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懷先去的是李家的工廠。
和顧懷當初在蘇州用那個水產倉庫改建成的簡陋廠房相比,這坐落在溪水邊上的聯排廠房顯然進步了非常多,地方足夠寬敞,環境也足夠好,無數的工人從城內各個角落彙成人潮,井然有序地進入廠房,走到工位,開始一天的忙碌。
一旁陪著他的李明珠輕聲給他介紹著如今的生產工序和成本,以及能產出的絲綢數量,聊起這些工人的待遇,很明顯她聽進去了顧懷之前在信上提過的那些建議,比錢塘其他的商賈都要好上太多。
在這個過程裡顧懷還和一些工人進行了交談,了解了一下他們的來曆、需求,而他們也多是對李家有些感恩戴德,但正如顧懷想的那樣,這些工人有很多都是因為無法維持之前祖輩那樣的生產模式,才會選擇變賣田地和家產來到錢塘進入工廠尋一條活路。
李家把工人當人看,所以自然能得到工人們的愛戴,可是在其他商賈的廠房裡,這樣的情況就變了。
就在離李家廠房不遠的幾條街外,顧懷親眼看到了一些胡亂搭建起來的小作坊,他們學習著李家的生產模式,但沒辦法提供李家給予工人同樣的待遇,那些工人們每天工作的時間甚至長達八個時辰,卻換不來兩頓飽飯,工作的環境也極為惡劣,麵黃肌瘦的他們眼裡充滿了麻木,麵對工廠主的鞭打和嗬斥提不起一絲反抗之心。
這樣的場景在整個錢塘隨處可見,生意做得大一些的商賈,還多少顧忌些顏麵,不願意背上苛責工人的名聲,但滿地的小工廠主卻不在乎這些,用他們的話說,就是
“你們不乾,有的是人乾!江南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
這種人剝削人的場景自古以來一直都有,但自從工廠出現,就變得更加直接更加血淋淋,顧懷和李明珠站在一家小工坊外麵,彷佛神仙眷侶的他們和那些被苦難折磨的工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沒有想過反抗麼?”顧懷向一名工人問道。
工人麻木地抬頭看著他,沉默著搖了搖頭。
李明珠明顯感覺到身邊的顧懷心情低落了很多,她輕輕握住他的手,聽見他微啞的笑聲:
“雖然這是個必然會經曆的過程,但看到了還是會很難受資產的本質就是剝削,貧富差距會一直存在,大部分人世世代代都無法翻身,而少數人卻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其他人勞作換來的一切。”
後來他們又去了碼頭,看見那些在海麵上起航或者歸來的大船,顧懷的心情好了一些,遠航的水手喊著號子,隨船的商人清點著貨物,晴朗的天空下落在桅杆上的海鳥,以及海上泛起的白潮都帶著股濃濃的生命力。
“現在下南洋的航線,已經穩定的大概有七條,每次都可以發現更遠的地方,隻是海上風浪不穩定,所以哪怕是成熟的航線,也會出現船毀人亡的事情,”李明珠說,“但因為收益實在太高,一些在江南常見的東西運到外邦便能換來金銀寶石,所以這兩年跟著李家船隊出海的商人越來越多,甚至他們自己也開始組建船隊,開辟航線隻是對比下來還是李家的航線最安全。”
顧懷看著海麵,沉吟片刻,說道:“倭國和高麗那邊呢?”
“去那邊的商人會更多一些,但利潤也就越來越小,而且前些日子倭國好像發生了政變,新上台的將軍有些排斥登岸的大魏商賈,說他們是來搶錢的,”李明珠笑了笑,“高麗那邊會好一些,甚至他們自己也會派人來到江南通商,不過他們的船挺可憐的。”
總體來說整個海外貿易還是展現出朝氣蓬勃的景象,這倒也很合理,江南發展空前迅速的絲織業需要找到傾銷的地方,國內的消化能力有限,走陸路通商草原或者西域也沒辦法讓供需達到平衡,而且費時費力,隻有海運,隻有連綿的船隊才能把那麼多的絲綢和其他商品全部賣掉,而且帶著無數的他國特產回來。
但這隻是暫時的,隨著越來越多工廠小作坊拔地而起,生產總會過剩,絲綢一穿便能穿幾年,這是如今海外貿易的最大項目,到時候外邦的消費能力下降怎麼辦?而且任何一個有遠見的國王或者皇帝都不可能任憑大魏把生意無限製地做下去,比如那位倭國奪權的將軍,就敏銳地意識到了繼續這樣和大魏做生意早晚要完。
結局隻有一個,那就是不可避免的戰爭,用戰爭打開他國的國門,用掠奪和傾銷來填補大魏越來越大的胃口。
顧懷突然問道:“劫掠的現象是不是已經產生了?”
李明珠頓了頓,點頭道:“倭國和高麗的航線雖然也有,但不如下南洋遇到的海盜多,一開始的時候還不常見,但今年就多出來了很多,有些是做生意血本無歸所以選擇了劫掠其他貨船,有些就是當地人做完生意後在海上截殺回程的船隊但隻要配備了足夠的護衛,總體還是安全的。”
“不,這隻是個開始,”顧懷的聲音凝重起來,“這才是真正需要在短時間內解決的事情,一旦放任不管,成群結隊甚至依托海島以劫掠為生的海盜就會出現,出海的人越多,海盜就會越多,到了後麵,他們甚至會選擇劫掠沿海。”
說到這個話題,李明珠想到了什麼,她雖然覺得這隻不過是件小事,但還是說了出來:“其實最近已經有人在襲擾沿海了,尤以蘇州和兩浙居多,甚至會上岸屠戮百姓,隻是人數不多,所以才沒有引起官府派出兵力圍剿巡邏”
顧懷猛地停住腳步。
他回過頭,今天走了這麼長的路李明珠從未見過他這麼嚴肅:“他們的來曆是什麼?”
“和海盜一樣,來曆很雜,但其中好像有很多倭人,倭國的那位將軍政變成功後,便有很多失敗的倭人流竄出來,盤踞在航線上。”
顧懷的眉頭蹙了起來。
倭人為寇,是為倭寇。
他對現在的倭國不算了解,因為根本沒有了解的必要,如果不是江南的海外貿易牽涉到了倭國,魏遼在中原繼續打生打死幾十年可能都和倭國老死不相往來。
但這並不意味著顧懷會無知地不把那些倭人當一回事,此時的倭國國內應該正處於極度混亂的戰國時代,幾十個諸侯國混戰,比如剛剛李明珠提到的那位政變的將軍,就應該是其中最大的諸侯之一。
那種混亂的世道,打贏的自然風光,打輸的就隻能跑路,倭國就那麼大,土地又不多,自然災害頻繁,在這個年代除了開辟出來的聚居地其他地方實在不是人呆的,可以預見到隨著戰爭的加劇,以及海外貿易的發展,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倭人會想跑到富庶的大魏沿海搶一把。
這是個比海盜更嚴重的問題,甚至是處理不好就會禍及後世的問題。
現在的倭寇可能還是一幫烏合之眾,上岸搶一把然後在某個海島上苟延殘喘,但當他們發現原來比起回國內打生打死去搶一把大魏沿海更容易更盆滿缽滿,到時候數萬倭寇乘著船跑來登陸怎麼辦?
必須把這種苗頭扼殺在搖籃裡,一定要把他們殺怕,殺絕!
海盜、倭寇,江南麵臨的問題遠比顧懷想象中的多,看來這一次,不是簡簡單單引領一下變革的風向就能解決問題了,歸根究底,還是得靠手裡的刀子說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