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懷還不知道台州南部倭寇已經全部朝著寧海地界而來的消息,他帶著大軍開赴寧海城下後,略經休整便開始了攻城,雖說他這裡兵力隻有一萬,但城中兵力更少,被藤丸信虎帶走萬餘之後,隻剩下了數千倭寇占據城池,如今宇文樂和藤丸信虎在奉化地區血戰,他若是不趁這個機會打下寧海,豈不是白辜負了宇文樂。
說句實話,江南這些將領沒幾個讓他省心的,大魏能打的將領都在北境,宇文樂已經算是矮個裡拔高個的了,起碼他這果斷地去和藤丸信虎廝殺就給了顧懷掃清台州的機會,換做其他將領,怕是在得知奉化失守後第一反應就是來信問他該怎麼辦。
攻城持續了一上午,寧海的城門已經開始搖搖欲墜,城裡的數千倭寇已經沒辦法再守住全部的城牆,顧懷瞅準時機,果斷傳令全軍壓上,果不其然一陣廝殺之後,魏老三帶著的先登營就已經打下了一段城牆,可還沒等顧懷高興,就看見一騎馳來,高聲報道:
“後方出現倭寇蹤影!”
顧懷百思不得其解,寧海地域的倭寇大半被藤丸信虎帶著去攻打奉化,小半在這城裡死守,眼下寧海都快打下來了,哪兒來的其他倭寇?可接下來連著三波探馬的傳訊讓他心不由一緊,原來這遠處偷偷摸摸靠過來的倭寇還不少,粗略一看幾乎過萬,這麼多倭寇,隻可能是從臨海那裡過來的。
陳濤、王燁的傳訊到得晚了一點,顧懷展開一看,才得知這兩人已經打下了臨海,收複了台州南部,如今黎盛帶著大軍綴在這些倭寇身後,正在等顧懷的軍令,一旦顧懷決定對這些城外的倭寇動手,他便立刻進攻以和攻城大軍夾擊這過萬倭寇。
顧懷實在想不到自己當初隨手落下的一子居然能有如此收獲,給了黎盛這小子五千人馬他居然能打得這麼有聲有色,如今台州南部的倭寇儘聚寧海地界,隻要能贏下這一戰,整個台州的倭寇就能一掃而空!
顧懷沒有猶豫,立刻傳令大軍停止攻城,調轉槍頭直奔後麵那些倭寇殺去,那些倭寇此時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是來投奔藤丸信虎的,可預想中的好酒好肉招待沒等到,卻反而看到了一群官兵正圍著寧海猛打。
更讓他們窒息的是,看見他們來了,那些官兵連寧海都不打了,直接和身後不知道什麼時候跟上來的那些官兵同時開始了進攻,而城裡藤丸信虎的部下居然毫無動靜,就這麼看著他們在城外與官兵血戰,連城門都沒開。
一時間城外的倭寇們鬼哭狼嚎成一片,這些倭寇的素質本就不如藤丸信虎的手下,再加上他們從屬於倭國不同的大名,根本沒法做到統一指揮,如今被火炮兩麵開轟,隻堅持了片刻就有了潰敗的跡象。
這歸根結底在於倭寇以往習慣了流竄作案,搶完就換地方,把官兵玩弄於股掌之間,而如今戰場被限製,再加上官兵集結了大軍,這種正麵的對壘倭寇不再占據優勢,又被兩麵夾擊,不敗才怪。
這一幕看得城裡的倭寇們心驚肉跳,藤丸信虎的手下扒著城牆看了半晌,確認城外那些倭寇斷無幸理,幾個人一商量,便得出了統一的結論:
到現在藤丸信虎還沒回來,鬼知道他去了哪兒,這寧海肯定是守不住了,眼下外麵的官兵收拾了那些零散倭寇就會再來攻城,到時候怕是都要死在這兒,與其如此,還不如趁著官兵在外麵痛打落水狗,突圍回海上!
