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重生之乘風而起 > 第兩千六百七百四十一章 製裁和機會

第兩千六百七百四十一章 製裁和機會(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其實老美對島國半導體產業亮出屠刀,還遠在廣場協議之前。

島國半導體的輝煌,其實是來自一個美國人,幫助島國建立起質量管理體係的統計學家——戴明。

在朝鮮戰爭期間,島國開始負責很多軍品的生產和維修。大量的產業需求讓島國迅速走出了經濟的低穀,但因為沒有好的生產管理,造成了瑕疵產品大量出現。

為解決這個問題, 1950年,受島國科學家與工程師聯合會邀請,戴明博士赴島國進行了8天的講學。

當時的島國製品是粗劣品的代名詞,與老美的產品質量有著巨大的差距。彼時老美的企業家對戴明研究的品質管理體係完全不重視,隻關心怎麼提高產量,認為戴明的品質管理先進過頭了,屬於畫蛇添足,完全沒有必要。

但是戴明在島國卻備受重視,將這個在北美默默無名的統計學家幫助島國建立的品質管理體係,命名為“戴明環”,即質量管理體係中著名的pdca。

由於島國人的認真學習,讓戴明的品質控製管理理念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每一個環節的嚴謹把關,讓島國生產的產品不僅實現了成本的下降,更重要的是產品的成品率逐步提高,將北美產品遠遠甩在腦後。

正是因為戴明的幫助,島國的產品質量才達到了今天這樣被世界廣泛承認的水平。

甚至在1970年後,感覺落後的北美企業來島國考察,發現工廠裡這邊那邊到處都以“戴明環”為品管準則,於是問起這人是誰,才知道竟然是一個當年不受重視的老美。

之後的島國半導體產業便進入了“突飛猛進”的時期,最大的一場翻身仗,就是由通產省召集富士通、日立、nec、三菱電機及東芝等大廠,成立了“超si技術研究組合”這樣的企業聯合體。共耗資 720億日元組建了聯合實驗室,打破了企業界限,合力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

在共同研究所的推動下,島國的技術創新一直領先於其他國家。最後得以先於老美研發出64k集成電路、256k動態儲存器,完成對老美技術的趕超,奠定了在 dra市場的霸主地位。

就連英特爾這樣的企業,都一度被島國企業擠兌得瀕臨破產的邊緣。

老美當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很快就由英特爾的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聯合其它的半導體企業,成立了sia即“半導體行業協會”,合力應對危機。

第(1/3)頁

第(2/3)頁

sia遊說了國會議員,讓政府給芯片產業減稅,所得稅稅率從49%降至28%,還鼓勵養老金進入芯片業風險投資。

緊跟著,sia就拿出了後世中國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招數——狀告島國芯片企業威脅老美國家安全:

很快,諸如島國在矽穀從事間諜活動,芯片戰爭和島國威脅論之類的報導,開始在老美的主流媒體上大肆報道。

1985年,美日就半導體問題談判,老美開出的條件無比苛刻,要求老美半導體必須在島國市場提升到20%到30%的份額,同時建立價格監督機製,終止第三方傾銷。

麵對如此霸道的行徑,島國當然不肯答應,雙方為此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明暗交鋒。

在美日鬥爭的初期,日本還曾一度占據上風,美國眼見占不到便宜,開出了最後通牒:截止1987年4月1日之前,必須改善市場準入和停止在第三國傾銷,還向島國3億美元的電子設備產品征收100%的懲罰性關稅。

同年爆發了震驚世界的“東芝事件”,一名員工舉報東芝機械公司在1982年向大蘇銷售了8台當時最先進的9軸銑床,讓大蘇的螺旋槳技術得到了飛躍,造出了老美的聲呐探測不到的“靜音潛艇”,日本由此陷入了被製裁的境地。

局麵急轉直下。

不但如此,老美找到了島國在半導體行業的致命缺點——核心專利。

島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采用的其實基本都是老美進行產業轉移時,授權給他們的專利,現在自然要被老美拿捏。

而且島國企業在進步的同時,老美也沒閒著,在島國人還陶醉在自己半導體的成就時,老美已經憑借著前瞻優勢已經進入了操作係統,互聯網等領域,不斷開辟微電子技術的新戰場。

而島國在這一塊的反應是很遲鈍的,他們將模仿的能力做到了極致,但在麵臨新事物的態度上,卻缺乏探索和判斷能力。

1989年,島國終於被迫投降,和老美簽訂了不平等的《日美半導體保障協定》,開放半導體產業的知識產權、專利。

第(2/3)頁

第(3/3)頁

投降所帶來的後患是無止境的,所謂一著失計,步步皆輸。1991年,老美再次單方麵聲稱島國違約,再次強迫島國簽訂了第二次半導體條約,並在日後多次尋找借口打壓日本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大蘇解體後,老美的國際壓力驟減,為了進一步限製日本,便開始扶持朝島與台島等地的半導體事業。

周至其實也在這個產業大轉移的過程中,分到了一些好處。

島國在興盛時期雄心勃勃,采用獨立標準,目的本來是為了拜托全球產業鏈的限製,保護本國市場,然後讓自己的標準參與國際競爭,最終成為新的國際標準。

其結果,變向脫離全球產業鏈的目的的確是達到了,但是卻是盛極而衰,還沒來得及全麵挑戰老美的領導地位,就被掐滅在了搖籃裡,在國際分工合作的趨勢下,喪失了自己的角色,無法參與到國際合作中。

周至就是吸取了這樣的教訓,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戰略,積極主動與微軟,統一碼組織這樣的國際標準引領者合作,才獲得了在國際市場成長的機會。

1993年inte推出了奔騰處理器,2年後微軟推出了windows95,互聯網時代到來了。

而這個時候,四葉草已經依靠和微軟綁定瀚文大字庫,承接微軟流媒體軟件和麵向對象的嵌套式c語言工具的外包開發工作,發展壯大了起來。

此時《日美半導體協定》和設計和製造分工的新生產方式,已經讓老美的半導體企業重新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隨著廣場協議的簽署,老美開始對島國亮出了屠刀,島國的半導體產業,更是雪上加霜。

泡沫經濟的崩潰造成了島國企業對半導體部門的大量裁員,這些半導體技術人員沒有彆的去向,要不就是流向三星電子,要不就是流向台島,要不就是來到新興的浦東。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