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 > 第一百一十五章曆史是最好的大製作題材(2/3)

第一百一十五章曆史是最好的大製作題材(2/3)(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赤壁大戰中最精彩的人是周瑜和曹操。

主角是曹魏和東吳。

那個時候準確的說是東漢和孫吳。

曹操名義上是東漢丞相,孫吳還未封王,也未立國。

周瑜戰前對曹軍弱點的分析非常精準。

周瑜水戰經驗豐富,指揮起來自信滿滿,戰鬥中能隨機應變,整場戰鬥酣暢淋漓,表現出他傑出的軍事天賦。

真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戰成名,千古傳美!

曹操,本來以軍事才華見長。

自從起兵討伐董卓開始,他敗少勝多,漸漸地料敵如神、百戰百勝,直到北攻烏桓、南征荊州,軍事指揮達到顛峰水平。

結果卻突然在赤壁吃了個大癟。

在自己最自信的領域,最成功的時候,吃了最大的虧,這是難以忍受的大起大落。

曹操後來提到赤壁大戰,總是不服氣地說:“軍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沈三通回答那位記者的問題:“我認為從電影角度來說正好,蜀漢弱但是有曆史高光加成,曹魏強卻在天下大一統的關鍵一戰中落敗,東吳位於其中,三者形成了一個均勢。”

“而赤壁之戰正是導致三個割據勢力成型,三國起始點。從電影呈現角度來說,三者角力,戲劇上足夠有衝擊力。”

沈三通早有考慮,而且赤壁是上下兩部。

第一部是赤壁之戰的鋪墊,他覺得要聚焦於蜀漢團隊。

因為赤壁之戰的導火索就是劉表死亡,給了曹操一統南北的機會,而劉備團隊就在荊州。

隻是沈三通不會把話說死,劇情細節,要等組建編輯團隊討論。

另外一記者提問,對韓三瓶的:“韓董,請問沈三通關於電影票房和院線建設的分析,是否代表中影態度?”

“我來回答,隻是我的個人見解,最多代表火車頭電影公司,算是民營電影公司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樂觀估計。”

沈三通把這個問題回答了:“也請各位記者朋友,給我們民營電影公司說說好話,讓我們市場活起來。”

韓三瓶暗暗點頭,沈三通就這個好。

有事他真上,真抗。

又一位記者提問:“沈導,我還是想問一下,你的新戲,不考慮外國市場嗎?”

“我的心沒有那麼大,外國市場我沒有征服把握,反而從國內電影市場獲得成功,我有把握。”

沈三通回答:“而且我剛剛分析了,我們電影市場足夠給大片盈利,關鍵在於能不能拍出觀眾喜愛的電影,這一點我也有幾分把握。我自己投了四千萬在裡麵,我要選擇一個風險較小的方式回本。”

“沒有外國市場收益,不是風險更大嗎?”記者呆滯兩秒,才追問。

差一點被沈三通乾沉默了。

沈三通言論真的有點奇怪,但是他總能自成邏輯。

“我已經給出分析了,今天的發言內容也在洞天網進行了同步圖文直播,應該會有一個整理,你可以看看我的第一部分發言。商業可行性分析中已經說明了。”

沈三通示意主持人選下一個記者提問。

一個女記者提問:“沈導,想問一下你的新片進度,大概什麼時間上映?”

沈三通感覺這個是她的粉絲,問的很溫和,他也很溫柔道:“《生日快樂》已經進入了後期,第一支預告片和推廣曲目會在近日發布,上映的話應該在十二月初。”

三十來歲的男記者,問道:“沈導,赤壁之戰我們大家都家喻戶曉,伱又表示我們曆史的是真實的,是否表示你不會大幅度進行改編,這樣話豈不是劇透了?”

“你這個問題很好,我早有考慮,在我看來曆史大片,恰好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材。”

沈三通道:“越是大片,劇情就不能過於複雜。《泰坦尼克號》的劇情說白了就是一個未婚妻在蜜月期間,看上了一個小白臉,這麼一個故事。”

“大船劇情簡單,狗血愛情故事,但特效頂尖,超預期,所以很多國家通行。”

“赤壁的故事家喻戶曉,都知道一點。我們獨特的曆史優勢,形成了曆史大片題材的獨有優勢,關鍵在於要把視效做好,做的震撼人心。”

沈三通覺得曆史大片真是非常好的大製作題材。

照著曆史來,劇情觀眾熟知,天然有代入,把視效弄上去。

可惜遇到了中國電影人,一堆奇葩。

大把的曆史虛無主義者,大把的自恨、土殖群體。

生生把這個優質題材,給玩爛了。

看《長安三萬裡》就明白,把古代風采展現出來,天然的熟悉感,自然可以引發觀眾共鳴。

能閉著眼睛撈錢的題材,硬是被一群廢物乾廢了。

一般人真弄不出來,也就是中國電影人有這本領。

下個記者問了一個敏感的問題:“沈導,這部戲是否依然隻采用內地班底,如果是的話,你就連續三部戲不用港台演員了,是否代表你對港台有敵意?”

韓三瓶對沈三通微微搖頭,讓他千萬收著點。

注意點團結。

“我是商業電影公司,商業是我第一考量,我的戲,一般都是自己投錢,赤壁這樣的片子,我也投了四千萬。我必須對自己的錢負責。”

沈三通淡淡道:“至於《赤壁》這部戲采用什麼演員,也是從商業角度去考慮,曆史大片選角,演員至少要不給觀眾撕裂感。台詞、熒幕形象,不能他一亮相,觀眾就有些出戲,那不行。”

“單純從商業考慮的話,港島明星更有商業號召力。”記者追問。

沈三通反問:“誰告訴你港島明星更有號召力的,或者說誰告訴你內地明星沒有號召力的?”

記者:“大家都怎麼認為。”

“沒有數據支撐的我就當謠言。我做過一個調查,調查數據顯示,百分之八十的電影觀眾更看重電影質量,而不是明星。隻是如今內地電影能滿足觀影需求的少。”

沈三通現編,你能認為,我也能認為:“隻是港島導演願意拍商業片,他們用港島明星,所以給港島明星有號召力的假象。”

“百分之九十的電影觀眾,表示願意在大熒幕上看到自己熟悉的內地明星,從小看到大,讓他們更有親切感。”

現場一片嘩然。

沈三通這番“調查”,直接推翻了一直以來形成的慣性思維。

第一時間竟然沒有人懷疑沈三通在說謊。

沈三通不由暗暗點頭,說明他誠實可靠沈大導的基本形象是樹立了。

曆史大片真不能用港台演員。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