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哥咱們先停一下啊……”見劉大川一說起來就沒個完,周至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時機打住:“你們搞這些東西我也不明白啊,你找我是想乾嘛呢?不會是安盛情報幫著收集後麵這種立式回轉頭主軸的技術資料吧?”
“不是,秦所的意思是我們先搞一台雙關連工作台五軸聯動車銑機床出來,能夠加工小件就行……”
“你再等一下。”周至早就想問這個問題了:“你剛剛都說了,雙關聯工作台這種五軸聯動機床做不了大家夥,而海軍叔叔是設計船用推進器的,搞個加工小件的東西出來,倒是方便你們搞汽車配件什麼的,可對他有啥用呢?”
“你不知道那個模型是通過計算機算出來的嗎?”劉大川是純理工出生的,思路和周至根本不一樣:“那玩意兒難道不需要驗證?驗證不需要實體模型?模型不按照一定尺寸縮減,上來就做等比的?”
“啊這……”周至已經習慣了後世那種計算機模擬代替實操的做法,或者說對麥小苗的手藝過於信任,理所當然地認為模型演算成功後就可以直接拿去使用,壓根沒有考慮過實驗這個中間環節。
“做這個模型的好處是很多的……”
“明白了!”周至也不是笨蛋,被劉大川點了一下自然明白有多少好處,不說彆的,光是一個“初步打破巴統禁運”,就已經是一個大得不得了的題目了:“大川哥你說吧,需要我做什麼?”
“彆的我們都差不多可以克服,但是有一樣我們克服不了。”劉大川說道:“我們的羲和,已經是目前國內自研的最先進的數控係統了,不過也隻能夠完成三軸加工。我們現在需要高檔的數控係統、伺服係統以及軟件的支持。”
“軟件研發?”周至琢磨了一下:“這倒是我們四葉草的強項。”
“秦所的意思是將數控係統操作部分進行升級,我們直接上四葉草s,這樣就可以和909工控芯片結合得更好,至於應用係統嘛……我們可以將現在的三軸係統的控製程序交給你們,剩下的就需要你們支持了。”
“這個嘛……國內其他單位呢?難道沒有一家搞這個的?”周至問道:“或者國內大專院校裡,有沒有研究這個的專家?”
“目前來說,我們和你們,就是走得最遠的了。”劉大川說道:“當然秦所還能找到一些諸如哈工大,西工大的支援力量,但是主要集中在機械控製,步進補償,高強度剛性軸承,高精度絲杠這些方向,軟件係統方麵,屬於空白。”
“我們可以做。”麥小苗也在旁聽電話,在早就掏出的本子上,刷刷刷地寫下了這幾個字。
周至試探著看向麥小苗,皺了下眉頭,感覺麥小苗是不是忽略了這個設計的難度。
“這個課題太適合計算機模擬了。”麥小苗又刷刷刷地寫道。
“啊大川哥我們先研究一下再給你答複,很快的。”周至乾脆將電話掛掉:“小苗,這個我們以前可沒做過,或者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吧?”
“我覺得這個項目隻有我們能夠做。”麥小苗倒是很有信心:“通過氣泡模擬,秦叔他們已經得到了這個螺旋槳的三維電腦模型是吧?這就已經省了一半的功夫了。”
“的確。”周至點頭:“三維建模本來是數控加工的前序工作,現在已經不用費事兒了,現成的。”
“接下來就是軌跡算法了,這個算法和三軸數控加工相同之處是加入了時間維度,用時間維度控製三軸的步進和刀頭的位置;不同之處則是增加了雙關聯工作台的旋轉和ab刀頭的行走位置。”
“對於計算機來說,這個維度的增加其實並不是特彆困難,我們有一個現成模型可以引入。”
“啊?有嗎?我怎麼不知道?”
“甲骨文綴合項目啊!”麥小苗看向周至的目光裡明顯是不可思議的感覺:“我們的甲骨文邊緣綴合,也是多維度位置耦合啊!”
“這……這也可以嗎?”周至完全想象不出來拚合甲骨和五軸聯動加工有任何相關之處。
“當然有啊,我們的甲骨綴合項目是可以進行複雜邊緣判定的,其實就是對邊緣進行相對位置變化的跟蹤模擬,”麥小苗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放在桌麵上,用一隻手轉著葉子,另一隻手拿著筆模擬探針,對葉子的邊緣進行讀取:“這個算法本來就是我們的成熟技術,工作原理就是尋找出相對位置數據關係匹配的兩組邊緣數據,得到可以綴合的邊緣。”
“現在隻需要再給它增加一個維度,將相鄰的數據采集點從三維模型取出來,得到一個網格狀的工藝文件,再利用小智計算出走完這個立體網格所有采集點的最佳平滑曲線集合,結合上時間維度和五軸相對位置,將這些曲線一條一條地完成,是不是就得到了工件的加工過程?”
“道理的確是這個道理啊……”周至也總算是明白了過來,在腦子裡構建立體網絡架構嘛,這事兒他也熟,小苗的神經元網絡算法和自己大力推動的圖數據庫,都是類似的產物。
麥小苗的思路是將一個花瓶的立體表麵看成許多相鄰距離一致的采樣點構成的網狀立體圖像,然後將這些小點用一組最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這樣就好像蜀中傳統的竹絲編工藝那般,用極細的竹絲將瓷器的表麵編織覆蓋起來。
這樣就將曲麵的處理轉化成了曲線的處理,利用五軸處理一條曲線,算法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將這些曲線全部處理完,工件就做出來了。
這套算法本身就是現成的,不過現在隻能處理二維圖像,通過增加模糊度來克服甲骨厚度和弧度帶來的邊緣變形,現在要引入第三維度,使之可以處理空間曲線而已。
這個屬於立體幾何的範疇,同樣是用線性曲線去最大趨近非線性曲線,隻要加工的精度夠細,工藝文件夠複雜,最後完全可以由這些曲線完成非線性複雜曲麵模擬。
到了這一步,理論上五軸機床就可以加工出任何存在於三維空間中的,帶底座的物體形狀了。
當然了,這個絕對隻存在於算法理論上,現實中是要受到諸如設備精度等許多指標的限製的。
但這就已經解決了最核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