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側翼發起進攻的主要是三萬遼人騎兵,這一片灘塗離皋城大概有二十裡,魏軍的軍營立在皋城外,這也就意味著戰場上的魏軍兩翼並沒有任何的依托,換在一年前,這樣猝然展開的戰爭往往會以魏軍完全被騎兵衝散而收尾。
但今天的戰場,有了些不一樣的地方。
在側翼受到衝擊的第一時間,仿佛提前演練好了一般,由十幾位將領分彆帶兵組成的步卒大陣並沒有像以往一樣死死頂住遼人騎兵,而是主動讓出道路將完整的大陣分割開來,任由那些騎兵們在如林的士卒間衝鋒,而在大陣的中央,則是被層疊保護起來的火槍陣列,在騎兵衝到麵前時,萬槍齊鳴。
這一幕完全就是當初京城城牆下發生的戰事的複刻,同樣的放任騎兵衝到眼前,同樣的借助火槍穩定陣地,事實證明這套在真定上演過許多次的戰法換到河間依然有效,兩翼遼人騎兵的攻勢幾乎一瞬間就停滯下來。
好在一些遼人將領也學聰明了,他們沒辦法完全衝破步卒大陣,那麼就開始轉向與外圍的步卒廝殺,保持著距離,頂著連綿的火槍聲響遊弋於外圍,一點點蠶食那些被推出來當做炮灰的魏人士卒。
而比起一開戰就拿出所有火槍,暴露了所有底牌的側翼來說,被遼軍步卒進攻的正麵,才是最難守住的。
不同於從上下遊強行渡河的騎兵,正麵的幾個渡口是有浮橋的,毀不毀去的意義都不大,而當遼軍開始進攻,整整四萬步卒全數壓上之後,黃河南岸的防線看起來是那麼的脆弱。
或許魏軍原本還存了半渡而擊斷橋死守之類的想法,但側翼被騎兵衝擊的情況下,整個軍陣的運轉已經陷入了停滯,也就隻能直麵渡河而來的遼軍,花了近半個月時間修建的一道道防線,迅速被遼人所攻破,雖然遼人也付出了慘烈的戰損,但他們在南岸開辟的陣地越來越大,甚至隱隱有和兩翼騎兵呼應,將魏軍軍陣徹底鎖死的勢頭。
這一切顧懷都看得很清楚,但很可惜的是,他也沒有什麼能做的。
過十萬人的混戰,和之前那些戰爭有著本質上的區彆,戰場實在太大人數實在太多,殺紅了眼的士卒能不能遵守軍令都是一個疑問,山坡上的旗兵就算把手揮斷,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調動士卒作出響應,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各自帶兵作戰的中層將領們依據眼下的情況,還有戰前的推演做出反應。
想要微操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一戰開始得實在倉促,導致顧懷不再能像之前京城一戰時一樣,多準備一些給遼人的驚喜,他最大的底牌,不過也就是那萬餘裝備了火槍,經曆過真定一戰的老卒,而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戰場上的形勢才沒有一邊倒。
“勉強防守,無法主動進攻。”
顧懷觀察著戰場的情況,沉默地想道。
戰況很焦灼,但一時半會兒分不出勝負,或者說,如果雙方都沒有什麼出人意料的手段,這片戰場很有可能會僵持到天黑雙方鳴金收兵。
那麼,你們會怎麼辦呢?
......
“過萬的火槍,的確很麻煩。”
黃河北岸的望樓上,耶律洪負手看著南岸的戰況,陷入了思索。
這確實是種能夠完全改變戰爭的武器,看來真定一戰落敗的那些遼國將領還不算太廢物,之前覺得太過太過誇大其詞,可現在親身對上,才知道這種看起來不起眼的武器一旦大批量列裝之後,對騎兵到底能產生多大的威脅。
可是也就這樣了。
甚至在沒有開戰前,耶律洪僅通過旁人的描述,就意識到了火槍的嚴重缺陷--說到底還是步卒,沒辦法快速移動陣地,也沒有辦法應對突如其來的近身戰。
看來對麵的魏軍將領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擺出這麼一個陣型,沿河設置防線,又用步卒大陣將火槍陣地保護起來,放任騎兵衝陣。
這確實守住了勝敗最後的底線,無論三個方向主動進攻的遼軍再怎麼取得優勢,都沒辦法徹底撼動中心的火槍陣地,隻要時間拖下去,人和馬都會累,到時候便隻能撤回來再打一次,對於魏人來說,總之是又拖過了一天。
可要是根本不跟你們死磕呢?
耶律洪沒有回頭,問道:“確認皋城的軍營在城外?”
“是,有分離的斥候探到了,就在戰場後方二十裡。”
耶律洪點點頭,若有所思:“皋城牆矮城小,想必也是因為這點,魏人才會想借黃河迎戰,因為他們知道待在皋城裡更難打--可讓我更關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他目光幽深,輕聲道:“魏人把糧食放在了哪兒?”