦的權威性,其不容動搖也是有前提的。

比如說在法家,周公旦就沒有這個分量了。

一方麵,是法家本身並沒有脈絡清晰的傳承,往往很多顯赫一時的法家弟子,都是自學成才的類型。

包括韓非、李斯都算的上是自學成才了,原本她們倆,學的可是儒家,甚至還是荀子的弟子,但結果,這對師兄弟,卻是成為了法家的代表。

甚至韓非還被稱之為法家之集大成者,其在所著的五蠹之中,乾脆來了一句,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的評價來。

或許正是因為韓非對於儒家的不屑,讓他明明對羅浮的學術理念很是欽佩,甚至認為羅浮的三世說,有很大的可行性。

但他卻依舊堅定的認為,純粹靠著儒家所謂的仁治,是不可能的實現的。

可行性,和可能是兩種改變,並不能混為一談。

這種從學術邏輯的底層上,對於羅浮學說的不認可,才讓韓非,明明是比張良更早接觸羅浮的思想,理論上應該比張良更在觸動神威聖域。

但偏偏,張良卻是成為了距離羅浮最近的第一個得到了浩然之氣的人。

雖然內心不認可儒家,但韓非好歹也是真正感受過浩然之氣的至剛至大。

哪怕不會武功,韓非也知道,一旦張良這種情況若不是個例的話,後果會是何等的可怕。

“子房,你所說的儒道,莫非就是剛剛那種至大至剛的力量嗎?”韓非沉聲問道。

張良先是點了點頭,但隨即又搖了搖頭說道:“不,九公子,我剛剛得到的並不是儒道浩然之氣,而是一顆種子罷了。”

“一顆種子?”衛莊驚訝道:“僅僅隻是一顆種子,竟然能夠讓你給我帶來威脅感?”

衛莊並清楚,張良所得的的的確確是儒道的種子罷了,甚至充其量,現在也不過是麵前擦了一點九品的邊而已。

之所以衛莊會感受到威脅,實則,本質上,純粹就是羅浮神威世界所帶來的。

千萬不要忘了,羅浮所開辟的儒道,壓根就不是偉力歸於自身的體係,而是一種集眾的法門。

神威世界,如今已經徹底化為了儒道聖域,一切心誌堅定的儒家弟子,但凡是認可羅浮的學術,都能夠有一定的概率,意識接觸到神威世界。

覺醒出屬於自己的浩然之氣種子來。

但想要將這份力量不斷的提升上去,卻是需要自身堅定的心意,和神威聖域不斷的進行交換。

可惜的是,這種儒道浩然之氣,成全的隻會是羅浮這個唯一的播種者。

其他人,不過是為羅浮提供著這一體係成長的資糧罷了。

衛莊之所以感受到了威脅,不是因為他察覺到了神威洞天的存在,而是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是一種生命在受到威脅時,本能的警惕和敬畏罷了。

就像是一種,經曆了後天鍛煉,修行後,壯大的心血來潮似得第六感。

這種冥冥中的感覺,才是最玄妙的。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