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8章這幾天京中會很熱鬨
大家都有些餓了,因此吃得很開心,東來順的肉片以薄、勻、齊、美著稱,半公斤肉可切二十厘米,長八厘米寬的肉片八十到一百片,每片僅重四到五克,且片片對折,紋理清晰,“薄如紙、勻如晶、齊如線、美如花”,投入海米口蘑湯中一涮即熟,蘸上韭菜花芝麻醬,吃起來又香又嫩,不膻不膩。
吃得開心了,聊得也就開心,周至是善於思考的人,琢磨了一下就道:“其實國畫說複雜體係非常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就是摘開其中於西方理論重合的透視,構圖,光影那一套體係之外,可以分作畫法和精神。”
“畫法就是線條和色塊,線條包括遊絲繁密線條,後來發展成了工筆;到了六朝發展到借用書法入畫,以更加豐富明確地表現畫家所想表達的內在精神。”
“借用書法的審美提升繪畫的審美,這其實屬於一種取巧,因為書法的審美是現成的,所以可以直接借用。”
“而沒骨法的運用,與西方文藝複興之後開始用光影取代線條來表達一樣,能夠讓人更加專注於繪畫所想要表達的精神內在,屬於殊途同歸的一種做法。”
“這些技巧都需要高深的文化修養和技藝水平,因此到了六朝之後,就成了知識分子的專屬。”周至說道:“而技巧其實是為精神服務的,士大夫畫家們也從一開始,就將之作為理所當然的責任來履行著。”
“他們同樣也可以借用,不過這一次,借用的是文學上的美學理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維的‘以詩入畫,以畫入詩’,還有傳說裡關於國畫的兩個著名的命題故事――‘深山藏古寺’和‘踏春歸來馬蹄香’。”
“從此之後,國畫的基調就確立了下來了,即便是建國之後海派的興起,最多也是引入了西洋畫的更多技巧,作為國畫的底層要素卻是在六朝時期就確立下來而來的。”
“爺爺奶奶,我這樣理解對不對?”
“雖不中吧,但也偏不遠。”陳時中說道:“想要精進的話,不但要研究畫論畫史,還要多看名家真跡,熟稔理解畫論畫史中的那些東西,在名家真跡當中具體而微的表現,”陳時中點了點自己的腦子:“在這裡將一整套的體係建立得清楚明白,最好還練練書畫,從品鑒者變為創作者,在實際操作當真,更容易領會和體悟到六法的真諦。”
“肘子的書法是可以的,國學底子也豐厚,對絹紙筆墨的理解也深刻。”袁先生笑道:“要是樂意學習國畫,那是事半功倍。”
“彆彆彆。”周至趕緊擺手,拒絕了先生想要拉自己入坑的企圖:“我的畫技停留在能夠看懂前人筆意筆法,知道如何添色修補就滿足了,剩下光書法一道就夠我終身進益,實在不敢在奢望繪畫了。”
“滑頭!”袁先生輕罵了周至一句,不過倒是也沒有勉強。
書畫一門是不能勉強的,要是人不樂意,就算逼他坐在桌子前天天臨習幾千字,不但得不到進步,反而會把心態給搞壞。需要的是甘之如飴,一天不動筆就覺得手癢心憋悶,不管去哪裡,每天的臨摹都會隨身帶著,不管多忙都要抽時間完成,這樣才有可能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