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重生之乘風而起 > 第兩千六百九十八章 方案

第兩千六百九十八章 方案(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周至這話不是恭惟,雖然他手裡的好東西已經夠多了,但是這三樣東西他也是一件都沒有,說不垂涎當然是假話。

而且這三幅畫還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比如梁楷的話裡有不少火中金蓮,地獄惡鬼等意向,這對於研究古代神學,宋代詠習《黃庭經》的禁忌科戒等,大有關聯,可以填不上一些學術方麵的空白。

又比如沈周的畫作,“東山再起”,“東山盛宴”這是從唐代開始就逐漸流行起來,到晚明達到巔峰的創作題材,據《宣和畫譜》的記載,北宋前期的畫家崔白就曾畫有《謝安東山圖》,南宋朱熹也曾題詠過一幅《謝安石東山圖》;清初孫承澤曾收藏過一件青綠設色的《劉鬆年東山絲竹圖》,根據孫承澤的描述,畫中景物與沈周款《臨戴進〈謝安東山圖〉》有不少相合的地方。

元代著名的文人官僚虞集有一首題《謝安遊東山圖》,稍晚一些的元代文人貢性之也見過一幅《東山圖》,謝安的形象是“烏帽青衫”,元末顧瑛著名的“玉山雅集”所欣賞的繪畫中,也曾經有過一幅《東山圖》。

這個題材的關鍵就是人物與山水相結合,恬靜隱逸的山林誌趣與熱鬨豪奢的聲色盛宴形成的衝突。還有就是謝安這個人的魅力,是其隱居不仕,生活卻又風流奢華,放浪形骸,卻又不是腐化墮落,而是為以後的興起積蓄力量。在他的故事中,既有隱居,也有勳業;既有紅粉,也有青山;既有歌舞宴樂,也有世事憂患。

正因如此,謝安堪稱是文人理想生活的楷模之一。當然周至認為更多是後世的無恥文人為了純粹的安樂享受而給自己找的借口,追求個“形似而神不似”,但毋庸置疑的,這個題材就在文人的相互吹捧效仿間流行了起來。

這個題材在被開創以來,為曆朝畫家所研習,他們會習慣性地臨習前朝名家的畫作,然後自己的作品又變成後代臨習的對象,如此就產生了一種傳承關係,這種關係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畫作的演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

《杜甫詩意圖軸》則是傳承有序,確定為王原祁真品無疑,最難得是上麵隸書和行草兩種文字,尤其行草,字數很多,足以讓人研究透徹其書法特點。

王原祁名氣大,時代近,因此仿品就不少,流傳下來的作品裡,仿品同樣很多。

這幅文字最多,卷幅最大的王原祁畫作,足以為專家們研究王原祁書畫的特點提供一個係統性的標準,再用它去比對其餘作品,可以為真偽鑒定提供蔥粉的佐證。

“這三幅畫你就不用想了,要不然上博馬兄怕是要連我也罵上了。”翁萬戈笑道:“不過你剛剛也該看過三幅畫存放過久,狀態都有些老化了,因此我想拜托你修繕一番,再捐獻出去。”

“這個沒有問題。”周至點頭:“不過我想先征求一下您的意見。”

第(1/3)頁

第(2/3)頁

“什麼意見?”

出於“職業習慣”,周至剛剛就已經看過了三幅畫的畫病,現在已經算是成竹在胸:“三幅圖都是絹本,《白描道君像圖》和我修複過的六朝四家中曹不興那幅《如意輪菩薩像》非常類似,我想就用當時修繕《如意輪菩薩像》的方式,將畫卷的畫軸,錦欄,背襯,命紙等,都最大程度地揭裱下來,分彆清理,修繕,填補,接續,然後再用傳統方法恢複回去,儘量保持畫作存世的一切信息。”

“而《杜甫詩意圖軸》年代較近,修繕也更容易,很多修複材料現在也還有存貨,就算沒有,我們國內現在也已經有技術複原出來,基本可以以假亂真,修複起來很簡單。”

“這兩幅圖的修複方案基本不可能有什麼大的分歧。”說起專業來,周至非常有自信:“最主要的,是沈周這幅《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

“這幅圖在早期保存不善,清代修複的時候,也沒有經過精細清洗,畫病拖延至今,導致畫麵有些陰朽渙漫,急需妥善重修。”

“這幅畫的修複方案有兩種,一種是新法的‘修舊如舊’,就是仿照《如意輪菩薩像》那樣的辦法,好處是可以最大程度保留當時修裱風格,讓大家能夠從畫作到裝裱,有一個全麵地了解。”

“壞處就是縫縫補補,修複的效果肯定不是最好,還有要配合裝裱的‘古味兒’,畫麵也不能清理得過分乾淨,兩者間的配合需要恰如其分。”

“這樣也會導致畫麵會留下些隱患,說短這次修裱的有效時間。”

“還有一種方案,就是傳統古法的‘修舊如新’,將畫心揭裱下來,進行全麵而細致的徹底清理,而裱錦,卷軸,背托,命紙等次要的附件,我們能留就留,不能留的,就徹底用新出的高級仿古材料予以替換。”

“這種方案的壞處是明顯的,就是一些外圍的,次要的原始信息,比如修裱材料,會無可避免地丟失。”

“好處就是畫芯會得到最大程度的修複,畫麵可以煥然一新,畫病得以徹底根除,可以達到故宮和國博館所藏的沈周《廬山高圖》,山水軸《魏園雅集》,蜀大博物館《仿倪雲林山水圖》的效果。”

“這樣啊……”翁萬戈陷入了思考。

第(2/3)頁

第(3/3)頁

蜀大博物館的《仿倪雲林山水圖》是周至修複的,他倒是沒有見過,不知道是什麼效果,但是《廬山高圖》和《魏園雅集》的狀態卻是所有研究過沈周畫作的人都為之感到驕傲的。

兩幅圖的修裱效果,用梁詩正詩句來形容那就是“蜀錦裝金碧,吳工聚碎金”,加上畫麵上用的又是最奪眼球的青綠,那畫卷上雖然古意盎然,但是色調筆墨卻鮮明得如同剛剛畫上去的那樣,號稱“神工”。

“真的能夠達到《廬山高圖》的效果?”翁萬戈又問了一次。

其實周至為蜀大博物館修複的《仿倪雲林山水圖》已經得到了王老爺子和啟老爺子的高度評價,認為其效果不亞於《廬山高圖》。

不過當時周至還年輕,修複經驗也不夠豐富,主要是沒有見識過多少古代名作。

在那種情況下就敢對明四家,吳門畫派祖師爺的大作下狠手,雖然沒出岔子,但二老事後得知,卻也同樣驚得背心冒汗,照樣狠狠地批評了周至一頓。

這樣的黑曆史周至當然不會告訴翁萬戈,以免給人家留下毛躁膽大的印象,隻對他點頭:“完全可以達到那樣的水平。”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