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 > 第七章做個野蠻人(2/3)

第七章做個野蠻人(2/3)(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陳導名氣場強大,星光也強,咖位大。

知名度上可以說家喻戶曉,演技不用說。

而且年齡合適,曹操赤壁之戰時53歲,虛歲54。

陳導名55年出生,51歲,虛歲52歲。

化妝、試裝,再拍照。

前前後後忙了大半天,沈三通在公司食堂招待了陳導名一行人。

陳導名幾個小時,算是對沈三通的工作態度,有了直觀體會。

私下裡很隨和,也不擺譜,沒有什麼年少成名的傲氣。

工作上,強勢、直接。

有什麼說什麼,是什麼就是什麼。

不喜歡港台風氣,但曹操選角依然把港島演員納入考量,對電影負責。

一塊吃飯,感覺沈三通公司氛圍也很不錯。

和港台,和華夷小鋼炮那幫人,做事風格完全不一樣。

飯間。

陳導名問道:“我看你宣傳上是中式古裝大片,這個提法,一定是有意涵的吧?”

沈三通點頭:“這部戲我最擔心的是古裝大片的名頭臭了。”

“從一開始立項,我就強調是麵對國內市場,那個時候是出於我自己的情緒。”

“到了現在,觀眾對古裝大片很失望了,因為《英雄》《十麵埋伏》《無極》《夜宴》這些片子,劇情太差。”

“我將之稱之為中皮西骨。”

“披著中國曆史的外衣,骨子裡是西方式。看似是解讀,其實是解構。把我們曆史糟蹋了。”

“我要劃清界限,我的《赤壁》是中式古裝大片,是曆史大片,真正講好我們的曆史。”

陳導名不由叫好道:“太好了,說的太好了。”

當年拍《英雄》的時候,他就覺得有些不舒服,彆扭。

沈三通的觀點、思路、看法,讓陳導名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總結的太準確。

不由期待起《赤壁》,陳導名已經很少有這種興奮的感覺。

一個好的導演,一個好項目,是能夠激發演員潛能的。

《赤壁》有可能是部開創性的電影,和過往的古裝大片,和其他大片,截然不同。

參與這樣的項目,很大可能成為他職業生涯裡的一個高光點。

對曹操這個角色更加上心。

沈三通的想法,隻是導演想法,作為演員他還要進行自我創作和剖析。

呈現出來到底什麼樣,還是看他自己。

陳導名想到沈三通從始至終沒提過吳語森,不由問道:“你不擔心吳語森的《赤壁》超過你嗎?”

沈三通理所當然道:“不可能。他不懂我們的曆史,沒有深刻的體會。”

“對於中國人來說曆史是厚重的,最喜歡的是曆史的厚重。”

“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輕浮、小氣,除非吳語森願意考慮我們的曆史文化,否則的話肯定呈現不出來。”

“不隻是曆史片子,就說港島警匪片,背景隻能放在港島。我舉個例子,抓捕毒販。”

“在港島,可以追逐,可以槍戰,可以背叛、反背叛。”

“如果是放在大陸,就會很假。”

“我們這抓人,不裡三層外三層的布防,就讓幾個人去抓,後麵就要內部排查了,看有沒有內鬼。”

陳導名聽得連連點頭,心裡默默記住。

沈三通的觀點,他可以拿來用。

和人聊天的時候,更能顯示他的知識水平。

9月1日。

沈三通版《赤壁》選角開始。

包下了一層酒店,角色太多。

《赤壁》三方勢力。

代表當時名義上中央政府,東漢,實際上的曹魏勢力。

曹操為統帥,兵分三路,他在西路。

謀士有荀攸、賈詡、陳矯、董昭、陳群等,

主要角色年齡,曹操54歲,曹仁40歲,徐晃44歲,張遼39歲,張郃42歲,程昱67歲,賈詡61歲,荀彧45歲。

最弱小的蜀漢劉備一方。

統帥劉備,旗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簡雍、劉琦。

劉備47歲,關羽48歲,張飛41,趙雲40歲,諸葛亮27歲,龐統29歲。

赤壁之戰的主力,東吳。

統帥孫權,周瑜、程普為正、副都督,還有魯肅、甘寧。

孫權26歲,周瑜33歲,魯肅36歲,黃蓋56歲,程普60歲,甘寧38歲,淩統19歲,呂蒙30歲。

bj選角是確定角色演員,普通角色演員約好檔期,拍攝時進組即可。

主要角色演員,則要跟組拍攝,要半年左右檔期。

沈三通埋頭試鏡,忙的腳不沾地。

9月9日。

一則新聞吸引了沈三通的注意。

全球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ve集團及其他兩家美英財團以4億人民幣的巨資購入澄天娛樂集團20%的股份。