這一結論很快得到了所有人的擁護,實在是他們之前搶夠了就想跑,可藤丸信虎的威信讓他們隻能留在這裡和官兵死戰,如今藤丸信虎不知去向,官兵又勢大,不走留在這裡等死?還不如帶著搶來的東西回海上,到時候坐觀形勢不管是繼續搶還是回倭國都可以的嘛。
那麼問題來了,往那兒跑?
這次沒有經過什麼爭論,就得出了統一的答案:象山。
那裡是這一部倭寇從舟山島登陸的地方,從那裡出海很安全,於是在城外廝殺都沒停的當口,寧海的北城門開了。
數千倭寇頭都沒回,帶著擄掠來的金銀和婦人,朝著象山一路撤退,他們倒是想得明白,那些官兵此刻是絕對不會來追他們的,那些倭寇同胞們死了也就死了,關他們屁事?而事實也和他們預想的一樣,發現城裡的倭寇出逃之後,官兵們連管都沒管,隻盯著那些從南邊來的倭寇們猛打。
除去那些台州地界散落的小支倭寇,如今這寧海集中的近兩萬倭寇,便是這次倭國過來的大部分主力了,血戰了一天一夜,顧懷和黎盛合兵一處,才算是把城外那些倭寇殺了個乾淨,此戰倭寇戰死者達七千,隻剩不到三千的倭寇追著那些藤丸信虎的部下逃亡了象山,而顧懷則是在收複寧海城後,第一時間派出黎盛繼續追擊。
倭寇逃,官兵追,數萬人就此湧入被倭寇禍害得方圓幾百裡都沒人煙的象山區域,這裡已經靠近大海,隻要倭寇們再逃上一段距離,就可以乘著他們留下的海船出海了,到時候官兵也就隻能望而卻步,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在台州燒殺搶掠的倭寇們滿載而歸。
但當倭寇們終於逃到海邊時,卻沒看到那些接應的同夥,也沒看到可以渡海的海船,舟山島近在咫尺,卻又遠得不可觸摸。
一艘艘大船在海麵上遊弋,掛的卻是大魏的旗號,顧懷在錢塘重組的海軍終於迎來了出戰的這一刻,他們斷掉了倭寇們的後路。
一路追擊到此的黎盛大喜過望,他總算知道為什麼侯爺在台州設下的包圍圈隻留下了象山這一個缺口,因為這裡既是倭寇們登陸時的地方,也是大魏的海軍能完全遮蔽的海峽,隻要堵死了這裡,那麼無論多少倭寇從包圍圈中突圍來到此地,都隻是甕中之鱉!
於是在這個即將破曉的黎明,黎盛戴上頭盔,親自敲起戰鼓,孤獨而清越的鼓聲回蕩在天地之間,回蕩在每一個人心中。
疲憊的魏軍們撐著疲憊的身體,握緊了手裡的武器,他們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荊湖人;他們有的跟著黎盛從台州南部一路打過來,有的從倭亂以來隻和倭寇打過一兩次交道,但在此刻,他們都沉默著發起了進攻。
這裡是大魏的土地,眼前是渡海而來的匪寇,仗打到這個份兒上,什麼都不必說了,要麼你死,要麼我亡,僅此而已。
戰鬥很快進入最慘烈的階段,在象山靠海的這片灘塗上,無數的官兵和倭寇們廝殺在了一起,從黎明到黃昏,血戰了一天一夜,殘存的近萬倭寇要麼被殺,要麼自殺,要麼淹死,要麼逃離,總之沒有一個俘虜。
象山之戰到此結束,也標誌著台州這片戰場終於迎來了平靜,從顧懷到達台州前線算起,前後共計二十天,包圍圈成型後大小共計七十餘戰,兩萬四千名倭寇襲掠台州,到最後或者逃離的不足四千。
而此戰真正的意義在於殺雞給猴看,從此戰之後,所有來到大魏襲掠的倭寇們儘皆喪膽,再也不敢像一開始那樣囂張放肆,此後黎盛乘勝追擊,先後在定海、慈溪、舟山島等地大破倭寇,先後殲敵五千餘人,倭國第一次舉國為寇,簡直堪稱賠了個乾淨。
史稱“台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