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新聞出來之前,輿論的主導權基本是通過對電視和報紙的掌握而實現的。
就算是網絡新聞如今已經開始出現,但是依舊是由幾大門戶網站通過與傳統媒體的合作,說白了就是將報紙和電視新聞的內容抄到門戶網站上,相比傳統媒體,就多了一個方便的查詢檢索功能,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要查看的東西,以及曆史記錄十分方便存儲,即後世十分流行的那句話,“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但是互聯網時代的開啟,卻開始將媒介融合的進程推向了新的發展快車道,當互聯網思維彌散滲透到輿論和傳媒領域,曾作為虛擬空間的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交融就更加緊密,“網絡化的社會”成為被重新定義的流動空間。
互聯網的本質是“聯接”,機器與機器的連接導致互聯網的誕生,而人與人的連接使得社會化媒體興起。
人人都成為傳播的主角,終端連接的升級推動了更為便捷的移動互聯網傳播時代到來。
互聯網讓輿論和輿情的表達有了更廣闊的平台,部分用戶通過網絡平台發布的意見最終會彙聚起來,形成強有力的輿論“意見氣候”,互聯網使得多樣化、多觀點、多立場、多來源的意見得以擴散,同時互聯網也成為了輿論發酵的主要陣地,衝擊著過去傳統媒體占據輿論引導主陣地的格局。
隨著互聯網的演進和互聯網技術的升級,傳統的社會輿情,現在分出了兩個“輿論場”,一個是傳統媒體掌握的“權威輿論場”,這個輿論場的反應相對緩慢,信息相對真實,調查相對全麵,解讀相對官方;而另一個則是“草根輿論場”,草根輿論場是公眾基於對自身利益和情感出發,對公共事務進行民意表達的輿論場。當突發事件或熱點事件發生時,民間輿論場可以通過新聞評論、論壇社群等網絡空間表達意見、這個輿論場的反應十分迅速,但信息相對片麵,沒有深入調查,解讀相對偏頗,傳遞態度相對草率,更多流於情緒宣泄。
這一次關於查爾斯·切諾的死,非常典型地標誌著草根輿論場在米國開始出現,並且開始引導權威輿論場的報道內容和報道方向。
新聞是屬於眼球的,關注的眼球越多,新聞就越有“價值”,而這種“價值”,其實是兩種輿論場都在爭取,但草根輿論場的新聞一般都是個人發出的,他們對關注量很容易滿足,往往不會刻意追求,但權威媒體則完全靠此生存,所以一旦由草根輿論場將話題發酵後,權威媒體必將跟進,力爭控製輿論話語權。
這就是這次圍繞查爾斯·切諾之死,各種信息逐漸披露帶來的輿情的發展和反轉的底層邏輯。
到目前為止,大家都還沒有對新鮮事物意識到位,忽略了網絡聲音的力量,不管是瑪格麗特,休倫和湯尼黃,還是特魯尼,德諾和瑪爾穆特,雙方都還按照傳統模式控製記者,控製傳媒,並希望以此讓輿論站在自己的那一邊。
尤其是特魯尼,靠著工會和報社拿捏資方已經是做老了的業務,隻要輿論鬨起來,哪怕是輸了官司,一樣可以讓資方讓步,主動提出“改善措施”。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幸存者偏差”,特魯尼才信心滿滿的出擊。
然而時代已經變了。
隨著法官劉易斯在案件的傾向上越發的明顯,特魯尼開始對瑪爾穆特的業務能力感到懷疑,於是暗中授意副會長德諾,開啟了“盤外招”。
於是查爾斯·切諾就因為藥品過量而死了。
查爾斯·切諾的死加上其生前的遺書被特魯尼控製的媒體報道了出來,立刻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輿情被有心人吸引到了數碼聯盟和北美音樂者從業者協會正在進行的爭議調解案上,出於對查爾斯·切諾的同情,大部分人很自然的就站在了從業者協會的一方。
然而這一次的資方卻和以往的資方不同,他們並沒有被特魯尼這一招嚇唬到。
周至告訴了他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現在的戰場和以前不一樣了,從一個變成了兩個,而且新興的這個才是真正的主戰場,而關於這一點,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
這個新興的主戰場,是數碼聯盟培養起來的,幾乎是完全掌控的,上麵的信息對於數碼聯盟來說幾乎是全透明的,而對於從業者協會來說,卻幾乎是全瞎的。
而更好笑的是,從業者協會因為無知,所以盲目自信,甚至以為數碼聯盟在論壇上也和他們一樣,所以表現得莽撞而囂張,在論壇上留下了一大堆的鐵證。
隨著那些證據一步步地按照互聯網輿論的“翻轉節奏”一步步地被揭示出來以後,一張非法控製和殘酷壓榨自由音樂人的黑惡大網,被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用戶給揭露了出來。
於是事情又轉移到了“草根輿論場”的模式,這個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法堵嘴,隻能引流和抗辯,很多傳統媒體合用的打法,在網絡輿論場上已經不再使用了。
但是特魯尼不知道,甚至下令利用自己掌握的網絡渠道,對查爾斯·切諾的夥伴進行威脅。
這些聊天記錄立刻就被聯盟技術人員監控到,然後翻手就作為從業者協會的黑材料給公布到了網上。
輿論一下子就反轉了過來,貌似正義的地方原來手是那麼的臟,所謂的為從業者發聲的協會,其首腦成員的背景,上位的手段,控製從業者方法,威脅唱片公司的套路,都在互聯網上被逐一揭發了出來。
除了聯盟的人,他人是控製不了這些用戶發聲的,曾經受到從業者協會欺壓的那部分人,現在隨意注冊一個小號,就能將很多從業者協會乾過的事情描述得有鼻子有眼,讓人很難懷疑其真實性。
這些故事當然也是有鼻子有眼,但是因為常常涉及當紅音樂明星和唱片公司的秘聞,可算是吸引了無數的眼球,一時間出現了不少轟動紐約的“爆炸貼”,又反過來影響到了傳統媒體和警方的關注。
就在周至修複好三幅畫作的時候,事情又來了一次巨大的反轉,數碼聯盟音樂論壇和北美音樂從業者協會,再次坐到了一起,共同召開記者會,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
不過這個時候的從業者協會話事人,已經變成了原協會秘書長謝爾頓。
而原會長特魯尼和德諾,已經被以故意殺人,一級非法傷害,非法持有使用槍支和爆炸品,組織偷渡,運輸銷售違禁藥品等幾十項刑事重罪,被調查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