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兒子,快進來吧,站在門口哭什麼。”王芳摸了摸他的腦袋。
寵溺的對著自己的兒子說道。
“媽,您的身體可還好?”李景深問道。
“好,好的很呢,能吃能睡的,你看到了,我的身體可好了。”王芳樂嗬嗬的點點頭。
而李景深這才鬆了一口氣,然後對身後的江雪說道:“江雪,這是我媽,這是我爸。”
一直站在李景深身後抱著團團的江雪。
此時趕緊走了過來,然後看著王芳和李從文兩人。
有些手足無措,但又表情堅定的喊道:“爸,媽!”
其實從一開始,江雪就抱著團團在後麵站著了。
當看到房門打開後,一個身材瘦弱的女人,身後還站著一個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中年男人。
江雪就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公公婆婆。
但她沒有一開始開口,主要是因為景深在和自己的母親抱頭痛哭。
與江雪想象中自己的公公婆婆,其實多少是有些出入的。
至少自己的婆婆看起來不太像是知識分子的樣子。
倒是公公的樣子蠻符合的。
公公李從文和李景深差不多高,隻是體格方麵瘦了不少。
看來在這裡這幾年應該是遭受了很多苦,否則的話不會四十來歲正值壯年。
結果卻瘦弱不堪。
而且,公公的臉色也非常的差勁,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什麼血色。
作為農村姑娘,江雪知道,這是長期饑餓導致的。
自己的公公個子可是不矮,但居然瘦弱成這樣,真就是長期營養不良的原因。
而婆婆王芳給江雪的第一印象,那就是非常的魅力。
即便人到中年,但依舊非常有氣質,容貌依舊很是美麗。
隻是樣子有些憔悴。
但即便如此,依舊無法掩蓋婆婆那過人的氣質。
江雪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婆婆年輕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樣的美人,才會有如此的氣質。
看到兒媳婦後,王芳也是愣了一下。
一雙眼睛上下打量著江雪還有她懷裡的女兒。
李景深這才說道;“爸媽,這是我的妻子江雪和女兒團團。”
話音未落,隻見王芳笑著抓住江雪的手:“你就是江雪對吧,真是個漂亮姑娘。”
“之前景深給我們的書信裡,我就看到了你的照片。”
“說真的,我都沒想到我們家景深這麼好福氣,居然娶到你們這好的閨女。”
“娘,我是景深的媳婦,我叫江雪!”
懷裡的小丫頭則是好奇的看著王芳,然後奶聲奶氣的問道:“你好,你是奶奶嗎?”
“我是團團,爸爸說今天帶我來見爺爺奶奶的。”
要不說這女人上了年紀後,對於小孩子那就是喜歡的不行。
團團本來就可愛美麗,在小溪村的時候就招人喜歡的不行。
現如今,親奶奶見到自個的親孫女,那還了得。
可是給王芳高興的不行。
當即伸出手就要抱她。
“哎,我的寶貝孫女,我是奶奶,來讓奶奶抱。”
剛要伸出手,李從文卻是拉了拉王芳:“我說你這人,兒子兒媳婦還有孫女在門口站著呢。”
“多不像話啊,先進來再說吧。”
“站在門口,到時候其他人家看見,那多不好啊?”李從文說道。
原本打算要報一下孫女的王芳,在聽到丈夫的話後。
一下才反應過來。
確實,這院子裡大家平日幾乎都不怎麼走動。
說白了,基本上都是在這院子裡,跟活死人一樣。
誰家門口要是出了點什麼動靜。
保不齊其他的門戶會嫉妒都說不清楚。
因此,在這門口站著不趕緊進去,那是真會出事。
“對對對,瞧我一高興就給忘記了。”王芳趕緊說道:“江雪,孫女,兒子快進來。”
說完,王芳就讓三人進了屋子。
剛一進門,王芳看了看屋外,確定沒有什麼人後,這才將大門給關上。
轉過身來,孫女團團就張開手然後要奶奶奶抱了。
小家夥在小溪村那可是屬於掌上明珠一般的存在。
被外公外婆抱過,也被舅舅姨媽抱過。
還真就是沒有被自個的爺爺奶奶抱過呢。
如今,好不容易見到了自己的爺爺奶奶。
小家夥衝鋒證明了什麼叫隔輩親的道理。
張開小手,嘴裡就念叨著要爺爺奶奶抱。
這下可是王芳還有李從文高興壞了。
王芳一把將團團抱起來,李從文在一旁則是嘴裡哦哦哦的逗小家夥開心。
不一會的功夫,就給團團逗的咯咯咯的笑起來。
看到小家夥這樣開心,李景深和江雪自然也高興。
“團團快叫爺爺。”江雪在一旁說道。
“爺爺!”
“哎,好孫女!”李從文高興的給團團的臉蛋親了一口。
小家夥更是高興的不行。
“爹,這閨女平日裡可是被景深給寵壞了,可彆給你們添麻煩。”江雪樂嗬嗬的說道。
“閨女,瞧你說的,自個的孫女那肯定是爺爺心疼了,難不成還嫌棄啊。”
“倒是閨女啊,辛苦你了,景深在書信裡都說了,在小溪村這些年,都是你在照顧他。”
“我替他謝謝你了。”李從文歎口氣說道。
上一次兒子的書信,就已經簡單了說了自己和江雪的事情,知道自己這兒子可是靠著江雪才挺過來。
平日裡沒少跟著自己兒子吃苦。
李從文這心裡自然不是滋味。
“爹,嫁給景深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情了,兒媳婦不苦!”江雪樂嗬嗬的說道。
而李從文這才直接說道;“好閨女,以後要是景深敢欺負你,你就和我們說,我們老兩口給你做主了。”
“好!”
對於老李家今天發生的一切,其實周圍的鄰居也都大概知道。
老李家的兒子帶著兒媳婦還有孫女來看二老來了。
大家心裡都明白,也就很識趣的沒有打擾。
隻是默默的在自家窗戶前看了看老李家的大門。
誰都希望有一天自家也能來親人探訪。
說實話,這樣的日子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說起來住在這院子的幾戶人家,基本上都是和李從文一家是一樣的。
當初都是接到文件要下放農場勞動改造。
但最後,又都因為一些關係的原因,最終沒有執行,而是直接來到這裡,就這麼住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