此次股權轉讓,使澄天成為民營娛樂公司中股權轉讓市盈率最高的公司。

沈三通午飯抽時間,翻了翻助理整理好的資料。

ve集團幾乎全攬本子流行音樂的天後天王級人物,同時它還是韓國s公司的獨立大股東。

在本子,ve與索尼平分市場,並在青少年市場獨占鼇頭。

沈三通認為,拿到這筆投資,伍克搏有了進行更大資本運作的現金流。

也意味著,本子在國內娛樂圈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下一步伍克搏應該就要收購嘉和,很有可能現在已經開始接觸了。

沈三通開始叫人買入嘉和的股份,陸續建倉。

他要摻和一腳。

買到嘉和,沈三通覺得很難。

正常價格很難買到。

九十年代最初,甚至還要往前一點,港島娛樂圈反了一波。

金勇麵對壓力,心灰意冷之下,想把《明報》給賣了。

德寶電影公司的實際掌舵人岑建勳,風行唱片的一姐梅言芳。

是其中頭頭。

德寶與大陸合拍片拍到一半停工,劇組人員直接被趕回港島。

至於梅言芳,本來安排她去廣州開演唱會,結果入境申請都沒法通過。

後世歲月史書。

這部分人洗白了,梅言芳搖身一變,立場掉了個。

也是那個時候。

港島電影中出現大量抹黑大陸形象的鏡頭。

當時,鄒文淮為了取悅彎島和當地片商,也加入了黑的行列。

《表姐,伱好嘢!》就是代表。

沒幾年97年了,反而極度瘋狂,不考慮後果。

也有可能早就辦好潤的手續,不在乎。

一開始引進外部片,本來第一考慮不是好萊塢。

大陸第一個談的是港片,和嘉和談過。

首先,文化相同。

其次開放電影市場,好東西第一考慮自己人。

熱臉貼了冷屁股。

鄒文淮嫌棄分成太低,端架子,拒絕了。

好萊塢公司才喝到了頭湯,引進了《亡命天涯》。

任何方麵,大陸不是從沒虧欠過港島什麼,而是有什麼給什麼。

不說水電果蔬,什麼好東西都沒落下過。

修個大橋,港島說不通特區,那就不通。

但是港島的表現,總是很短視。

嘉和就是如此。

不僅短視,而且雙標。

為了進入好萊塢,鄒文淮反複失敗,依然堅持。

而對大陸就沒有耐心。

嘉和94年隻出品了28電影,上市之後的95年,參與投資或自己製作的影片多達66部,翻了一倍有餘。

在港片市場萎靡的時候年產66部,絕對是不要命的自殺行為。

但鄒文淮傻嗎?

沈三通覺得不是,不斷的拍片、放映、造勢,可以持續收割股民,股東套利。

甚至沈三通往陰暗點想,這些人已經瘋了。

癲了,對港片絕望了,也對未來絕望了。

在97年之前狠狠的撈一筆,那個時候嘉和完蛋了,但是鄒老板賺了。

問題是,沒有出現世界末日。

不僅沒有出現世界末日,還越走越好。

大陸經濟騰飛,電影市場走出90年代的低迷。

嘉和這就尷尬了,為自己瘋狂買單,每況日下。

想討好彎島也沒做成。

隨著彎島片商掀桌子,嘉和失去了彎島電影市場。

同時,鄒文淮在這邊也沒有了當年的待遇。

從大陸這邊來說,想吃現成的,不願意燒冷灶,生意就是生意。

當然,大陸也沒有報複嘉和。

不僅沒有報複,捐個款,就原諒了,依然可以開影院進行投資。

沈三通個人認為,鄒文淮不會覺得是自己有問題。

可能反怪大陸,當年為什麼對癲狂的輿論不管,為什麼不再勸他一下。

沈三通覺得自己總把人往壞處想。

在他眼裡,鄒文淮,以及嘉和個人大股東李家的城,都有白皮崇拜。

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可以成為富豪。

和個人能力無關。

區位也隻能算一方麵。

西方國家殖民地、前殖民地,有些是有金礦的。

是真·家裡有金礦,港島區位都弱爆了。

問題是金礦和土著有關係嗎?

港島能有那麼多富豪,歸根結底是自己有一身皮,上麵寫著中華。

裡麵的骨頭,是轟爛的紫英石號,和半島上成建製消滅的帶英二戰勁旅的屍體,和哪怕活下來,但比二戰幸存者更大比例瘋掉的士兵。

掀桌子,不講規則,打不過。

帶英是不能血淋淋的吃,不得已戴上手套。

華人富豪批量出現,也沒法開搶。

然而身上的皮,就像空氣一樣,存在的時候,過於尋常,很容易忽略。

隻有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貴。

總之,沈三通心裡下意識認為鄒文淮不會把嘉和賣給他。

要賣也會溢價,宰他一刀。

所以他沒想收購,隻想撈一筆。

買到5%舉牌線臨界點,澄天要收購的時候,他殺出來,做個門口的野蠻人。

賺一筆錢,或者再給伍克搏放放血。

沈三通買嘉和股票不急於一時,他還會用一致行動人,一點點建倉。

隻是閒棋落子,精力用在《赤壁》選角上。

9月12日。

曆時12天,《赤壁》選角才結束。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